信豐哪個鄉(xiāng)鎮(zhèn)茶油多(信豐縣油山鎮(zhèn)有多少人口)
1. 信豐縣油山鎮(zhèn)有多少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北湖區(qū)轄4個街道、5個鎮(zhèn)、7個鄉(xiāng)、2個民族鄉(xiāng)。 人民路街道 轄:北湖路、國慶北路、人民西路、飛機坪、文化路、人民東路、萬花沖、東風8個社區(qū)居委會?! ”焙值馈 ≥牐航夥怕?、建設里、孔家塘、升平路、桂門嶺、健康路、流星嶺、同心橋、城西9個社區(qū)居委會?! ⊙嗳值馈 ≥牐何鹘?、和平路、燕泉路、龍泉、五里堆、燕南、燕北、駱仙、環(huán)城南路9個社區(qū)居委會?! ∠落貥蚪值馈 ≥牐合落貥?、金橋、司馬洞、石頭峽、新泉、同輝6個社區(qū)居委會?! ∈w塘鎮(zhèn) 轄:石蓋塘居委會;白石嶺、小溪、五星、石蓋塘、光明、大溪、板田腳、萬壽橋8個村委會?! ∪A塘鎮(zhèn) 轄:華塘、煤礦、茶葉場3個居委會;華塘、吳山、招旅、三合、石山頭、太排沖、塘昌、臘下、土坑下、大泉頭、南岸、塔水、油山、豪里14個村委會?! ◆斕伶?zhèn) 轄:魯塘、石墨礦2個居委會;太山里、太洞、水車洞、上魯塘、下魯塘、同祥、碧潭、天堂、冷水、蕉塘、前進、村頭、鯉魚灣、仁和、新屋背、阪附16個村委會?! 〕唤?zhèn) 轄:商貿城居委會;三里田、漁場、下湄橋、同心橋、高壁、七里洞、梨樹山7個村委會。 萬華巖鎮(zhèn) 轄:安和居委會;禮家洞、新田嶺、大樹下、坦山、下塘、安和、下鳳、張家坪、雷大橋、增湖10個村委會?! 〗卩l(xiāng) 轄:江口居委會;江口、楓木嶺、龍廣洞、新屋、竹枧水、功德嶺、高塘、上垅、下垅、白菊塘10個村委會?! ∈薪监l(xiāng) 轄:銅坑湖、杉山嶺、歐沖、駱仙鋪、城前嶺、長沖、塘尾、槐樹下、海泉9個村委會。 大塘瑤族鄉(xiāng) 轄:大塘居委會;寬洞、大塘、渣梨洞、西江4個村委會?! ⊥袜l(xiāng) 轄:同和居委會;潮田、毛坪、同和、梨園、長廊、曹家田、年溪沖7個村委會?! ”:袜l(xiāng) 轄:保和居委會;保和、花園、小埠、新華、大律、太白洞、宋家洞、長坪、乘馬坪、頂上10個村委會。 月峰瑤族鄉(xiāng) 轄:月峰居委會;月峰、十寺、黃花嶺、介木山、正沖、茶元、太陽、桃仁8個村委會。 芙蓉鄉(xiāng) 轄:芙蓉居委會;芙蓉、長源、廖家洞、桃源、屋場坪、羊頭嶺、安源、梨樹下8個村委會?! ∮来亨l(xiāng) 轄:永春居委會;紅花、瑞金、瑞豐、永春、青山、打鳥坳、才口水、田池洞、新竹山9個村委會。 南溪鄉(xiāng) 轄:南溪居委會;蔣家洞、長塘、自愿、紅星、粗石園、南溪、前途、東溪8個村委會?! ∈薪?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轄:涌泉、新塘沖、柏樹下3個社區(qū)居委會。
2. 信豐縣油山鎮(zhèn)有多少人口和面積
贛州市管轄14個縣、1個縣級市,142鎮(zhèn),141鄉(xiāng)(含民族鄉(xiāng)1個)。
14個縣: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于都、興國、會昌、石城、尋烏。縣級市:瑞金市。
大余縣轄8個鎮(zhèn)、3個鄉(xiāng):南安鎮(zhèn)、新城鎮(zhèn)、樟斗鎮(zhèn)、池江鎮(zhèn)、青龍鎮(zhèn)、左拔鎮(zhèn)、黃龍鎮(zhèn)、吉村鎮(zhèn)、浮江鄉(xiāng)、河洞鄉(xiāng)、內良鄉(xiāng)。
上猶縣轄6個鎮(zhèn)東、8個鄉(xiāng):東山鎮(zhèn)、陡水鎮(zhèn)、社溪鎮(zhèn)、營前鎮(zhèn)、黃埠鎮(zhèn)、寺下鎮(zhèn),梅水鄉(xiāng)、油石鄉(xiāng)、安和鄉(xiāng)、雙溪鄉(xiāng)、水巖鄉(xiāng)、平富鄉(xiāng)、五指峰鄉(xiāng)、紫陽鄉(xiāng)。
崇義縣轄6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橫水鎮(zhèn)、揚眉鎮(zhèn)、過埠鎮(zhèn)、鉛廠鎮(zhèn)、長龍鎮(zhèn)、關田鎮(zhèn)、龍勾鄉(xiāng)、杰壩鄉(xiāng)、金坑鄉(xiāng)、思順鄉(xiāng)、麟潭鄉(xiāng)、上堡鄉(xiāng)、聶都鄉(xiāng)、文英鄉(xiāng)、樂洞鄉(xiāng)、豐州鄉(xiāng)。
信豐縣轄13個鎮(zhèn)、3個鄉(xiāng):嘉定鎮(zhèn)、大塘埠鎮(zhèn)、古陂鎮(zhèn)、大橋鎮(zhèn)、新田鎮(zhèn)、安西鎮(zhèn)、小江鎮(zhèn)、鐵石口鎮(zhèn)、大阿鎮(zhèn)、油山鎮(zhèn)、小河鎮(zhèn)、西牛鎮(zhèn)、正平鎮(zhèn)、虎山鄉(xiāng)、崇仙鄉(xiāng)、萬隆鄉(xiāng)。
龍南縣轄9個鎮(zhèn)、5個鄉(xiāng):龍南鎮(zhèn)、武當鎮(zhèn)、楊村鎮(zhèn)、汶龍鎮(zhèn)、程龍鎮(zhèn)、關西鎮(zhèn)、里仁鎮(zhèn)、渡江鎮(zhèn)、九連山鎮(zhèn),桃江鄉(xiāng)、東江鄉(xiāng)、臨塘鄉(xiāng)、南亨鄉(xiāng)、夾湖鄉(xiāng)。
定南縣轄7個鎮(zhèn):歷市鎮(zhèn),巋美山鎮(zhèn),老城鎮(zhèn),天九鎮(zhèn),龍?zhí)伶?zhèn),嶺北鎮(zhèn),鵝公鎮(zhèn)。
全南縣轄6個鎮(zhèn)、3個鄉(xiāng):城廂鎮(zhèn)、大吉山鎮(zhèn)、陂頭鎮(zhèn)、金龍鎮(zhèn)、南逕鎮(zhèn)、龍源壩鎮(zhèn)、中寨鄉(xiāng)、社逕鄉(xiāng)、龍下鄉(xiāng)。
安遠縣轄8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欣山鎮(zhèn)、孔田鎮(zhèn)、版石鎮(zhèn)、天心鎮(zhèn)、龍布鎮(zhèn)、鶴子鎮(zhèn)、三百山鎮(zhèn)、車頭鎮(zhèn)、鎮(zhèn)崗鄉(xiāng)、鳳山鄉(xiāng)、新龍鄉(xiāng)、蔡坊鄉(xiāng)、重石鄉(xiāng)、長沙鄉(xiāng)、浮槎鄉(xiāng)、雙芫鄉(xiāng)、塘村鄉(xiāng)、高云山鄉(xiāng)。
寧都縣轄12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梅江鎮(zhèn)、青塘鎮(zhèn)、長勝鎮(zhèn)、黃陂鎮(zhèn)、固村鎮(zhèn)、賴村鎮(zhèn)、石上鎮(zhèn)、東山壩鎮(zhèn)、洛口鎮(zhèn)、小布鎮(zhèn)、黃石鎮(zhèn)、田頭鎮(zhèn)、竹笮鄉(xiāng)、對坊鄉(xiāng)、固厚鄉(xiāng)、田埠鄉(xiāng)、會同鄉(xiāng)、湛田鄉(xiāng)、安福鄉(xiāng)、東韶鄉(xiāng)、肖田鄉(xiāng)、釣峰鄉(xiāng)、大沽鄉(xiāng)、蔡江鄉(xiāng)。
于都縣轄9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禾豐鎮(zhèn)、貢江鎮(zhèn)、鐵山垅鎮(zhèn)、盤古山鎮(zhèn)、祁祿山鎮(zhèn)、梓山鎮(zhèn)、銀坑鎮(zhèn)、嶺背鎮(zhèn)、羅坳鎮(zhèn)、羅江鄉(xiāng)、小溪鄉(xiāng)、利村鄉(xiāng)、新陂鄉(xiāng)、靖石鄉(xiāng)、黃麟鄉(xiāng)、沙心鄉(xiāng)、寬田鄉(xiāng)、葛坳鄉(xiāng)、橋頭鄉(xiāng)、馬安鄉(xiāng)、仙下鄉(xiāng)、車溪鄉(xiāng)、段屋鄉(xiāng)。
興國縣轄7個鎮(zhèn)、18個鄉(xiāng):瀲江鎮(zhèn)、江背鎮(zhèn)、古龍岡鎮(zhèn)、梅窖鎮(zhèn)、高興鎮(zhèn)、良村鎮(zhèn)、龍口鎮(zhèn),興江鄉(xiāng)、樟木鄉(xiāng)、東村鄉(xiāng)、興蓮鄉(xiāng)、杰村鄉(xiāng)、社富鄉(xiāng)、埠頭鄉(xiāng)、永豐鄉(xiāng)、隆坪鄉(xiāng)、均村鄉(xiāng)、茶園鄉(xiāng)、崇賢鄉(xiāng)、楓邊鄉(xiāng)、南坑鄉(xiāng)、城崗鄉(xiāng)、方太鄉(xiāng)、鼎龍鄉(xiāng)、長岡鄉(xiāng)。
會昌縣轄6個鎮(zhèn)、13個鄉(xiāng):文武壩鎮(zhèn)、筠門嶺鎮(zhèn)、西江鎮(zhèn)、周田鎮(zhèn)、麻州鎮(zhèn)、莊口鎮(zhèn)、清溪鄉(xiāng)、右水鄉(xiāng)、高排鄉(xiāng)、曉龍鄉(xiāng)、珠蘭鄉(xiāng)、洞頭鄉(xiāng)、中村鄉(xiāng)、站塘鄉(xiāng)、永隆鄉(xiāng)、富城鄉(xiāng)、小密鄉(xiāng)、莊埠鄉(xiāng)、白鵝鄉(xiāng)。
石城縣轄6個鎮(zhèn)、5個鄉(xiāng):贛江源鎮(zhèn)、琴江鎮(zhèn)、小松鎮(zhèn)、屏山鎮(zhèn)、橫江鎮(zhèn)、高田鎮(zhèn)、木蘭鄉(xiāng)、豐山鄉(xiāng)、大由鄉(xiāng)、龍崗鄉(xiāng)、珠坑鄉(xiāng)。
尋烏縣轄7個鎮(zhèn)、8個鄉(xiāng):長寧鎮(zhèn)、吉潭鎮(zhèn)、澄江鎮(zhèn)、南橋鎮(zhèn)、留車鎮(zhèn)、晨光鎮(zhèn)、桂竹帽鎮(zhèn)、文峰鄉(xiāng)、三標鄉(xiāng)、水源鄉(xiāng)、羅珊鄉(xiāng)、項山鄉(xiāng)、丹溪鄉(xiāng)、龍廷鄉(xiāng)、菖蒲鄉(xiāng)。
瑞金市轄7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象湖鎮(zhèn)、壬田鎮(zhèn)、謝坊鎮(zhèn)、瑞林鎮(zhèn)、沙洲壩鎮(zhèn)、九堡鎮(zhèn)、武陽鎮(zhèn)、葉坪鄉(xiāng)、 澤覃鄉(xiāng)、黃柏鄉(xiāng)、大柏地鄉(xiāng)、丁陂鄉(xiāng)、云石山
3. 信豐縣有多少個鎮(zhèn)
嘉定鎮(zhèn),鐵石口,西牛,小河,安西,鎮(zhèn)江,小江
嘉定鎮(zhèn)就在縣城,其他的都比較遠
嘉定鎮(zhèn)的一些郊區(qū)環(huán)境不錯,像游洲村,同益村等
4. 信豐縣油山鎮(zhèn)有哪些村
火德公簡介
李火德63歲取陳氏,婚后九年連生三子二女。從此子孫繁衍昌盛,成幾何形式增長,因此被后人稱為南蠻始祖。
二世祖
三一郎公:妣邱、田
三二郎公:妣范、王
三三郎公:姆鄭、林
三世祖
千四郎公:妣彭(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等地)
千三郎公:妣河、傅(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四五郎公:妣邱(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南雄、大埔等地)
四六郎公:妣陳(三三郎公裔居廣東、福建、江西等地)
四八郎公:妣吳、邱、唐(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等地)
百十二郎公:妣馮、周(三二郎公裔居梅縣連城廣西等地)
百三郎公:妣邱(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等地)
百一郎公:妣邱、張、闕(三一郎公裔居閩、粵、贛等地)
百二郎公:妣湯(三一郎公裔上杭羅富坑梓田背等地)
念七郎公:妣鐘氏
百十郎公:妣陳、楊(三一郎公裔居江西會昌增享)
四世祖
千八郎:妣許、陳(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等地)
三五郎:妣江(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元一郎:妣童(三二郎公裔居長汀吳坑等地)
千一郎:妣邱(三一郎公裔居長汀濯田上杭樟田背)
萬二郎:妣邱(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等地)
十六郎:妣賴(三二郎公裔居連城文川等地)
萬一郎:妣劉(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謳席等地)
三四郎:妣高、官(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十一郎:妣朱(三二郎裔居廣東豐順、梅縣隆文下村)
百八郎:妣周氏
四十四郎:妣陳氏
仁富:妣楊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平遠等地)
百十一郎:妣馬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化厚白砂、西洋等地)
萬一郎:妣羅(三三郎公裔居武平亭頭等地)
千二郎:妣邱(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等地)
十二郎:妣馮氏
千八郎:妣周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羅富坑等地)
四十郎:妣賴氏
十三郎:妣許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珍三:妣楊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會昌坫亨等地)
念五郎:妣曾氏(三三郎公裔孫居廣東大埔白候等地)
彩斌:妣鄔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興寧筠竹龍川、石亭)
十七郎:妣王氏(三二郎公裔居連城楊家坊廣西北流等地)
五世祖
念三郎:妣劉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江西井崗山石圍等地)
漢孫公:妣余氏(三三郎公裔孫居上杭東塘水井等地)
五三郎:妣江氏(三一郎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千一郎:妣趙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豐順小勝等地)
發(fā)茂公:妣黃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太平上寨等地)
九郎公:妣王氏(三二郎公裔居長汀吳坑等地)
十三郎:妣廖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萬四郎:妣陳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羅富等地)
千二郎:妣邱氏
百十六郎:妣賴氏
萬三郎:妣簡、馮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化厚等地)
念四郎:妣張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撫市龍窟里)
百三郎:妣賴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谷雙前等地)
茂清公:妣溫、卓氏
世昌公:妣郭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興寧龍川石亨等地)
三十六郎:妣肖、廖、陳、何
念十郎:妣江、鄺(三三郎公裔居江西信豐油山等地)
一四郎:妣曾(三二郎公裔居連城楊家坊廣西北流等地)
三益郎:妣何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版石等地)
萬十郎:妣溫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等地)
念四郎:妣鐘黃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撫溪龍窟里等地)
淑華公:妣邱氏(三一郎裔居永定三壩等地)
四六郎:妣曾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歐席等地)
念二郎:妣劉、邱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遠孔田等地)
千四郎:妣吳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松源安背等地)
萬成公:妣彭公(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大坪上)
十五郎:妣邱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少西洋等地)
四十四郎:妣鐘氏
遷梅公:妣戴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遷松公:妣楊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萬三郎:妣謝、曾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會昌坫亨等地)
會九公:妣溫、傅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大埔白候等地)
念四郎:妣何氏
福成公:妣黃氏
念九郎:妣陳氏
十六郎:妣林氏
世盛公:妣周、張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龍安寨)
六世祖
萬二郎:妣邱、曾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廣西靈山等地)
百五郎:妣何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三壩等地)
萬四郎:妣張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砂西洋等地)
果春公(六十七郎):妣黃、陳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太平湖等地)
果福公:妣張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寨背山等地)
茂富公:妣王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李屋寨等地)
大一郎:妣劉(三一郎公裔上杭樟田背等地)
萬三郎:妣陳氏(三三郎公裔廣東、五華、平遠、武平大水鄉(xiāng)等地)
仕隆公:妣張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謳席)
壽星公:妣溫、廖(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太平上寨)
仁智公:妣鄭氏(三一郎公裔居中都羅富坑)
萬一郎:妣張、饒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大洋田等地)
源清公:妣葉氏(三三郎公裔居安遠孔田等地)
榮先公:妣肖氏(三三郎裔居廣東大埔白候等地)
壽 公:妣駱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興寧筠竹龍川、石亭等地)
念八郎:妣羅氏(三二郎公裔居連城楊家坊廣西北流等地)
百一郎:妣賴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寨下等地)
玉山公:妣呂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東塘等地)
念二郎:妣化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豐順小勝等地)
千四郎:妣吳氏
千五郎:妣鄭、朱、何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鎮(zhèn)等地)
東二郎:妣翁、林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撫溪等地)
六十郎:妣何氏
千三郎:妣賴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谷雙前等地)
志源公:妣賴氏(三二郎裔居長汀吳坑等地)
萬一郎:妣張、溫氏(三二郎裔居廣東平遠東石等地)
春山公:妣陳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雁洋等地)
念一郎:妣謝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孫坑等地)
大一郎:妣陳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大埔保安溪等地)
孥祖公:妣陳氏(三三郎裔居廣東興寧筠竹龍川石亨等地)
龍圖公:妣鄭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龍安寨等地)
千一郎:妣黃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版石等地)
子清公:妣蘭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化厚等地)
子智公:妣呂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下逕等地)
萬四郎:妣張氏(三一郎裔居上杭白砂、西洋等地)
文甫公:妣范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新坊等地)
友智公:妣張(三一郎裔居上杭安鄉(xiāng)等地)
永清公:妣何(三一郎裔居武平巖前等地)
伯益公:妣鄭(三三郎裔居武平亭頭)
果福公:妣戴(三一郎裔居上杭田州坊)
百一郎公:妣黃、梁、曾(三二郎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百九郎公:妣陳、劉(三二郎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千六郎公:妣劉(三一郎居江西會昌坫亨)
春山公:妣郭(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撫市公館前梅縣等地)
茂山公:妣張(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大埔南靖等地)
仁貴公:妣黃
仁聰公:妣朱
三二郎公:妣陳、凌
七十七郎公:妣楊(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西澤等地)
宏一公:妣劉
良山公:妣吳
七世祖
德榮公:妣張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稔田等地)
嵩 公:妣唐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中都羅富坑)
三七郎:妣藍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田垅里)
百一郎:妣陳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孫坑)
本善公:妣林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龍頭村)
千四郎:妣劉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下三壩等地)
千七郎:妣劉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壩等地)
大一郎:妣賴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谷雙前等地)
德明公:妣伍氏(三三郎裔居廣東梅縣松樹坪等地)
季遇公:妣朱氏(三三郎裔居廣東平遠東石等地)
萬春公:妣賴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松源安背等地)
萬四郎:妣劉、范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寨下等地)
大六郎:妣賴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金洪公:妣鄧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孔田等地)
萬十三郎:妣曾氏(三一郎裔居永定洪山謳席等地)
季達公:妣溫氏(三三郎裔廣東平遠壩頭河頭等地)
念三郎:妣藍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寨背山等地)
茂端公:妣黃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等地)
念二郎:妣范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湖等地)
志滿公:妣黎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化厚等地)
茂寧公:妣黎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等地)
大卿公:妣朱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會昌增亨今改尋烏縣羅珊鄉(xiāng)增坑村)
洪梅公:妣劉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會昌增亨今改尋烏縣羅珊鄉(xiāng)增坑村)
洪興公:妣鐘、劉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會昌增亨今改尋烏縣羅珊鄉(xiāng)增坑村)
洪盛公:妣謝公氏(三一郎公裔居江西會昌增亨今改尋烏縣羅珊鄉(xiāng)增坑村)
子敏公:妣周氏
天培公:妣彭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念一公:妣劉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念二公:妣黃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念三公:妣周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等地)
天申公:妣劉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平遠江西尋烏等地)
德洪公:妣黃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遠孔田)
榮茂公:妣張、溫氏
得富公:妣秦氏(三一郎裔居上杭稔田田州坊)
千七郎:妣江、曾氏
德清公:妣林、孔(三三郎裔居永定豐埔)
念四郎:妣熊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遠版面等地)
叟八郎:妣官氏(三三郎裔廣東梅縣雁洋等地)
子華公:妣羅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文溪石頭城等地)
子明公:妣藍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等地)
珍孫公:妣邱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砂、西洋等地)
三哥公:妣吳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坎市文溪泉水溪等地)
千一郎:妣陳氏(三三郎裔居廣東梅縣隆文等地)
子榮公:妣鐘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蕉嶺興福鄉(xiāng))
七十五郎:妣陳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小密約)
明政公:妣呂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遠太平上寨)
德通公:妣江、傅氏(三三郎裔上杭舊縣新坊村)
崇茂公:妣張氏
念四郎:妣江、劉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安遠版石等地)
萬三郎:妣黃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撫市龍窟)
四九公:妣陳(三三郎裔居廣東梅縣平遠龍歸等地)
肇興公:妣沈、謝氏(三三郎裔居廣東大埔湖寮等地)
元清公:妣黃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興寧筠竹龍川石亭)
可仁、可立、可成:妣(三一郎公裔孫)
天保公:妣林氏
玉富公:妣鄧、顏氏(三三郎裔居廣東平遠大水坑程坑里)
宗茂公:妣黃氏
正洪公:妣謝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安遠孔田)
德隆公:妣巫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撫市公館前)
懋實公:妣林氏(三三郎裔居廣東大埔大靖等地)
流十四郎:妣汪氏(三三郎裔居武平巖前)
茂正公:妣張氏(三一郎裔居武平巖前)
貴真公:妣林工(三二郎裔居廣東梅縣龍頭村)
真康公:姆黃氏
三九郎:妣謝氏(三二郎公裔居連城揚家坊)
錠 公:妣秦氏(三三郎裔廣東居五華紫金等地)
七十九郎:妣黃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西洋)
崇嵩公:妣洪氏
申 公:妣周氏
賢 公:妣謝氏
德興公:妣劉氏
念五郎:妣劉、謝氏(三三郎裔居公武平亭頭)
彥春公:妣廖氏
子德公:妣林、陳氏(三三郎裔居武平陳坑)
念一郎:妣劉氏(三一郎裔居上杭樟田背)
樂耕公:妣黃氏(三三郎裔居廣東大埔白候)
芳 公:妣周氏(三三郎裔居廣東興寧筠竹龍川石亨)
志讓公:妣謝氏
國楨公:妣郭氏
志忠公:妣邱氏
桂茂公:妣許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安鄉(xiāng)下逕)
宗信公:妣邱氏(三郎裔居永定龍安寨)
百八郎:妣周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五華縣等地)
大二郎:妣池、成、陰氏(三三郎裔居廣東梅縣李坑)
繩武公:妣羅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大洋田等地)
子和公:妣劉氏
北宗公:妣曾氏(三一郎裔居武平巖前李屋寨等地)
成玉公:妣曾氏(三二郎裔居廣東豐順小勝)
子清公:妣巫、王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上杭水東等)
念一郎:妣邱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洞里鄉(xiāng))
三一郎:妣陳氏(三二郎公裔居長汀吳坑)
英達公:妣邱氏(三三郎公裔廣東梅縣松源東山)
雍盛公:妣林氏
志旺公:妣曹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才溪嶺背坑)
八世祖
崇山公:妣周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等地)
崇茂公:妣藍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念田鎮(zhèn)等地)
子貞公:妣陸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松源安背)
積玉公:妣余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宏唐公:妣何邱氏(三三郎裔居江西尋烏菖蒲等地)
文讀公:妣賴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稔田黃沙布等地)
智仁公:妣嚴、黃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石院村)
大五郎:妣黃氏(三三郎裔居上杭石院等地)
仲十郎:妣鄭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高梧黃伯等地)
貴成公:妣嚴、鄭、游氏(三三郎裔居永定豐埔 )
智榮公:妣吳氏(三三郎裔居上杭新坊)
崇誠公:妣張氏(三三郎裔居孫上杭稔田官田)
梅軒公:妣林鄔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守恒公:妣傅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溪南)
仁亨公:妣謝、張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石扇)
敏 公:妣溫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寨下)
振 公:妣張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大坪湖)
守政公:妣賴、劉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松樹坪)
萬九郎:妣張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紫和公:妣鐘、黃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李屋寨等地)
永通公:妣陳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白葉段)
嚴福公:妣王氏(三二郎公裔居長汀吳坑)
瓊貴公:妣黃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大坪上)
居禮公:妣梁、陳(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上村)
質 公:妣藍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守已公:妣趙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東洲壩)
五十九郎:妣徐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雁洋)
千十一郎:妣張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謳席)
景緣公:妣林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崇生公:妣范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梅鎮(zhèn)黃沙埔)
判院公:妣凌、童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李坑戶)
崇 公:妣廖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才溪嶺背坑)
文超公:妣廖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城內)
居仁公:妣肖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倒東)
五十八郎:妣林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瓜州大興戶)
子榮公:妣伊氏(三二郎公裔居連城楊家坊)
子貴公:妣陳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大洋田)
景蘭公:妣黃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景清公:妣陳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千一郎:妣沈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寨背山)
千三郎:妣張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孫坑)
紫睦公:妣梁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李屋寨)
百三郎:妣廖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下三壩)
瓊春公:妣劉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大坪上)
孟三公:妣雷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陳坑)
三十郎:妣曾氏(三三郎公裔居
守正公:妣張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東石茅寮坪)
法清公:妣劉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龍頭村)
法開公:妣楊、林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龍頭村)
常 公:妣鐘氏(三一郎公裔居廣東平遠壩頭)
永昌公:妣王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壩頭)
省注公:妣林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李坑)
萬一郎:妣彭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羅富坑)
法英公:妣肖氏(三三郎裔居廣東梅縣小密約)
二郎公:妣楊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泮境嚴坑)
瓊青公:妣楊氏(三一郎裔居上杭安鄉(xiāng)下逕)
伯英公:妣錢、官氏(三三郎裔居武平大洋田)
光眼公:妣葛氏(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逕里)
椿棋公:妣謝、戶、蔡氏(三一郎公裔孫居江西會昌坫亨)(今尋鄔)
永祖公:妣鄧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化厚)
念三公:妣陳、許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三壩)
李實公:妣詹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鎮(zhèn))
崇 公:妣何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
文貴公:妣楊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象洞)
林受公:妣羅氏(三一郎公裔居上杭舊縣水東)
景真公:妣鐘、賴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蕉嶺興福鄉(xiāng))
法全公:妣張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石乾)
友榮公:妣余氏(三一郎公裔居永定瑤下)
六十六郎:妣溫氏(三一郎公裔居廣東梅縣西洋)
念六公:妣陳、劉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松源大路下)
桂吾公:妣嚴氏(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小礫黃泥塘)
成山公:妣莊公(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巖前)遷廣西賀縣
成岳公:妣許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巖前)遷廣西賀縣
成祿公:妣楊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巖前)遷廣西賀縣
成宗公:妣巫、何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巖前)
文通公:妣賴、梁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巖前)
文達公:妣黃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巖前)
榮甫公:妣曾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早禾坑)
上達公:妣黃、林、竇氏(三三郎公裔居廣東五華等地)
仁祖公:妣賴氏(三三郎公裔居江西信豐潭塘等地)
伯恭公:妣黃氏(三三郎裔居廣東蕉嶺順嶺戶)
百伍郎:妣林氏(三三郎裔居永定洪山中村)
玉 公:妣謝氏(三一郎公裔居武平巖前)
輝巖公:妣吳氏(三三郎裔居廣東大埔白候)
文貴公:妣范氏(在三一郎公裔居武平象洞)
法廣公:妣黃氏(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龍頭村)
孝梓公:妣謝氏(三一郎公裔居福建平和詔安青龍山等地)
云峰公:妣徐、黃氏(三三郎裔廣東梅縣五里亭)
子圓公:妣官氏(三二郎公裔孫居連城城南)
穩(wěn)望公:妣曾氏
樂湖公:妣錢、葉氏
仲十郎:妣吳氏(三三郎公裔居武平亭頭)
永寬公:妣鄧氏(三一郎公裔居廣東龍川米貝村)
九世祖
宗良公:妣邱、廖(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官田等地)
宗源公:妣王、謝(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蔡地等地)
彥章公:妣曾、黃(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蔡地等地)
貴霖公:妣林(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等地)
海 公:妣許(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福興公:妣佘(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壩)
萬六郎:妣謝(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洪山謳席)
興甫郎:妣楊(三二郎公裔居連城楊家坊)
泰 公:妣嚴、湯(三三郎公裔居上杭舊縣石院)
永通公:妣張、何(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橫崗東塘)
紹基公:妣黃(三三郎公裔居江西尋烏平遠戶)
子政公:妣黃、邱(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中村)
宗貴公:妣官、陳、瞿(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等地)
彥斌公:妣曾(三三郎公裔居上杭舊縣水東)
垂創(chuàng)公:妣范(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東石)
斌 公:妣邱(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念八公:妣林、鐘(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大埔湖鄉(xiāng))
宗琳公:妣邱、吳、郭(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梅鎮(zhèn))
萬四郎:妣林(三一郎公裔居上杭下都青草坪)
繼受公:妣鐘(三三郎公裔居武平亭頭)
宗泰公:妣吳(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梧舉公:妣鄧(三三郎公裔居上杭舊縣新坊)
英華公:妣何(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倒車)
甲吾公:妣劉(三三郎公裔居武平陳坑)
宗舜公:妣鄭、曾(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逕里)
德昌公:妣姚(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石扇)
宗玉公:妣蘭(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南山下)
萬成公:妣利(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松源羊角)
廣德公:妣朱、鄧(三一郎公裔居武平高梧黃伯)
仲二郎:妣許(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田龍里)
宗政公:妣吳(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官田洋坑里)
紹仲公:妣黃、羅(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郁 公:妣梅)(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曲 公:妣管、余(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仲斌公:妣劉(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濯 公:妣溫(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下村)
藩 公:妣黃(三二郎公裔居廣東五華錫坑)
十一郎:妣羅(三一郎公裔居永定寨下)
宗盛公:妣肖(三二郎裔居龍巖肖坑)
南山公:妣曾(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壩頭)
仲楨公:妣黃、邱(三二郎公裔居廣東隆文下村)
宗堯公:妣邱(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逕里)
嵩 公:妣劉(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蕉嶺興福鄉(xiāng))
榮茂公:妣邱(三二郎公裔居連城城南)
玄慶公:妣羅(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大坪上)
丙六朗:妣呈、魏、劉(三三郎公裔居江西于都鐵山垅)
宗盛公:妣邱、曹(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石扇)
應元公:妣賴(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溪南)
福榮公:妣游(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壩)
本常公:妣陳(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松源安背)
廣壽公:妣蔡(三一郎公裔居武平高梧黃伯)
十七郎:妣鄧(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豐順黃花村)
玄升公:妣黃(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下逕)
千一郎:妣藍(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下三壩)
宗瓊公:妣賴(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黃沙埔)
都七郎:妣黃(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白沙厚里)
文秀公:妣林(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小寨黃坭塘)
均甫公:妣羅、廖、楊(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東洲壩)
壽山公:妣彭(三三郎裔居廣東平遠東石茅寮坪)
源蹊公:妣蔡(三三郎公裔居上杭城內)
四郎公:妣黃(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雁洋)
仲春公:妣陳(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松樹坪)
繼福公:妣馬
端 公:妣曾
福隆公:妣劉(三一郎公裔居永定上三壩)
桂茂公:妣闕(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才溪嶺背坑)
翱 公:妣黎、劉、揚(三三郎公裔居廣東五華)
翔 公:姆曾(三三郎公裔居廣東五華)
辛吾公:妣羅(三三郎公裔居上杭澗頭渡)
文熙公:妣顏、黃(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下黃地)
都一郎:妣盧(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樟田背)
祖福公:妣鐘(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寨背山)
明顯公:妣葉(三三郎公裔居廣東蕉嶺順嶺戶)
常松公:妣黃(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子華公:妣江(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子榮公:妣黃(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文秀郎:妣江(三一郎公裔居永定湖坑)
三十六郎:妣張(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大埔保安)
常青公:妣曾、余、游、吳(三一郎公裔居福建南靖縣)
簡裕公:妣何、張(三三郎裔居廣東大埔湖鄉(xiāng))
淑遜公:妣曾(三一郎公裔居福建詔安青龍山)
法政公:妣曾(三二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龍頭村)
致祥公:妣葉(三三郎公裔居廣東五華陂下)
仕惠公:妣連
景發(fā)公:妣毛(三三郎公裔居武平洞里鄉(xiāng))
禎 公:妣許(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太湖)
玄仕公:妣潭(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大坪上)
彥忠公:妣童林(三三郎公裔居廣東平遠靈水)
玄康公:妣田(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安鄉(xiāng)大坪上)
光海公:妣華(三三郎裔居上杭舊縣石院坑)
子愛公:妣黃、邱(三三郎公裔居永定洪山中村)
宗璣公:妣鄒(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梅鎮(zhèn)村)
仁德公:妣鄭(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羅富坑)
均政公:妣黃(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西洋)
瀚四公:妣呂、游、鄭(三一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大湖村)
宗唐公:妣劉(三三郎公裔居上杭高坪)
彰上公:妣藍(三一郎公裔居上杭太拔寨背山)
宗賢公:妣高、羅、張(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官田)
宗胤公:妣黃、王(三三郎公裔居上杭稔田官田)
宗榮公:妣官(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隆文上村)
樂 公:妣王(三一郎公裔居上杭水埔)
超贊公:妣鐘(三三郎公裔居廣東梅縣瓜州)
5. 信豐縣各鎮(zhèn)人口
贛州,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2020年末,贛州戶籍總人口為982.10萬人,常住人口897萬人。在贛州18區(qū)縣人口排行中,章貢區(qū)常住總人口為112.33萬人,為贛州市人口最多的區(qū)縣,其次是興國縣、南康區(qū),而全南縣常住人口為16.95萬人,是贛州人口最少的區(qū)縣,我們一起來看看贛州各區(qū)縣的人口情況吧!
2020年末贛州總人口數(shù),贛州各區(qū)縣人口排行:
章貢區(qū)(112.33萬人)
于都縣(90.54萬人)
南康區(qū)(88.85萬人)
興國縣(71.51萬人)
寧都縣(70.24萬人)
信豐縣(67.38萬人)
瑞金市(61.39萬人)
贛縣區(qū)(57.63萬人)
會昌縣(45.15萬人)
安遠縣(34.64萬人)
龍南市(31.92萬人)
石城縣(28.32萬人)
尋烏縣(28.02萬人)
上猶縣(26.86萬人)
大余縣(26.5萬人)
定南縣(20.99萬人)
崇義縣(17.78萬人)
全南縣(16.95萬人)
擴展資料:
2020年末贛州總人口數(shù)據(jù)
(一)總人口數(shù)
1.常住人口:據(jù)贛州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shù)據(jù),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贛州市常住人口數(shù)為8970014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為19.85%,在江西各市人口排行中,位居第一,是江西人口最多的城市。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36844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01574人,增長7.19%。
2.戶籍人口:據(jù)《贛州市2020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2020年末,贛州全市戶籍總人口為982.10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319.61萬人,鄉(xiāng)村人口662.5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92萬人,出生率12.1‰,死亡人口9.42萬人,死亡率9.6‰。
(二)戶別人口:贛州全市共有家庭戶2650623戶,集體戶116002戶,家庭戶人口為8145853人,集體戶人口為82416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77人。
(三)城鄉(xiāng)人口:贛州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4961719人,占總人口的55.31%;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口為4008295人,占總人口的44.6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zhèn)人口增加1821386人,鄉(xiāng)村人口減少1219812人,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17.78個百分點。
(四)人口性別構成:贛州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603577人,占總人口的51.32%;女性人口為4366437人,占總人口的48.68%??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4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升0.30。
(五)人口年齡構成:贛州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071601人,占總人口的23.09%;15-59歲人口為5495181人,占總人口的61.26%;60歲及以上人口為1403232人,占總人口的15.6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994136人,占總人口的11.0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51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2.5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6個百分點。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贛州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3834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38257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42767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407532人(以上各種文化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yè)生、肄業(yè)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50132人,文盲率為1.67%。
贛州各區(qū)縣人口排行: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18個縣(市、區(qū))中,常住人口超過100萬人的有1個,即章貢區(qū),常住人口為112.33萬人,是贛州人口最多的區(qū)縣;在50萬人至100萬人之間的有7個,分別是于都縣、南康區(qū)、興國縣、寧都縣、信豐縣、瑞金市、贛縣區(qū);50萬人以下的有10個。全南縣常住人口16.95萬人,是贛州人口最少的區(qū)縣。其中,贛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常住人口為30.18萬人,贛州蓉江新區(qū)常住人口為18.3萬人。
章貢區(qū)(112.33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章貢區(qū)常住人口數(shù)為1123276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12.52%。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82%,女性人口占比49.18%,男女性別比重為103.32%。0-14歲人口占19.23%,15-59歲人口占67.29%,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48%。
于都縣(90.54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于都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90543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10.0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56%,女性人口占比49.44%,男女性別比重為102.25%。0-14歲人口占25.36%,15-59歲人口占59.09%,60歲及以上人口占15.55%。
南康區(qū)(88.85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康區(qū)常住人口數(shù)為88847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9.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2.05%,女性人口占比47.95%,男女性別比重為108.54%。0-14歲人口占20.87%,15-59歲人口占64.06%,60歲及以上人口占15.06%。
興國縣(71.51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國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71514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7.97%。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2%,女性人口占比48.78%,男女性別比重為105.01%。0-14歲人口占26.48%,15-59歲人口占57.06%,60歲及以上人口占16.46%。
寧都縣(70.24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寧都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70239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7.83%。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99%,女性人口占比48.01%,男女性別比重為108.28%。0-14歲人口占24.6%,15-59歲人口占58.86%,60歲及以上人口占16.55%。
信豐縣(67.38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信豐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673763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7.51%。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3%,女性人口占比48.77%,男女性別比重為105.06%。0-14歲人口占23.86%,15-59歲人口占60.27%,60歲及以上人口占15.87%。
瑞金市(61.39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瑞金市常住人口數(shù)為61389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6.84%。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17%,女性人口占比48.83%,男女性別比重為104.8%。0-14歲人口占23.45%,15-59歲人口占61.24%,60歲及以上人口占15.31%。
贛縣區(qū)(57.63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贛縣區(qū)常住人口數(shù)為576310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6.42%。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2.02%,女性人口占比47.98%,男女性別比重為108.4%。0-14歲人口占22.96%,15-59歲人口占61.07%,60歲及以上人口占15.97%。
會昌縣(45.15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會昌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451513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93%,女性人口占比49.07%,男女性別比重為103.77%。0-14歲人口占23.04%,15-59歲人口占62.13%,60歲及以上人口占14.83%。
安遠縣(34.64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遠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346435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3.86%。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5%,女性人口占比48.75%,男女性別比重為105.12%。0-14歲人口占25.26%,15-59歲人口占60.26%,60歲及以上人口占14.47%。
龍南市(31.92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南市常住人口數(shù)為319166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3.56%。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44%,女性人口占比48.56%,男女性別比重為105.91%。0-14歲人口占21.8%,15-59歲人口占61.97%,60歲及以上人口占16.24%。
石城縣(28.32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城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283182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3.16%。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2.17%,女性人口占比47.83%,男女性別比重為109.08%。0-14歲人口占22.33%,15-59歲人口占61.33%,60歲及以上人口占16.34%。
尋烏縣(28.02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尋烏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28021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3.12%。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87%,女性人口占比48.13%,男女性別比重為107.79%。0-14歲人口占22.67%,15-59歲人口占61.74%,60歲及以上人口占15.59%。
上猶縣(26.86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上猶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268557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2.9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93%,女性人口占比49.07%,男女性別比重為103.79%。0-14歲人口占23.92%,15-59歲人口占57.93%,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16%。
大余縣(26.5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余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264995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2.95%。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66%,女性人口占比49.34%,男女性別比重為102.66%。0-14歲人口占22.21%,15-59歲人口占59.14%,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65%。
定南縣(20.99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定南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20991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2.34%。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68%,女性人口占比48.32%,男女性別比重為106.96%。0-14歲人口占24.02%,15-59歲人口占61.25%,60歲及以上人口占14.74%。
崇義縣(17.78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崇義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177831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1.98%。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09%,女性人口占比48.91%,男女性別比重為104.45%。0-14歲人口占22.46%,15-59歲人口占59.38%,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17%。
全南縣(16.95萬人):據(jù)《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南縣常住人口數(shù)為169503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為1.8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7%,女性人口占比48.73%,男女性別比重為105.2%。0-14歲人口占23.6%,15-59歲人口占58.66%,60歲及以上人口占17.74%。
6. 信豐縣新田鎮(zhèn)
大橋鎮(zhèn)位于信豐縣東北部。東鄰新田鎮(zhèn),南接金盆山鄉(xiāng),西毗古陂鎮(zhèn),北與贛縣韓坊鄉(xiāng)交界,總面積91平方公里。轄區(qū)6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137個村民小組,96個自然村。
7. 信豐縣虎山鄉(xiāng)有多少人口
襄城縣有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1、襄城縣,河南省許昌市轄縣,位于中原腹地,西倚伏牛山脈之首,東接黃淮平原東緣,地勢呈西高東低,氣候四季分明;總面積920平方千米,轄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2018年總人口88.17萬人。
2、襄城縣春秋時期稱“氾”,后因周襄王避難居此,故名襄城。秦統(tǒng)一六國后設襄城縣,至今已有2200余年。境內文物古跡眾多,有明朝時全國八大書院之一的紫云書院,始建于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的“中州第一禪林”乾明寺,道教圣地柏寧崗五岳廟,春秋時期留下的古城墻、甕城,以及文廟、奎壁等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跡、文物保護點100余處;其中襄城文廟、古城墻、乾明寺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2018年,襄城縣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371.9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第一產(chǎn)業(yè)增加值完成32.6億元,增長4%,第二產(chǎn)業(yè)增加值完成177億元,增長9.5%,第三產(chǎn)業(yè)增加值完成162.3億元,增長8.9%。
擴展資料:
1、襄城縣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東經(jīng)113°22′—113°45′,北緯33°42′—34°02′,東與許昌、臨潁、郾城,南與舞陽、葉縣、平頂山市郊區(qū),西與郟縣,北與禹縣等縣市相鄰??h境東端姜莊鄉(xiāng)河北王村,至西端十里鋪鄉(xiāng)高莊村,廣41千米;南端湛北鄉(xiāng)湛灣村,至北端汾陳鄉(xiāng)宋堂村,袤31千米??h城居邑境中部略偏西南,北距省會鄭州113千米,南離平頂山市區(qū)20千米。總面積920平方千米。
2、襄城縣處于伏牛山脈東段,縣境西南部為連綿起伏的淺山區(qū),以馬棚山為最高,海拔462.7米;北部為丘陵地帶,海拔90—128米;中東部為平原,海拔80~90米;東部低洼,海拔64米。縣境東西長約41千米,南北寬近31千米。全縣地勢呈西高東低,由西北王洛鄉(xiāng)房村至東南姜莊鄉(xiāng)河北王村,坡降為1:1600。諸山系伏牛山余脈,構造為侵蝕低山區(qū)。全縣有首山、紫云山、令武山、孟良山(原名高陽山)、焦贊山(原名仙翁山)、龜山(原名靈泉山)、尖山、白石山、夜虎山等大小山頭9座,面積80.4平方千米。山脈分布在縣境西南部的紫云、湛北、山頭店3個鄉(xiāng)鎮(zhèn)。有海拔81—128米的崗丘7個。其中包括八士崗、百寧崗、風陽崗、麥嶺崗、胡崗、堯城崗、靈樹崗,面積共44.8平方千米,約占全縣總面積的20%。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