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摘的茶葉怎么炒(采摘的茶葉怎么炒)
采摘的茶葉怎么炒
茶葉采摘回來后有這幾個步驟,先曬青 ,涼青。
搖青,再空調房涼青《如此重復三次》,再放置空調房到第二天的一定時間再炒。
再包揉,到一定的顏色形狀再烘干,最后一步就是挑梗包裝成成品。
我說的是鐵觀音茶葉
采摘的茶葉怎么炒著吃
其實要先去試,首先拆餅試內部是否也已經(jīng)串味,如果沒有那就整塊餅放在無異味的陰涼通風干燥處兩三天,然后棉紙包著再放幾天,這時候再試,如果味道散了就重新收好。但是如果真的太重的味道,那就喝掉吧,我試過一種方法,可以很好的除去異味。
茶先拆散,然后準備低溫水,基本控制在五六十度左右,然后找個瓷蓋碗(不養(yǎng)壺就隨意)把茶放入,倒入溫水,拿跟棒子固定方向攪動,攪差不多兩分鐘左右把茶水倒出,再放入一次溫水,如此再一分鐘,然后倒出,這時候倒入正常沸水(也就是九十度左右開水),正常洗茶(養(yǎng)壺的要先在壺里倒入一些沸水,然后把茶倒入,再充滿完成洗茶)。第四遍才是真正來喝的。這個是參照陳國義洗茶法總結的,感覺港人對于有異味的茶還是有一些辦法的。這個方法我試用在一塊泡了味道很不好有點倉味和煙味的火燒磚上,結果還能接受,有類似情況的不妨試試。
自己采摘的茶葉怎么炒
新摘的茶葉炒過以后更才香是因為茶葉在被殺青炒制過程中,發(fā)生了許多變化。老祖宗發(fā)明的殺青法,就是在茶葉被采摘下來后進行第一輪加熱炒制,去除嫩葉青苦味道又保持了嫩綠顏色,防止發(fā)酵變色腐爛。
然后這些被殺得半蔫吧的茶芽要放涼了,再進行最后一次炒制,這次就是關鍵了,有的茶要揉搓(碧螺春、信陽毛尖類),有的茶要按在鍋底“炒”(龍井類),有的茶要團按修型(四川的竹葉青),有的茶要邊炒邊抖(毛峰類)。
采摘的茶葉怎么炒好吃
用鐵鍋炒制綠茶的程序:
1、洗鍋,生火燒熱鍋;
由于茶葉需要烘焙,量也較大,所以最好選用柴火灶。把鍋洗凈,生火并將鍋燒熱。
2、炒青;
倒入采摘回來的茶葉,用竹筷反復翻動,直到將茶葉炒軟,此時需大火。
3、裝入簸箕;
將炒軟的茶葉盛出,裝入簸箕。盛出茶葉后,將鍋洗凈。
4、揉搓(搓茶);
擦茶需趁熱,用手反復揉搓,跟揉面差不多。將手在冷水中浸濕,這樣就不怕燙啦。當茶葉揉搓成一團,感覺茶葉也涼了后,將揉成團的茶葉散開,這一遍搓茶就算結束啦。
5、重炒并重復揉搓;
將搓好的茶,放入熱鍋中再炒熱。同樣用筷子來回翻動至,直到茶葉充分加熱,后再裝出揉搓。重復5遍炒、搓過程才能制出好茶。
6、烘焙制干;
經(jīng)過五遍反復炒、搓過程后,將最后一遍搓過的茶,放入熱鍋內,來回翻動五——十分鐘,接近干燥時需停止翻動,避免碎。最后熄滅明火,用灶內余燼烘干即可。
摘茶葉炒茶葉
殺青,是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fā)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fā)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殺青是綠茶等形狀和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殺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輻射殺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目前日本、俄羅斯、印度應用較多。我國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目前世界各產(chǎn)茶國普遍使用。殺青一般掌握“高溫殺青、先高后低;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拋悶結合、多拋少悶”等原則。蒸青則要“高溫、快速”。
炒青有手工和機械兩種形式,制作高級名茶一般用手工鍋炒,茶場、茶廠規(guī)模生產(chǎn)則用殺青機,有鍋式、草式、轉筒式三種。
一般的綠茶之類的不需要二次殺青的,只有烏龍茶需要二次殺青,詳細如下
(一)殺青的目的
利用高溫破壞做青葉中酶的活性,抑制多酚類化合物氧化;進一步逸散青氣,發(fā)展香氣;蒸發(fā)水分,使葉質變軟,便于揉捻。
(二)殺青方法
殺青方法有機械殺青和手工殺青兩種,目前以機械殺青為主。
1、機械殺青
機械殺青,適于大批量的生產(chǎn),只需一次炒、揉。鍋溫300—350℃。掌握多悶少揚,高溫,快速短時,小鍋的原則,炒2—3分鐘,至適度起鍋揉捻。
2、手工殺青
手工殺青分初炒和復炒兩次。
初炒,鍋溫240—260℃,投葉量1.5左右。青葉下鍋,先悶炒,待葉溫上升,即揚炒。采取多悶少揚,炒勻炒透的原則。翻炒的快慢,視葉子受熱程度靈活掌握,做到看青炒青。含水量較少,葉片較薄的奇種以悶炒為宜,火溫宜低,時間宜短些。葉子肥大含水量較高的水仙應采取高溫悶揚結合的方法,時間宜長些。
一般趁熱揉捻,揉后進行第二次殺青,又叫復炒。復炒鍋溫200—240℃。將初揉葉撒在鍋內悶炒十幾秒鐘,炒到燙手時起鍋,進行復揉。
(三)殺青的適度標準
殺青到葉子變軟,富有粘性,葉色轉暗,發(fā)生清香,無青臭氣,失水約15—22%時,即為適度
現(xiàn)摘的茶葉怎么炒
1、殺青
新鮮的春筍中含有相當多的草酸和氰苷,這些物質不僅讓竹筍具有澀味,而且食用過多對身體有害,還會影響人體對鈣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但通過沸水煮透春筍后,這種物質會溶解到水里去除,這個過程被稱為“殺青”,再將潮水煮熟的春筍炒著吃就不會澀嘴,有經(jīng)驗的廚師都會這樣處理春筍。
2、黃酒去澀
首先把春筍的皮剝去之后清洗干凈,然后把它放到一個大點的容器里面,再倒適量的黃酒進去,之后攪拌均勻所有的冬筍,攪拌均勻之后可以擱置5分鐘,在擱置的過程中可以再攪拌一兩次,為了把春筍的麻味和澀味都過濾掉,可以拿漏勺過濾春筍,之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這樣可以去除冬筍的澀味,還能保持冬筍的鮮嫩口感,如果用于燒肉的話,還能去腥、增添食材的風味,非常好吃。
3、鹽漬去澀味
將新鮮春筍剝皮、切片,然后放入一個盆或者大碗中,再倒入適量食鹽腌制4個小時左右,等鹽漬過程完成后,倒掉鹽水,用清水漂洗一下竹筍,再用清水浸泡,三四個小時換水一次,一般一天左右即可食用,這樣處理過的春筍也不會澀嘴,而且還能延長保存時間,一般用鹽腌制后的春筍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半個月左右鮮嫩不變質。
4、現(xiàn)摘現(xiàn)做
剛摘的鮮嫩春筍,速度剝去外殼,然后盡快炒熟吃的話,不僅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竹筍的鮮嫩,而且其中的草酸含量會比較少,吃著也不容易澀嘴,但這種處理方法只適合有條件能在春筍采摘地現(xiàn)摘現(xiàn)做的朋友。
茶葉采摘制作過程
采古茶樹茶的話會不容易,需要爬到樹上去或搬運梯子。古茶樹對茶葉要求較高,茶葉要新鮮,要里面的嫩葉,不能摻雜老葉。
采摘的茶葉怎么炒熟
一、 采青
一般選在晴下午采摘,做到眼緊,手快,輕采,輕放,采一個放一個,避免茶青緊壓。
二、曬青
曬青即日光萎凋。曬青時間最好在有陽光的下午3.5-5時。鮮葉薄置,不宜重迭。一般而論,若氣溫在22℃~28℃,曬15~20分鐘;20℃~25℃,曬20~30分鐘;28℃~33℃時,曬10分鐘左右。具體操作時,應依品種、氣候、鮮葉含水量等不同情況,確定曬青時間的長短。通過曬青,使“茶葉曬貼篩”,鮮葉水分消失10%~15%,便算適度。
曬青作用:蒸發(fā)葉子的部分水分,為促使葉內部產(chǎn)生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提高成品茶的色、香、味。
三、涼青
涼青又稱“復式萎凋”。是指將曬青后的茶葉,移置陰涼處的涼青架涼青。涼青屬靜置階段,一般1~2小時為宜。
涼青的作用:涼青實際上是短時間內的自然萎凋,讓葉內的各種生化變化在較低溫度條件下均勻而緩慢地進行,繼續(xù)增加水解產(chǎn)物,進一步強化葉細胞膜的透性,提高氧化酶的活性,從而發(fā)展香氣。
四、碰青
碰青也稱“做青”,俗稱“浪茶”,是形成烏龍茶色、香、味的關鍵,也是半發(fā)酵和半萎凋(即輕發(fā)酵和輕萎凋)的綜合過程。
碰青的空氣適宜溫度一般為18℃~20℃,適宜的相對濕度一般為75%。
碰青時間大約從晚上6:00~7:00開始,直到第二天天亮,歷時需10~12小時;約隔2小時碰一次,全過程需碰青5~6次;每次適度碰青約2分鐘。
碰青包括碰青、搖青與靜置反復交替的過程。這個過程慢不宜快,謹防發(fā)酵不足或發(fā)酵過度。若葉片出現(xiàn)“葉緣二分紅,葉腹八分綠”(俗稱紅邊綠腹),葉脈透明,葉形呈當湯匙狀,香氣久存,這便是碰青適度的標準。
碰青的作用:使莖脈及葉片組織中的各種有效物質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是鳳凰單樅茶初制中最復雜、細致之工序
五、炒青
炒青也稱“殺青”。碰青結束,堆放一小時后才能進行炒青。其方法是將青葉投入鍋內,先揚炒,后悶炒,均勻炒;鍋溫控制在150℃~200℃之間。炒青要堅持炒熟,以柔軟有粘手感手握成團、青臭味轉為清香味為適度標準。
炒青的作用: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終止發(fā)酵作用,因定發(fā)酵成果;與此同時,使青葉水分汽化蒸發(fā)(減重率一般為20%~30%),葉質轉柔,便于揉捻。炒青工序實質便是鳳凰單樅茶內質基本定型的過程。
六、揉捻
從輕揉到重揉,再輕揉,中間解塊2~3次。要揉得均勻,使條索緊結,葉細胞破碎在40%~50%之間為適度標準。
揉捻的作用:揉捻是在炒青時破壞了局部葉細胞組織及酶的活性之基礎上,又一次對葉細胞組織的更大破壞過程,從而促成葉細胞內含物進一步滲出混合,并粘附于葉表,使茶葉色澤油潤,外形美觀,味香耐泡。揉捻后要及時攤開,及時烘干。
解塊:將茶條分散,使之不成團結塊,便于茶條散去熱量,散走水份停止發(fā)酵。
七、烘焙
烘焙俗稱“焙茶”,用炭爐烘干。烘干應堅持“悠火薄焙”,并經(jīng)兩次以上的分次烘焙。烘焙時溫度要適宜;操作時手法要輕巧。一般而言,初焙約40分鐘,七成干即可,然后取出松之。30分鐘后第二次入焙,20分鐘后熄火,停止鼓風,就焙籠中擱置到完全干后取出,即為成茶。
烘焙的作用:烘焙過程的物質變化,以熱催化作用為主導,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發(fā)揮與利用,提高成茶的色、香、味水平,并且有利貯藏 。
八、茶農(nóng)們將初制(俗稱毛茶)精細地揀掉枝梗、剔去赤葉,使茶葉純凈,再復焙,使茶索更加整潔緊實,美觀,而且高度發(fā)揮茶葉的香氣和固定品質。
九、成品茶貯藏與包裝。
剛剛采的茶葉在家怎么炒
用鐵鍋炒制綠茶的程序:
1、洗鍋,生火燒熱鍋;
由于茶葉需要烘焙,量也較大,所以最好選用柴火灶。把鍋洗凈,生火并將鍋燒熱。
2、炒青;
倒入采摘回來的茶葉,用竹筷反復翻動,直到將茶葉炒軟,此時需大火。
3、裝入簸箕;
將炒軟的茶葉盛出,裝入簸箕。盛出茶葉后,將鍋洗凈。
4、揉搓(搓茶);
擦茶需趁熱,用手反復揉搓,跟揉面差不多。將手在冷水中浸濕,這樣就不怕燙啦。當茶葉揉搓成一團,感覺茶葉也涼了后,將揉成團的茶葉散開,這一遍搓茶就算結束啦。
5、重炒并重復揉搓;
將搓好的茶,放入熱鍋中再炒熱。同樣用筷子來回翻動至,直到茶葉充分加熱,后再裝出揉搓。重復5遍炒、搓過程才能制出好茶。
6、烘焙制干;
經(jīng)過五遍反復炒、搓過程后,將最后一遍搓過的茶,放入熱鍋內,來回翻動五——十分鐘,接近干燥時需停止翻動,避免碎。最后熄滅明火,用灶內余燼烘干即可。
新鮮采摘的茶葉怎么吃
1、將新鮮茶葉清理一遍,將躲藏在里面的蟲子、碎屑清理干凈。
2、鐵鍋洗凈,倒入茶葉,開小火,用手翻炒茶葉(注意燙傷)。
3、10-15分鐘左右就可以一邊翻炒一邊揉搓茶葉。
4、一個小時左右,茶葉就會明顯變少變干,顏色也會變成熟。
5、鋪一層報紙,把炒好的茶葉平鋪在上面晾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