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湄潭春茶油糍粑(侗族糍粑油茶)
1. 侗族糍粑油茶
三江、融水、龍勝等地的苗族,盛行打油茶,特別喜愛飲油茶,有的地方一天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來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來先喝油茶再吃午飯,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飯。
客人進家不送開水不備茶,而是煮油茶招待。 其制作方法特別講究:先用油將陰米(將糯米飯打散陰干即成陰米)炸成米花,再用油炸花生或黃豆作為主要配料。
起鍋后再放進油,待油熱放入小許米炒黃,再加入大茶葉合炒后加水煮沸,片刻,濾去茶葉,加進適量的鹽即成紅黃色的噴香的油茶水。舀進小碗里再加上各種配料即可食用。泡油茶的配料因油茶的檔次不同而有多寡高下之分。一般油茶有炸米花,花生或黃豆。檔次較高的還有豬肝,豬小腸、湯圓,糍粑等。油茶香甜可口,喝后留下一股甘甜之味。茶水可解膩,助消化。喝油茶水(指不加湯圓、糍粑等食物的空茶水)一般不用筷子或只用一只筷子。油茶一般要吃上三小碗才算領(lǐng)了主人的情。瑤、侗民族也都有打油茶之俗,至今依然盛行。
2. 糍粑酥油茶
雞蛋
2個牛奶 若干克酵母 適量克細砂糖 兩茶匙不太甜克面粉 若干克花生油 不多于牛奶量克
棋子塊的做法步驟
步驟 1
所有材料混合面包機揉面,面團稍硬,發(fā)酵
步驟 2
發(fā)酵好揉成團搟成兩厘米后餅在把它做成牛奶酥油的樣子,再醒發(fā)十分鐘。電餅鐺小火慢慢炸,多翻面。兩面金黃就可以了
3. 侗鄉(xiāng)油茶簡介
可以到新晃縣來,新晃縣有夜郎大峽谷,這里山青水秀,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感受大自然,來一次心靈的減壓。
這里有夜郎風(fēng)雨橋的燈火,有侗家人的熱情,這里有侗鄉(xiāng)黑油茶,這里有侗寨阿哥阿妹唱情歌,這里有文明和諧的人民。想感受大自然,就來懷化新晃吧。
4. 油茶糍粑的做法
1.取茶葉一大把,開水燒一壺
2.把茶葉放開水里浸泡
3.鍋燒熱,加油,倒炒米下去炒起泡,不停翻炒,使每一粒米起泡,如果炒時發(fā)現(xiàn)油少可以繼續(xù)加油,直到全部炒好,鏟出鍋裝起,保存需要密封。
4.生姜,大蒜洗干凈,拍碎,備用
5.鍋燒熱,放蒜碎姜碎下去翻炒
6.放洗好的控干水份的茶葉倒進去翻炒至水干
7.關(guān)火,鍋放地上,用錘子錘油茶幾分鐘
這是打油茶的過程
00:15
8.放炤上開火加少許水,翻炒一下,可以在鍋里繼續(xù)錘
繼續(xù)拿下來在地上二次錘打油茶,如果是那種很牢固的炤,可以一直在炤上開火錘,因為我的炤不是很好,?,所以我一直在地上錘,中間又加熱,在炤上錘了幾下。
00:12
9錘成這樣,大部分的茶葉,姜,蒜,差不多都打的很碎了。
10.開火,在茶葉中加水,幾個人喝就加幾碗水,煮開,水開,可以多煮一會,更入味,顏色也更好看。
11.隔濾網(wǎng),舀出油茶,出鍋了,可以加鹽了。出鍋后加鹽是為了油茶不變色。
12.配上油茶果,炒米,排散,炒好的花生米,可以開喝了。加蔥花,香菜碎在油茶里,味道好極了
5. 侗族糍粑油茶的做法
1、食材:面粉250g,花生50g,芝麻20g,核桃仁50g,食用油10g,食用鹽10g。
2、鍋并中倒入油,油熱后轉(zhuǎn)小火倒入面粉,不停地來回翻炒,直至面粉變成黃色并且有香味后盛出,攤開放涼。
3、將花生、核桃仁、芝麻放入鍋中小火翻炒,不要炒糊,制作過程中可以加入適量的鹽,炒好后將它們碾碎,晾涼。
4、將晾涼的倒入面粉中,攪拌均勻,干油茶就做好了。
5、吃的時候可以先盛出適量的油茶倒入碗中,用熱水沖開,在沖的過程中不斷的攪拌,防止出現(xiàn)疙瘩。
6、攪拌均勻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覺得不夠味,可以加入辣椒油,胡椒粉等調(diào)料。
6. 油茶是侗族的特色美食
懷化人主食大米,邊遠山區(qū)雜以紅薯、小麥、包谷、洋芋、粟米、豆類。食用的蔬菜,冬春食白菜、蘿卜、青菜、菠菜、芹菜、胡蘿卜、大蒜、干辣椒等,夏秋食鮮辣椒、豆類、瓜類、韭菜、竹筍等,葷類有豬、牛、羊、魚、雞、鴨、鵝及蛋品。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日進早中晚三餐。有的農(nóng)忙三餐,農(nóng)閑兩餐。每日三餐的,早晚餐吃米飯,中餐,春季吃糍粑伴白菜,夏季吃麥粑煮湯,秋冬季多吃紅薯、馬鈴薯。在侗族、苗族聚居地區(qū)除三餐外,早飯前還吃一點油茶,在中方、溆浦等地,將中餐稱為“點心”,會同、靖州一帶則稱為“半飯”。
喜酸。境內(nèi)各族人民都喜好酸食。侗族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踉蹌”之說。家家戶戶備有壇、罐、泡制酸辣椒、酸蘿卜、酸黃瓜、酸青菜白菜等。尤以侗族人民泡制的酸魚、酸肉獨具風(fēng)味。
好辛辣。境內(nèi)各族人民均好辛辣。辣椒是當(dāng)家菜,每菜必拌辣椒。制成的辣椒菜有腌成的酸辣椒,或與糯米粉腌制成的“粉辣椒”,或灌以糯米粉及佐料而成的“泥秋辣椒”或剁碎摻生姜屯的“剁辣椒”,其味各別,耐人尋味。
飲酒。境內(nèi)人民素有飲酒之習(xí),凡婚、喪、喜慶心飲酒,逢年過節(jié)必飲酒,親朋戚友必飲酒。農(nóng)村,除猜拳飲酒外,還流行喝酒歌敬酒之俗。
【美食】境內(nèi)民間美食有若干種、其中著名的有社飯、臘肉、蔥鴨、苦酒、甜酒、米粉、米面、豆腐、涼粉、糍粑、粽粑、粉粑、油茶等。
社飯:其飯用糯米、蒿菜和臘肉丁及豕脂蒸成,其味芬香。在春社前后用以祀社神、祭祖先,然后家人共食。
臘肉:民間在春節(jié)期間一定要制作臘肉。先把豬肉砍成三四斤一塊,擦上適當(dāng)食鹽,以五香、麻椒粉拌和,置盆內(nèi)漚三四天,使食鹽和佐料滲浸肉內(nèi),然后取出掛于火爐上微火熏烤,肉塊枯干即成。瘦肉棗紅,肥肉黃橙透明,酥而不膩,其骨香脆。
蔥鴨:將鴨肉切塊,放入鍋內(nèi)爆黃,倒入鴨血、甜醬、生姜、紅辣椒、鹽翻炒,后放水煮熟,入蔥結(jié)裝盤,肉味香濃,帶辣味,湯鮮可口。中秋節(jié)家家吃蔥鴨,已成習(xí)俗。
甜酒:境內(nèi)人民視甜酒為吉祥之物,凡喜慶皆釀制甜酒,賓客至則以醇香撲鼻之甜酒招待。
糍粑:以糯米蒸熟,舂爛,捏成小團,壓平晾干而成。農(nóng)歷臘月,家家戶戶打糍粑,稱年粑,用泉水浸泡儲存,數(shù)月不腐。
油茶:是侗族、苗族群眾經(jīng)常制作的一種食品。先鍋內(nèi)放油,將茶葉煎炒后放入少許大米炒成糊狀,加鹽,待燒開再摻入一些米粑及佐料一起煮熟,盛入碗內(nèi)后,還要放些炒黃豆,炒米花,色澤呈黑色,但勞香味濃可口。
7. 貴州的油茶粑怎么做
粘粑,是糍粑類之一。此食品以粘米為原料,餡心是用豬肉、蘿卜、木耳、腐竹、蔥花等多種食材切碎炒熟而成??膳c油茶一起食用。
中文名
粘米粑
主要原料
粘米
制作方法:將粘米洗凈浸透,打成米漿,然后加入少量清水使之沉淀一晚,次日用鍋邊煮邊攪拌使之成團出鍋,扭成小團,將小團反復(fù)掐成圓形凹狀,將準(zhǔn)備好的餡心放入凹處,隨即將口捏緊成糍粑,放入糍粑盤中。用鍋加入水燒開,放入木架在鍋中將糍粑盤放到木架上,蒸至15分鐘左右取出便可食用??烧豪苯丰u與茶食用。此食品具有色美、味鮮、老少皆宜、四季均可食用的特點。
粘米粑常見于廣西賀州一帶地區(qū),尤其是在農(nóng)村里。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做粘米粑,絕大部分都由家庭主婦來完成。粘米粑的制作技藝是一份精致的女工,尤其是拿捏的輕重,將一個大小適中的粘米團揉成薄薄的一片,在上面放好菜餡之后,再由邊緣開始將其捏合。其狀似北方的餃子,但相比于餃子要大很多,而且里面的糍粑餡分量也要多得多。入口滑潤清香,嚼之韌性尤佳,是賀州市鐘山縣的一大美食。
8. 侗族的油茶
1.三江稻田鯉魚 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三江稻田鯉魚口呈馬蹄形,身體柔軟光滑,呈紡錘形。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表呈青灰色,腹部呈淺白色,尾鰭下葉呈橙紅色。肉質(zhì)鮮嫩,骨刺細軟,魚湯清甜,無泥腥味。每100克魚肉含蛋白質(zhì)14.9g~18.2g,氨基酸總量13.8g~17.4g,粗脂肪1.92g~3.33g,鐵1.……
2.三江茶油 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桂北的湘、黔、桂三?。▍^(qū))交界,屬中亞熱帶氣候。境內(nèi)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茶油樹生長的好地方,被列為全國油茶重點生產(chǎn)縣之一,獲得了“中國油茶之鄉(xiāng)”稱號。目前,三江有茶油林61.7萬畝,覆蓋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的各個村屯。據(jù)清代嘉慶年間《廖志》記載“境多坡地,少平原……
3.三江茶葉 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茶葉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湘、黔、桂三?。▍^(qū))交界處,位于廣西北部山區(qū),屬云貴高原余脈邊緣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嶺南濕潤氣候區(qū),雨熱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時,無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
4.歸東野葡萄
歸東野葡萄“歸東野葡萄”,因出產(chǎn)于三江縣同樂鄉(xiāng)歸東村而得名,目前全村428戶,平均每戶都種有7—8株以上,每株葡萄平均年產(chǎn)量250公斤左右,種植戶年收入2000—3000元,成為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經(jīng)濟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時也成了歸東村的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yīng)性廣,據(jù)當(dāng)?shù)剞r(nóng)戶介紹,自種植以來,未噴施……
5.三江牛肉干
三江肉牛、牛肉干三江縣山多地少,牧草豐富,適宜發(fā)展肉牛,加上侗、苗族素有愛牛敬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牛存欄多少來證明自己富有與貧窮,因而,三江縣肉牛發(fā)展快。2002年正式把肉牛列為“四個一”工程之一,規(guī)劃“十五”期間,全縣肉牛發(fā)展到12萬頭。近年來,三江加大扶持力度,種植優(yōu)質(zhì)牧草,進行牛品種改良,建立牛圩……
6.三江侗族油茶
三江縣是廣西柳州市最北面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縣,境內(nèi)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習(xí)俗,特別以侗族、苗族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來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來先喝油茶再吃午飯,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飯。那么老百姓這種打油茶的習(xí)俗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得從中國史上的兩次禁茶事件說起: 老百姓的開……
7.三江大糯
“三江大糯”以富祿鄉(xiāng)為中心覆蓋榕江河片四個鄉(xiāng)鎮(zhèn)41個村屯,種植歷史悠久。七十年代以“三江大糯”為原料釀制的“三江菊花糯米蜜酒”曾東渡日本參加國際比賽獲金獎?!叭笈础本哂星逑阌土?、軟、可口的獨特風(fēng)味,被譽為谷中之王,有一家蒸飯百家香的美稱,曾是歷代進貢朝廷的貢米。據(jù)民國三十五年版《三江縣志》的社會……
8.丹洲沙田柚
丹洲沙田柚”因產(chǎn)于三江縣丹洲村而得名。丹洲沙田柚于1903年從容縣沙田村引種,經(jīng)過100多年的馴化,培育出獨特的丹洲沙田柚。早在1963年,丹洲沙田柚就已獲國家級金獎,隨著丹洲旅游的成功開發(fā),丹洲沙田柚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已成為區(qū)內(nèi)外知名品牌。近年來,當(dāng)?shù)卣恢卑选暗ぶ奚程镨帧弊鳛檗r(nóng)民增收的支柱產(chǎn)業(yè)……
9.三江禾花鯉魚
禾花鯉魚“禾花鯉”即在稻田里混養(yǎng),不放任何合成飼料喂養(yǎng)的鯉魚,魚肉鮮嫩香甜而得名。主要產(chǎn)地以良口鄉(xiāng)曬江村和洋溪鄉(xiāng)信侗村為中心的榕江河一帶。這里的保水田長年放養(yǎng)鯉魚,有冬魚春收、春魚夏收、夏魚秋收的傳統(tǒng),有野外燒魚慶豐收的習(xí)俗,尤其是洋溪、富祿、梅林、良口四鄉(xiāng)三十個村寨把“燒魚”作為一個節(jié)日來過,各家……
10.鼓樓重陽酒
重陽酒是廣西著名土特產(chǎn),在廣西三江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特色,本酒采用祖?zhèn)髋浞?,古老工藝,選用三江桐鄉(xiāng)獨特氣候條件下盛產(chǎn)的上等香糯甜酒曲與得天獨厚的清純山泉水,經(jīng)精心釀造,長期貯藏地窖發(fā)酵而成。 特色 重陽酒華南特產(chǎn)美酒,品質(zhì)優(yōu)越,用上等香糯米、甜酒曲、山泉水釀制而成,口感香甜純厚,酒性溫和,
9. 侗族糍粑油茶圖片
第一,將蒜瓣、生姜、辣椒擂碎;香蔥洗凈切碎待用。
第二:將糯米用蒸熟、晾干、用礁春扁即成陰米;鍋內(nèi)加茶油加熱至六成熱,分別加糍粑:鍋內(nèi)留油,將陰米炒至略帶焦黃:黃豆、花生炒熟:待用。
第三步:將茶餅加入鍋中加水煮沸,將茶葉撈出、用描缽插爛茶葉、再入鍋中煮成濃茶汁,撈去茶渣、加茶油、食鹽、擂碎的蒜末、姜末、辣椒粉制成茶湯。
第四步:將炒黃的陰米、炒熟的黃豆和花生、炸好的蕨粑和糙粑加入茶碗中,沖入滾沸的茶湯,撒上蔥花、胡椒粉即可。
10. 侗家油茶的做法
腌魚是侗族家庭少不了的特殊食物,其制作的時節(jié)多在寒露至霜降這段時間。純香肉脆、味酸回甜的侗家腌魚,是侗族最具特色的風(fēng)味食品。貴州省把侗家腌魚列入少數(shù)民族特色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博得各方賓客的贊揚。
剛從稻田中捉來的禾花魚,要在清澈的古井旁靜養(yǎng)兩天,空腸清腮
殺魚做腌魚、清除內(nèi)臟
做腌魚的配料有干鮮辣椒、生姜、山昌子、糊米、食鹽等十多樣
將配料包放在魚肚內(nèi),將魚和配料層層疊放在腌桶內(nèi)
用薄膜密封,蓋上外蓋,置于陰涼處放置20天即可取出食用,可保存到來年
侗族人家?guī)缀跫壹叶加须缰坪蛢Σ仉玺~的習(xí)慣。侗家腌魚的歷史悠久,制作方法獨特,堪稱一絕。早在清代,侗族人民就開始在自家田間零星養(yǎng)魚,由于產(chǎn)量較低,就制作成腌魚儲藏食用,因此侗族人形成了用鯉魚制作腌魚的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