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的手工制作流程(茶油制作方法)
1. 茶油制作方法
主料雞1只 茶油 輔料大蒜1個 姜 辣椒 耗油 茶油雞的做法步驟1. 把東西都準備好,紅辣椒,這種辣度合適,切小段。
2. 整雞也切塊,大蒜和姜也切小塊,可以多點3. 我是先放的玉米油把雞炒下,因為雞里面有很多水分,把水炒出來,再把油水倒掉。放一邊,我的雞提前放了點鹽和料酒閹過4. 炒出來很多水5. 我也先把辣椒用油爆了下,放一邊。再倒入茶油,可以多點,爆下姜蒜,再放雞炒,炒到差不多再放入辣椒,鹽,耗油6. 味道很好,茶油很香
2. 怎樣制作茶油
1.可以當清潔面膜使用,洗完臉后,直接涂抹在臉上,然后按摩臉部一會兒,10分鐘后再洗凈,就可以了??梢郧鍧嵜椎挠椭臀酃?。
2.潔面后,用適量鮮牛奶,加4-5滴茶油和適量面粉調勻后敷面。大約15分鐘后,洗凈就可以了。山茶油加牛奶做面膜,可以美白嫩膚。
3.取三四勺茶油,加熱到三四十度后,加入適量蜂蜜,攪拌均勻。然后用面膜紙浸泡,取出敷在臉部,15分鐘左右后取下,輕輕按摩臉部后,清洗干凈,可以保濕,滋潤皮膚。
3. 茶油是如何制作的
一般來說有專門制作的機器吧,要是少量的話,你可以按照我的步驟來 1 先把山茶籽給搗碎 2 把山茶籽渣放進鍋里炒 3 用瓶子把炒出的油裝起來 4 瓶子里德就是山茶油了茶花愛好者真誠為你解答
4. 油茶制做方法
1、大米400克紅辣椒面10克糯米100克生姜25克標準粉250克蔥花25克菜油150克蘇打粉3克芝麻150克干淀粉25克腌大頭菜50克雞蛋15個川鹽75克麻油15克花椒5克。
2、鍋內放清水3千克,燒開后放入10克姜塊,一根生蔥(挽結),水沸撇去浮泡,撈去蔥、姜,然后將鍋端離火口10分鐘,再將磨好的大米,糯米粉攪入水中。鍋再置旺火上燒開,移放微火上煨熟成油茶糊。
5. 茶油怎么制作
1、賣茶籽油,要建立口碑。茶籽油的真假,直接關系到自己家的信譽問題。家里的茶籽油是每年都有,賣茶籽油做的就是長久,不要貪一時的便宜,在油里摻假,導致自己失去客源。
、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自己家賣茶籽油,大部分的都是回頭客,每年平時沒有事的時候,就和客戶互動。多拍點圖片或者視頻,給客戶展現(xiàn)出茶籽油在上山生長的過程。也可以自己組織小活動,茶花開的時候,有竹筍的時候,請客戶到家玩耍,用自己家里土特產去招待,拉近之間的關系。自己要賣油的時候,就會在朋友圈中提前發(fā)信息,請要油的朋友到家里來。讓客戶能夠親眼看到,從一粒粒的茶籽,到冒著熱氣的成品油出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讓客氣徹底相信油品的質量。
3、去找主打農產品的餐館或農莊:這做法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損失,但是絕對有效。倒一點給他們的廚師,給他們炸一點油炸食品,給他們去嘗嘗。真正的茶籽油炸出來的食品,特別的香,是其他的油脂品無法炸出的味道,很多吃過茶油的人,就能分辨的出來。這樣做雖說有損失,但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6. 茶油制作流程
放茶油的話顏色會更加鮮艷,如果不放的話顏色就沒有那么好看了
7. 茶油的制作方法
茶油加工是在油坊內完成的,其工藝流程繁雜,純手工壓榨。把油茶籽壓榨成茶油大約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首先要把采摘下來的油茶籽曬干,等殼和果肉分離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殘余的水分烘干。經(jīng)過烘干完全沒有水分,就是100%干度才可榨出油來,濕度大些的要烤十多個小時,如果濕度在二十以下的油茶籽烘四五個小時就可以榨出油了。
第二步就要把烘干的茶油籽放在碾盤上碾磨加工。碾盤是整個油坊中最有特色的,與碾盤相連的是一個很大的轉輪,運用水流的沖擊力使轉輪轉動后來帶動碾盤的運行,碾盤也是傳統(tǒng)的石磨形,師傅將油茶籽倒入槽中,在碾盤上放置一定重量的石塊,在石塊的壓力下,來回滾動的輪子把槽中的油茶籽碾成粉末。
接著,油茶籽碾成粉末后,再把它倒進蒸籠上蒸。制油師傅們說油茶籽一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來,同時這個過程也起到一個加熱的作用,加熱后的油茶粉會特別松軟,便于榨出油來。
第四步,山茶籽約蒸一個小時,待蒸熟后用稻草墊底將它填入圓形的竹篾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餅。師傅告訴我們別小看了這個程序,在整個榨油的工藝流程中算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塊茶油餅的厚薄必須相當,否則就會因為擠壓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有經(jīng)驗的制油師傅可以憑感覺用鐵勺舀起適量的茶油粉進行裝包。
最后一步,榨油師傅把做好的茶油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油床里。這根超過百年樹齡的樟木,它是整個榨油坊的“主機”,在樹中心鑿出一個長2米、寬0.4米的“油床”。茶油餅填裝在“油床”里,裝好茶油餅后就可以進行壓榨。壓榨是整個制油工序中最耗體力,因此,這也是對制油師傅們體能的一個考驗。壓榨也是采用最傳統(tǒng)的擠壓方式,師傅們用長短、厚薄不均的木樁打入油床縫里進行擠壓,不一會兒,一縷縷細細的山茶油從油床里慢慢地滴落下來,作坊里也到處彌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整個山茶油加工工藝流程完全采取人力,不借助任何機械力量來完成,雖很辛苦,但具備有環(huán)保、天然的榨油優(yōu)勢。
8. 茶油制作方法叫什么
茶油臘肉名稱源于其制作工藝,將臘肉浸泡在茶油缸中,歷經(jīng)時日待茶油沁入臘肉,臘肉便兼有了茶油的部分優(yōu)點。
古籍上曾有"將臘肉浸于茶油缸中,可經(jīng)年不壞"的記載。
近代極少有制作茶油臘肉的痕跡,僅在湖南婁底和邵陽地區(qū)零星存在,主要存在于漣水流域,以漣水船幫為主。解放后由于漣水興修水利無法行船,船幫沒落,加之解放初期大躍進及之后文革影響,茶油臘肉基本絕跡。
2010年后漣源船幫易氏嘗試恢復古法制作茶油臘肉。
中文名
茶油臘肉
外文名
暫無
主要原料
茶油,豬肉
是否含防腐劑
否
主要營養(yǎng)成分
蛋白質,脂肪酸
分布區(qū)域及地理環(huán)境:
茶油臘肉曾廣泛存在漣水河畔,甚至更廣泛的區(qū)域,目前已經(jīng)無法考證,到民國時期,有據(jù)可查的主要分布在石馬山鎮(zhèn)石門村和附近群英群雄村少量在漣水下游的湖泉、渡頭塘等地。因為產茶油,渡頭塘聶家也長期制作茶油臘肉,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斷。茶油臘肉的起源無從考證,但從掌握的資料來看,茶油臘肉的出名是由于當時沿漣水河的水運。
歷史淵源:
相傳乾隆年間,就有石門聚英堂易氏先祖制作茶油臘肉,后傳至盛主公曾孫易新瑚,及重孫易修林,是目前可以考證并確認的。當年易新瑚率漣源船隊沿漣水經(jīng)營水運,茶油臘肉因為便于保存和攜帶,是當時船員(纖夫)僅有的葷菜。因為茶油臘肉有極為奇特的香味,漣水至湘江沿線都曾有過“漣源號子響茶油臘肉香”一說。
茶油長期浸泡的臘肉切薄片呈半透明狀,以五花臘肉為上品。其中又以“五花三層一寸半斤,兩肋四片六重八兩”為極品。五花指的是五花肉,三層的意思是肥肉和廋肉各三層相互夾疊,一寸指厚度一寸,半斤意思是每塊只取最好的半斤,兩肋是五花肉的位置取自兩肋,四片指兩肋的前后腿各取一片共四片,六重就是肥廋各三層共六重,古代采用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也就是八兩。取材極品,做工考究的五花臘肉經(jīng)茶油浸泡之后,色香味俱全,外觀尤其驚艷,肥肉溫潤透明如玉,廋肉曾金紅色光澤,故又稱“半斤八兩金鑲玉”。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