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產隊”、“互助組”、“包產到組”
生產隊,是指中國農業(yè)經濟中的一種組織形式。在國營農場中,它是勞動組織的基本單位。在農村,它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生產隊的土地等生產資料,歸生產隊集體所有。生產隊在國家計劃指導下,有權根據本隊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編制生產計劃,制定增產措施,指定經營管理方法;有權分配自己的產品和現金;在完成向國家交售任務的條件下,有權按國家的政策規(guī)定,處理和出多余的農副產品。生產隊作為一種組織,具體存在的時間為1958年至1984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隨著人民公社解體,絕大多數地區(qū)按照生產隊轄域直接過渡到村民小組。下列所述生產隊的體制,指人民公社化以來大躍進以后農村地區(qū)生產隊成熟的分配體制。
規(guī)模,生產隊成立之初的1950年代后期,戶數和轄域約為一個“甲”的規(guī)模即10戶左右;由于人口的增長和家庭單位變小,到1970年代,一個生產隊平均約為20農戶規(guī)模;人民公社解體以前的1980年代初期一般達到25~30戶的規(guī)模,人口從幾十人到一百多人不等,平均人口約100人。
組織形式,生產隊為生產大隊管轄下的獨立預算單位。每位農民其時的身份為“社員”;生產隊負責人設有隊長、副隊長,必須配備有會計、出納、記工員,另外還有婦女隊長。負責人中,隊長和副隊長每1~2年輪換,通常由社員推舉或選舉產生,其他負責人以推舉為主,但比較固定,由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擔任;隊長、副隊長、會計、記工員和出納每年有適當的工分補貼。社員由生產隊統(tǒng)一調度參加農業(yè)生產的勞動。
勞動作息,標準工作日指普通勞動的一天8小時,作息時間依照季節(jié)由生產隊自行規(guī)定。全年上午作息時間多為8:00~12:00;下午作息時間依照各個季節(jié)而定,春秋二季多為下午2:00~6:00,冬季1:30~5:30,夏季2:30~6:30。
報酬,報酬以“工分”形式體現,生產隊根據當年社員所獲工分多少進行分配?!肮し帧睒藴实闹贫ǜ鞯卮笸‘悾肮し帧眻蟪隇閮煞N形式,即針對“普通農業(yè)勞動”的標準工作日報酬和針對農忙時節(jié)或特殊勞動項目的“定額報酬”。具體到每個勞動者(社員)的工分檔次由生產隊負責人會議核定,對負責人會議的核定出現異議則通過生產隊組織的“社員大會”審定。
標準工作日計分標準,“普通勞動”指勞動強度不高,一般事務性的農業(yè)勞動。記分基準以每個“標準工作日”一個男壯年勞動力為最高,多定為10~12分,即有的生產隊男壯年勞動力報酬定為10分,有的定為12分。以男壯年勞動力每標準工作日12分為例,列舉如下:
成年男性
男壯年勞動力12分;
一般男性勞動力則定為9分~11分;
成年女性
女性壯年勞動力為7~9分;
一般女性勞動力(中年家庭婦女)為6~7分;
學生,指高中或以下,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
高年級男性,健壯體力素質好,9~11分;其他6~9分;
高年級女性,健壯體力素質好,6~8分;其他為4~6分;
兒童,3分。
定額報酬,定額報酬,即很多生產隊在農忙時節(jié)(雙搶、秋收)、特殊農業(yè)項目的采取的按工作量記工的制度。這種制度只針對某一生產項目,生產隊不統(tǒng)一工作時間,可以由幾人臨時組成的小組、家庭或個人為具體工作單位。如開挖土石方按每立方米15分,水稻的早稻插秧定為每畝40分,晚稻插秧定為每畝45分;收割環(huán)節(jié)的割麥每畝定為20分,旱地脫粒每畝記45分,水田脫粒每畝50分等等方案,依照具體情況而定,相鄰生產隊之間存在差異。
沒看懂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