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茶油籽價格表(桂林茶油宴是什么)
1. 桂林茶油宴是什么
鼎湖上素。白切杏花雞。清蒸文慶鯉。
炆麥溪鯇。江口蟹煲雞。蓮藕炆豬手。
四會茶油雞。廣寧竹筍宴。油燜竹蟲。
白土燒雞。紫蘇豆豉蒸坑魚仔。
竹籠仔隔水蒸西江河蝦。
以上菜式具有肇慶地方濃郁獨特風(fēng)味
2. 桂林油茶啥意思
工藝:煮
口味:香辣味
時間:<30分鐘
熱量:較低熱量
配料:
烹飪步驟:
1.準(zhǔn)備好材料和份量
2.綠豆和茶葉用溫水泡開,茶葉首選老紅茶,如果沒有也可以用其他茶葉代替,根據(jù)平時喝茶習(xí)慣就好
3.蒜米去皮,生姜洗凈去皮,蔥白切段,蔥葉切小顆粒。
4.熱鍋后放10克油,下泡好的茶葉翻炒一會
5.加入蔥白,姜片和蒜米翻炒出香味
6.加入花生和綠豆煮開
7.鍋中所有的食材轉(zhuǎn)入破壁機(jī)中
8.每10秒一次,打2次。如果破壁機(jī)帶加熱功能,這個時候加入700克水煮開
9.我家的破壁機(jī)不帶加熱,食材再轉(zhuǎn)入豆?jié){機(jī),加700克水
10.選擇豆?jié){機(jī)的濃湯功能煮開
11.豆?jié){機(jī)煮茶水的時候,小火加熱,用5克食用油炒100克的炒米
12.炒到米粒膨大就可以了,一定不要炒焦了
13.煮好的油茶可以用濾網(wǎng)過濾掉茶渣
14.小碗盛上茶水,加上適量的炒米,油果和蔥花和少量的鹽調(diào)味就可以開喝了
15.喝一口茶香四溢,回味甘甜
烹飪小貼士:
如果破壁機(jī)有加熱功能,茶葉超過后放破壁機(jī)里直接加水煮開可以用一些糕點搭配油茶同吃
3. 桂林油茶小吃
廣西油茶是制成后單獨成為一道美食,恭城油茶較為有名。它分為咸甜兩種口味。如果說它還能做成什么美食,那油茶粉和油茶泡飯則另有一番風(fēng)味,以下是油茶的做法:
1.專用的炒米(糯米煮熟,曬干的飯粒)置炒鍋干炒,直到爆成爆米花,起鍋待用;炒花生或油炸花生待用;糯米粉加水?dāng)嚢璩擅鎴F(tuán),揉成小顆粒放油鍋炸成金黃色,待用;
將綠茶洗凈,生姜洗凈用刀拍一下。
2.油加熱,加鹽,大火,將綠茶和姜依次倒入鍋中翻炒,之后文火,用木錘搗錘生姜綠茶,視操作情況適時加點水,直到將生姜和綠茶打出汁,再加入1000克水,煮沸即可停火。
3.將油茶過濾到盛有白糖的缽或茶壺,可以隨時加熱,個人依據(jù)所好將小蔥末,小油果,油炸花生等放入小碗,淋入熱氣騰騰的油茶就可以享受香、脆、辣、爽口的油茶了。
4. 油茶桂林油茶
灌陽油茶的來源和喝油茶的習(xí)俗的形成,可謂久遠(yuǎn),但起于何時,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時間。
從歷史考古挖掘的文物來看,在新石器時代,灌陽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商周分封諸侯后,灌陽屬楚國。
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證實,灌陽在西漢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已建縣,時稱觀陽縣,縣治古城崗(在今灌陽縣新街鄉(xiāng)湘溪村的雀兒山前一帶。
隋大業(yè)十三年(617年)改稱灌陽縣,同時將縣治搬遷到今址——灌陽鎮(zhèn)。說明秦漢時,不僅有先民居住,而且漢朝對其實施管理。
1976年,在灌陽新街鄉(xiāng)古城崗?fù)诰蛱拼乖釙r,出土的文物——梟首銅鐎斗,上為鍋,下有三足,帶流(有鍋嘴),有耳和長柄,長柄為梟首形,為古代溫器。與灌陽現(xiàn)在的茶鍋非常相似,只是少了三足而已。
如果把火塘的撐架與茶鍋疊在一起,就成了鐎斗,只是缺少梟首的裝飾而已?,F(xiàn)在的茶鍋與撐架分離,主要是便于篩茶。茶鍋,又為灌陽所特有,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這樣的器具。
這說明至少在唐代灌陽就有煮茶篩茶的習(xí)俗。
5. 桂林油茶飯店
桂林油茶是桂北大地上各民族生活習(xí)性上的一種茶飲文化的代名詞。而恭城油茶是桂林油茶代表作和品牌,恭城油茶是恭城瑤族同胞的一種傳統(tǒng)食品,據(jù)史料記載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承繼了茶文化的精萃,還融入了恭城瑤族人的特色飲食文化。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都離不開油茶,喝油茶不僅已成為這里人們飲食休閑的一件趣事。
6. 桂林油茶吃法
桂林的油茶的原料:綠茶,生花生米,蒜瓣,生老姜,蔥頭,適量;
工具有特制的油茶鍋,油茶槌,還有茶濾。
做法:
1.先將茶葉用少量開水浸泡,
2.油茶鍋燒干,夠熱,放入食油,把浸泡好的茶葉放入鍋里炒干,
3.加入花生米,蔥頭,蒜瓣,老姜,有時也可以放幾粒炒米,用油茶槌連續(xù)搗,稱之為“打油茶”,打就是“錘打”,直到上述原料搗糊為止,
4.加入滾開的開水,稍煮開,第一鍋油茶就成了,把油茶鍋里煮好用油茶倒入油茶濾,用油茶槌子按壓茶葉,過濾到碗里,撒點蔥,香菜,油茶就可以喝了。
上述原料可以槌打很多次,直到味變淡為止,再換原料接著槌。茶葉和其他蔥姜蒜因為在鍋里邊加熱邊槌,可以它們最好營養(yǎng)打出來,香氣四溢,沁人肺腑,油茶味醇,四季借宜,冬春喝趨寒保暖,秋夏則生津止渴,非常適合在桂林地區(qū)這樣的氣候飲用。
再配上些小吃,菜品,也可以在茶中涮雞,魚,等菜,非常好吃。越喝越愛喝
7. 桂林茶油宴是什么菜系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八大菜系之一。
一般說來,湖南飲食風(fēng)俗主要有著以下背景和特征:
(1)在湖南,“吃”具有比較豐富的社會意義。
首先在人們的婚嫁喪娶這類大事中,總是以吃作為其重要內(nèi)容。結(jié)婚稱“吃喜酒”;死了人,俗稱“吃豆腐”;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滿月”;過生日,則要吃荷包蛋,吃“壽面”。其次,“吃”也是人們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見面,第一句問候常常是:“吃了飯嗎?”去朋友家做客,能夠吃到10樣或12樣菜,就意味著受到了主人最熱情的款待。
(2)在湖南,由于地理、氣候等方面的原因,絕大部分地區(qū)種植水稻,人們?nèi)粘o嬍骋源竺诪橹魇?。但在少?shù)山區(qū),特別是湘北山區(qū)的一些地方,種植旱糧作物,只能以玉米、紅薯、馬鈴薯等為主食。這些地區(qū)經(jīng)濟(jì)逐步發(fā)展,生產(chǎn)烤煙或藥材,賣給國家可以換回大米,所以逐漸也以大米和玉米為主食了。紅薯、馬鈴薯逐漸從主食中分離出來而成為制作淀粉類食品、釀酒、曬干菜等的原料或養(yǎng)家畜的飼料。在湖南,無論城市鄉(xiāng)村,人們都是一日三餐。所不同的是,城市中,早餐比較隨便,一天之內(nèi)最重晚餐,一周之內(nèi)最重周末的飲食。鄉(xiāng)村中,一天三餐無明顯差別,每逢農(nóng)歷節(jié)日或節(jié)氣,在飲食上一般要比城市來得隆重。一年之內(nèi),最重春節(jié)前后的飲食。此外,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根據(jù)季節(jié)時令來制做一些腌菜、干菜、泡菜、酢菜、臘菜。每逢客至,總要端上桌來顯示主婦的手藝和持家能力。
(3)不分男女老幼,普遍嗜辣。無論是平日的三餐,還是餐廳酒家的宴會,或是三朋四友小酌,總得有一兩樣辣椒菜。
據(jù)說辣椒原產(chǎn)于南美洲熱帶地區(qū),明末傳入中國。湖南地理環(huán)境上古稱“卑濕之地”,多雨潮濕。辣椒有御寒祛風(fēng)濕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終年以米飯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開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來,便形成了嗜辣的風(fēng)俗。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樣繁多。將大紅椒用密封的酸壇泡,辣中有酸,謂之“酸辣”;將紅辣、花椒、大蒜并舉,謂之“麻辣”;將大紅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壇內(nèi),辣中帶咸,謂之“咸辣”;將大紅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壇內(nèi),食用時可干炒,可攪糊,謂之“鲊?yán)薄?;將紅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濃烈,謂之“油辣”;將大紅辣椒放火中燒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醬油涼拌,辣中帶甜,謂之“鮮辣”。此外,還可用干、鮮辣椒做烹飪配料,吃法更是多種多樣。湖南菜頗受歐、美、東南亞地區(qū)顧客的歡迎,尤以美國及加拿大人喜食味濃、香、鮮、辣的湖南菜。在美國,有的湘菜館門前懸掛畫有大紅辣椒的牌子,上書湖南辣椒,館內(nèi)女招待的圍裙上,也繡著大紅辣椒。
(4)湖南人愛吃苦味。據(jù)文獻(xiàn)記載,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楚辭·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詩句。這里的“大苦”,據(jù)說就是豆豉。那么這種由豆類加工而成的調(diào)味品,已有2000 多年的歷史了。湖南人愛吃豆豉,如“瀏陽豆豉”,就是地方名優(yōu)特產(chǎn)之一。其它如苦瓜、苦蕎麥,也都是湖南人所喜愛的食物。湘俗嗜苦不僅有其歷史淵源,而且有其地方特點。湖南地處亞熱帶,暑熱時間較長。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解釋暑的含義是:天氣主熱,地氣主濕,濕熱交蒸謂之暑;人在氣交之中,感而為病,則為暑病。而“苦能瀉火”、“苦能燥濕”、“苦能健胃”。所以人們適當(dāng)?shù)爻孕Э辔兜氖澄?,有助于清熱、除濕、和胃,于衛(wèi)生保健大有益處??v觀湖南的地勢地貌,湘北多為湖區(qū),湘西南多為山區(qū),湘中則為典型的丘陵地帶。這種地域上的差異,導(dǎo)致了湖南各地飲食風(fēng)俗的多樣性。我們把它劃為三個食風(fēng)區(qū),即湘西食風(fēng)區(qū)、湘中南食風(fēng)區(qū)和湘北食風(fēng)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