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山茶油糍粑(油茶粑粑做法)
1. 油茶粑粑做法
1.將大米和黃豆按7:3和均勻,用清水浸泡4小時(冬天泡7小時左右)后撈出晾干
2.往浸泡好的大米、黃豆里摻入200克冷飯和勻,磨成漿,加適量鹽、味精、花椒粉攪拌均勻。
3.用勺子舀起少許漿液裝入小提子(模具)中,加入適量的碎酸辣子,再添漿液把酸辣子蓋住,放入已燒開油鍋中炸定型后脫出提子,...
4.這時趁熱,可以撈出鍋來控油,趁熱均勻的將每個粑粑撒上一定辣椒面。(若不喜歡吃辣,...
2. 油茶粑粑做法大全
狗舌粑名稱的由來,顧名思義,形如狗舌頭,甜而不膩,入口順滑。今天簡單介紹一下狗舌粑的做法:
主料:糯米
輔料:紅糖
調(diào)料:花生、紅糖、芝麻、水
做法:
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干后用機子打成粉,加入適量冷水揉成團,包入搗碎的花生、芝麻和紅糖,然后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然后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團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像谷圍圍谷子一樣。最后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里邊去煮幾個小時。
狗舌粑顏值不怎么高,甚至可以說有點兒丑。煮熟后趁熱吃,糯米會粘在粽葉上,吃起來倒是香甜軟糯,口感很好;但是若等到放涼后再吃,口感最佳,柔韌中帶一些香甜,體驗滿足感絕對超過預(yù)期。廣西人很多地方喜歡喝油茶,而狗舌粑也是喝油茶之余的一點兒小點心,很多家的巧手媳婦都會做。當(dāng)然還有做法很類似的艾葉粑粑,香甜的白糍粑,大肚粑,咸香和香甜兩吃的船上糕等等等等~
3. 茶油粑的功效
步驟 1
把白糍粑切丁,6毫米寬的正方體,當(dāng)然,長方體也可以。
步驟2
放在陽光下曬干,會有裂紋沒關(guān)系。抓起來,往盤子里撒下去,聲音清脆就可以了,如果不夠干,吃的時候會硬芯
步驟 3
干了以后冷凍保存,可以保存很久的。其實網(wǎng)上有賣曬干的,但是總有吃不完的,或者想自己做的,就可以參照前面的方法。
步驟 4
到炸制了,鍋里放入油,6菜籽油花生油茶油都可以,外婆那一代人都是用自產(chǎn)的茶油,現(xiàn)在用茶油炸,感覺有點奢侈,當(dāng)然,你用橄欖油我也不說你。 油熱后改小火,抓一把干的糍粑丁放入大撈籬一起下油鍋,大約20秒到半分鐘,糍粑丁會膨脹浮起來,等糍粑丁開始變黃周圍只有小泡泡了就馬上把撈籬拿起來。 用撈籬的方便之處就是直接可以把糍粑丁全部取出
4. 油茶粑的功效與作用
不是,粘粑,是糍粑類之一。此食品以粘米為原料,餡心是用豬肉、蘿卜、木耳、腐竹、蔥花等多種食材切碎炒熟而成。可與油茶一起食用。
5. 油茶粑粑圖片
狗舌粑名稱的由來,顧名思義,形如狗舌頭,甜而不膩,入口順滑。今天簡單介紹一下狗舌粑的做法:
主料:糯米
輔料:紅糖
調(diào)料:花生、紅糖、芝麻、水
做法:
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干后用機子打成粉,加入適量冷水揉成團,包入搗碎的花生、芝麻和紅糖,然后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然后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團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像谷圍圍谷子一樣。最后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里邊去煮幾個小時。
狗舌粑顏值不怎么高,甚至可以說有點兒丑。煮熟后趁熱吃,糯米會粘在粽葉上,吃起來倒是香甜軟糯,口感很好;但是若等到放涼后再吃,口感最佳,柔韌中帶一些香甜,體驗滿足感絕對超過預(yù)期。廣西人很多地方喜歡喝油茶,而狗舌粑也是喝油茶之余的一點兒小點心,很多家的巧手媳婦都會做。當(dāng)然還有做法很類似的艾葉粑粑,香甜的白糍粑,大肚粑,咸香和香甜兩吃的船上糕等等等等~
6. 油茶糍粑
第一,將蒜瓣、生姜、辣椒擂碎;香蔥洗凈切碎待用。
第二:將糯米用蒸熟、晾干、用礁春扁即成陰米;鍋內(nèi)加茶油加熱至六成熱,分別加糍粑:鍋內(nèi)留油,將陰米炒至略帶焦黃:黃豆、花生炒熟:待用。
第三步:將茶餅加入鍋中加水煮沸,將茶葉撈出、用描缽插爛茶葉、再入鍋中煮成濃茶汁,撈去茶渣、加茶油、食鹽、擂碎的蒜末、姜末、辣椒粉制成茶湯。
第四步:將炒黃的陰米、炒熟的黃豆和花生、炸好的蕨粑和糙粑加入茶碗中,沖入滾沸的茶湯,撒上蔥花、胡椒粉即可。
7. 糌粑油茶
酥油茶是一種以茶為主料,并加有多種食料經(jīng)混合而成的液體飲料,所以,滋味多樣,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補充營養(yǎng)。在西藏高原地帶,人煙稀少,家中少有客人進門。偶爾,有客來訪,可招待的東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獨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賓客的珍貴禮儀。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當(dāng)喇嘛祭祀時,虔誠的教徒要敬茶,有錢的富庶要施茶。他們認(rèn)為,這是"積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備有一口特大的茶鍋,通常可容茶數(shù)擔(dān),遇上節(jié)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門的一種施舍,至今仍隨處可見。
在西藏,在每個藏胞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以前,牧民提煉酥油的方法比較特殊.先將鮮奶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F(xiàn)在,許多地方逐漸使用奶油分離機提煉酥油。一般來說,一頭母牛每天可產(chǎn)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吃法
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調(diào)和著吃。藏族群眾平日把喝酥油茶就象我們平時喝開水一樣頻繁。其實酥油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有的,有許多農(nóng)牧民只逢過節(jié)才能喝上,因為酥油的造價高。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8. 油茶粑粑做法竅門
艾粑,是榮昌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由艾草和糯米粉制作而成。
吃艾草粑的寓意,寓意事事平安順利、興旺發(fā)達(dá)。
艾粑節(jié):亦稱“二月二”。侗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流行于廣西、湖南、貴州毗連地區(qū),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舉行。節(jié)日當(dāng)天,人們將洗凈的白頭翁的枝梗葉花摻入浸脹的糯米,舂成粑粑,合糖捏成湯圓,或烙成餅,配上油茶、米花、芳香可口。晚餐前,全家同食。今晚,姑娘和小伙們打來艾粑油花,或由小伙子位賣糖煮艾粑湯圓,共慶佳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