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紫砂壺茶油(油性大的茶養(yǎng)壺)
1. 油性大的茶養(yǎng)壺
第一步、整修內部
通常中檔以下的紫砂壺多半會有一些不算瑕疵的小毛病,又如壺身內壁或流孔接續(xù)處若殘存泥屑,則易卡住較小的茶葉片,形成藏污納垢的死角,此時可用小鋼銼及砂紙,細加修整磨拭,以免造成日后使用的困擾。
第二步、去蠟醒壺
這道手續(xù)的目的有三:其一是因新壺在出廠、裝運、展示過程中,常會附著一些泥砂、塵土、包裝屑(尤其是花貨)?另外,有些茶壺里面仍留存著白色的鋁粉(此為隔離用的耐火物,入窯燒坯前先撒布于壺蓋內沿,可避免壺蓋與壺身燒結在一起分不開),以上這些異物均應于事前加以清除。其二,新壺出窯后,未識茶味,火氣、土氣仍重,若不先行去除,將有礙茶湯的品評。其三,上游業(yè)者常會在初出爐的砂壺表面打上?層蠟油,以增加光澤,美化賣相。這層油性異物不但堵塞了壺表的毛細孔,更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則養(yǎng)壺勢必徒勞無功!
第三步、水煮刷拭
茶壺的下水典禮有兩種儀式,新紫砂壺的使用方法分為水煮法與刷拭法
水煮法:取一干凈無雜味的鍋子,將壺蓋與壺身分開置于鍋底,徐注清水使高過壺身,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此步驟應注意壺身和水應同步升溫加熱,切勿像某些書上所載,將壺身驟然置入沸水中,來個「三溫暖」否則,雖說紫砂壺冷熱急變化佳,但如此折騰愛壺,萬一它老兄來個「開口笑」那就后悔莫及了。(一般會「笑」的,多是早已有暗傷)待水沸騰之后,取一把廉價的茶葉(通常采用較耐煮的重焙火茶葉)投入熬煮,數(shù)分鐘后撈起茶渣,砂壺和茶湯則繼續(xù)以小火慢燉。俟二、三十分鐘后,以竹筷小心將茶壺起鍋,凈置退溫(匆沖冷水)。最后再以清水沖洗壺身內外,除盡殘留的茶渣,即可正式啟用。
這種水煮法的主要功能除了去蠟醒壺外,亦可讓壺身的氣孔結構,藉熱脹冷縮而釋放出所含的土味及雜質,若施行得宜,將有助于日后泡茶養(yǎng)壺。
刷拭法:這是較為簡便的方法,先以溫水暖壺后,再改注沸水盛滿壺內,并用熱水澆淋壺身表面,使全壺保持高溫狀態(tài)。再持軟毛牙刷沾上牙膏,將全壺內外徹底刷上幾遍后,以熱水沖去泡沫,即可去除土味及蠟質。
刷拭法的優(yōu)點是簡單方便,在茶桌上即可操作,不必「動鼎動灶」,缺點是效果不如水煮法徹底。此外,某些品牌的牙膏(尤其是強調去污力特強的)含有較高成份的研磨劑,對胎身較細膩的砂壺(如朱泥、綠泥)恐易產生刮痕,不妨改用洗碗精替代。
2. 油性大的茶養(yǎng)壺好嗎
(一)去除異物
紫砂壺經高溫燒制,發(fā)生物理變化氣孔擴張,降溫出窯后難免會被一些粉塵堵塞氣孔;工藝師在后期對于細節(jié)的打磨,也會在壺內留下些砂料碎屑,另外,有些茶壺里面仍留存著白色的鋁粉(此為隔離用的耐火物,入窯燒坯前先撒布于壺蓋內沿,可避免壺蓋與壺身燒結在一起分不開);同時,經過若干道環(huán)節(jié)到你手中時,其間也會有許多粉塵類雜質粘附于壺壁內外。以上這些異物均應予以清除后才能泡茗飲用。
(二)清除火氣和燥氣
泥料在千度以上高溫中煉燒時,其特殊屬性與顯微結構雖未被破壞,然其間卻已無甚水分,產生了一種“燥氣”,并不可避免的有泥料的土味,需要進行退火。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新出窯的壺立即用來泡茶,不管你塞多少茶葉,沖出來的茶湯都很“淡”且含“土味”。因此,必須讓壺先吃足“水分”,消除“火氣”和“土氣”,為以后的養(yǎng)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清除可能有的油污
一些無良業(yè)者常會在一些低檔的砂壺表面打上—層蠟油,以增加光澤,美化賣相。這層油性異物不但堵塞了壺表面的毛細孔,更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則養(yǎng)壺勢必徒勞無功!
3. 養(yǎng)壺可以用茶油水浸泡嗎
步驟/方法分步閱讀
1
/6
先用沸水將壺身內外淋燙一下,如此既可凈壺去霉,亦可暖壺醒味。
2
/6
若使用茶船,注意應將壺身略微墊高,使其圈足高過水面,以免壺身留下水線或不均勻的色澤。
3
/6
將第一泡的溫潤泡茶湯盛置茶海中備用,待沖第二泡時再用此茶湯澆淋壺身外表,如此反復施行至全程結束。
4
/6
由于紫砂壺身具較高的氣孔率,遇熱時,因熱脹冷縮的關系,氣孔相對擴大。此時可用棉質布巾趁機擦拭壺身,讓茶油順勢滲入壺壁細孔中,日久便可累積出光澤。
5
/6
每泡茶沖至無味后,應將茶渣去凈,用熱水將壺內壺外涮洗一次,置于干燥通風處,并將壺蓋取下,以利風干。否則,因紫砂壺的口蓋密合度較嚴謹,任令其密封陰干,亦不衛(wèi)生。
6
/6
注意事項
有些壺友趁壺身高熱時,以沾有茶湯的棉布茶巾上下擦拭身,由于此時器表溫度甚高,濕巾所含茶湯一拭隨即揮發(fā),留下可使壺身潤澤的茶油,如此便可提高養(yǎng)壺的成效。亦有人先沖出一泡較濃的茶湯當「墨汁」,再以軟性毛筆或養(yǎng)壺毛刷沾此茶湯,反復均勻涂布于壺身,藉以提高其接觸茶湯的時間與頻率。
內容僅供參考并受版權保護
舉報/反饋
4. 什么茶葉油性大養(yǎng)壺好?
正確的養(yǎng)茶寵方式應該是用茶湯淋澆,再用茶掃蘸取茶湯刷在茶寵上,長期以往養(yǎng)出的茶寵溫潤可人,叫人看了喜不自勝。
養(yǎng)茶寵就像養(yǎng)壺一樣,茶水滋養(yǎng)茶寵的包漿形成之后,叫人看了忍不住心生喜愛,但是又有很多人問了,茶寵能不能夠把玩,因為茶寵偏小,很多壺友就想著用手把玩,覺得這樣會使茶寵更快包漿,顏色就像把玩出金剛菩提子或是文玩核桃一樣喜人。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茶寵本身也是紫砂泥料制作的,如果用手盤玩很容易沾上污漬,雖然手上的油脂會使茶寵包漿,但是污漬也會附著在紫砂茶寵上,極不好清理所以建議不要把玩茶寵。
5. 紫砂壺用茶油養(yǎng)
老紫泥最油。
1:紫砂壺的油性,是紫砂礦與生俱來的。紫砂的其他特征,可以通過人工調配出來,唯獨油性不好改變。礦的油性好,做出來的壺的油性也會很好,養(yǎng)的時候,只是把它的油性激發(fā)出來,加上泡茶,茶葉中的茶油沁出壺面,形成自然包漿;而油性差的壺,只能靠表面的茶油、手上的油吸附形成假包漿,不沉穩(wěn),沒有深度
2:好泥料,用熱水淋,感覺油從里面冒出來,冷卻后又好像會縮進去。需要長時間的泡養(yǎng),形成的包漿,往往會比假包漿更慢,每一種泥料都不一樣,需要自己上手,慢慢對比,感受。
6. 油性大的茶養(yǎng)壺有哪些
可以,1、金線的深淺和茶湯顏色有直接關系,金線一般要用烏龍茶去養(yǎng),綠茶或者紅茶養(yǎng)出來的線都不是金線。
2、不要刻意去追求養(yǎng)成速度,杯子是用來喝茶的,將重心放在品茶本身,用平常心來養(yǎng)杯順其自然就好。
3、注意汝窯茶具的保養(yǎng),平時用養(yǎng)壺筆刷一下,去一下沾染的手部油脂,喝完茶后窯及時清理。
茶線的顏色
1、紅,普洱,烏龍等重色茶系線為紅褐色。
2、綠茶,白茶,黃茶等淺色系線為金色,有些為玫瑰金。
3、生譜有栗色,黃色,綠色,等根據不同的顏色,會有不同的內容。
7. 什么叫養(yǎng)茶壺
一般的茶壺是不能夠養(yǎng)的,比如說金屬類的茶壺,如縷的茶壺,鐵的茶壺,玻璃的茶壺,甚至一些常見的商品詞的茶壺都是沒有辦法養(yǎng)的,只有像紫砂壺,某些知名窯口的如汝窯的歌謠的茶壺,帶有開片的茶壺,是可以養(yǎng)出來的。
8. 茶養(yǎng)壺有什么好處
1、茶香濃郁持久。紫砂壺嘴小、蓋嚴,壺的內壁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氣過早散失。長久使用的紫砂茶壺,內壁掛上一層棕紅色茶銹,使用時間越長,茶銹積在內壁上越多,故沖泡茶葉后茶湯越加醇郁芳馨。長期使用的紫砂茶壺,即使不放茶,只倒入開水,仍茶香誘人,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2、紫砂壺泡茶,保溫時間長。由于壺壁內部存在著許多小氣泡,氣泡里又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故紫砂壺有較好的保溫性能;
3、用紫砂壺泡茶,提攜撫握不易炙手。紫砂壺線膨脹系數(shù)比瓷壺略高,而且沒有釉,就不存在坯釉應力的問題;燒成以后的紫砂壺,玻璃極少,有足以克服冷熱溫度差所產生的急變能力,故具有緩慢的傳熱性。紫砂茶壺適應冷熱急變的能力極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溫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會爆裂;
4、紫砂壺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氣孔,透氣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較強的吸附力,這是一般茶壺所不能比擬的。它能保持茶葉中芳香油遇熱揮發(fā)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湯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斂和殺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緩茶水的霉敗變餿,所謂“盛暑越宿不餿”,道理就在這里。
9. 什么茶油性大養(yǎng)紫砂壺最好
冷金黃泥料是紫砂礦中不可多得的珍稀泥料!其砂色金黃、沉穩(wěn)雋秀、古風儼然!色澤與質感令人驚艷,用來泡茶品茗亦是上上之選。
它的氣孔密度極高,透氣性上佳,壺壁能吸附住茶香、吐納出茶油,讓茶的芬芳沁入整個紫砂壺,發(fā)茶性極好;易泡養(yǎng),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看到壺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