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哪里有茶油廠(福州哪里有茶油廠家)
1. 福州哪里有茶油廠家
準備材料:
當歸8g,川芎5g,白芍8g,熟地黃15g,黨參30g(或人參3g),白術(shù)10g,茯苓8g,甘草5g,番鴨一只;
輔料:茶油若干,自釀紅酒若干
由于人參營養(yǎng)價值大、價格高,因此閩清民間八珍湯配方一般使用黨參代替人參,黨參補氣兼養(yǎng)血,對貧血病人來說很有益處。
制作方法
1、把配好的八珍放入水中,洗凈泡開后放一旁備用;
2、番鴨洗凈切塊,放在容器中備用;
3、開火在鍋中放入茶油若干,放入切好的番鴨進行翻炒,加點自釀的紅酒;
4、炒出香味后,出鍋;
5、把翻炒過的番鴨放入燉鍋,加清水,放入八珍,燉20分鐘;
6、出鍋后加入適量鹽巴調(diào)味,八珍鴨就制作完成了。
2. 福建油茶榨油廠
中國的油茶之鄉(xiāng)有很多,由中國經(jīng)濟林協(xié)會評定的中國油茶之鄉(xiāng),主要有福建省福安市,湖南常寧,江西豐城市,湖南攸縣,廣東興寧市、平遠縣,湖北麻城市、興遠縣,湖南祁陽市,湖南邵陽縣,湖南常德鼎城區(qū)等。油茶是福安的特色產(chǎn)業(yè),種植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其種植面積、產(chǎn)量,在全省乃至全國油茶產(chǎn)業(yè)中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 福建哪里茶油比較好
1.八馬茶葉:是中國茶葉連鎖領(lǐng)先品牌,董事長王文禮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國連鎖門店超2000家。
.
2?、天福茗茶:創(chuàng)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茶葉自產(chǎn)、制、銷、科研、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茶葉連鎖專賣店,天福集團旗下企業(yè)。天福集團在福建的福州、漳州、安溪、四川的樂山、浙江的新昌等名茶原產(chǎn)地,建有大規(guī)模的茶葉或茶食品加工工廠
.
3?、武夷星:是 一家集烏龍茶、綠茶、花茶、白茶、紅茶等茶類,特別是武夷巖茶的生產(chǎn)、加工、銷售、科研及茶文化傳播于一體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
.
4?、華祥苑:成立于2001年,茶品類原產(chǎn)地布局八座茶莊園 ,被吳曉波等盛贊為茶行業(yè)的“國貨之光” ,截至2021年全國終端門店突破2500家 ,烏龍茶高端銷量領(lǐng)先。(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
.
5?、日春茶業(yè):日春股份公司發(fā)源于鐵觀音的故鄉(xiāng)——安溪西坪鎮(zhèn),是一家集茶基地建設(shè),茶葉、茶具、茶食品開發(fā)、生產(chǎn)和銷售為一體的大型專業(yè)化龍頭企業(yè),它的源頭可至乾隆追溯年間(1736)王仕讓發(fā)現(xiàn)鐵觀音。
.
6?、蕭氏:蕭氏集團于1999年組建成立,是集茶樹良種繁育、茶籽油精煉、茶葉初精加工、茶飲品生產(chǎn)、茶深加工、茶科研開發(fā)、茶生態(tài)旅游、茶餐飲服務(wù)等于一體,以茶科技創(chuàng)新為定位的全產(chǎn)業(yè)鏈茶葉企業(yè),現(xiàn)轄15家全資(控股)子公司。
.
7?、海提茶葉:創(chuàng)建于1954年,是世界500強企業(yè)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yè)。是福建省規(guī)模最大、專業(yè)化程度最高、生產(chǎn)標準最嚴、產(chǎn)品系列最全的烏龍茶生產(chǎn)加工商和進出口貿(mào)易商。
.
8?、中閩魏氏:是鐵觀音始祖魏蔭的嫡傳后裔、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人創(chuàng)立于1999年。是一家集生態(tài)茶莊園開發(fā)、種植、制作、生產(chǎn)、銷售為一體的茶業(yè)連鎖企業(yè)。通過ISO9001質(zhì)量管理、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
.
9?、鳳山茶:也就是安溪鐵觀音集團,注冊商標鳳山。是一家集烏龍茶種植、加工、生產(chǎn)、銷售、科研及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現(xiàn)代企業(yè),公司是福建省地方標準《安溪烏龍茶》、國家標準《原產(chǎn)地域產(chǎn)品 安溪鐵觀音》的參與制定企業(yè)
.
?、華源茶業(yè):品牌誕生于福建泉州,隸屬于福建省中閩華源茶業(yè)有限公司旗下茶葉專賣連鎖加盟品牌,主營業(yè)務(wù)是茶。
4. 福建哪里產(chǎn)茶油
江西景德鎮(zhèn)可以種植茶油樹。
但是,要選擇好品種。
油茶樹的品種及分布 ()
(1)我國油茶的自然類型:
1、花期類型:特早花類型,早花類型、中花類型、晚花類型、春花類型。
2、成熟期類型: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四種。
3、茶果形態(tài)類型:紅球、青球、臍型紅桃、青桃、紅桃、青桔。
(2)油茶的品種及分布
一、普通油茶,又名中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廣西、四川、浙江、全國的主栽物種。
二、小果油茶,又名門西子;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福建、廣西;栽培面積僅次于普通油茶。
三、越南油茶,又名大果油茶的主要分面在廣東高州縣、廣西、栽培面積占第三位。
四、攸縣油茶,又名野茶子;主要分布在湖南攸縣、浙江富陽。
五、紅花油茶:主要分布在江西德興。
油質(zhì)好、花可入藥,是良好的庭園綠化品種,宜在高海拔地區(qū)推廣。
六、小黃花山茶,主要分布在貴州赤水。
七、匹它山茶,主要分布在貴州盤縣。
八、多齒紅山茶,又名宛田油茶籽,主要分布在廣西桂縣。
九、茶梨,又名八瓣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龍泉、江西龍南。
十、博大果油茶,又名赤柏子;不宜在中亞熱帶栽種。
十一、白花南山茶、主要分布在廣東封開、廣西蒼梧。
十二、南榮油茶;主要分布在廣西韶平。
十三、金花茶,主要用作觀賞。
十四、鄒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廣西龍勝、湖南永順。
十五、威寧短柱油茶,主要分布在貴州威寧。
5. 福安油茶油
中國幅員遼闊,56個民族地域分布、文化傳統(tǒng)各異,飲食更是特色鮮明。蒙古族的烤全羊、藏族的酥油茶、滿族的薩其瑪、朝鮮族的泡菜,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美食你都嘗過嗎?不過癮的話再來點基諾族的芭蕉肉、黎族的竹筒飯、東鄉(xiāng)族的棧羊肉…
1、蒙古族
烤全羊
“蒙古”其意為“永恒之火”,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蒙古族現(xiàn)主要分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lián)邦,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
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的”,意為圣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2、回族
面點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并同當?shù)氐臐h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
3、苗族
酸湯魚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guān)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于中原地區(qū)的蚩尤部落。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湯家家必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xiāng)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刀魚、酸湯魚等。
4、傣族
牛肉干巴
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guān)于傣族的記載。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傣族人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典型食品有狗肉湯鍋、牛肉干巴、腌蛋、干黃鱔等。
5、傈僳族
漆油燉鴨
傈僳族這一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后因戰(zhàn)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qū)定居下來。
典型食品:有漆油燉鴨、清水煮小豬、豬蹄珍珠粥等。
6、藏族
酥油茶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藏族自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分衛(wèi)藏、康方、安多三種方言。
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如:足瑪米飯。
7、壯族
寧明壯粽
壯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余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后,統(tǒng)稱“僮族”,后來改為“壯族”。
族有許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等。
8、朝鮮族
泡菜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qū)。
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狗肉火鍋)、冷面、打糕、朝鮮泡菜等。
9、高山族
米酒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nèi)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包括十多個族群。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高山族人一般飲用自家釀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10、納西族
麗江火腿粑粑
納西族的族源屬古代羌人向南遷徙的一個支系。納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chuàng)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東巴象形文字。
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11、布朗族
竹筒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及西南部沿邊地區(qū),布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間還常把酸茶做饋贈親友的禮品。
12、阿昌族
酸辣谷花魚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國云南境內(nèi)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
稻田養(yǎng)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阿昌族以酸辣谷花魚最具特色。
13、怒族
琵琶肉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古老居民,有自己的語言。
琵琶肉、漆油燜雞、燒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14、鄂溫克族
鄂溫克酸奶子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文字。
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黃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見的吃法是將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點心上食用。
15、鄂倫春族
鄂倫春烤肉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
有特色的食品主要有曬肉干、曬肉條、灌血清、手把肉、烤肉、燒肉、樺樹汁等。
16、赫哲族
殺生魚
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赫哲族是明代女真人的一個分支,中國北方唯一的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
赫哲族的飲食,分魚肉、獸肉、野菜、野果、食用菌等多個種類,其中,尤以食魚為獨特。赫哲人的食魚,有殺生魚、魚片、刨花、烤魚等。
17、門巴族
蕎麥餅
門巴意思是生活在門隅的人。門巴既是自稱,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對他們的稱呼。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
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吃蕎麥的方法,用一塊圓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攤上糊狀的蕎面烙成餅,然后再抹奶渣、辣椒、鹽水等佐食。
18、白族
柳蒸豬頭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貴州省畢節(jié)地區(qū)及四川涼山州。
白族的風味菜肴很多,柳蒸豬頭也是白族傳統(tǒng)名菜之一,是用豬頭是用豬頭放在柳條架上入鍋蒸制而成的。生皮是為白族逢年過節(jié)必備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種辛麻辣拌成的冷葷菜。
19、保安族
馓子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shù)鼗刈迓酝?,又被稱為“保安回”。
保安族的飲食多以小麥、青稞和玉米為主,一般做成饅頭、面條、油香、馓子等。
20、布依族
五色花米飯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shù)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jié),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布依族傳統(tǒng)小吃很多,如米線、餌塊、豌豆粉、米涼糕等。
21、達斡爾
二米飯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黑龍江省,少數(shù)居住在新疆塔城縣。
特色美食“二米飯”是蕎麥米和小米或稷子米混煮而成。
22、德昂族
酸筍燉雞
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xiàn)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
德昂族美食中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diào)味。
23、東鄉(xiāng)族
東鄉(xiāng)族棧羊肉
東鄉(xiāng)族是十四世紀后半葉由聚居在東鄉(xiāng)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其中半數(shù)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xiāng)族自治縣。
東鄉(xiāng)族制作棧羊肉,獨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鍋上蒸發(fā)子,屠宰棧羊吃發(fā)子是東鄉(xiāng)族改善生活的一種形式,東鄉(xiāng)族還善于把棧羊肉制成清湯羊肉,美味可口,滋補營養(yǎng),老少皆宜。
24、侗族
侗族生酸菜
侗族來源于秦漢時期的“駱越”?,F(xiàn)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侗族有自己的語言,侗族人多通漢語。
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為主,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黃瓜、酸蘿卜、酸刀豆、酸蕨菜等。
25、獨龍族
蜂蛹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正名為獨龍族?,F(xiàn)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貢山獨龍河谷。
蜂蛹是獨龍族民間最講究的菜肴之一,獨龍人的典型食品有:煮芋頭、燒酒燜雞、吉米等。
26、俄羅斯族
烤面包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后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新中國成立后,改稱俄羅斯族?!?/p>
俄羅斯族人善于制作各種食品和飲料。著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作啤酒。
27、哈尼族
竹筒雞
據(jù)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現(xiàn)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
哈尼族地區(qū)物產(chǎn)豐富,烹飪方法獨特,具有本民族風味特點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雞、生炸竹蟲等,比較有名的風味菜肴還有蜂蛹醬、暴腌芭蕉心、酸筍炒麂子肉等。
28、哈薩克族
納仁
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yè)生產(chǎn),如:凍肉,馬奶子,奶疙瘩。
29、基諾族
芭蕉肉
基諾族聚居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xiāng)及其附近地區(qū)?;Z族自稱“基諾”,漢文譯稱“攸樂”。
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喂養(yǎng)家畜或做烤酒。芭蕉肉極具特色,此外還有全肉條、竹筒燒麂排,油煎掃把蟲。
30、京族
鯰汁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xiāng)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
日常菜肴以魚蝦為主,常用魚蝦做成魚汁,作為每餐不離的調(diào)味品。魚汁,又稱“鯰汁”,是京族民間傳統(tǒng)調(diào)味品,以各種小魚經(jīng)腌制而成。
31、景頗族
砂鍋燉竹鼠
景頗族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fā)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qū)。
竹筒烤魚、、舂鱔魚、砂鍋燉竹鼠。
32、柯爾克孜族
抓飯
“柯爾克孜”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爾克孜族多數(shù)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柯爾克孜人的日常飲食有馕、鍋貼、庫依瑪克(油馕)、包爾沙克(油炸面塊)、曲依包爾沙克(油炸果)、烙餅、油餅、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爾(水餃)、油馓子、奶油稀飯、抓飯、拌面、花卷等
33、拉祜族
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匯,“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
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
34、黎族
竹筒飯
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zhèn)等地,據(jù)考證,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fā)展而來。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們就在海南島繁衍生息,成為該島最早的居民。
竹筒飯是海南黎族傳統(tǒng)美食,是一種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通常是黎族人出遠門,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做。
35、珞巴族
燒烤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燒烤,是珞巴族最常見的一種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還是動物性食物,都可以燒烤。
36、滿族
薩其瑪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中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僅次于壯族居第二位。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1644年,清軍入關(guān),統(tǒng)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居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后,滿洲族改成滿族。
薩其瑪是滿族傳統(tǒng)風味糕點?!八_其瑪”是滿語,漢語叫金絲糕、蛋條糕。它用精粉、雞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紅絲等做成。
37、毛南族
酸食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南麓的余脈之間,毛南族有自己的語言。
酸食是毛南族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夏天天氣炎熱,勞動歸來吃些螺螄酸,不僅清新爽口,而且還會防治腸胃消化不良和腹瀉等疾病。
38、仫佬族
腌豆角
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多數(shù)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腌制各種腌菜,有腌豆角、蒜頭等。
39、普米族
紅燒琵琶肉
米族的族源屬于中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為白人。
普米族普遍以飼養(yǎng)的畜禽為其肉食來源。常見的有豬、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餅等乳制品。代表美食有:紅燒琵琶肉、醉雞、竹葉菜炒西紅柿等。
40、羌族
羊肉附片湯
羌族現(xiàn)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
羌族特別講究藥膳,較為典型的藥膳菜有羊肉附片湯、羊歸湯。
41、撒拉族
撒拉族油攪團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qū)。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
比利買海,又稱“油攪團”,撒拉族傳統(tǒng)風味食品,用植物油、面粉制成。
42、畬族
豆腐釀
畬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里的客戶,傳說畬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寧、廣東、江西、安徽等省,多數(shù)與漢族雜居。
畬族大都喜食熱菜,一般家家都備有火鍋,以便邊煮邊吃。除常見蔬菜外,豆腐也經(jīng)常食用,農(nóng)家招待客人最常見的佳肴是“豆腐釀”。
43、水族
魚包韭菜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qū)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jù)考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fā)展起來的。
水族酸湯極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紅柿制成)等多種。
44、塔吉克族
手抓羊肉
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余分布在沙東、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
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歡用清水將較大的肉塊煮熟,然后蘸鹽吃,認為是原湯原味,民間把這種食肉的方法稱為“西爾烏”(手抓羊肉)。
45、塔塔爾族
古拜底埃
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八枴币辉~原意為“茅舍”。
塔塔爾族婦女素以烹調(diào)技藝高超著稱,善于制作各種糕點,如用面粉、大米加奶酪、雞蛋、奶油、葡萄干、杏干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內(nèi)層松軟,風味馳名新疆。
46、土家族
粑粑(糍粑)臘肉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貴州省以及四川省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己的語言。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糍粑)臘肉、油茶等食品,還有合菜;團馓;綠豆粉(米粉);油炸粑。
47、仡佬族
扣肉底菜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wù)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仡佬族大都喜歡把鮮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僅可以涼拌,單獨作菜,而且還可用來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48、土族
哈力海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余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
有代表性的風味食品有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燒麥等。
49、佤族
鵪鶉肉湯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
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
50、維吾爾族
烤羊肉串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jié)”或“聯(lián)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天山以南一帶。
維吾爾族最愛吃馕、抓飯、包子、面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馓子、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等。
51、烏孜別克族
米腸子
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孜別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亞各地,元朝時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15世紀,逐漸形成民族。
米腸子和面肺子是烏孜別克人喜愛的傳統(tǒng)小吃,做法精細。
52、錫伯族
辣罐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xiàn)多數(shù)居住在新疆、東北,內(nèi)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辣罐是錫伯族人獨特的菜肴。通常將肉餡剁好,選用長辣椒切成2厘米一段將辣筋取出,再將肉餡灌入,掛糊后用油炸成金黃色撈出裝盤上席。
53、瑤族
荷包扎。
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幾迦俗苑Q“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yōu)”等,因經(jīng)濟生活、居住地區(qū)和服飾的不同,又有30多種稱謂。
瑤族人口較多,分布較廣,各地均有獨具一格的風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54、裕固族
燒殼子
裕固族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地區(qū),其余居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qū)。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兩拉玉固爾”。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牦牛、黃牛、羊奶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面點美食燒殼子很有特色。
55、彝族
白水煮乳豬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特色菜肴有蕎粑、面糊酸菜肉、白水煮乳豬等。
56、漢族
八大菜系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皾h”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jīng)》云:“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于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tǒng)飲料。漢族講究并善于烹飪,不同地區(qū)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6. 福州油茶基地
浦城大米最好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
浦城,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是福建省最早建縣五個縣之一,不僅擁有“中國丹桂之鄉(xiāng)”“中國油茶之鄉(xiāng)”等名片,還是“福建糧倉”,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縣。
好山好水出好米。浦城地處武夷山脈和仙霞山脈交匯處,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浦城是山區(qū)稻作區(qū),無大型工礦企業(yè) ,無環(huán)境污染,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浦城大米”生產(chǎn)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孕育出了色澤晶瑩、粒粒熔香、營養(yǎng)豐富和口感香甜的“浦城大米”
7. 福州哪里有茶油廠家招工
質(zhì)量不錯,惠多福食用油是福州譽滿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
公司主要生產(chǎn)“譽滿冠”“惠多?!薄凹壹彝?#34;鑫花生”“歐尼雅”“健柏”“佳滿園”“滿席香”“一壺香”等一級品牌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橄欖油、山茶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調(diào)和油等食用油系列。。。暢銷全國各地。
8. 福州市有哪些食用油廠家
四海牌是北海糧油工業(yè)(天津)有限公司的品牌。系中外合資企業(yè),于1992年4月8日在天津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注冊登記。是中糧集團在中國北方最大的油脂生產(chǎn)、加工基地,"福臨門"及"四海"系列食用油的生產(chǎn)、灌裝基地。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