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茶之鄉(xiāng)攸縣(湖南攸縣有什么茶葉)
1. 湖南攸縣有什么茶葉
株洲油茶是湖南省株洲市株洲縣的特產。株洲縣是經相關部門評審認定的湖南省“油茶大縣”,共有油茶林26.5萬畝,占林地面積的29.12%,14個鄉(xiāng)鎮(zhèn)均有油茶林分布。
油茶是中國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樹種,全球茶油產量的95%以上來自中國。作為我國油茶產業(yè)的龍頭大省,湖南油茶產量占全國的40%強,加工能力占全國的60%強。株洲是全省油茶中心產區(qū)之一,株洲市下轄的醴陵、攸縣、株洲縣均為國內著名的油茶之鄉(xiāng)
2. 湖南攸縣有什么茶葉出名
1、小果油茶
小果油茶是小喬木,與普通油茶不同的是。10月份為果子的成熟期,通常為球形、桃形、近橄欖形,果皮極薄,每果有1~3粒種子。在我國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等地都有分布,小果油茶的產量僅次于博白大果油茶,畝產量為4700斤,很多的農戶都有選擇種植小果油茶。
2、紅花油茶
紅花油茶又名野山茶,紅花油茶為常綠喬木,果皮比較厚,果大,平均單果重60~100克,栽植8-9年才會結果,而且成果率高,種仁含油率高、油質好。不過產量并不高,畝產量只有3000斤左右。
3、攸縣油茶
攸縣油茶又名長瓣短柱茶、野茶子、薄殼香油茶。攸縣油茶為常綠灌木,果實在10月底成熟,果皮極薄,麻褐色,粗糙無光澤。平均果重6克,油質好,畝產量2000斤左右。
3. 攸縣哪個省
郵編:412305
湖南省株洲市攸縣丫江橋鎮(zhèn)
4. 攸縣喝茶的地方
清朝末年,朱木匠兄弟四人隨著父親,挑著五付木匠行頭,吱吱呀呀的一路從醴陵走來,沿途一邊做手藝,一邊尋找可以適合自己生存的新家。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在不停地遷徙?!叭送咛幾?,水往低處流”,“樹挪死,人挪活”,人類的每一次遷徙都為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拓寬了空間。人最早居住在大山的原始森林,后來逐漸向平原遷徙,當平原人滿為患時,又反過來向丘陵和山林轉移??梢赃@樣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遷徙的成功史。
朱木匠的祖先和所有的漢族人一樣,都是從黃河流域遷到長江流域,后來又輾轉到廣東。至于什么時候來的,到了廣東有多久,沒有家譜記載,已無法考證。但朱木匠聽爺爺說過,自己的祖先是從廣東遷到醴陵的,這事千真萬確。朱木匠是世襲的木匠,從前的老祖先跟隨諸葛亮造過云梯和木牛流馬,到長安的宮殿里建過皇宮,遷徙到江南后,自然是大材小用,加之兒子又生兒子,孫子再有孫子,大伙都是木匠。周邊的那點兒活,無法滿足這么多人干,這點兒錢,也不夠這么多人賺,于是便不得一次次出門找活干。有時在哪干的時間長了,覺得這地方不錯,周圍沒什么有名的木匠,便回家和老婆商量,一家子就搬了過來。這回也一樣,朱木匠兄弟四人跟著父親,一共五人,五付木匠擔子,從醴陵出發(fā),過攸縣一路走來,卻沒有發(fā)現什么好地方,可以讓他們停留十天半個月。因為這些地方不是太窮,就是缺木材,一件家具要用好幾代。于是他們只能接些“整桶”“箍盆”之類的小活,一個千把人口的大鎮(zhèn),最多呆個三五天。
一天,朱家五父子來到攸縣的皇圖嶺?;蕡D嶺是個僅次于攸縣縣城的大鎮(zhèn),商賈云集,富戶很多。當地有位財主攀龍附鳳,不知怎么攀上了縣府的師爺,逼著自己的女兒嫁給師爺的傻兒子,為了顯擺要全套嫁妝陪嫁,于是著人在酃縣買了上好的木材,可這一帶根本就沒什么好木匠。情急之中,只好在鎮(zhèn)上貼了告示,說誰能幫他家聯系到可以做全套家具的木匠,他重重有賞。朱木匠讀過幾句私塾,告示上的字,大致還認得一半,當即揭了榜,回到他們寄居的店鋪,將告示交給了父親。父親喜出望外,正愁沒事做,便帶著兒子們趕到了財主家。
財主見朱木匠父子來了,心里歡喜,表面則不露聲色,瞧了瞧他們的木匠行頭,又翻開他們的巴掌,摸了摸上面的老繭說:“行頭是不錯,木匠是真木匠……但不知道手藝如何,我家閨女嫁的可是縣府的公子?!?/p>
朱木匠的父親點了點頭,笑著說:“俗話說:‘耳聞不如目見?!铱催@樣吧,我在這里和你討壺茶喝。叫你的長工在后院,砍根竹子來,讓我的幾個兒子給做個小物件。如果你滿意我們就留下,不滿意,我們走人?!?/p>
財主說:“行!”當即命人砍了一根大竹,拖到院子里。
朱木匠兄弟幾個立即拿出工具,將竹子鋸成幾段,各自干起自己的活來。
朱木匠的父親,眼睛瞧也不瞧一下,只顧喝茶,和財主談天說地。待茶壺里的茶水快篩盡了,財主招呼女傭續(xù)水時,朱木匠的父親擺了擺手,說:“別,我們去看看這些小子們都鼓搗了些什么玩意兒?”
也就在這一刻,所有的木匠工具工作時發(fā)出的聲音嘎然而止,四件珍貴的藝術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財主的面前。
財主一件件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不住地點頭,說:“奇跡!奇跡!好手藝!”他首先拿起老大做的小坐椅,用手背不停地在上面搓,那刨工真堪一絕。接著又拿起老二做的針線笸籮,其設計巧妙做工精細讓人嘆為觀止。其余的兩件,一件是老三的小漆碗,一件是老四的鳳凰型竹笛。這兩個物什,雖然小,藝術的含金量就更不得了。尤其是這竹笛,他依照鳳凰尾巴的形狀,雕刻得栩栩如生。
“你會吹嗎?”財主好奇地打量著手捧竹笛的朱木匠。
“會一點點……”朱木匠微微地點了點頭。
財主說:“那你吹一曲,讓我聽聽?!?/p>
朱木匠潤了潤嘴唇,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后將竹笛靠在嘴邊。不一會,一支悠揚的曲子在這座深宅大院旋了起來,飛過高墻,越過屋檐,飄向湛藍的天空。曲子時而高亢,如奔騰的黃河;時而婉轉,似叮咚山泉。
財主聽得如癡如醉,捋著山羊胡子笑了。長工傭人們都聽得入了迷,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擠到了院子里。鎮(zhèn)上的人,聽了這美妙的笛子,都忘記了做生意,里三層,外三層,把財主家的院落圍得水泄不通。
笛聲攪亂了一個人的心。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財主家準備出嫁的小姐。小姐今年16歲,花團似錦,楚楚動人??筛赣H偏偏把自己許給了一個什么事都不懂的大傻瓜,而且婚期在即。她是多么地希望出現奇跡,從什么地方來一個英俊瀟灑的白馬王子,帶著自己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罪惡之家。她等呀等呀等,眼睛都快盼瞎了,終于在這一刻聽到了這美妙的天籟之音。于是,打開好多天沒開的窗戶,認認真真地觀察起這個吹笛子的小伙子。
此刻,朱木匠完全沉浸在藝術的海洋之中。他吹了一曲,又一曲?!陡呱搅魉罚而P凰曲》,《雨打芭蕉》,《秋韻》……尤其是那曲自己隨意吹出的曲子《命運》,更是如凄如訴,意韻深長……
小姐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她覺得這曲子里的“命運”說得就是自己。她的心騷動起來了,胸口堵得難受,全身像螞蟻在爬,雙腳情不自禁地從閣樓里走了出來。
朱木匠頓了一下,眼睛一亮,那幾片有意留在笛子上的竹葉像鳳凰的尾巴,微微顫動了一下。
“你來了,”財主見女兒走了過來,迎了上去, “正好……父親請人給你做了支笛子,你拿去解悶吧。”
小姐從朱木匠手里接過笛子,手指碰到了小伙子的巴掌,臉兒火燒云般地紅了起來,然后趕緊轉過身對財主說:“謝謝父親,給我找了這么個好木匠來做嫁妝!”
財主本來還想考考這些手藝人,再盤問盤問,見女兒發(fā)了話,連忙囑咐下人將朱木匠父子們接進屋,安排他們住了下來。
朱木匠父子五人,在財主家一住就是半年,打的家具可以擺滿皇圖嶺半邊街。嫁妝快做完了,眼看離出嫁的日子一天天近了,這可把小姐急壞了。她是下定了決心,至死也不會嫁給那個傻子的。但怎樣讓心愛的人知道的自己心事,帶領自己遠走高飛呢?為此,小姐絞盡了腦汁,也沒有想出個辦法來。身邊的丫環(huán)看穿了小姐的心思,自作主張把朱木匠請到閨房,說是小姐請他教她學笛子。
朱木匠認得幾個字,也讀過幾本《拍案驚奇》之內的話本小說,平素一有空就向兄弟們講“待月西廂下”和薛仁貴寒窯娶親的故事,作夢也想不到這樣的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他瞞著父兄,悄悄地與小姐幽會,竟然真的生米煮成了熟飯,與這個富貴人家的小姐好得如膠似漆。
一天晚上,半夜下大雪。小姐擔心朱木匠受凍,便摟了床散發(fā)著新棉香的厚被,悄悄來到了木匠兄弟住的柴屋,將被子蓋到了朱木匠身上。父親裝作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天把朱木匠叫到河邊,狠狠地罵了一頓。
朱木匠當即跪在父親面前,求父親成全自己和小姐的婚事。
父親狠狠地扇了朱木匠一個耳光,指著兒子的鼻子罵:“這是我作主就能成的事嗎?這事讓財主知道,我們父子五人半年的手藝白干了不說,弄不好得吃官司,坐牢,你懂嗎?”
“可是……讓這么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嫁個大傻瓜,我真的受不了……”朱木匠搖了搖頭,竟蹲在地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兒子這么一哭,父親的方寸就全亂了,一運勁,“嘩”地一聲,將一枝樟樹杈劈斷了。
“……怕只怕這小姐是一時沖動,將來就不好辦了……”父親嘟嘟嚷嚷地說。
“不,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朱木匠說,“她早就想逃了,只不過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她說,是老天爺可憐她,把我送到她身邊。她今后,跟著我吃糠咽菜,決不后悔!”
“她真的這樣說!”父親問。
朱木匠點了點頭。
父親長長地噓了口氣,憑心而論,自己的這個兒子高大魁梧,一表人才,手藝也是兄弟中最精的,與這小姐也挺般配。可自己究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木匠,人家卻是富甲一方的大財主,門戶上怎么也是攀比不上的。但自古至今,富家小姐下嫁窮人也不是沒有,戲文里的仙女、公主都可以和老實巴交的農民白頭偕老。木匠的兒子為什么就不能娶財主家的女兒為妻呢……不過,關鍵得問清楚她本人,看她是不是心甘情愿,不能只聽兒子一面之辭,如果兒子說的話有詐,騙了人家,那后果就不堪設想。
不久便是觀音娘娘生日,小姐帶著丫環(huán)去寺廟進香。
父親瞅準機會,在半道上截住小姐,把那天晚上送被子的事說了出來,羞得小姐滿臉通紅。
山風呼嘯,火紅的楓葉,一團團地旋轉著,整個山嶺像一盆熊熊燃燒的烈火。
“告訴我,你是不是真心喜歡我兒子?”父親問。
“嗯?!毙〗爿p輕地點了點頭。
“你嫁給他,得準備吃苦?!备赣H說。
“我不怕!”小姐說。
父親說:“你一生可能沒幾件新衣服……”
小姐說:“其實,我挺羨慕粗茶淡飯,男耕女織的生活?!?/p>
父親說:“你的手會磨出很多老繭,臉會像松樹皮一樣開裂……”
小姐說:“這些我都不怕,只要他對我好……”
父親說:“可是你不知道,累苦力的人,脾氣會暴躁一些,說話聲音會很大,有時還可能打你……”
小姐說:“沒關系,只要他真心待我……遇到他特別累,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我會忍讓的,我不會惹他生氣……”
“好!”父親一拍大腿,興奮地說,“有了你這句話,我就放萬萬個心了……我朱木匠祖宗在墳墓里轉了側,讓我兒子遇上了你這么個好姑娘。姑娘,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余下的事全由我來操值。我們老朱家豁出這半年的工資不要了,一定把你順順利利地帶出攸縣……”
“不,我不會讓你們家受損失的……我存了一些首飾,走的時候可以帶出來,補貼家用?!毙〗阏f。
“別,你千萬別這樣,”父親搖了搖頭,“我們已經對不起你爸爸了,再帶走那些東西,我會一輩子睡不安穩(wěn)……你既然鐵了心跟我兒子,就得作過窮日子的打算,家里的東西一點也不許帶。我這就在墟上做幾身普通女人穿的衣服,到時你把身上的衣服換了。不然,你就留在這當你的大小姐吧?!?/p>
“別……我聽你的,還不行嗎?”小姐誠懇地說,眼圈都紅了。
父親說:“記住,回去后,你要像往常一樣,就當什么事也沒發(fā)生……千萬不要再與我那小子聯系……我會告訴他,也讓他暫時別去找你,等我們把這些嫁妝做完了,就帶你走。”
“嗯?!毙〗闩d奮地點了點頭。
回到財主家,父親和兄弟幾個商量此事,大家都說行,花半年工夫能給朱家娶房這么好的媳婦,值!以后的一切,都在父親的掌控之中。很快,這全套嫁妝就做好了,財主望著這一長溜光滑得像女人細嫩的皮膚一樣的家具,嘴巴笑得茶子殼樣。臨近完工時,父親有意讓其他幾個兒子先走,說到其他地方找找生意,其實是回老家采購物資,準備操辦婚禮。財主爽快地答應了,并沒起什么疑心。完工當天,他讓朱木匠暗暗地潛入閨房,約好次日上午與小姐在廟里相見,然后迅速趕往醴陵。
第二天,天剛朦朦亮,小姐就在丫環(huán)的幫助下,逃出了財主家,在廟里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然后,蝴蝶雙雙,飛入了茫茫的花海之中。這時,財主還在做著攀龍附鳳的美夢,孰不知他的千金小姐,早已成了別人的新娘
5. 茶陵 攸縣
天元區(qū),荷塘區(qū),茶陵,攸縣,炎陵,株洲縣長少縣,芙蓉區(qū),天心區(qū),寧鄉(xiāng)縣,瀏陽,開福區(qū),望城區(qū),禮陵縣,祿口區(qū),湘潭縣,這些都是株升
6. 湖南攸縣有什么茶葉品種
一、中科大果油茶
經專家考察證實,中科大果油茶為目前國內外的油茶品種之一。該品種適應性強,凡油茶產區(qū)均可種植,能耐-10℃嚴寒和40℃酷暑,極少病蟲害,抗旱耐寒貧瘠。嫁接苗3年開花,4年結果,6至7年豐產,實生苗比嫁接苗遲開花1至2年。畝產油茶果3000公斤以上,該有茶一般畝產茶油100公斤以上,比普通茶油高產7倍以上。
二、大果紅花油茶
人工栽培的嫁接苗、扦插苗2年開花,3-4年結果,5-6年豐產;實生苗5年開花,7-8年豐產,生長期100-200年。大果紅花油茶單果重0.5kg以上,株產果50-150kg,株產350kg,每50千克生果可產茶油2千克。茶仁出油率40%-62%,比普通油茶高2-3倍。
三、湘林油茶系列品種——湘林69
經專家現場測產審定以鐵的事實證明畝產茶油75.5-85公斤,是、省級審定的國內畝產茶油的油茶品種之一,嫁接苗栽后3年即掛果,嫁接后第四年平均畝產茶油75.5-85公斤。
四、浙林17號
浙林17號品種特性早熟種,大小年明顯。嫁接苗定植后6-9年連續(xù)4年測定,年均畝產量40.25公斤,鮮果出籽率50.45,種仁含油率49.36。果油率5.54。
五、大果寒露2號
大果寒露2號的品種特性為大果早花型,高產、穩(wěn)產,盛果期平均株產量11.4公斤,6年生試驗林畝產油量44.6公斤,比對照增產77.5;盛花期10月下旬,成熟期10月中旬;平均單果重17.2克,鮮果出籽率44.5,干果出籽率25.16,出仁率61.82,種仁含油率48.6。
六、亞林1號
亞林1號的品種特性為樹冠張開,分枝力強,果實64個/公斤,盛果期10月,四年平均畝產油35公斤,鮮果出籽率45.98,種仁含油率47.35,果油率8.63,可作為食用油或化妝品原料。
7. 攸縣是湖南哪里的
截至2017年,湖南省攸縣下轄16個鎮(zhèn)、4個鄉(xiāng),304個村和社區(qū)(居委會),其中村258個,社區(qū)(居委會)46個。16個鎮(zhèn)具體包括:城關鎮(zhèn)、鸞山鎮(zhèn)、柏市鎮(zhèn)、黃豐橋鎮(zhèn)、酒埠江鎮(zhèn)、網嶺鎮(zhèn)、皇圖嶺鎮(zhèn)、丫江橋鎮(zhèn)、新市鎮(zhèn)、大同橋鎮(zhèn)、上云橋鎮(zhèn)、蓮塘坳鎮(zhèn)、菜花坪鎮(zhèn)、淥田鎮(zhèn)、石羊塘鎮(zhèn)、桃水鎮(zhèn)。
8. 攸縣茶葉品種
衡茶吉鐵路西起衡陽市珠暉區(qū)衡陽火車站,途徑花橋站、安仁站、攸縣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蓮花站、龍市站、井岡山站,東至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站。衡茶吉鐵路正線全長291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小時,預留200公里/小時。
9. 湖南攸縣特產有哪些
攸水、沙河是攸縣兩條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網嶺為脊背向南、北分流,構成了攸縣“東西多山,南北開口,中為丘陵”向東略斜的“申”字形勢。
攸縣北以長沙、湘潭為門戶、南以粵、桂為通衢,東為通贛、浙之樞紐,西為往衡、黔之捷徑,因有“潭之門戶、衡之徑庭”之說。唐蘇師道在《司空山記》說,攸縣“當南岳之東隅,連云陽之福地,振瀟湘之勝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縣地域的形勝。
攸縣地貌總的特征,中部“蘿卜頭”狀為岡地平原,由崗地平原中部地帶呈階梯狀分別延向東西兩面褶皺斷裂區(qū)為山地。東部地勢自東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遞降;西部地勢自西向東由中低山向丘陵、崗地遞降。構成東西兩邊群山環(huán)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勢低的形狀??h內最高山是東部鸞山、銀坑和茶陵縣相鄰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處是中部一帶鴨塘鋪的桐壩村,海拔僅69米。
以地殼構造變動強烈程度、性質、形跡的組合規(guī)律,可分為三個構造區(qū):
東部為強烈褶皺斷裂隆起區(qū)。從東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巖和泉塘山村的耙齒嶺——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鸞山銀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帶和黃豐橋地區(qū)掃帚狀隆起帶(即以廣寒寨大、小寨為掃把,雷打石、甑皮嶺——牛皮湖——金城山為帚)看,由于褶皺緊閉,隆帶地區(qū)形成崇山峻嶺;而斷裂的發(fā)育,促使山勢更加陡峭,切斷山勢的連綿,形成了攸縣群山峻嶺,山峰突兀的獨特景觀。
中部為斷陷盆地區(qū)。在縣境中部,以大同橋、新市為中心,東以山關——酒埠江——廖公鋪——巨田一帶為界;西以皇圖嶺新和周家屋——坪陽廟龍泉——槚山株形——大同橋黃沙橋——石羊塘八合沖——桃水一帶為界;南至北70公里,東到西20公里,這一“蘿卜頭”狀區(qū)域為狹長斷陷盆地。
西部為斷裂、褶皺區(qū)。西部之東,為斷陷盆地截斷,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殼以褶皺為主,斷裂層次。
攸縣的山,險而奇,攸縣的水,清而麗,群山環(huán)繞,眾水交錯,形成了縣境的南國景色。宋代太學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可謂攸邑山水之美談。
山峰挺拔
攸縣的山脈是羅霄山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余脈的延伸,縣內東部、東北部、東南部與西部山脈均起源于與江西蓮花、湖南茶陵交界的太陽山??h域邊境山脈綿延,東北主要有歐公山、泉塘山、封侯山、武功山、柑子山、太陽山、大鳥山、霹靂嶺、壓花嶺、一路嶺;北部主要有太平山、甘棠山;西部有嚴仙嶺、明月嶺、鳳凰嶺。
邊境山脈向縣境內延伸,形成天子山、高厚嶺、東岳山、司空山等余脈。由于地質褶皺原因,在群山起伏的山地中,涌現不少挺拔的山峰,構成攸縣山區(qū)的雄偉氣象。
攸縣山地面積859.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32.25%,海拔在300~1404.9米之間??h內山峰海拔800米以上者有113座,其中1000米以上者26座,主要分布在縣境東部、東北部、東南部和西部。如與江西蓮花交界的婆婆巖、大坳上、羅霄嶺、兔子嶺;與湖南茶陵交界的茅湖里、大和仙、閻王壁、楊柳仙;與江西萍鄉(xiāng)交界長嶺、廣寒寨等山脈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其中與茶陵交界的大和仙海拔1404.9米,為全縣最高峰;其次是與江西蓮花交界的兔子坪,海拔1217.4米。
從邊境延伸至縣境內地的山脈,最高的是蘭村、鸞山、漕泊交界的小塢仙,峰高海拔932米。黃豐橋與柏市、漕泊交界的金城山海拔909米,其他如酒埠江的峻高咀、紫云峰、柏市溫水的大井頭、天子山以及司空山的茅庵,山高都在海拔800米以上。此外還有眾多挺拔的無名山嶺,雜在諸大山峰之中。
由于山峰突兀,形狀各有不同,于是便有了形形色色不同的山峰、嶺的名字。依山形取名的如鳳嶺、鸞山、鶴嶺、大鳥山、丫尖山、馬鞍山、馬頭嶺等。以人名代山名的如:歐公山、司空山、嚴仙嶺、大川山、圣壽山等。依山有某一特產名如:甘棠山、梓木嶺、白石嶺等。以某一傳奇故事代山名如:靈龜峰、紫麟峰、大虎嶺等。
每一座山峰幾乎都有一個傳奇故事,構成攸縣山峰神奇的色彩。擇縣內著名山、峰、嶺、寨分述于后:
歐公山在距縣城70公里的柏市鎮(zhèn)東北的泉康村,是攸縣與江西萍鄉(xiāng)、蓮花縣的交界點。峰巒聳拔,其中婆婆巖海拔1161米,大坳上1134米。為何稱歐公山?相傳明朝初年,山內盤踞一股土匪,燒殺搶劫,無惡不作,當地人民叫苦不絕。之后,有武士歐陽偉等,決心為民除害,一舉鏟除這股作惡作禍的盜匪。人們?yōu)榧o念歐陽偉除暴安民功德,將此山命名為“歐公山”,歐公山屬武功山西南余脈,縣志載:“縣龍于此起祖”。歷鐵爐坑、五馬回湖、太平山和甘棠山分脈,重巖邃谷,綿亙近30公里。
甘棠山以生長甘棠樹而名。今稱廣寒寨。在縣城東北50公里的黃豐橋鎮(zhèn)北境廣寒坪村。寨有大、小寨之分。大寨為主峰,海拔1088.5米,小寨822米,古稱“雙峰插天”。廣寒寨為“分龍之所”,出寨東諸水,皆流入攸水匯入洣江;出寨西北諸水循梓木嶺西北行,至皇圖嶺匯入北江,至醴陵鐵河口合淥水。
梓木嶺因產梓木因而名。距縣城55公里的山關與黃豐橋鎮(zhèn)交界山。在廣寒寨之腰,嶺北為攸北鄉(xiāng),逾嶺上下各5公里,為攸東北鄉(xiāng)往來必經要地。先是險峻難行,附近居民鑿石開路,過者稱便,今有公路通過。
排山亦稱牌山,因山如牌綿延5公里而名。在距縣100華里湖南坳鄉(xiāng)東部,與黃豐橋鎮(zhèn)南部廣志村接鄰。
牽牛嶺山勢橫亙,似人牽牛而過。為湖南坳鄉(xiāng)沙洲里村與酒埠江鎮(zhèn)東塘村接界山。山中竹林茂盛,綿延10公里與排山竹林相接,是湘東竹林產地之一。
太陽山在距縣城65公里的殷江,與江西蓮花縣接界,是武功山西南余脈在此向南北延伸的主軸,因山高似與太陽相接而名。在太陽山,無論何時何處,太陽都與山峰相吻。其中金子嶺,如“金”字形,高聳入云,山麓有石濤巖,民國二十一年(1932)至二十七年(1938)是湘贛蘇區(qū)游擊隊活動中心。
鸞山在距縣城50公里的鸞山鎮(zhèn),形如鸞舞,故名?!胞[峰迭翠”為古《攸江十景》之一。
小塢仙在距縣城60公里的蘭村滿江與鸞山鎮(zhèn)交界處,清余解《小塢山》詩說:“梯徑藤蔓牽,飛空云霧倒,四望青朦朦,石濤隱相照……寥寥千載跡,石徑幾人掃?”
香山因山高風急有清香而名。距縣城40公里的下田與鸞山鎮(zhèn)接界處。上有香山寺,禪門對聯云:“佛殿有法風自掃;禪門無鎖月常觀?!庇钟信碜鎻R,以山高喻壽高。洪特書在《曉登香山》詩中說:“卻顧所來徑,云海碧重重,坐久清香生,縹緲來晚風?!?/p>
大鳥山在距縣城50公里的東江鄉(xiāng),即今鸞山與銀坑以及茶陵縣交界處,其中大和仙為最高峰。山頂有鳳仙祠,為唐時邑人淮東提舉彭某歸后所立。前志載:“唐,彭提舉官淮東,有神名鳳仙,最顯。歸,立祠山巔祀之?!币蛴写篪B來翔集,故名。
慈峰山在縣東鄉(xiāng)的酒埠江鎮(zhèn)。清初祖輝禪師開址,法孫問山雨波禪師建寺于山巔,以大禪宗風。
飛龍山在縣東鄉(xiāng)黃豐橋鎮(zhèn)東岳山村,毗連蘭村燕山,群山起伏,如龍,欲飛,故名。最高峰中段牛皮湖,海拔545米,龍頭嶺上高峰579米,龍尾山基峰347米。地勢險峻,可通往柏市、蘭村乃至江西萍鄉(xiāng)等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萍鄉(xiāng)人龔祝臺與黃豐橋本地人賀祖樂發(fā)動組織哥老會成員百余人,占飛龍山為寨,響應革命黨人組織的萍、瀏、醴武裝起義。
司空山舊名麒麟山,因山形狀麒麒蹲伏而得名,在距縣城20公里的蓮塘坳鄉(xiāng)月龍、陽升觀村。南朝官居司空的張巴玉曾在此山修道白日升天,故改名司空山。司空山屬武功山南向余脈,層巒疊嶂,醴泉清冽,周圍有36峰、18溪、13澗,最高峰茅庵,海拔791米。司空山面積5.2平方公里,奇峰異景駐于其間,中有南溪自東向西回環(huán)流出,拐了18個大彎,俗稱18個“魚欄閂”,兩側山峰,有的肅然壁立,有的高聳入云,有的雙臂懷抱,有的勢若奔騰。山上竹木蔥蘢,鳥語花香。主峰前有龍?zhí)?,清澈如鏡,泉噴似珠;側有鳳澗,相傳梁天監(jiān)年間,常有鳳鳴于此;下有石坑,為煉丹池;陽升觀在其東麓。最為壯觀,宋太學博士彭天益曾游此,作詩贊曰:“歷歷仙家遺舊跡,清奇端不讓蓬萊?!鼻尻愅⑺煸凇锻柹^諸山》詩中說:“悵望仙山何處是,白天云際聳蓬萊。尋常一路從頭問,三十六峰當面來。流水浮花歸洞口,清風隨客上天臺,松間若見盧瓊在,不惜殷勤送酒杯?!?/p>
司空山的建筑,據同治《攸縣志》載,有15觀、16庵、12亭館、12石室、2書院,還有勝跡洗藥池、司空故宅等。現為道教勝地。
圣壽山在距縣城50公里的黃豐橋烏井村,原名烏金山,盛產煤,后五代楚王馬殷賜今名。
紫云山在距縣城東北60公里的高枧,旁有靈龜巖,巖內有水一泓,內藏二白龜,每出時,常見紫云浮其上,因名紫云山。靈龜寺在其前。
泰華山在皇圖嶺鎮(zhèn)長華村,距縣城60公里。清初,邑貢生劉玢《重游泰華山記》稱泰華山:“支分甘棠,地接萍醴,橫亙三邑,特出眾山之表,周圍十數里,左有天平寺、苦麥庵,右有玉泉庵、金華觀,皆在其麓。東西兩徑,石路盤桓,古松交蔭,一步一級,且上且望,所歷愈高,所望益遠……”
鳳凰山常有鳳凰翔于其上而名。在縣城西北60公里的槚山鄉(xiāng)、丫江橋鎮(zhèn)西境,地處衡山、株洲(縣)邊界,與明月山、嚴仙嶺成為縣西北部自然屏障。明末,鎮(zhèn)將黃朝宣屯兵山上。
嚴仙山因太小嚴真人修道成仙而名。在丫江橋鎮(zhèn)嚴湖村,北與明月山對峙,西南連接鳳凰山,三峰如螺。
明月山縣城西北45公里的丫江橋鎮(zhèn)的高峰村,與醴陵、株洲交界。主峰海拔860米,以峰巒高聳,“月出光耀先見”得名。面積6.4平方公里,左與觀音、嚴仙二山相望;右為延綿起伏丘陵。峰脊“石圓如月”,山腰為林帶,地質屬花崗巖區(qū)、蘊藏鈾礦,現少量開采。
明月山地勢險要。太平天囯西王蕭朝貴率起義軍由此北進;民國七年(1918),護法軍劉建藩率兵經此追擊張敬堯軍閥的東路北兵;民國十六年(1927)革命者在這里發(fā)動了著名的“攸北暴動”。
大川山因唐時大川禪師結茅而居得名。在縣城北50公里的皇圖嶺鎮(zhèn)陰泉村。舊志載,唐廣德(763—764)年間,閩僧良桔入山,建慈云寺以居?!段鍩魰份d,石頭希遷法嗣有潭州大川禪師,住大川山。日本國繪制的《唐五代湖南地方禪宗地圖》也有“大川山”名,在攸縣位置。疑僧良桔即大川禪師。
五峰山山有五峰。在縣南陲淥田鎮(zhèn)東部五豐村,處于攸縣、安仁和茶陵三縣交界處。峰頂雷公山,海拔622.8米,山腰一庵,名曰“碧云”,已廢。
丫尖山在距縣城南20公里的淥田鄉(xiāng)。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茶陵陳名騏,籍界侵占,邑庠生蔡上桂訴于官。知縣陳溥,會同州牧朱勘測,山屬攸管,攸縣人周廷伸建玉壺寺其上。有碑??h人蔡來儀作《丫尖峰記》稱:“丫尖峰亞于五峰,忽起層巒,故以峰名。”丫尖山四面聳峭如壁,其勢孤高,雄踞于淥田東北。
馬鞍山在縣城西10公里鴨塘鋪鄉(xiāng)南境,下臨洣水,界連衡東,形如馬鞍而名。山頂海拔175.2米,紅色土壤。清嘉慶丙子(1816)知縣趙勷于山脊馬鞍中部建“凌云”石塔,直指藍天,登塔遠眺,攸衡邊境風光盡收眼底。
楊柳山在蓮塘坳東部的巨西村,屬武功山南向余脈,界連茶陵,毗鄰涼江閻王壁,山勢自北而南,坡度76°,砂頁巖,黃棕土壤,上多灌木,下為林帶,最高峰為楊柳仙頂,海拔1017米。山頂原有一庵,早毀。
金鋒山在縣城北40公里坪陽廟鄉(xiāng)坪前、坪雙村交界處,海拔250米?!敖鸱逑φ铡笔瞧宏枏R(沙村)八景之一。
云泉山在縣城東北50公里的河田,山北為醴陵,山南則為攸縣。北江自萍鄉(xiāng)市西部三尖峰流入攸縣境,過長橋,繞麻城,至瀟田與鵬江相會合,繞云泉山,入醴陵南。云泉山有北江、鵬江鎖鑰之稱。劉祖穆在《云泉山記》稱其“云光出岫,泉聲在溪,新篁古松,回青轉綠于旎旖潺溪中”,山于是以“云泉”名。該山“上則石壁凌崢,矗矗嶷嶷,古剎踞翠微間,嵐霏煙霞,時呈異狀”。登山可東望紫云峰,廣寒寨諸山。
靈龜峰古稱保障峰,在縣城東郊1.5公里處,孤峰聳峙,其山如龜出穴,踞水上游,因名??h人于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常踏青登高于此。峰脊有靈龜峰寺,內奉鎮(zhèn)武大帝,觀音大士,寺周古樹參天,青翠蔥蘢,古籍譽此為“梅城第一峰”、“攸邑亙古勝跡”。峰下,洣水西流;對岸,白茅洲風光旖旎。前人到此多有題詠,均存縣志?!白钍翘一ù簼q好,驚濤吹作雪山來。”每當“春水方生”之時,于此正好觀濤,清康熙時知縣陳溥在《南云八景》詩中,將《龜峰觀濤》列入八景首篇。
紫麟峰亦名麒麟山,在距縣30公里平分田。相傳,漢晉間,葛蘇二仙跨紫麟入山修煉,后人每見紫麟在山中游食而名。趙永言詩云:“紫麟瑞藹春風暖,白虎丹成夜月明?!?/p>
石龍峰在距縣城15公里的蓮塘坳鄉(xiāng)月龍村,為司空山36峰之一,山頂有石蜿蜒如龍,故名。
鶴嶺在縣城東20公里的銀坑,為司空山36峰之一,時有白鶴回翔于上,故名。宋彭天益曾隱居于此。
鳳嶺嶺形如風。在縣城東北,柏市鎮(zhèn)鳳塔村,上有分水坳與江西蓮花為界。元元貞初年(1295),縣人譚淵建鳳山書院于其下,攸州教授陳康祖有記?!傍P嶺朝霞”為“攸江十景”之一。
油鐺嶺亦油婆坳,在縣城北40公里的湖南坳鄉(xiāng)。上有聚仙臺,可坐4人,相傳群仙聚此,臺上有池,泉水不竭,清甜可口。
馬頭嶺形似馬頭。在縣城北35公里的網嶺鎮(zhèn)荷葉塘村。北宋時,縣令陳勃從江西遷攸縣始居地。
腦頭嶺形如腦頭。在上云橋鎮(zhèn)老頭嶺村。
圓湖嶺在網嶺鎮(zhèn)宏市村。民國前期,在此創(chuàng)辦私立圓湖小學。
紫鶴嶺在新市鎮(zhèn)回龍村,峰高132米。
白石嶺因巖石白而名。在淥田鎮(zhèn)丫尖峰西北,山多怪石,有似牛馬形者,有似龜鱉形者。
芙蓉寨在縣城東南15公里的中江。寨上曾有異人鐘洞云者結庵而居,以佛教聚徒,數百里外有來朝拜者。又東5公里,有鐵釘巖,與茶陵接界,為軍事要地,皆前代居民保聚處。
鳳凰山寨在鳳凰山頂,明崇禎(1628—1644)年間,縣人劉荒保據山防守,癸未(1643),張獻忠率農民軍破攸,荒保棄寨而走。湖南抗清主帥何騰蛟召黃朝宣入鳳凰山。屯營抗清。清順治丁亥(1647)三月,清兵至攸,黃朝宣投降被殺,余部倚山固守,三年后被清兵蕩平。
廣寒寨以寨高聳入廣寒宮而名。在甘棠山下。寨廣數里,居民環(huán)聚,元時避兵于此。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軍殘部鄧戈據此對抗解放軍。
因地殼隆起褶皺而形成,攸縣巖洞多屬于石灰?guī)r層,著名的有:
天蓬巖因有天蓬真人和石室禪師入住修煉而名。在廣寒寨山下,洞壑深邃,中有龍?zhí)叮唤?,明時蔡槐庭讀書于山寺。
獻花巖在漕泊。相傳嚴仙會眾仙于此,白鹿銜花來獻,故名。明鴻臚寺丞劉習灌有詩。
甘棠巖在湖南坳鄉(xiāng)下龍村茅陂。山勢如獅,巖如獅口,洞內寬闊,可容數百人。一石伸出如舌,舌旁有兩孔,上小下大,深不可測,有泉涌出,冬溫夏涼。巖內建甘棠觀,祖師殿座落獅舌上。
靈龜巖在紫云山。巖內可容數百人。巖內水池藏二白龜。七星巖在嚴仙嶺,為嚴仙修煉處,上有丹井,水泉不竭。巖壁有詩,為嚴仙作。
鐘鼓巖在酒埠江鎮(zhèn)暮塘,距縣城30公里。接壤寶相寺。巖空闊10余丈,光照深處,石壁泉流,日照金色,左壁有水池。巖前有兩山,形如鐘鼓,故名。又高枧天臺山夢仙庵前,亦有鐘鼓巖。
隱真巖又名顯真巖。在寶相寺右。今新市鎮(zhèn)平江村。
禹門洞在距縣城東北70公里的柏市鎮(zhèn)富頭沖,漕泊水伏流至此,一見又伏,流出處為羅浮江(即攸水上游)。
金仙洞在漕泊獻花巖下,內有奇像如佛。漕溪水伏流洞內,經15華里至禹門洞始見。
海棠洞在漕泊,道士朱玉琢修煉處,因洞前春秋海棠花盛開故名。
桃源洞在鸞山鎮(zhèn)桃源。內有石池、石床、石馬;前有古塔,為游覽勝地。
皮佳洞在鸞山鎮(zhèn)皮佳村,又名水源洞。宋隱士皮文通卜居洞側,遺詩猶在。明《一統志》云:“中有湫,世傳盧真人得。”
白龍洞在漕泊,洞內分上、中、下三層,寬大幽深,洞中有洞,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
攸縣,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演繹著許多歷史傳說,仁人志士們用這些歷史傳說,也為地名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