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油的正宗做法(茶油的做法大全家常)
1. 茶油的做法大全家常
1、主料:雞雜、西芹。配料:茶油、鹽、青椒、紅椒、姜片、蒜瓣、花椒粒、料酒、老抽、胡椒粉。
2、雞雜洗干凈后用鹽、料酒、花椒粒、生姜片胡椒粉腌制幾個小時。
3、西芹洗凈切段。
4、青、紅椒洗凈切圈。
5、鍋內放少量的茶油,將鍋燒熱。
6、燒熱后,中火煸炒雞雜。
7、基本煸干水分后出鍋。
8、鍋內重新放油,燒熱后下姜片和蒜瓣小火爆出香味。
9、倒入青椒和紅椒翻炒。
10、辣椒5成熟后,倒西芹下鍋改大火翻炒,同時放適量的鹽。
11、炒至8成熟,且發(fā)出濃郁的香味后,放入雞雜繼續(xù)翻炒。
12、放入適量的老抽翻炒后放少量的水略微燜煮。
13、湯汁略收干后,撒適量的胡椒粉后,出鍋裝盤。
2. 油茶的做法?
【油茶】做法步驟:
1.首先,準備普通面粉500克,適量的黑白芝麻、核桃仁和油炸花生米,也可以加碧根果、杏仁、巴旦木等堅果。
2.把核桃仁放入石臼中,搗成碎粒后倒在案板上,把花生米也倒進去、搗碎。
3.然后把黑白芝麻和花生、核桃倒在一起用刀軋碎,讓幾種果仁充分融合在一起。
4.把鍋燒熱、不要放油,直接倒入面粉,開小火快速翻炒,把面粉中的水氣炒干,面粉炒香、微微變黃以后就熟了,把它盛出來備用。
5.在鍋底和四周均勻刷上植物油,倒入準備好的果仁粉翻炒幾下,讓果仁粘上油脂,再倒入炒好的面粉,保持小火繼續(xù)翻炒,讓果仁和面粉均勻融合。
6.大約翻炒2分鐘,聞到果仁的香味以后關火,繼續(xù)翻炒一會給油茶降溫,以免產(chǎn)生結塊兒的現(xiàn)象。
7.油茶晾涼以后,盛放在保鮮盒中,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吃的時候,喜歡甜口的加點白糖,喜歡咸口的加點食鹽,再沖入沸水、香味撲鼻。
3. 茶油的作法
用料
黃豆
江米
青蔥
山茶油
做法步驟
步驟 1
黃豆/江米各自用水泡漲,按1:3的比例摻和在一起,加少許鹽及蔥花。
步驟 2
將配好的食材磨成漿。
步驟 3
熱鍋下茶樹油到七成熱。
步驟 4
舀一勺米漿放到圓勺上,攤平,放入油里,待到米漿充分的吸收了油的熱量,便會脫離圓勺,浮到油面上來,一會兒會自然漲開,形成一個中空的小餅。
步驟 5
待到小餅成金黃色,就可以夾起來瀝干油。
4. 茶油如何制作方法
01、烘
烘烤,從樹上采摘下來的生油茶籽,飽含水分,必須將水分驅除干凈才可榨油,與許多地方采用炒干的方法不同,老油坊里采用的是在烘床上烘干的方法。烘床形如北方常見的土炕,底下生火,將茶籽鋪于其上。烘干的標準是香而不焦,要注意控制好火候,這關系到能否榨出香而純的茶油。
02、碾
碾碎,將烘干的油茶籽投到碾糟中碾碎。石質的圓形碾槽直徑接近5米,其上是木質的十字架形碾車,碾車的4個支腳上分別裝著4個石輪。碾車的動力最初是用牛拉,后來是靠建在溪水中的水車帶動。用牛拉時,碾碎油茶籽一次大約需要1小時,用水車作動力時需要30分鐘,現(xiàn)在用電力,只要10分鐘就好。
03、篩
過篩,油茶籽被碾成粉末之后,還需要用細目竹篩過篩。篩下的細膩茶籽粉末可以進入一道工序,顆料較大的碎茶籽則要返回碾盤再次碾壓。茶籽末顆粒越小,出油率越高,成油后沉淀物越少,油品越好。
04、蒸
蒸粉,過篩后的油茶籽粉末會被悉心地收集起來,用木甑放入大鍋中隔水蒸熟。在這一步也需要嚴格掌控火候,蒸熟的標準是可見蒸汽但不能熟透,否則也會影響出油的品質。每當蒸粉之時,濃郁的油茶香氣就會隨著蒸氣一起散發(fā)出來,彌散在整個油坊之中。此時,如果觀察木甑中的茶粉,會發(fā)現(xiàn)有晶亮的油分滲出。
05、裹
裹餅,將蒸熟的油茶籽粉末填入用稻草墊底的圓型鐵箍之中,壓實,再用稻草裹扎,做成一片片圓形的還餅。因為稻草中富含堿分,和茶籽發(fā)生作用,可以使最終榨出的茶油更香?,F(xiàn)在使用機械榨油法的其他油坊都沒有了這一步驟,出油的香度自然也就不能和古法榨油相比。
06、榨
榨油,將坯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榨槽里,剩下的空間塞進方木塊,再打入木契,擠壓茶餅,就可以開榨了。開榨時,兩位掌錘的師傅合力推動懸吊在空中大約30斤重的元寶形石錘,晃晃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木楔上,一錘一錘地將楔子楔入,金黃色的茶油就會被擠榨的坯餅中淌出。經(jīng)過2個小時后,坯餅中的油分幾乎被榨盡,一次完整的榨油過程至此也就結束了。
這是茶籽榨完油留下的渣,這種渣也有很大作用喔!農(nóng)村人管它叫枯ku餅,用這個泡水用來洗頭還有喂豬,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
剩下的茶子殼可千萬不能扔,它可是天然的好肥料。它是堿性原料,把它燒成灰可以做堿,用來腌咸蛋,也可以撒在自家的菜園里做肥料。榨油后的茶餅也是寶貝,以前沒有洗發(fā)水時,女人們就用它來洗發(fā)美發(fā),還可以用它洗衣服、殺蟲等。
5. 茶油的制作方法
茶油籽曬干后和果殼之重量比是1:2。
壓榨前需經(jīng)粉碎和蒸炒處理:
①粉碎:將茶油籽去殼,為避免脫殼困難與種仁破碎過多,必須控制茶籽的含水率在5%—6%以內,脫殼后通過粉碎機加工成粉狀。若是采用石碾,必須在碾軋過程中過篩若干次,才能軋得細勻,無粗粒,得到較高的出油率。
②蒸炒:蒸炒的目的是把生料變成熟料,使料坯顏色加深,處于最適宜油分流出的狀態(tài),是壓榨前一道關鍵性的工序。傳統(tǒng)的蒸炒是用木甑蒸和鐵鍋炒。
生料先經(jīng)蒸汽或噴水濕潤后再炒,叫“濕蒸炒”;不經(jīng)濕潤就炒,叫“干蒸炒”,一般以“濕蒸炒”為好。蒸炒時的水分和溫度,因使用的機械類型不同而不同。
用液壓機和木榨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10—120℃,蒸炒后的含水量為7%—8%。用螺旋榨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30—140℃,蒸炒后的含水量為3%—4%。
6. 茶油的食用法
清蒸時加上一匙山茶油,味道更加清香,如蒸魚、蒸蛋等; 烘烤時抹上一層山茶油,鮮香酥脆,還有淡淡的清香味道; 煲湯時倒上一匙山茶油,清鮮味美,嘗一口令人食欲大增; 茶油是人們從山茶籽里提取出的天然油脂,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與礦物質,食用后能預防疾病也能抗氧化。
7. 茶油的吃法
茶油正確吃法:(一)涼拌:普通的食用油在不加熱至熟的情況下,不能直接用于涼拌,而野茶油在不需加熱的情況下,可直接用于涼拌各種葷、素菜,同時還可以調制色拉醬,具有色澤鮮亮、口味爽滑,清淡、不油膩等特點。(二)熱炒:營養(yǎng)專家指出“熱鍋冷油”的烹調方式可以保證菜品色、香、味和營養(yǎng)的正確方法。用野茶油熱炒食品不發(fā)黑,清爽可口,不油膩。(三)煎炸:煎炸食物時,普通食用油在高溫下會產(chǎn)生過氧化物,對人體極為有害。而野茶油含有抗氧化物(維E),可以在220度高溫連續(xù)油炸20小時不變質,不產(chǎn)生反式脂肪酸,品質也不會發(fā)生改變,是更理想、更健康的煎、炸食用油。(四)烘烤:在烘烤前或烘烤時涂抹一層野茶油,可以保持食物鮮香酥脆,口感爽滑,不易糊焦。(五)湯菜:在煮湯時或煮湯后加入一匙野茶油,使湯更清鮮味美。山茶油對人體很有益處的。而且屬于溫性的食物類。一般沒什么不能同吃的。擴展資料:國家高級營養(yǎng)師陳渝現(xiàn)場講解茶油營養(yǎng)知識。 記者 郭鵬 攝茶油有如此眾多的好處,但該如何正確使用,如何合理搭配好的食材,如何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營養(yǎng)價值最大化?在新油壓榨啟動儀式上,來自中央電視臺《天天飲食》欄目特約嘉賓主持,重慶電視臺《食在重慶》欄目烹飪主持人,國家高級營養(yǎng)師陳渝給大家現(xiàn)場上了一堂營養(yǎng)課。陳渝表示,用茶油高溫熱炒食品不發(fā)黑,清爽可口,不油膩,而如果以高溫方式煎炒,橄欖油中的天然活性物質會因加熱而遭到破壞。普通食用油進入人體后,其未消化部分會聚集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誘發(fā)其他疾病。茶油具有“不聚脂”的特性,油脂中的單不飽和酸能與體內的分解醇素發(fā)生作用,被分解轉換為能量,阻斷脂肪在內臟及皮下生成,清除體內多余脂肪血糖。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茶油 (茶油)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酉陽:茶油飄香民致富 新年吃出健康來
8. 茶油的做法大全家常吃
1. 用清水沖洗掉子姜上的泥土,去皮,切片,用清水反復浸泡,沖洗幾遍,其目的是祛除姜的辛辣味,濾干水分。
2. 將濾干水的姜片倒入干凈的碗,盆,或鍋里,再倒入白糖拌勻,腌制一晚。
4.姜片和汁液一同倒入鍋內,中火煮開,轉小火熬煮,其間用鍋鏟
9. 茶油怎樣做
茶油是以油茶籽為原料做成的。茶油又稱為油茶籽油、山茶油,它是用普通油茶成熟的種子提取出來的一種純天然的植物油,做茶油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壓榨法,通過物理壓榨的方式榨取油茶籽油;另一種方法是浸出法來提取油茶籽油。茶油可以用來涼拌、炒菜、煎炸、烘烤、煮湯、清蒸等,用茶油涼拌菜,不需要加熱,可以直接涼拌葷菜、素菜或者調醬等,用它拌出來的菜,色澤鮮亮、吃起來爽口,不油膩。
10. 茶油是怎么做的
發(fā)油:即頭油。它的基本原料是油性原料,加上三甲基氯化銨、乙醇、香料等配成。油性原料包括植物油、礦物油和動物油。常用的植物油有山茶油、杏仁油、蓖麻油、芝麻油、橄欖油等,礦物油有液體石蠟。動物油有蛇油、水貂油、角鯊烯等。
這類油脂與人體皮膚上的皮脂相似,能在頭發(fā)上形成類似皮脂膜的薄膜,可起到滋潤頭發(fā),防止頭發(fā)損傷折斷、分岔的作用,并能使頭發(fā)富于光澤。頭油適用于頭發(fā)干燥、蓬輕、頭屑多且干的人,油性發(fā)質的人忌用。頭油的用法是,取少量擦在手上,再輕輕涂抹在頭發(f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