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餅菜油餅(油茶餅的用途)
1. 油茶餅的用途
油茶餅是油茶果實榨油后的餅粕,資源豐富,價格便宜,毒魚效果頗佳,是我國海水養(yǎng)殖清池毒魚最常用的藥物。
油茶餅的總能量為19600千焦/公斤、粗蛋白15.94%、礦物質(zhì)3.37%、粗脂肪6.64%、可溶性糖4.3%、易水解多糖26.09%、難水解多糖12.44%、皂素12.8%。經(jīng)測定表明,油茶餅營養(yǎng)物質(zhì)比較豐富,其價值可與米糠媲美,是一種值得開發(fā)利用的蛋白質(zhì)飼料。但是,油茶餅中含有有毒物質(zhì)皂素和影響家畜適口性物質(zhì)單寧,必須加以適當?shù)奶幚聿拍苡米黠暱啤?/p>
油茶餅提取皂素后,廢渣中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可以代替麥皮栽培食用菌,為食用菌生長提供氮源與碳源。
油茶餅廢渣富含糖分,可代替食用菌常規(guī)栽培料配方中的白糖,減少白糖用量,、降低成本。
2. 油茶餅的用途有哪些
碗中放入兩勺面粉,加入一袋油茶,打入一個雞蛋,放入適量清水,攪拌成面糊,平底鍋刷油,油熱后,倒入面糊,攤成圓形,煎至兩面金黃,出鍋即可。
3. 油茶餅的作用與功效
茶籽餅即茶粕、又稱茶麩、茶枯,呈紫褐色顆粒,是野山茶油果實榨油后剩下的渣。茶粕中含有12-18%的茶皂素。茶皂素是一種溶血性毒素,能使魚的紅細胞溶化,故能殺死野雜魚類、泥鰍、螺螄、河蚌、蛙卵、蝌蚪和一部分水生昆蟲。茶皂素易溶于堿性水中,使用時加入少量石灰水,藥效更佳。由于茶粕的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因此這還是一種高效有機肥,廣泛應(yīng)用在農(nóng)作物及果樹栽種中,效果極佳。
4. 茶油渣餅的用途
茶麩是茶油果壓榨茶油后的果渣,也叫茶枯或茶籽餅。在沒有化學洗發(fā)水出現(xiàn)的古代,我們的祖先就會使用茶麩熬水洗頭,一直使用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后來出現(xiàn)了使用方便的各式各樣化學合成的洗發(fā)水,人們才放棄這種又泡又熬、使用不方便的茶麩洗發(fā)。但是現(xiàn)在上年紀的老年人都很懷念過去茶麩洗發(fā)的好處,那就是洗后沒有頭屑、頭不癢、不脫發(fā)、頭發(fā)烏黑發(fā)亮。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茶麩確是難得的天然洗發(fā)護發(fā)原料。
5. 油茶餅的功效與作用
用料:面粉,玉米粉,適量豆油,適量花生碎,核桃碎,最后少許白糖
做法步驟:
1、首先將面粉放入燒干的鍋中,不停翻炒,直至面粉炒熟發(fā)黃為止,一旁放涼。注意爐火不要太旺。
2、將油加熱冒煙后放涼。將花生、核桃干鍋炒熟去皮碾碎。
3、全部材料倒入炒熟的面粉中再碾壓,直到全面呈散面狀。最后依個人口味放入糖。
6. 山茶油油餅的功效與作用
酒糟可以做花肥,酒糟屬于有機物,和其他有機物肥料原料一樣,需要經(jīng)過腐熟,否則對花卉不利。 花卉施用酒糟肥的好處 一、可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酒糟本身疏松透氣,它與土壤顆粒相結(jié)合形成良好的團粒結(jié)構(gòu),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及改良土質(zhì)。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酒糟中含有多種對花卉生長有良好作用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土壤中的有機肥料分解,形成腐殖質(zhì),把花卉根系不能吸收的大分子有機物轉(zhuǎn)化成能吸收的無機離子(速效養(yǎng)分)。三、殺菌作用由于酒糟中含有酒精及其它有益微生物,這些物質(zhì)能有效地殺死土壤中殘存的病菌,從而抑制花卉蟲害的發(fā)生。四、營養(yǎng)作用酒糟除含有較多的磷、鉀肥外,還含有花卉正常生長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五、提高地溫除酒糟本身顏色較深可吸收光能提高地溫度外,它自身發(fā)酵過程中緩慢釋放的熱量也可提高土壤溫度,從而有利于花卉根系的生長。
7. 茶油餅有什么作用
答: 別名 枯餅,茶枯,茶麩、茶油巴,茶子麩、茶油麩、茶油粑。 來源產(chǎn)地 中藥茶子餅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種子油茶子經(jīng)榨去脂肪油(油茶油)后的渣滓。 化學成份 含皂甙、鞣質(zhì)、生物堿。去脂種子含8.5%油茶皂甙,水解后得山茶皂醇Ⅰ、山茶皂醇Ⅱ、玉蕊醇C、茶皂醇E、茶皂醇A。
8. 油茶餅的用途與功效
油枯是各種油料作物的種子或果實經(jīng)壓榨去油后的殘渣,養(yǎng)分含量豐富,可以作為有機肥,也可以用作優(yōu)質(zhì)飼料。
常見的油枯有菜籽餅、棉籽餅、豆餅、芝麻餅、油茶餅、花生餅等。油枯一般有較高含量的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尤其豆類作物油枯蛋白質(zhì)含量通常在30%以上,蛋白質(zhì)分解后就是高氮肥料。油枯經(jīng)過堆漚以后,是優(yōu)質(zhì)的有機肥,肥效較高,多用于花卉、瓜果等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作物。
9. 油茶餅的作用
油茶殼不行的,把整塊榨完油的油茶餅敲碎裝在蛇皮袋子里面,如果是活水將上游斷流,袋子放在水中踩揉,里面含的生物堿等成分出來,等十幾分鐘魚就會漂起來。如果是死水就放在里面一直踩揉就是了。注意項:油茶餅量要夠,如果是小溪水流小直接放在上游,這樣效果好。柳樹葉子砸水后也可以。
10. 茶油餅有什么用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起源于南朝宋,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制成花形,蔽于發(fā)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ㄢ毜男螤畛坊钔?,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關(guān)于花鈿的起源,據(jù)宋高承《事物紀厚》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jīng)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在唐代,花鈿除圓形外,還有種種繁復(fù)的形狀。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于額前。唐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定婚店》說韋固妻“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閑處,來嘗暫去”。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紙、魚腮骨、鰣鱗、茶油花餅等多種。剪成后用魚鰾膠或呵膠粘貼。從出土傳世文物圖像材料所見,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
古代還有一種在面頰貼花鈿的化妝術(shù),稱為面靨或笑靨。相傳三國時期,吳太子孫喝酒后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傷了寵姬鄧夫人的臉頰,太醫(yī)用白獺髓調(diào)和琥珀給鄧夫人治傷,傷愈之后臉上留下斑斑紅點,孫和反而覺得鄧夫人這樣更為嬌媚,很快宮廷、民間就興起了丹脂點頰,而且流傳到后世。梁簡文帝詩:“分妝開淺靨,繞臉傅斜紅。”即在形容這種妝飾,詩中的斜紅是一種和面靨配套的面飾。面靨在唐朝時依然風行,高承《事物紀原》中記載:“遠世婦人喜作粉靨,如月形,如錢樣,又或以朱若燕脂點者,唐人亦尚之?!睆哪限沟钆f藏的幾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貼花鈿在宋代猶有余風。
11. 茶油餅?zāi)茏鍪裁?/h2>
茶油加工是在油坊內(nèi)完成的,其工藝流程繁雜,純手工壓榨。把油茶籽壓榨成茶油大約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首先要把采摘下來的油茶籽曬干,等殼和果肉分離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殘余的水分烘干。經(jīng)過烘干完全沒有水分,就是100%干度才可榨出油來,濕度大些的要烤十多個小時,如果濕度在二十以下的油茶籽烘四五個小時就可以榨出油了。
第二步就要把烘干的茶油籽放在碾盤上碾磨加工。碾盤是整個油坊中最有特色的,與碾盤相連的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輪,運用水流的沖擊力使轉(zhuǎn)輪轉(zhuǎn)動后來帶動碾盤的運行,碾盤也是傳統(tǒng)的石磨形,師傅將油茶籽倒入槽中,在碾盤上放置一定重量的石塊,在石塊的壓力下,來回滾動的輪子把槽中的油茶籽碾成粉末。
接著,油茶籽碾成粉末后,再把它倒進蒸籠上蒸。制油師傅們說油茶籽一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來,同時這個過程也起到一個加熱的作用,加熱后的油茶粉會特別松軟,便于榨出油來。
第四步,山茶籽約蒸一個小時,待蒸熟后用稻草墊底將它填入圓形的竹篾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餅。師傅告訴我們別小看了這個程序,在整個榨油的工藝流程中算是一個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塊茶油餅的厚薄必須相當,否則就會因為擠壓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
有經(jīng)驗的制油師傅可以憑感覺用鐵勺舀起適量的茶油粉進行裝包。
最后一步,榨油師傅把做好的茶油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油床里。
這根超過百年樹齡的樟木,它是整個榨油坊的“主機”,在樹中心鑿出一個長2米、寬0.4米的“油床”。茶油餅填裝在“油床”里,裝好茶油餅后就可以進行壓榨。壓榨是整個制油工序中最耗體力,因此,這也是對制油師傅們體能的一個考驗。
壓榨也是采用最傳統(tǒng)的擠壓方式,師傅們用長短、厚薄不均的木樁打入油床縫里進行擠壓,不一會兒,一縷縷細細的山茶油從油床里慢慢地滴落下來,作坊里也到處彌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整個山茶油加工工藝流程完全采取人力,不借助任何機械力量來完成,雖很辛苦,但具備有環(huán)保、天然的榨油優(yōu)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