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貼標簽(食用油標貼)
1. 食用油標貼
這個問題 你只能請教廠家了!他們自己生產的產品是不是有防偽標志,或者有什么人別人不容易假冒的地方去辨別!不然你只能靠檢測部門去檢測真假了,但是這個很不實際!掌握些食用油的簡單鑒別方法,對你會有所幫助!地溝油的區(qū)別方法有些可以套用到一般食用油的選擇,你可以了解下!國家及相關部門還在研討論證地溝油檢測方法,經驗總結以下幾點供你參考。
1、嘗味道:如果油味中含有辣味,很有可能是用地溝油煉制的食用油;
2、辨異味:取少量食用油于掌心,用手掌來回搓,如果其中有異味,很有可能摻入了地溝油;
3、放冰箱:將油品放到冰箱5至8攝氏度的冷藏區(qū)內,2-4小時候,出現凝固結晶,很可能就地溝油。因為在地溝油加含油相當成分的動物油。
4、高火燒:如果用高火燒制后,油色發(fā)生改變,顏色變濃、變黑,就說明很有可能是地溝油,因為地溝油中含有的小顆粒燒焦后容易變色。
5、看油透明度。正宗食用油都是清澈透明的,在一邊放紙條,從對面在光下可以很清楚的看清對邊的字樣,而地溝油肯定渾濁不清,摻的越多,油越渾濁。
2. 食用油在標簽如何標注
冷榨油一般都會在包裝上標注
沒標注的就是熱榨油; 浸出油是采用溶劑油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后,進行高溫提取,經過脫脂、脫膠、脫水、脫色、脫臭、脫酸等工藝加工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價格也相對便宜。 國家要求在售食用油外包裝上要對食用油等級和加工工藝要進行明確標識,并對是否使用了轉基因原料,以及原料的產地進行明確標識。
3. 食用油標簽
條形碼就是一個由不同闊度的垂直線,印在標簽上用作識別貨件的編碼,透過條碼及電腦掃描器,就能迅速及準確地識別任何貨品、資產、產地和產品型號。
給商品辦理條形碼,要填寫《中國商品條碼系統(tǒng)成員注冊登記表》,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復印件加蓋企業(yè)公章,大約15一20個工作日審核期,審核成功后即下發(fā)條碼證書和GDS條碼卡。
4. 食用油標貼設計
基本就是這樣的高38cm寬20cm長20cm 是的,5L的 你說的是9L的,暈了,呵呵。 那個好像是40cm 32cm 32cm 的。
5. 食品標簽標注食用油可以嗎
營養(yǎng)標簽通則中規(guī)定,反式脂肪為非強制性標示內容,但如果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油或食品配料中含有以氫化油和(或)部分氫化油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則必須在營養(yǎng)標簽上標示反式脂肪含量。反式脂肪含量不是“0”的食品最好不選。
6. 食用油標貼上是否標注加工工藝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兩種工藝方法,分化學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浸出法(化學)和壓榨法(物理):
壓榨法:壓榨法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工藝過程比較簡單: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機械的方法把油從油料中擠壓出來。古老的壓榨法,需要操作人員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而擠壓過的油渣(油餅)中,殘油含量相當高,因而浪費了極為寶貴的油料資源?,F代的壓榨法已是工業(yè)化自動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殘油含量高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從壓榨的原料的預處理來區(qū)分有冷榨法和熱榨法,也叫熟榨法。冷榨就是原料不經過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將原料投入榨油機擠壓出油,這種方法油品顏色相對比較淺,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濃厚,香醇。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壓榨前經過烘干,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躍性和流動性,從而提高出油率,保證油質味道的香濃。但也破壞了油品的化學組織成分,導致油的顏色更深,更黑。
油料壓榨工藝的基本過程如下:
1.常規(guī)生產工藝:生料--蒸炒--壓榨--機榨毛油
2.特殊油脂生產工藝:油籽--炒籽--壓榨--過濾--香味油脂
3特殊油料生產工藝:油籽--整籽冷壓榨--過濾--冷榨油脂
油料被擠壓出油過程:當油料進入榨油機榨膛內,隨著榨膛旋轉,壓力增大。籽料隨著油脂的擠出不斷擠緊,直接接觸的榨料粒子間相互產生壓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變形,尤其在油膜破裂處和粘合一體。這樣在被擠出炸膛后,榨料不在是松散體,而形成一種可塑體,稱為油餅。壓榨時由于溫度和壓力的雙重作用,蛋白質會繼續(xù)變質,繼而影響榨料塑性,總之,蛋白質變性程度適當才能保證最好的壓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種制油工藝。其理論依據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國,是一種安全衛(wèi)生、科學先進的制油工藝?,F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用浸出法生產的油酯總產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優(yōu)點是粕餅中含殘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經濟效益高,而且粕的質量高,用于飼料行業(yè)飼養(yǎng)效果好。
國家專門為油料加工安排生產的專用溶劑油,以其自身成分特點,能夠保證其與油脂徹底分離脫除。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機溶劑相互溶解的性質,將油料破碎壓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機溶劑(一般情況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設備內接觸,將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來。然后通過加熱汽提的方法,脫除油脂中溶劑。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油料殘渣中的殘油降低至1%率以內。以大豆為例,浸出法比壓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浸出法制油工藝
(1)浸出法制油工藝的分類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藝可分成間歇式浸出和連續(xù)式浸出:
①間歇式浸出 料胚進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鮮溶劑的注入和濃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藝操作,都是分批、間斷、周期性進行的浸出過程屬于這種工藝類型。
②連續(xù)式浸出 料胚進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鮮溶劑的注入和濃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藝操作,都是連續(xù)不斷進行的浸出過程屬于這種工藝類型。
按接觸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藝可分成浸泡式浸出、噴淋式浸出和混合式浸出:
③浸泡式浸出 料胚浸泡在溶劑中完成浸出過程的叫浸泡式浸出。屬浸泡式的浸出設備有罐組式,另外還有弓型、U型和Y型浸出器等。
④噴淋式浸出 溶劑呈噴淋狀態(tài)與料胚接觸而完成浸出過程者被稱為噴淋式浸出,屬噴淋式的浸出設備有履帶式浸出器等。
⑤混合式浸出 這是一種噴淋與浸泡相結合的浸出方式,屬于混合式的浸出設備有平轉式浸出器和環(huán)形浸出器等。
(2)浸出法制油工藝 按生產方法可分為直接浸出和預榨浸出:
①直接浸出 直接浸出也稱“一次浸出”。它是將油料經預處理后直接進行浸出制油工藝過程。此工藝適合于加工含油量較低的油料。
②預榨浸出 預榨浸出油料經預榨取出部分油脂,再將含油較高的餅進行浸出的工藝過程。此工藝適用于含油量較高的油料。
(3)浸出工藝的選擇依據及基本的工藝流程 浸出生產能否順利進行,與所選擇的工藝流程關系密切,它直接影響到油廠投產后的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生產能力和操作條件等諸多方面。因此,應該采用既先進又合理的工藝流程。選擇工藝流程的依據是:
①根據原料的品種和性質進行選擇 根據原料品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藝流程,如加工棉籽,其工藝流程為:棉籽→清洗→脫絨→剝殼→仁殼分離→軟化→軋胚→蒸炒→預榨→浸出;
若加工油菜籽,工藝流程則是:油菜籽→清選→軋胚→蒸炒→預榨→浸出;
根據原料含油率的不同,確定是否采用一次浸出或預榨浸出。如上所述,油菜籽、棉籽仁都屬于高含油原料,故應采用預榨浸出工藝。而大豆的含油量較低,則應采用一次浸出工藝。
大豆→清選→破碎→軟化→軋胚→干燥→浸出;
②根據對產品和副產品的要求進行選擇 對產品和副產品的要求不同,工藝條件也應隨之改變,如同樣是加工大豆,大豆粕要用來提取蛋白粉,就要求大豆脫皮,以減少粗纖維的含量,相對提高蛋白質含量,工藝流程為:
大豆→清選→干燥→調溫→破碎→脫皮→軟化→軋胚→浸出→浸出粕→烘烤→冷卻→粉碎→高蛋白大豆粉
③根據生產能力進行選擇 生產能力大的油廠,有條件選擇較復雜的工藝和較先進的設備;生產能力小的油廠,可選擇比較簡單的工藝和設備。如日處理能力50噸以上的浸出車間可考慮采用石蠟油尾氣吸收裝置和冷凍尾氣回收溶劑裝置。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人士指出,對大部分油料來說,不管是壓榨還是浸出,得到的毛油因為含有磷脂、游離脂肪酸、農藥殘留等,不能直接食用,都必須經過脫膠、脫酸、脫色和蒸餾脫臭等精煉工序后,才能得到可供我們食用的油。因此,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于前段制取采用壓榨還是浸出工藝,主要是由后續(xù)的精煉工藝決定的。
浸出油廠用的正己烷都必須是食品級的,食品級的正己烷經過重金屬脫除處理,鉛、砷等有害金屬殘留都低于10ppb(億分之一),這么低的殘留不會對生產的油有危害。
我國國標規(guī)定食用油外包裝上必須標明制取工藝,這是為了給消費者以知情權,并不意味著兩種制取工藝在食品安全上有差異。
7. 食用油標貼標注內容
油要有六看
一看標識
按國家規(guī)定,食用油的外包裝上必須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質量等級、凈含量、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必須要有qs(質量安全)標志。生產企業(yè)必須在外包裝上標明產品原料生產國以及是否使用了轉基因原料,必須標明生產工藝是“壓榨”還是“浸出”。有的產品包裝上有標識如“5s”壓榨,或“4s”等字樣,其實這些并不是行內的專業(yè)標識,而是企業(yè)為了配合宣傳提出的“概念”。
2二看包裝
印有商品條碼的食用油,看其條碼印制是否規(guī)范,是否有改動跡象,謹防買到隨意更換包裝標志、擅自改換標簽的食用油。選購桶裝油要看桶口有無油跡,如有則表明封口不嚴,會導致油在存放過程中的加速氧化。
3三看顏色
一級油比二級、三級、四級油的顏色要淡,這是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也就是說同一品種同一級別油,顏色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這一桶很明顯要比那一桶深,產品可能有問題。但不同油脂之間顏色一般沒有可比性,因為國家標準中不同油脂同樣級別的油脂顏色不一定一樣,這主要和油脂原料和加工工藝有關。
4四看透明度
透明度是反映油脂純度的重要感官指標之一,純凈的油應是透明的。一般高品質食用油在日光和燈光下肉眼觀察清亮無霧狀、無懸浮物、無雜質、透明度好。
5五看有無沉淀物
高品質食用油無沉淀和懸浮物,黏度較小。沉淀物俗稱油腳,主要是雜質,在一定條件下沉于油的底層。購油時應選擇透明度高、色澤較淺(但芝麻油除外)、無沉淀物的油。
6六看有無分層
若有分層現象則很可能是摻假的混雜油。優(yōu)質的植物油靜置24小時后,應該清晰透明、無沉淀
8. 食用油標簽標內容
答:國家標準豆油代碼為:GB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食用油》,2018年12月21日實施。
2003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布GB1535-2003《大豆油》新標準,2004年5月1日起實施。后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意,將實施日期延遲至2004年10月1日。從實施之日起,大豆油國家標準以新標準GB1535-2003《大豆油》代替了標準GB1535-1986《大豆油》。
新標準將壓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按質量指標由高到低分四個等級,四級等級最低。不再以色拉油等表示等級。新標準實行了條款強制,酸值、過氧化值、溶濟殘留等指標被列為強制性指標。大豆油不得摻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新標準實行后,小包裝桶裝油一看產品的標簽,就可以明確的知道產品的品種、質量等級、加工方式、原料來源等消費者關心的指標。消費者能夠做到明明白白地消費。
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還買散裝油。那么,購買各種形式包裝的大豆油時,怎樣才能鑒別出大豆油的優(yōu)劣來?這里告訴你一些簡便易行的鑒別方法:
一看色澤。一、二級大豆油為微黃或無色,三、四級大豆油為黃色或棕黃色
二看透明度。合格的一、二級大豆油應澄清、透明。
三看有無沉淀物。合格的大豆油無懸浮物、無沉淀物。
四聞、嘗。合格的一、二級大豆油無氣味,口感良好。三、四級大豆油具有大豆固有的氣味、滋味,無異味。
五看標簽。對小包裝大豆油注意查看其標簽的保質期、出廠日期、廠名、廠址、質量標準代號等等。
買油時,只要您注意了以上幾個方面,基本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好油。關于大豆油的儲存方法也請您留意:
一是低溫。油不用時應盡量遠離爐灶、避免太陽照射,放置在陰涼處。因高溫易使油脂發(fā)生化學反應加快油脂酸敗。
二是缺氧。油用完后要蓋緊瓶蓋。當油脂與空氣中的氧接觸多、時間長時,易加速油脂的氧化。
三是避光。油不用時盡量放置在暗處。因油脂在光照條件下會加速氧化酸敗。油脂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還會形成臭氧化合物,產生不良氣味,影響油脂品。
此外,注意水會加速油脂的水解,裝油容器清洗后要晾干再用。不要用橡皮一類有異味的瓶塞。
9. 植物油標貼
所需工具: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燒杯2個打火機溫度計2根攪拌棒電子稱(至少精確到1克)ph試紙模具若干食用醋(用噴瓶盛放);
所需原料:基礎油氫氧化鈉(片堿)蒸餾水精油(可無);
用秤秤量出一定量的基礎油、氫氧化鈉、水。
將氫氧化鈉緩慢的倒入蒸餾水中,并一邊倒一邊攪拌幫助其融解。氫氧化鈉遇水后會大量的釋放熱量,甚至沸騰。所以請一定記住是把氫氧化鈉倒入水中,不要顛倒了次序,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哦!氫氧化鈉屬于強堿,在變成水溶液后可以用ph試紙測出其堿性強度。
操作時請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讓堿液碰到自己的皮膚甚至在攪拌時飛濺入眼睛部位。可以在隨手可及的地方準備一個噴瓶并裝入適量使用醋,在液堿不慎碰到皮膚時噴于皮膚上,以中和酸堿度。
將基礎油置于酒精燈上加熱,并不時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當熱量達到50度左右即可把燒杯從酒精燈上移開。用溫度計測量時請注意不要把溫度計的頭置于燒杯底部,因為那里的溫度是最高的!可以用溫度計輕輕攪拌基礎油,這樣可以使燒杯內的溫度比較的均勻,便于測量。
而氫氧化鈉水溶液由于氫氧化鈉遇水后自身就會釋放大量的熱量,所以不需要再加溫了。只要在加熱基礎油的時候同時用另一根溫度計不時測量氫氧化鈉的水溶液是否降溫到50度左右即可。如果由于基礎油加溫所需時間過長,而氫氧化鈉水溶液溫度以低于40度,則需要再對其進行加溫處理。
將氫氧化鈉水溶液緩慢的一點點的倒入基礎油中,并加以攪拌。攪拌時速度要快,但是不要把混合液體攪拌的飛出燒杯引起不必要的傷害。倒完后還是需要持續(xù)攪拌,最少也得堅持個30分鐘,多的可達10多小時。在攪拌的過程中也需要保證溫度控制在40度左右,可以用溫度計不時測量一下。如果溫度過低,可以放到酒精燈上再次加溫。但是整個過程中不要讓溫度高于50度,以免破壞冷壓油脂的天然有效成份。
攪拌結束后即可裝入模具內,并置于陰涼通風處,等待4-6周后皂皂熟成,即可脫模使用了。如果經常做皂皂,在模具上貼上寫有日期的標貼,以免搞混了
10. 上標油成分
純桑蠶絲衣服標簽上標為:桑蠶絲100%;或100% 桑蠶絲。
成分標簽一般是按照成分含量從多到少的順序排列,可以是成分名稱在前 百分比在后;也可以是百分比在前 成分名稱在后。比如棉80% 粘纖20%;或80%棉 20%粘纖。
一定按以上規(guī)范的形式標,否則會認為衣服做得不夠用心了。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