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茶葉制作方法(手工茶葉制作流程)
手工茶葉制作流程
鮮葉的采摘。用于做高檔名優(yōu)茶的鮮葉要求采摘清明前的嫩芽為主,采摘時注意“三不采”,即不采雨水葉、紅紫葉、蟲傷葉。
攤青。新茶采摘回來后,需將其攤開放在篾曬墊上,中途均勻翻動3到4次。周長樹介紹,“要自然萎凋6到8個小時,使茶葉的香氣慢慢的散發(fā)出來?!?/p>
殺青。攤青之后就是殺青,這是關鍵一環(huán)。綠茶的形狀、香味,都與殺青緊密相關。具體操作是將茶葉倒進鍋內,隨即用雙手翻炒,使茶葉均勻受熱,水分快速蒸發(fā)?!笆止げ僮鲿r要求適溫、適度、適量,溫度適當先高后低,切忌溫度過高或過低。如原料以嫩芽為主,鍋溫溫度控制在110℃-120℃,每鍋投葉量300-400克?!?/p>
散熱、揉捻。茶葉出鍋后,放在篾盤上,及時清風散熱。同時,用雙手在篾盤上反復揉捻,使葉細胞組織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內含物質滲出,為成品茶香味發(fā)揮打下基礎。
干燥、造形。手工傳統(tǒng)綠茶制作一般沒有單獨的造形工序,而是把造形與干燥結合起來,其關鍵是隨著茶葉含水量的下降,根據不同的外形要求在鍋中把握好火候,采用不同的手式,掌握力度,在逐步干燥中造形時又在逐步形成中干燥。這一過程費時費力最多,但極為重要,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
提毫。當茶葉達到八成干時,也就是手握茶葉有明顯刺手感時,可以開始提毫,即靈活地運用雙手,使芽條相互摩擦。過早提毫難以奏效,過遲會把白毫搓掉造成茶葉短碎。只要手勢與力度掌握得恰到好處,經過3到5分鐘,就可以獲得最佳效果。
足火。其主要的目的是去除芽葉多余的水分,達到足干(含水量6%左右)以利于貯藏,同時去水塑造外形,在干燥過程中借熱化學作用發(fā)展香氣。先將木炭充分燃燒后,再將茶葉均放在焙籠上,翻動4到6次,直到茶葉充分干燥。
手工茶葉制作工藝流程
綠茶的加工,簡單地可以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征。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fā)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chuàng)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fā),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fā)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于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后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于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于條索緊結,減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綠茶的揉捻作業(yè)已實現機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發(fā)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發(fā)揮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曬干三種形式。綠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干,然后再進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會在炒干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手工茶葉制作流程圖
1.篩分、將采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鮮葉分別用網眼竹編篩子進行分級,剔出碎葉及其他異物,分別盛放。
2.攤放、將篩分后的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凈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葉質變軟,鮮葉失水量10%左右時便可付制,當天的鮮葉應當天制作完畢。
3采用炒茶專用鐵鍋,鍋口面直徑84cm(事先磨洗光滑無銹),生鍋呈35°左右傾斜,鍋臺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與墻貼合。生鍋用干木柴作燃料,鍋溫宜(140~160)℃,每鍋投鮮葉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試探鍋溫,掌心距鍋心(3~5)cm,有燙手感即投鮮葉,用茶把(細軟竹枝扎成的圓帚)稍快反復挑翻青葉,經(3~4)min,待青葉軟綿后,用茶把尖收攏青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將殺青適度的茶葉,用茶把在鍋內順斜鍋自然旋轉),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復進行。青葉進一步軟綿卷縮,初步形成泡松條索,嫩莖折不斷,然后用茶把盡快將茶葉全部掃入熟鍋。生鍋歷時(7~10)min,茶葉含水率約55%左右。雨、露水鮮葉,火溫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葉水分較多,火溫稍高,動作宜輕。
4與生鍋規(guī)格一致,與生鍋并列排列,呈40°傾斜。在接納生鍋轉來的茶葉后緊接操作。鍋溫(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團打散,然后以把尖團揉茶葉,繼續(xù)“裹揉”,不時挑散,反復進行,約(3~4)min后,茶條進一步緊縮,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待茶條稍緊直,互不相粘時,即用手“理條”(掌心向下,拇指與食指稍張開成“八”字形,其余三指與食指并攏,稍向內彎曲,成抓東西的虎口狀。抓起鍋中部分茶葉稍握緊,以抓滿手心為宜。然后于鍋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勁,將手中部分茶葉從“虎口”甩出,撒開拋到茶鍋上沿,茶條則順斜鍋自然滾回鍋心),如此反復進行,逐漸形成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全部過程的操作歷時約(7~10)min,含水量30%左右時,立即清掃出鍋,攤在簸箕上。
5將熟鍋陸續(xù)出來的4~5鍋茶葉作為一烘,均勻攤開,厚度以2cm為宜,選用優(yōu)質無煙木炭,燒著后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火溫宜(90~100)℃。根據火溫大小,每(5~8)min輕輕翻動一次,經(20~25)min,待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手,含水量為15%左右,即可下炕。
6初烘后的茶葉,置于室內及時攤涼在大簸箕內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復烘。
7將攤涼后的茶葉再均勻攤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為宜),輕輕于茶炕上(火溫以(60~65)℃為宜),每烘攤葉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輕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用手揉茶葉即成粉末樣,方可下炕,復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8復烘后的毛茶攤放在工作臺上,將茶葉中的黃片、老枝梗及非茶類夾雜物剔出,然后進行分級。
9將茶葉進一步干燥,達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溫度60℃左右,每烘攤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經30min左右,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級、分批攤放于大簸箕,適當攤涼后及時裝進潔凈專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溫、衛(wèi)生的室內。
手工制作茶葉的過程
炒茶是“殺死”茶葉的過程。鮮葉是活的,因此就會氧化、發(fā)酵和改變,生命的本質是改變。只有以高溫、揉捻“殺死”鮮葉,才能長久保持茶葉獨有的清香和口感。下面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家庭手工炒茶方法。
1.從茶的誕生開始,中國茶農就從茶的利用和加工方面進行了幾千年的研究,隨著機械化和規(guī)?;陌l(fā)展,現在越來越多人已經忘記了手工的方法,內人士介紹說,“機器炒茶不是很好,并且因為不能控制輕重度會產生斷裂或過火。與機械制茶相比,人工炒制的茶葉一般都較完整、鮮亮,口感比較清純,更加天然、更加原生態(tài)。”那么,今天就帶大家在一起去了解下家庭手工炒茶方法,讓你閑暇之余,在家就可以自己炒茶。當地茶農概括為三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鉆把子?!?/p>
2.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鐘。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xù)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卷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fā)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
3.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鉆到把內竹枝內,有利于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里。這樣反復操作,使葉子吞吐于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后揉捻的制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濕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fā)出茶香,約三四成干,即可出鍋。
4.炒是否好喝,是否能發(fā)揮其功效,還得要看茶是否炒的好,茶是否泡的好。傳統(tǒng)的炒茶方法就是按照以上的做法去做的。
茶葉的手工制作過程
茶葉的用途,主要是作為飲料,是一種色、香、味兼具的絕佳飲料。
泡過的茶葉也有很高的利用價值?,F將其中的一些用途介紹如下:1、煮茶葉蛋。有的利用泡過的茶葉來煮,有的利用茶末。最好的是用紅茶,普通的紅茶價格便宜,且煮出來的茶葉蛋色澤紅潤,味道香美。煮茶葉蛋的要領是先將蛋煮熟,將蛋殼輕輕敲碎,然后再將茶葉放入水中繼續(xù)煮,以使茶葉更好地入味。
2、制作茶葉枕。用過的茶葉不要廢棄,攤在木板上曬干,積累下來,可以用作枕頭芯。據說,因茶性屬涼,故茶葉枕可以清神醒腦,增進思維能力。
3、驅蚊。將用過的茶葉曬干,在夏季的黃昏點燃起來,可以驅除蚊蟲,和蚊香的效果相同,而且對人體絕對無害。
4、幫助花草發(fā)育與繁殖。沖泡過的茶葉仍有無機鹽、碳水化合物等養(yǎng)分,堆掩在花圃或花盆里,能幫助花草的發(fā)育與繁殖。
5、殺菌治腳氣。茶葉里含有多量的單寧酸,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尤其對致腳氣的絲狀菌特別有效。所以,患腳氣的人,每晚將茶葉煮成濃汁來洗腳,日久便會不治而愈。不過煮茶洗腳,要持之以恒,短時間內不會有顯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綠茶,經過發(fā)酵的紅茶,單寧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6、消除口臭。茶有強烈的收斂作用,時常將茶葉含在嘴里,便可消除口臭。常用濃茶漱口,也有同樣功效。如果不擅飲茶,可將茶葉泡過之后,再含在嘴里,可減少苦澀的滋味,也有一定的效果。
7、可以護發(fā)。茶水可以去垢滌膩,所以洗過頭發(fā)之后,再用茶水洗滌,可以使頭發(fā)烏黑柔軟,富有光澤。而且茶水不含化學劑,不會傷到頭發(fā)和皮膚。
8、洗滌絲質衣物。絲質品的衣服,最怕化學清潔劑,如果將泡過的茶葉,用來煮水洗滌絲質的衣服,便能保持衣物原來的色澤而光亮如新。洗尼龍纖維的衣服,也有同樣的效果。
9、將用過的茶葉抹鏡子、玻璃門窗、家具、膠紙版、泥污的皮鞋,深色的衣服都可以去污洗凈。
10、器皿中有魚腥味,用廢茶葉放在其中煮數分鐘,便可去腥。其實,茶葉的用途遠不止這些,只要覺得合適就可以廢物利用。茶葉的妙
手工茶葉加工流程
茶葉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流程:
1.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按照地域管轄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到所在地的市(地)級以上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提出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請;
2.企業(yè)填寫申請書,準備相關材料,然后報所在地的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
3.接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通知后,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受理通知書》;
4.接受審查組對企業(yè)必備條件和出廠檢驗能力的現場審查;
5.符合發(fā)證條件的企業(yè),即可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及其副本。
手工茶葉怎么制作過程
1、手工殺青
這是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也是有著最久遠的歷史的一種方法,將新鮮摘下來的茶葉放到鐵鍋里面,一邊加熱,一邊用雙手來翻炒茶葉、擠壓茶葉。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葉香味較高、外觀漂亮,不過,這種方式效率太低。
2、鍋式殺青
將新鮮的茶葉放入到鐵鍋里面,鐵鍋有配備專門的炒手,用炒手快速翻炒鮮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茶葉進行擠壓。其優(yōu)點就是制作出來的干茶香氣高、滋味醇厚,不過,這種方法不能連續(xù)加工,且鍋子容易變形,有的茶葉并沒有受到擠壓和翻炒。
3、蒸汽殺青
這是通過蒸汽加熱的方式來給茶葉殺青的方法,這種方法使得茶葉受熱均勻,制成的茶葉色澤翠綠,看起來非常鮮活。然而,這個過程并沒有經過擠壓和翻炒,并不能實現拋燜作用,成品茶葉香氣不高,滋味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