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手工殺青多長時間(手工制茶殺青的溫度是多少)
手工制茶殺青的溫度是多少
1.鮮葉攤放:鮮葉攤放與手工炒制一致。一般攤放在竹制器具上,厚度2—3cm,均勻攤放6—8小時至鮮葉萎軟即可。
2.炒制準備:新茶機鍋腔應用洗潔精清洗,并用清水洗凈擦干。接好地線、擺放平穩(wěn)。再將電源打開預熱(電加熱新機預熱時產(chǎn)生異味屬正?,F(xiàn)象)。燒炭機應先點燃白炭預熱(炭放置要均勻,使鍋腔受熱均勻)。
3.青鍋:起始溫度一般在250~260℃(視各茶機及青葉而定)。當實際鍋溫升至設定溫度時,在鍋中擦上制茶專用油并用抹布擦勻;然后均勻投入茶葉,一般高檔青葉250~300g/鍋、中檔青葉300~350g/鍋,然后開機翻炒;期間逐步加壓,一般每半分鐘加一次,加壓程度主要看炒板(以能帶起茶葉、又不致使茶葉結塊為宜,不得一次性加重壓),鍋溫應先高后低并視茶葉及時調(diào)整(溫度一般分三段:第一階段鍋溫從青葉入鍋到茶葉萎軟,一般在1.5分鐘左右;第二階段比第一階段低20~30℃,到茶葉松手止;第三階段溫度一般在200℃左右,此時是做扁的重要時段,一般恒溫炒)為提高扁平度,在殺青4~5分鐘,茶葉基本成條、松手,即第三階段時,增加“磨”的動作,建議在方式“1”和“2”之間看茶葉選擇,至茶葉扁平,含水量在30~40%時停機出鍋。青鍋用時一般7分鐘左右。
4.攤涼回潮:青鍋葉攤涼,并收攏回潮1~2小時,經(jīng)簸、揀后即可輝鍋。
5.輝鍋:一般鍋溫控制在150~160℃左右(若青鍋葉太潮,下鍋時可適當提高溫度而后再降低溫度);均勻投入青鍋葉300g左右,然后開機使茶葉自然翻炒1分鐘,手感茶葉回軟時,適當加壓;采用塌炒方式,期間逐步調(diào)整加壓程度,一般在3.5~4.2指示位置之間,各機稍有差異;炒制2~3分鐘時,增加“磨”動作,建議在方式“2”和“3”之間調(diào)整,期間適時調(diào)整溫度;炒至茶葉8—9成干時起鍋,進行手工輔助。
手工茶葉殺青最佳溫度
茶葉數(shù)量比較多的時候,高時盡量把溫度控制在300-350°,數(shù)量少的話,可以把溫度控制在180°左右,然后采取多悶少揚的手法,炒2-3分鐘時間之后,就可以稍微冷卻,就可以開始捻成形,好好保存茶葉了,盡量把整個茶葉殺青時間控制在5-7分鐘即可。
什么茶的加工均需要殺青工藝
不可以。
茶葉殺青的四種方法為曬、炒、蒸、烘,曬干方式制成的綠茶成為曬青綠茶;采用蒸汽殺青的綠茶簡稱蒸青茶;烘青綠茶的干燥方式是烘干;用鍋炒殺青和干燥,制成的綠茶為炒青綠茶。
綠茶是不發(fā)酵茶,鮮葉通過殺青,使酶的活性鈍化,從而較多保留了鮮葉內(nèi)的天然物質,形成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
綠茶的加工,主要可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
制茶過程中什么是殺青
正常來說茶葉殺青是肯定要殺熟的,因為茶葉如果殺青不到位(沒有殺熟)就會導致茶葉在沖泡的過程中有青草味(很多人受不了),同時也會降低茶葉的耐泡次數(shù)。
但是茶葉殺青不殺熟也并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說茶葉在殺青的過程中適當嫩一點(不殺熟),這樣做出來的茶葉顏色更加好看(偏綠),做出來的成品茶也香味可能相對清香一點,同時這樣的茶葉也更容易做形(志成特定的形狀)。
也就是不同的茶葉,在殺青的過程中,對于溫度和時間的把握是不一樣的,有些茶葉的制作工藝殺青就比較嫩,但是大多數(shù)茶葉殺青都是到位的,也就是殺熟。
比如說我們皖西大別山區(qū)所主產(chǎn)的霍山黃芽機械制茶,就存在這樣的狀況,有一種機械是殺青和理條一體的,這樣的機械殺青就比較嫩,因此制作出來的茶葉條形就比較直,還有一種殺青和理條分離的設備,滾筒高溫殺青就殺的很熟,制作出來的茶葉就沒有那么直,這就是殺青殺的程度不同所導致的。
總之茶葉殺青程度的高低,取決于每個不同的廠家和不同的茶葉,并不是說茶葉殺青一定要殺的太熟(老),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茶葉,不同的客戶需求適當調(diào)整的。
殺青是制茶的哪道工藝
殺青工序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鮮葉中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變紅;同時蒸發(fā)葉內(nèi)部分水分,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chuàng)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fā),鮮葉中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fā)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為達到以上目的,要求在殺青過程中在制品升溫快,殺青要勻透,不產(chǎn)生紅梗紅葉,不產(chǎn)生煙焦葉。由于殺青機種類不同,其殺青效果不一樣,因此制茶品質也不盡相同。殺青機械主要有鍋式、滾筒式、槽式和滾槽式四大類。除特種茶外,殺青一般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1、手工殺青:手工殺青就是鍋式殺青機,基本結構由炒葉鍋、炒葉腔、炒手裝置、傳動機械和爐肚部分組成。鍋式殺青機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出葉快,殺青效果良好,而且價格較低;但不能連續(xù)作業(yè),易焦邊葉,出葉不干凈,在出葉時需要人員操作。
鍋式殺青機要注意以下幾點:① 鮮葉倒入殺青鍋后,應立即加蓋悶殺二分鐘左右,待水汽向鍋口大量溢出時,即可揭蓋讓其揚抖殺青至完成,這樣可迅速提高葉溫,不易產(chǎn)生紅梗紅葉;②炒手要靈活,出葉板要上下活動,避免出口不清,產(chǎn)生煙焦茶,殺青鍋每天要清洗;③根據(jù)制茶工藝要求,鍋溫必須先高后低,這樣既可減少紅梗紅葉,又可避免煙焦,易殺透、殺勻,從而取得符合要求的殺青葉。鍋式殺青應掌握“抖燜結合,多抖少燜”的原則。抖殺使葉子揚高,以利于水分散發(fā),防止葉色變黃。燜殺加蓋不揚葉,使蒸汽在葉內(nèi)作短時間的停留,避免形成紅梗、紅葉。一般鍋式殺青時間為5—10分鐘。殺青時間的長短與鍋溫和投葉量有關,操作中要掌握“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
2、滾筒式殺青機殺青:
滾筒類殺青機基本結構就是由筒體、爐腔、機架和傳動機構組成,多為機灶一體。滾筒式殺青機的型號以筒體直徑為主要參數(shù)加以區(qū)別。其操作方便、勞動強度小、工效高,能連續(xù)作業(yè),且還具有葉溫升高快,殺青均勻等特點。要用好滾筒殺青機,應注意:
① 滾筒的轉速與螺旋角的大小是決定殺青時間長短的因素,這對成品茶的品質影響最大,殺青葉在筒內(nèi)的時間不少于3分鐘;
② 火力不宜過猛,投葉量不宜太多,在殺青過程中殺青葉在筒內(nèi)翻炒時筒腔內(nèi)應以看不見水汽為宜。投葉量也不宜太少,否則易產(chǎn)生煙焦;
③ 茶葉經(jīng)滾筒殺青后,整個芽葉失水很不平衡,在葉的邊緣失水快而多,葉脈失水慢而少,但殺青葉總的含水量又往往偏高,因而最好在筒的出口接上風源或振動槽,使其透氣攤涼、蒸發(fā)水分,這樣有利于改善條束。滾筒類殺青機使用合理,則殺青葉質量較好,成品茶色澤及茶湯色綠,香氣較好,滋味濃爽。滾筒式殺青機,作為一種傳統(tǒng)應用的機型,殺青質量較好,價格低廉,操作方便,有各種規(guī)格大小的機型可供選用, 各類大宗綠茶和名優(yōu)綠茶加工中被廣泛應用,是目前生產(chǎn)中使用的主體類型,直至目前尚沒有一種殺青機可以替代.
3、蒸汽式殺青機(蒸青機)
蒸汽式殺青機是一種應用常壓100℃蒸汽殺青原理的殺青機,它由網(wǎng)帶、蒸汽發(fā)生器、機架和傳動機械等部件組成。蒸汽殺青是使殺青葉直接與蒸汽接觸,蒸汽對鮮葉穿透力強,因而葉溫升高快,在半分鐘內(nèi)完成殺青工序,所獲得的綠茶產(chǎn)品芽葉完整,色澤綠翠,湯色綠亮,香氣獨特,不僅完全避免了傳統(tǒng)綠茶制法所造成的煙焦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消除夏秋茶的苦澀。蒸汽殺青的不足之處是其殺青葉的含水量比鍋式及滾筒式殺青的要高些,不利于后續(xù)的揉捻工序。
生茶殺青的溫度和時間
原創(chuàng)問答:真茶君—普
《1》
普文是原產(chǎn)地茶山經(jīng)營者,對普洱茶生茶澀感多久化開算正常,確實比較了解,其實澀感跟制作工藝非常有關,主要產(chǎn)生澀感的物質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與金屬礦物質含量。
《2》
普洱茶生茶澀感多久化開算正常?其實因人而已,不能有完全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正常情況下10—60秒較為正常,5—10分鐘,較為差勁,10分鐘后這類茶,無需儲存,再儲存也無濟于事,說白了,一句話,沒多少意思了 ,這類茶。
都說苦澀化的快,為普洱茶的好茶標準之一,這也是有個前提之下來定論的。一般我們正常260毫升的蓋碗,投茶比例為7克,來進行判別。
普洱茶生茶苦澀跟那幾方面有關系?
1.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缺水、缺日照、雜樹叢生、環(huán)境污染,地制作成茶,相對澀大而難化。
2.制作工藝上的缺限,殺青不夠熟,揉茶過度等。
3.天氣原因,茶又經(jīng)過高溫悶熱,澀度會有所增加,澀、燥明顯。
4.飲茶者的飲食與身體原因,更明顯。
5.茶樹種原因,嫁接品種更為明顯,澀大而難化。
《3》
綜合上述,1分鐘以內(nèi)能化澀的普洱茶生茶,無論從生長環(huán)境、制作工藝、儲存方法,都較為合適。相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越好的茶,回甘生津能力越發(fā)強勁。
真茶君—普文
手工制茶殺青的溫度是多少合適
溫度以不超過110度為宜,時間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一、溫度高低
溫度高低是決定茶葉品質的主要因子,當溫度升高時,茶葉中的水分逐漸蒸發(fā)出來,而后香氣伴隨著水分蒸發(fā)出來,大部分香氣成分中的芳香精油,類沸點均在150度以上,因此烘焙的溫度應在150度以下,通常以不超過110度為宜。
通常較粗老的茶葉需較高的烘焙溫度以藉焦糖產(chǎn)物掩蓋粗老茶葉的粗菁 味;細嫩茶葉則溫度不可太高,而延長時間以使茶湯滋味轉甘醇而香味又能適當發(fā)揚為原則。
二、烘焙時間長短
同樣溫度下較嫩的茶葉耐火力較弱,烘焙時間宜縮短,反之較粗老的茶葉耐火力較強,烘焙時間需較長;粗制茶發(fā)酵程度較充足者,耐火力較弱,時間要縮短,反之要延長;外形緊結的茶葉耐火程度高,需較長的再烘焙時間,反之則縮短時間。
手工制茶殺青的溫度是多少度
溫度以不超過110度為宜,時間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一、溫度高低
溫度高低是決定茶葉品質的主要因子,當溫度升高時,茶葉中的水分逐漸蒸發(fā)出來,而后香氣伴隨著水分蒸發(fā)出來,大部分香氣成分中的芳香精油,類沸點均在150度以上,因此烘焙的溫度應在150度以下,通常以不超過110度為宜。
通常較粗老的茶葉需較高的烘焙溫度以藉焦糖產(chǎn)物掩蓋粗老茶葉的粗菁 味;細嫩茶葉則溫度不可太高,而延長時間以使茶湯滋味轉甘醇而香味又能適當發(fā)揚為原則。
二、烘焙時間長短
同樣溫度下較嫩的茶葉耐火力較弱,烘焙時間宜縮短,反之較粗老的茶葉耐火力較強,烘焙時間需較長;粗制茶發(fā)酵程度較充足者,耐火力較弱,時間要縮短,反之要延長;外形緊結的茶葉耐火程度高,需較長的再烘焙時間,反之則縮短時間。
青茶的殺青溫度
“殺青”是古代造紙制竹簡以及制茶工藝的一道工序。
1、古代造紙制竹簡工序之一
殺青是古代造紙方法得其中一道工序,據(jù)《天工開物·殺青》記載如下:
凡造竹紙,事出南方,而閩省獨專其盛。當筍生之后,看視山窩深淺,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節(jié)屆芒種,則登山砍伐。截斷五七尺長,就于本山開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
恐塘水有涸時,則用竹枧①通引,不斷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其中竹穰(ráng)形同苧麻樣,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漿,入楻(huáng)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
白話翻譯:
竹紙是南方制造的,其中以福建省為最多。當竹筍生出以后,到山窩里觀察竹林長勢,將要生枝葉的嫩竹是造紙的上等材料。每年到芒種節(jié)令,便可上山砍竹。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開一口山塘,灌水漂浸。
為了避免塘水干涸,用竹制導管引水滾滾流入。浸到一百天開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粗殼與青皮(這一步驟就叫做“殺青”)。這時候的竹穰就像苧麻一樣,再用優(yōu)質石灰調(diào)成乳液拌和,放入楻桶里煮上八天八夜。
2、古代制茶工序之一
殺青,是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普洱茶、部分紅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fā)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fā)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殺青一般掌握“高溫殺青、先高后低;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拋悶結合、多拋少悶”等原則。普洱茶殺青是為了減緩其發(fā)酵速度并增加其柔軟度以利揉捻,以及去除青味,滇青茶殺青溫度依鮮葉實際情形來判斷溫度與時間,通常鍋內(nèi)壁溫度180度左右,鍋外溫度較高,而其他茶類殺青目的在于利用高溫停止酵類酶繼續(xù)作用。
擴展資料
古代殺青造紙技術起源于先秦,人們在竹簡上寫字,但是竹簡表面是油質的,不容易刻字,而且容易被蟲蛀,所以就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竹簡放到火上烤,這道工序就叫“殺青”或“汗青”。
后來到了秦代,人們用毛筆在竹青上寫字,就免了刀刻這道工序,所以定稿的時候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寫字就行了這一道手續(xù)也叫“殺青”。殺青就意味著定稿。
現(xiàn)在人們也常用殺青指一部電影拍攝完成,比如:“一路轉戰(zhàn)甘肅、北京,艱苦拍攝了兩個多月的《天下無賊》,昨天傍晚終于殺青”。
參考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
茶葉的殺青工藝
茶葉殺青方法有幾種
茶葉殺青就是通過高溫加熱的方式,將新鮮茶葉里面的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破壞掉,讓其失去活性,這樣就可以起到阻止多酚被氧化的作用,經(jīng)過這個步驟,可以防止茶葉變成紅色。殺青方法有好幾種,包括手工殺青、滾筒殺青、蒸汽殺青等。
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介紹
1、手工殺青
這是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也是有著最久遠的歷史的一種方法,將新鮮摘下來的茶葉放到鐵鍋里面,一邊加熱,一邊用雙手來翻炒茶葉、擠壓茶葉。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葉香味較高、外觀漂亮,不過,這種方式效率太低。
茶葉殺青方法有幾種 傳統(tǒng)茶葉殺青方法介紹
2、鍋式殺青
將新鮮的茶葉放入到鐵鍋里面,鐵鍋有配備專門的炒手,用炒手快速翻炒鮮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茶葉進行擠壓。其優(yōu)點就是制作出來的干茶香氣高、滋味醇厚,不過,這種方法不能連續(xù)加工,且鍋子容易變形,有的茶葉并沒有受到擠壓和翻炒。
3、蒸汽殺青
這是通過蒸汽加熱的方式來給茶葉殺青的方法,這種方法使得茶葉受熱均勻,制成的茶葉色澤翠綠,看起來非常鮮活。然而,這個過程并沒有經(jīng)過擠壓和翻炒,并不能實現(xiàn)拋燜作用,成品茶葉香氣不高,滋味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