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茶葉的泡制方法(茶葉的泡茶方法)
茶葉的泡茶方法
泡茶的十八口訣為:鑒賞香茗、孟臣淋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玉液回壺、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奉香茗、品茗審韻、高沖低篩、若琛復浴、重斟妙香、再識醇韻、三斟流霞。
鑒賞香茗:用茶則從茶藏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于賞茶盤中,鑒賞。
孟臣淋霖:沸水澆壺身,目的在于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撥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是先細再粗后梗。
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春風拂面:用壺蓋刮去壺口的泡沫。
重洗仙顏:迅速例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若琛出?。河玫谝慌莶杷疇C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觀舞。
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里注滿沸水。
游山玩水:執(zhí)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凈壺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關公巡城:循環(huán)斟茶,茶壺似巡城的關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濃度一致,且低斟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稱韓信點兵。
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品茗審韻:先聞香,后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動心”,茶湯香醇甘爽,回味無窮。
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復九、十、十一步。
若琛復浴:同若琛出浴。
重斟妙香:重復九、十、十一步。
再識醇韻:重復十三步。
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
茶葉的泡茶方法有哪些
開會時,領導的茶可以分三步泡茶。
第一步,在開會前先將茶葉放到茶杯里,然后倒一點點水對茶進行預先泡,第二步,領導入會時再將茶水泡好,第三步,待領導喝完茶后,及時沖泡,最后的話,如果泡茶時間長,茶水已涼,掌握好時間,將涼茶倒掉,再行續(xù)泡。
茶葉的泡法與喝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無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葉煮飲,唐以后則以干茶煮飲,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數民族流行。
漢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樹生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飲茶類似喝蔬茶湯,此羹湯吳人又稱之為“茗粥”。
唐代飲茶以陸羽式煎茶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陸羽《茶經·五之煮》就記載:“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晚唐樊綽《蠻書》記:茶出銀生成界諸山,散收,無采早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唐代煮茶,往往加鹽蔥、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團餅茶經過灸、碾、羅等工序,成細微粒的茶末,再根據水的煮沸程度(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鍋邊緣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在二沸時投茶煮,然后分飲。
具體過程就是:當鍋內的水煮到出現(xiàn)魚眼大的氣泡,并微有沸水聲時,是第“一沸”,這時要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嘗嘗水的味道。
當水煮到鍋的邊緣出現(xiàn)連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時候,是“二沸”,這時需舀出一瓢開水,用竹夾在水中攪動使之形成水渦,再用量茶小勺取適量的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滾時,是“三沸”,這時將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鍋內,使開水停止沸騰。
此時,鍋內茶湯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餑,但需及時將茶沫上形成的一層黑水膜去掉,因為它會影響茶湯的味道。然后再將茶湯均勻地舀入三個或者是五個茶盞中,而每盞的茶沫要均勻,陸羽認為茶湯的精華就是這茶湯上面的沫餑。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與煮茶法不同之處: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時投入“茶末”煮。
3、點茶法
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guī)范的程序。區(qū)別與煎茶之處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時投茶煮,而是將茶末適量入盞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湯提點”(煮水瓶)注入盞中,先是調成膏狀,再接著注水,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盞中出現(xiàn)大量白色茶沫為止。
茶的優(yōu)劣,以餑沫出現(xiàn)是否快,水紋露出現(xiàn)是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干,自然稱為“咬盞”。
宋代點茶時強調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沖點出茶的色、香、味。宋代點茶,煮水改用肚圓頸細高的湯瓶,因為很難用眼辨認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聲音來判斷煮水。
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看來,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茶盞、點茶(調膏、擊拂)。
4、撮泡法
明代開始,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飲茶法,逐漸代替了唐代餅茶煎飲法和宋代末茶點飲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壺或蓋甌中中,以沸水沖泡,再分釃到茶盞(甌、杯)中飲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點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時期才流行。
朱元璋罷貢團餅茶,遂使散茶(葉茶、草茶)獨盛,茶風也為之一變。散茶代替龍團鳳餅,炒茶工藝逐漸流行,六類茶類開始逐步確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續(xù)。
茶葉怎么泡?
一般發(fā)酵茶(普洱茶)或半發(fā)酵茶(鐵觀音、烏龍等)是這樣,可祛除其中雜物,經注入沸水倒掉,稱之為“洗茶”。以前做茶葉都是手工做的,茶葉上都有許多汗跡,還有大氣中的塵埃,鮮茶葉采回來是沒有經過洗滌的,就進入曬青、發(fā)酵和炒制,難免會有攜帶細菌雜質。因此,自古以來,泡茶時都把第一次沖進去的開水倒掉,主要有兩個原因:
1.對茶葉進行消毒,用這些茶葉水消毒其他茶杯茶具等;
2.茶壺茶葉是冷的,用開水沖一下,提高它們的溫度,再沖進去開水,泡出來的茶,更能反映出茶葉的清香和風味,更有利于品嘗。
茶葉怎樣泡
時間次數影響茶味 飲泡時間和次數差別很大。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后即可飲用。
此種泡茶的缺點是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水溫較低難以泡出茶味,茶湯變冷,色香味也會受到影響。
紅、綠茶改良的泡茶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泡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余1/3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
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可溶性物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2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所以,通常以泡三次為宜。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用茶量多,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第三泡1分40秒。從第二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茶湯濃度才較均勻。
茶葉的泡茶方法圖
第一步是烤棗,棗皮糊了,散發(fā)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據說這樣棗味才更入茶香;
第二步是把裝好原料的罐罐放在電爐上,一般茶葉是最后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會沸騰的;
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準備好,看著罐罐內沸騰的水面,等著飄香;慢慢煮,靜靜呷,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純香。
茶葉的泡茶方法保溫杯
保溫杯泡茶的方式:
方式一:先把保溫杯用開水燙洗干凈,放入3~5g干茶,沿杯壁沖燒開的沸水,晾著幾分鐘即可
方式二:需要先把茶葉放入茶壺之中,投茶沖泡,濾掉茶渣,然后把茶湯倒入保溫杯中,等到溫度適口,就能隨時飲用了。
保溫杯泡完茶后應該:
1.泡好茶水再裝進保溫杯
2.泡茶后盡量短時間內喝完
茶葉怎么泡
1、基本飲法 將花果茶用熱開水沖泡后,加入適量的蜂蜜或冰糖或片糖,此為熱飲;調好后加入冰塊,即為冷飲的喝法,另外,如果時間充裕的話,也可以放入冰箱冷卻后飲用。這是最基本的調法,要享受花果茶前一定要學好本招式。
2、飄浮飲法 先將花果茶調配成冷飲,倒入漂亮的杯子中,大約九分滿就可以了,再用冰淇淋勺挖出一球冰淇淋,放到花果茶上,這樣就可以了,切記一定要用冰的花果茶,如果用熱的花果茶,那么冰淇淋一放進去就會溶化,這樣就會影響茶的口感。
3、水果飲法 先將花果茶調成冷飲后,加入適量的水果,可以加強花果茶的口感。例如水果果粒、水果丁或是水果切片都可以,主要要看花果茶的種類來選擇,比如藍莓口味的花果茶,就可以加入酸性水果,像是奇異果果粒,或是柳橙片等等。
4、蜜餞飲法 把花果茶沖泡好后,加入話梅略拌一下,大約等個3分鐘左右,就有一杯好喝的蜜餞花果茶了?;ü栌脽犸嫽蚶滹嬀?,蜜餞也可使用無花果、金桔干等,看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口味,就選擇什么樣的蜜餞,都是可以的,主要的功能只是用來增添風味而已。
5、果醬果茶 把花果茶沖泡好后,加入草莓果醬1小匙,攪拌均勻后即可飲用。其中,花果茶用熱飲或冷飲均可,果醬也可以使用其他各種口味的果醬,要注意的是,如果加了果醬,那么蜂蜜或冰糖可以酌量減少使用份量,甚至不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