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都有什么茶葉(福建莆田都有什么茶葉產(chǎn)地)
福建莆田都有什么茶葉產(chǎn)地
奇蘭肉桂水仙大紅袍雖然都是茶葉。但是奇蘭肉桂水仙大紅袍區(qū)別還是挺大的
1,品種不一樣
奇蘭屬于是紅茶,肉桂,水仙,大紅袍都是屬于普洱茶
2,產(chǎn)地不一樣
奇蘭,肉桂,產(chǎn)地主要是福建省莆田市,水仙,大紅袍產(chǎn)地主要是福建省福州市
3,價格不一樣
奇蘭肉桂水仙價格都比大紅袍便宜
福建莆田都有什么茶葉產(chǎn)地呢
莆田是茶葉消費大市,可以說每家每戶都有喝茶的人。你可以隨便去個小區(qū)周邊看看,茶葉店遍地開花。
莆田產(chǎn)茶葉嗎
茶葉店,只要你假裝買茶葉,他都會請你品茶。
休閑所,只要你穿戴整齊些,進入休閑所,服務(wù)都會免費送上一杯熱茶。茶館,進入茶館得花Q。
莆田有什么特產(chǎn)
你好!我們莆田的特產(chǎn)有很多。比如像桂圓干,荔枝干,興化米粉,還有海蠣干,蟶干,都是很方便攜帶的呀。
福建莆田茶葉有哪些
福建莆田茶葉還是不太出名的,雖然莆田這邊丘陵多,種茶葉的也很多,茶葉產(chǎn)量也算比較高的,但是沒什么知名度,也沒有什么出名的品牌,目前在福建省內(nèi),茶葉比較出名的就是泉州安溪的鐵觀音和南平武夷山的大紅袍,這兩種知名度高享譽全國,莆田的茶葉算是默默無聞
福建莆田都有什么茶葉產(chǎn)地名稱
一、九龍璧
九龍璧,又名華安玉,古稱茶烘石、梅花石、云石,主要出自福建省龍巖漳平市、漳州華安縣之九龍江北溪一帶的河床及河岸。該石質(zhì)地堅硬細膩,縝密溫潤,有玉質(zhì)感,摩氏硬度約為6~7,肌理褶皺變化大,風(fēng)格迥異,色調(diào)斑斕絢麗,紋理清晰,形態(tài)精妙獨特,雄奇高古,嵯峨萬象。
二、壽山石
壽山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qū)壽山鄉(xiāng)壽山村及其周邊的群巒溪野。壽山村位于福州市北部旗山腳下,距市區(qū)約28公里,面積約23.3平方公里。
三、莆田蠟石
莆田蠟石,主要出自福建省莆田市木蘭溪。該石主要成分是矽化安山巖或砂巖,內(nèi)含鐵、石英;質(zhì)地堅硬,細膩油滑,晶瑩透亮,溫潤似玉;顏色豐富多彩,有紅、黃、白、黑等,也有多色相間;造型多樣,形象秀美,體量大小不一。
四、懷安石
懷安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明·懷安縣)山中,《素園石譜》有記載。宋太平興國六年(981)析閩縣置懷安縣,明萬歷八年(1580年)懷安縣并入侯官縣,1913年閩縣、侯官縣并為閩侯縣。
五、硅孔雀石
硅孔雀石,出自福建省三明永安市。該石為含銅的硅酸鹽礦物,呈綠、天青、藍綠等色,摩氏硬度2~4度,性脆,顯蠟狀或玻璃光澤,微透明或不透明,質(zhì)地堅韌者可用作寶石或玉雕材料。永安市的硅孔雀石十分稀少,現(xiàn)已較難尋覓。
六、瑪瑙石
瑪瑙石,主要出自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下角龍村、漳平市官田等地。該石呈團塊狀分布于林地組砂礫巖的斷層破碎帶中,系硅化產(chǎn)物,瑪瑙直徑1~10厘米,具同心紋構(gòu)造,但質(zhì)不甚佳。下角龍村公路橋東北山脊上的瑪瑙礦,礦物成分為瑪瑙、燧石、玉髓、蛋白石等組成,區(qū)內(nèi)出露下石炭統(tǒng)林地組砂礫巖,破碎帶長大于100米,寬大于1米。
七、琥珀
琥珀,出自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漳浦琥珀呈圓柱狀、長柱狀、星散狀等,含礦巖為上第三系佛曇群下段含礫粘土層,礦層中含琥珀約1~1.7公斤/立方米,分布極不均勻,開采出來的琥珀,多作藥用,少數(shù)可用于雕刻玩飾等工藝品。
八、松化石
松化石,又稱硅化木,出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大坪鄉(xiāng)、福州市閩侯縣免耳山等地。大坪鄉(xiāng)的松化石分布于萍州村一帶山上,地質(zhì)時代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屬侏羅紀時期,化石外表隱有松鱗,蘊存量較多,尤其露于水邊的一株高大而引人注目,當(dāng)?shù)胤Q億年松。閩侯免耳山的一塊松化石處于大山深處,距今約一億三千萬年,保存較完好。
九、將樂石(硯石)
將樂石,又稱龍池石,出自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城北郊石門嶺至蓮花山一帶。該石屬黑色泥板巖,紋理縝密,松結(jié)適度,堅中帶柔,色澤清純,內(nèi)部及表面依稀可見銀色閃光點,可用于制作硯臺。以將樂石制硯,有約500年以上的歷史,成硯稱“將樂硯”,因石門嶺一帶跟傳說中的龍池團毗鄰,故又稱'龍池硯'或'龍池紫石硯';佳者光澤瑩亮,溫潤如玉,呵氣可沾薄露,以物輕擊,清心悅耳;具磨墨無聲、發(fā)墨均勻、墨色瑩亮、不傷筆毫、書寫流暢之特點。
十、建州石(硯石)
建州石,出自福建省南平市建甌縣(建甌市)北苑鳳凰山下。該石聲如銅鐵,適宜制硯。其石有兩種,一種細潤而不甚發(fā)墨,另一種宜墨,但膚不佳。有兼兩種之長者,亦為佳品。建州石制作的硯臺稱建州石硯?!对屏质V》建州石:“建州石產(chǎn)土中,其質(zhì)堅而稍潤,色極深紫,扣之有聲,間有豆斑點,不甚圓,亦有三兩重石暈,琢為研,頗發(fā)墨。往以石點作鴝鵒眼,充端石以求售。”
十一、南劍石(硯石)
南劍石,出自福建省南平市東黯淡灘。黯淡灘位于閩江上游,水勢奔涌,波濤高起丈余?!对屏质V》南劍石:“南劍州黯淡灘出石,質(zhì)深青黑而光潤,扣之有聲,作研發(fā)墨宜筆。土人琢治為香爐諸器,極精致。東坡所云'鳳咮研'是也?!弊ⅲ耗蟿χ?,今福建南平。
莆田的名茶
龜山古剎位于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華亭鎮(zhèn)境內(nèi)的三紫山頂,風(fēng)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山脈從仙游縣何嶺東走至此,于群山叢疊中一片平坡如龜殼狀,南倚紫帽山昂聳如龜首,故名龜山,古稱龜洋。
龜山寺是莆田四大名剎之一,依北面南,對面是一列如屏的幾座小山峰,左為筆筒峰,右為筆架山。龜山寺廟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由無了禪師創(chuàng)建?,F(xiàn)存的建筑物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奇峰繞峙、列岫爭聳、松林疊翠、泉聲如弦,這是古剎四大景觀。
古剎千年,滄桑迭變,幾度廢興,慧燈不絕。法堂祭臺上供著三位祖師的佛像,中間的開山祖師無了是有1145年歷史的鍍金全身真人寶像。祭臺正中央懸掛著“千年真身”牌匾。
唐黃滔《龜洋靈感祥院東塔和尚碑》敘述無了開山靈跡云:“初,大師之卜龜洋也,云木之深,藤蘿如織,狼虎有穴,樵采無徑,俄值六眸之巨龜,足躡四龜,俯仰其首如作禮者三,逡巡而失,遂駐錫卓庵,名其地曰龜洋焉?!惫室嗝剑瑸樘拼=ǚ鸾堂街?。
龜山寺舊貌則呈現(xiàn)清時建制,現(xiàn)總面積1.16萬多平方米,大小殿堂30多廳,僧房寮舍150多間,整個建筑群錯落有致、結(jié)構(gòu)謹嚴。寺院整體布局沿襲歷史不變,其中大雄寶殿、法堂、禪堂、方丈室、放生池均建在歷代舊址上,其石柱、石礎(chǔ)皆為宋原物,斗拱結(jié)構(gòu)系明代風(fēng)格?,F(xiàn)尚存唐“龜泉井”、五代“六眸池”殘碑、宋元祐年間的蓄水石槽、明石柱聯(lián)和清大鐵鼎等。
無了在唐長慶二年(822年)于此開山,結(jié)庵潛修。后三年收仙游陳姓9歲兒為童子,至15歲落發(fā),法名慧忠。師徒二人,天天只采野生的苦蓋菜為早晨的“卯齋”,苦行修持,世稱龜洋二菩薩僧。會昌五年(845年)滅佛,勒令僧徒還俗,附近善信迎無了易俗妝藏匿于民家;慧忠伏處巖穴,仍以苦蓋菜充齋,始終不離本山。及宣宗復(fù)寺,莆山四眾迎無了主持靈巖寺修復(fù)功德,由慧忠一人修建龜洋道場。咸通三年(862年)靈巖寺工程告竣,無了回歸龜洋,咸通八年(867年)十月圓寂,徒眾奉其全身建塔于院西,國子四門博士薛承裕撰塔銘。
咸通十一年(870年)建成院宇9座,名龜洋靈感禪院,有僧眾500多人,無了手辟的18處茶園盛傳名產(chǎn)?;壑蚁蚰角鍍?,心厭煩擾,于咸通十三年(872年)另于院南的五步里獨居一庵潛修,后人稱此地名南舍。至中和二年(882年)三月初十日圓寂,終年66歲,建塔于菜池西的東崗。御史里行黃滔撰《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世稱廣濟禪師。光啟年間(885~888年),王審知奏聞朝廷,封真寂大師,塔名靈覺。至今人但稱為真身大師,塑夾輶鏤金像,歷代奉于法堂中,“文化大革命”此像被毀,1986年復(fù)寺,重塑金像。
唐末,龜洋名冠閩山,僧眾達千人,后梁貞明年間(915~921年)閩王王審知奏請,賜名龜山福清禪院。
宋寶元二年(1039年)覺空和尚來龜山參無了道場,受十方擁戴,留為院主。宋末,僧剎中衰,只有住僧10多人,寺宇僅存中剎。元泰定、天歷年間(1324~1330年)住持越浦十方抄化,歷時5年,全面修復(fù)。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始升為寺。景泰五年(1454年)火毀,天順三年(1459年)重建后又圮壞,至萬歷十四年(1586年)北京正覺寺僧勝權(quán)、號月中,來閩參謁龜山,見此情景,發(fā)愿重興,捐募閩籍縉紳十方善信,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全面重建完成,僧眾云集,再次達500多人。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住持良忠又一次重建。200多年后,至光緒元年(1875年),僅存一座法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長基雨花院僧成慧、妙性偕徒眾18人來龜山立志重興。歷時4年,修復(fù)大雄殿后,創(chuàng)龜山法派輩行46字,即:“懷成本茂定真禪寬如滿正增自顯道最昌圓志融文平聰;香金福茲法燦永寂良心慎戶智鴻長品實聚上敏秀藏密”。
民國3年(1914年)僧平章南渡馬來亞,住持馬六甲青云亭,以后龜山僧不斷南渡,寄回僑匯修建祖寺。龜山海外廨院以青云亭為主,其主持僧相繼為平章、香霖、上宏、定光、金星、金明、禪道、寂晃、理證等。1950~1958年,龜山寺宇建筑漸次修復(fù)完整,“文化大革命”遭破壞。
1986年,81歲高齡的定光帶病回國察勘祖寺,返抵麻坡凈業(yè)寺不久,以大愿已償,歡喜示寂,徒弟真經(jīng)等于龜山興建一座高七級八角形的定光塔,以定光茶身所得舍利安于塔剎上。全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六眸勝跡”匾懸于天王殿后檐。
唐代無了于此開山時,手持18斤重的鋤頭,手辟茶園18處。宋紹熙《莆陽志》記載,“莆諸山產(chǎn)茶,龜山第一?!泵鞔轮幸N的名種號稱月中香,列為上供品。清末至民國年間墾復(fù)山北麓120畝唐代茶園,月中香茶樹還遺存數(shù)千株。今龜山茶場總面積340多畝,年產(chǎn)茶葉1.5萬多斤。
龜山福清寺建于唐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亦是福建莆田四大叢林之一 ,無了祖師身莆田靈巖寺(興化寺)登山西行,一路策杖披籟,攀藤附葛,翻山越嶺,涉水過澗,來到三紫山峰恩賜的一處平塢里,發(fā)現(xiàn)密林復(fù)被一坳,泉水潺潺有聲,禪師欲走向坳邊掬水解渴,迎面走來一只六眸巨龜,引領(lǐng)四小龜,齊向禪師三復(fù)行禮,爾后消失無蹤。明物眼前,須臾頓失,殊屬不可思議。禪師閉目,頓然醒悟,仔細審視周遭景象,但見山深林密,群峰環(huán)屹,消然挺拔,氣墊嵯峨,恍若世外,認為是所求之圣地。從此即結(jié)茅屋為庵,以山中野菜為糧充饑,素志堅心,白天開山種茶,夜間坐禪悟道。祖師盛名遠播,歸者千眾,全部過著“一曰不作,一曰不食“的農(nóng)禪并重的苦行僧生活。
龜山古剎座落于三紫山中峰后龍嶺下,門前開闊,坐向依北朝南,面對筆架名山此乃無了祖師開山時所定,歷千載而不易。整個梵宇依山勢而建造,以天王殿至祖師殿為中軸線分兩廊左右展開,錯落有序,莊嚴別致,雄偉古樸,巍峨壯觀?,F(xiàn)存建筑物總面積 11600 多平方米,大小殿堂三十多廳,僧房窠舍 150 多間,有唐宗到明清等歷代遺跡。
龜山盛產(chǎn)名茶。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名僧無了禪師來此開山,辟茶園18處。明代禮部尚書陳經(jīng)邦題寺聯(lián)云:“山半樓臺天半寺,云中鐘鼓月中僧”。相傳明代這里所產(chǎn)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選為貢品。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達千余人。到后梁貞明年間(915-920年),閩王王審知給寺院賜名“龜山福清禪院”。明代擴建為寺。現(xiàn)存建筑物乃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地藏殿、禪房、方丈室等。寺西有無了禪師墓塔,石雕裝飾精美、古雅,頗有藝術(shù)特色。今寺中齋房有許多石槽,最大的可儲水萬斤,刻有“元ネ右 四年十一月”字樣。
寺內(nèi)墻壁、門窗鐫刻的楹聯(lián)、偈頌、人物、花鳥、物象、碑文等各種圖案,書畫并茂,簡繁相襯,匠藝精湛,造詣爐火純青,可謂“人間巧技奪天工”。
自無了、慧忠兩師徒開山至今,歷代名僧輩出。他們的道行高超,功業(yè)偉烈,郡中蜚聲,四眾景仰。
福建哪里產(chǎn)茶葉
宋代福建建州建安縣(今建甌)的北苑鳳凰山一帶為主體的產(chǎn)茶區(qū),盛產(chǎn)建茶,因產(chǎn)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其代表的北苑貢茶聞名于世。是中國御貢史最長的茶。北苑貢茶在中國茶葉御貢史上鰲占了458年的絕代風(fēng)騷。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北苑設(shè)御焙,制作龍鳳團茶上貢。壑源等私焙的茶經(jīng)“斗茶”后也選作貢品。龍鳳茶品種不斷創(chuàng)新,先后有大小龍鳳、密云龍、龍園勝雪等幾十種,被譽為“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北苑貢茶代表了我國團茶制造的最高工藝,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