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油炸小吃做法(油炸茶葉的吃法)
1. 油炸茶葉的吃法
用料
排骨 500克,
茶葉 10克,
蔥 6根,
生姜 半塊,
冰糖 一把,
生抽 3湯勺,
蠔油 2湯勺,
料酒 1湯勺,
食用油 適量,
做法步驟
步驟 1
茶葉提前泡好,茶湯冷了以后,瀝出來茶湯和茶葉備用。
步驟 2
排骨冷水下鍋,慢慢煮沸,焯掉血水和雜質(zhì),煮沸后大約兩分鐘將排骨撈出備用。
步驟 3
鍋里倒入食用油,油熱后加入冰糖,等冰糖融化,顏色變深。
步驟 4
放入之前焯好的排骨,翻炒。
步驟 5
提前把蔥留下蔥白部分,生姜切片,放入鍋里翻炒。
步驟 6
倒入生抽,蠔油,料酒,翻炒,
步驟 7
倒入之前瀝出的茶湯,剛好沒過排骨即可,大火煮沸,轉(zhuǎn)小火煮20分鐘,中途加入食鹽一勺邊試味邊調(diào)味。這里建議轉(zhuǎn)到陶鍋操作,炒菜鍋可以騰出來繼續(xù)做別的菜。
步驟 8
頭兩次做,記得煮的過程中開鍋看一下,別煮糊了。最后轉(zhuǎn)大火收汁
步驟 9
鍋里加入少量食用油,小火,倒入之前瀝出來的茶葉,翻炒,直到明顯聞到茶香。
步驟 10
茶葉蓋在裝盤好的排骨上即可。
2. 炸茶葉能吃嗎
當(dāng)然可以,茶有去除油膩的功效。吃油條后喝點茶是不錯的養(yǎng)生方法。但記得要喝熱茶。不過凡是油炸的東西還是少吃為好,油條是中國傳統(tǒng)美食,很多人喜歡吃,我也喜歡,但切記不要吃傳統(tǒng)工藝的明礬油條,那含鋁。要吃無鋁油條。安琪e家上有無鋁油條膨松劑賣,自己試試炸油條也不錯。無鋁油條含油也比傳統(tǒng)方法低。再喝點茶去油,不是更好的養(yǎng)生嗎。
3. 油炸鮮茶葉
不可以??諝庹ㄥ伬脵C器的烘烤裝置對鍋內(nèi)的空氣進行加熱,因為在鍋內(nèi)形成了封閉的狀態(tài),所以可以循環(huán)利用熱氣,使得短時間在鍋內(nèi)就可以形成很高的溫度,從而可以帶走食物表面的那些水分,讓其的外表十分的酥脆,就達到了和油炸類似的結(jié)果。
炒茶是一個復(fù)雜過程,需要豐富實踐技木,如果想用空氣炸鍋炒茶,很難控制溫度和濕度,估計很難制作出好茶。
4. 油炸茶葉的做法大全
需先將茶葉用熱水泡開(或者用泡過茶的茶葉)并瀝干水分,然后加入油、鹽或醬油調(diào)味,將茶葉“蘸”上一層薄薄的玉米粉或炸粉,快速投入油鍋炸熟撈起備用,而后再油炸“竹腸”。
油炸時,需先將豬粉腸洗凈切段,與數(shù)只打散的雞蛋(至起泡)、適量食鹽和炸粉拌成糊狀,將切好的粉腸沾上蛋糊,用慢火投入油鍋油炸熟透,最后將調(diào)味并油炸好的茶葉與腌制并油炸好的竹腸拌和即成一道客家美食。
5. 香酥炸茶葉
吃法(做法)大全
1、酥油餅
1)把酥油用微波爐加熱化開,用溫水加少許鹽,用鹽水和面,里面加少許酥油一起和成光滑的面團。
2)抹一層酥油,用保鮮袋包好,醒面30分鐘以上。
3)小蔥洗凈切末。
4)把醒好的面團分成大小一樣的小劑子,用手壓成小圓餅,用搟面杖搟成薄餅形狀。
5)在面餅上抹上一層酥油,撒上少許鹽和蔥花卷成長條狀,后再卷成蝸牛狀。
6)稍壓扁,輕輕地搟一搟,最后搟成圓餅。
7)電餅鐺用電,按下合適的功能刷上一層酥油,加圓餅聽到滴滴響聲,就翻面。
8)繼續(xù)煎,直到兩面金黃色就好了。
2、酥油茶
1)先將奶汁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
2)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
3)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
4)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
5)接著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茶桶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3、酥油燜雞
1)將雞肉洗凈、切塊。
2)處理好的雞肉中加入醬油、鹽和料酒。
3)用手將醬油、料酒和鹽跟雞肉混合,輕輕按摩一會。
4)將雞肉腌制大約二十到三十分鐘左右,幫助入味。
5)把蔥切下蔥白即可,洗凈。生姜洗凈切片。
6)腌制好的雞肉中加入酥油,將雞肉和酥油混合均勻。
7)電飯鍋底部涂油,鋪上蔥白和生姜。
8)將雞肉擺放到電飯鍋中,蓋上電飯鍋蓋子,選擇煮飯鍵即可。
9)待電飯鍋自動跳到保溫鍵,香酥嫩滑的油燜雞就做好了。
4、奶油松餅
1)面粉、鹽、泡打粉、糖混合均勻。
2)酥油用勺子撥成小塊,用軟勺或刮刀上下翻攪成絮狀,直至酥油攪碎。
3)分次加入奶油,蛋液,留半個蛋黃最后刷在表面用,揉成面團。
4)把面團放入大保鮮袋,對折2次按平,輕搟成1厘米厚片,剪開保鮮袋壓花。
5)剩下的用保鮮袋團起,重復(fù)以上操作??蓳Q不同模具壓花。
6)烤盤鋪好錫紙,用勺子刷蛋黃液至表面。
7)烤箱180預(yù)熱5分鐘,入烤箱20分鐘。香甜可口的奶油松餅出爐。
6. 油炸茶食
常用點心工具
1、和面機:
和面機又稱拌粉機,主要用于拌和各種粉料,和面機是利用機械運動將粉料和水或其他配料和成面坯。和面機有鐵斗式、滾筒式、缸盆式等,它的工作效率比手工操作高5-10倍,和面機主要用于大量面坯的調(diào)制,是面點工藝中最常用的工具。
使用方法:先將粉料和其他輔料倒入面桶內(nèi),打開電源開關(guān),啟動攪拌器,在攪拌器攪拌粉料的同時加入適量的水,待面坯調(diào)制均勻后,關(guān)閉開關(guān),將面取出。
2、絞肉機:
絞肉機又稱絞餡機,主要用于絞制肉餡,絞肉機有手動、電動兩種,絞肉機工作效率較高,適于大量肉餡的絞制。
使用方法:啟動開關(guān),用專用的木棒或塑料棒將肉送入機筒內(nèi),隨絞隨放,根據(jù)品種要求調(diào)刀具,肉餡絞完后先關(guān)閉電源,再將零件取下清洗。
3、打蛋機:
打蛋機又稱攪拌機,主要用于攪蛋液。打蛋機是利用攪拌器的機械運動將蛋液打起泡,兼用于和面、攪拌餡料等,用途較為廣泛。
使用方法:將蛋液倒入蛋桶內(nèi)后,加入其他輔料,將蛋桶固定在打蛋機上,啟動開關(guān),攪勻后,將蛋桶取下,將蛋液倒入其他容器內(nèi),使用后要將蛋桶、攪拌器等部件清洗干凈,存放于固定處。
4、磨粉機:
磨粉機主要用于粳米、糯米等原料的加工。它效率較高,磨出的粉質(zhì)細,磨水磨粉時使用最佳。
使用方法:啟動開關(guān),將水和米同時倒入孔內(nèi),邊下米邊倒水,將磨出的粉漿倒入專用的布袋內(nèi),使用后須將機器的各個部件及周圍環(huán)境清理干凈。
5、壓面機:
又稱過面機,機上有兩根可調(diào)整的圓滾軸,電源開啟后,兩根滾軸滾動輾壓面團,主要是用來處理面團,使面團壓光滑、均勻、結(jié)實。
使用方法:打開電源,調(diào)好面團所需要的寬度(即面團所需的厚度),使面團緩緩放過兩根滾軸間,一手在上面放,一手在下面接面團,注意手不要被滾軸壓到,壓好后拿開面團,關(guān)閉電源,使用后,要將機器用干布擦拭干凈。
6、燃燒蒸灶和腸粉爐:
燃燒蒸煮灶即傳統(tǒng)明火蒸煮灶,它是利用煤或煤氣等能源的燃燒而產(chǎn)生熱量,將鍋內(nèi)水燒開,利用水的對流傳熱作用或蒸汽的作用使制品成熟的一種設(shè)備,大部分飯店、賓館多用煤氣灶。它的特點是適合于少量制品的加熱,平時要定期清洗灶眼,注意灶臺衛(wèi)生?,F(xiàn)在多被電熱蒸氣灶代替。
面團處理工具:
1、面杖:
面杖又稱搟面杖t和酥棍,是面點制作工藝中最常用的手工操作工具。其質(zhì)量要求是結(jié)實耐用,表面光滑,以檀木或棗木最好,根據(jù)搟面杖的用途、尺寸、形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A、普通面杖:根據(jù)尺寸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的長80-100厘米,主要用于搟制面條、餛飩皮等;中的長為55厘米左右,宜用于搟制大餅、花卷等;小的長約33厘米,用于搟制餃子皮、包子皮、小包酥等。
B、通心槌:又稱走槌,有大小兩種,此面杖的構(gòu)造是,在粗大的面杖軸心有一個兩頭相通的孔,中間可插.入一根比孔的直徑略小的細棍作為柄,大走槌用于搟制面積較大的面皮,如花卷面皮、開大包酥面皮等,小走槌主要用于搟制燒賣皮。
使用時,要雙手持柄,動作要協(xié)調(diào),大走槌搟制的面皮要平整均勻,小走槌搟制的面皮呈荷葉邊,褶皺均勻。
C、單手杖:又稱小面杖,兩頭粗細一致,用于搟制餃子皮,開小包酥等,使用時雙手用力要均勻,動作要協(xié)調(diào)。
D、雙手杖:較單手杖細,搟皮時兩根合用,雙手同時使用要求動作協(xié)調(diào),主要用于搟制水餃皮、蒸餃皮等。
E、橄欖杖:又稱棗核杖,形狀是中間粗,兩頭細,形似橄欖或棗核,長度比雙手杖短,主要用于搟制水餃皮或燒賣皮等。
使用時,雙手 持杖,用力要均勻,保持面杖的相對平衡。
面杖的保養(yǎng):以上幾種面杖是面點制作工藝中常用的工具,平時要注意保養(yǎng),主要的保養(yǎng)方法是使用后要將面杖擦凈,不應(yīng)有面污粘連在面杖的表面,清理好以后,將面杖放在固定處,并保持環(huán)境的干燥,避免面杖變形,表面發(fā)霉。
2、餡挑:用以抹平餡料和扒餡.蝦餃刀,又稱拍皮刀.
3、案板(案臺):
案板是面點制作工藝中必備的設(shè)備,它的使用和保養(yǎng)直接關(guān)系到面點制作工藝能否順利進行。案板一般分木案、大理石案、不銹鋼案三種:
A、木質(zhì)案臺:木質(zhì)案板的臺面大多用厚6-7厘米以上的木板制成,底架一般有鐵制和木制等到幾種,臺面的材料以棗木最好,其次為柳木,案臺要求結(jié)實、牢固、平穩(wěn),表面平整、光滑、無縫。
在面點制作過程中,絕大部分面點操作是在木質(zhì)案臺上進行的,在使用時,要注意盡量避免案面與堅硬工具碰撞,切忌面案當(dāng)砧板使用,忌在案板上 用刀切、剁原料。
B、大理石案:大理石案臺的臺面一般是厚4厘米左右的大理石材料制成的,由于大理石臺面較重,因此其底架要求特別結(jié)實、穩(wěn)固、承重能力強。
大理石案臺多用于較為特殊的面點品種的制作,(如面坯易迅速變軟的品種),它比木質(zhì)案臺平整、光滑、涼爽。一些油性較大的面坯、需要迅速降溫的面坯適合在此類案臺上進行操作。
C、不銹鋼案:整體一般用不銹鋼材料制成,表面不銹鋼板材的厚度一般為0.8-1.2毫米,臺面要求平整、光滑、沒有凹凸。
案臺清潔工具:
A、面刮板:又稱刮刀,用銅片、鋁片、鐵片或塑料片制成,薄片上有手柄,主要用于刮粉、和面、分割面團等。
B、粉帚:以高粱苗或棕等為原料制成,主要用于案臺上粉料的清掃。
C、小簸箕:以鋁、鐵皮或柳條等制成,掃粉時盛粉用,有時也用于從缸中取粉料。
面刮板用后要刷洗干凈,放在干燥處,防止生銹;粉帚、小簸箕用后要將面粉抖凈,存放在固定處。
4、面點著色、刷油工具:
A、色刷:目前市場上無此類專用工具,故多用新的牙刷代替,主要用于半成品或成品的著色(彈色)。
B、毛筆:用于面點制品的著色(抹色)。
C、排筆:用于面點制品的抹油。
面點原料處理工具:
1、面點原料儲存工具:
A、儲物柜:多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也有木質(zhì)材料制成),
用于盛放粳米、面粉等糧食。
B、盆:一般有木盆、瓦盆、鋁盆、銅盆、搪瓷盆、不銹鋼盆等等,其直徑有30-80厘米等多種規(guī)格,用于和面、發(fā)面、調(diào)餡、盛物等。
C、桶:一般有鋁桶、搪瓷桶和不銹鋼桶,其直徑2有35厘米、45厘米、55厘米等幾種規(guī)格,主要用于盛放糧食、白糖、植物油等原料。
2、面點原料衡量工具:
A、粉篩:粉篩又稱羅,根據(jù)制作材料不同可分為絹制、棕制、馬尾制、銅絲制、鐵絲制等幾種。根據(jù)用途不同,篩眼的大小有多種規(guī)格,主要用于篩面粉、米粉、擦豆沙、過果蔬汁、泥等,絕大部分精細面點在調(diào)制面團前都應(yīng)將粉料過篩,以確保產(chǎn)品質(zhì)量。
使用時,將粉料放入羅內(nèi)(不宜一次放入過滿),雙手左右搖晃,使粉料從篩眼中通過。
粉篩使用后,將粉篩清洗干凈,晾干存放在固定處,不要與較鋒利的工具放置在一起,以免戳破篩網(wǎng)。
B、臺秤:主要用于稱量原料的質(zhì)量,以使投料量和比例準(zhǔn)確。
C、天平、小桿稱:主要用于用量較少的原料和各種添加劑的稱量,要求刻度十分精確。衡器用后必須將秤盤、秤體仔細擦拭干凈,放在固定、平穩(wěn)處,經(jīng)常校對衡器,保證其精確性
爐灶用具:
1、漏勺:勺面上帶有很多均勻的孔,鐵制或不銹鋼制,根據(jù)用途不同有大、小兩種,主要用于淋瀝食物中的油和水分 。
2、網(wǎng)罩、笊籬:網(wǎng)罩有不銹鋼網(wǎng)罩和鐵絲網(wǎng)罩,是用不銹鋼或鐵絲編成的凹形網(wǎng)罩,在邊上再加一圍圈箅,用于油炸食物瀝油。笊籬也有不銹鋼和鐵絲兩種,帶有長柄,主要用于油炸食物的瀝油、撈飯。
3、鐵筷子:由兩根細長鐵棍制成,油炸食物時,用來翻動半成品和鉗取成品。
4、鏟子:鏟子用鐵片或不銹鋼板制成,有柄,用以翻動煎、烙制品等。
5、勺子:勺子大多是用不銹鋼制成,用來炒菜、點心餡料的翻炒。
制餡工具:
1、刀:刀有方刀、大片刀兩種,方刀主要用于切菜、切餡料、切面團;大片刀主要用于砍排骨、剁菜餡等。用后要清洗干凈并用干布擦拭干凈,放在干燥處,以免生銹。
2、砧板:有木制和塑膠制兩種,形狀有圓形和方形;切菜、剁肉、制餡都在上面操作,用后要清洗干凈。
3、蛋甩帚:俗稱“抽子”,有竹制和鋼絲制兩種,主要用于攪打蛋糊,也可用于調(diào)餡等。
4 餡盤:拌餡容器。
7. 油炸茶葉的吃法大全
正宗做法如下:
步驟 1
先用溫水泡開茶葉。
步驟 2
鍋里放油炸或炒陰米。
步驟 3
炒油果。
步驟 4
先將油茶的水份炒干。
步驟 5
加入油和姜爆炒。
步驟 6
用木錘錘打茶葉。
步驟 7
加熱水煮開即可。
步驟 8
過濾完茶葉,加入陰米油果蔥花少許鹽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