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榨制山茶油(古法壓榨山茶油)
1. 古法壓榨山茶油
01、烘
烘烤,從樹上采摘下來的生油茶籽,飽含水分,必須將水分驅(qū)除干凈才可榨油,與許多地方采用炒干的方法不同,老油坊里采用的是在烘床上烘干的方法。烘床形如北方常見的土炕,底下生火,將茶籽鋪于其上。烘干的標準是香而不焦,要注意控制好火候,這關系到能否榨出香而純的茶油。
02、碾
碾碎,將烘干的油茶籽投到碾糟中碾碎。石質(zhì)的圓形碾槽直徑接近5米,其上是木質(zhì)的十字架形碾車,碾車的4個支腳上分別裝著4個石輪。碾車的動力最初是用牛拉,后來是靠建在溪水中的水車帶動。用牛拉時,碾碎油茶籽一次大約需要1小時,用水車作動力時需要30分鐘,現(xiàn)在用電力,只要10分鐘就好。
03、篩
過篩,油茶籽被碾成粉末之后,還需要用細目竹篩過篩。篩下的細膩茶籽粉末可以進入一道工序,顆料較大的碎茶籽則要返回碾盤再次碾壓。茶籽末顆粒越小,出油率越高,成油后沉淀物越少,油品越好。
04、蒸
蒸粉,過篩后的油茶籽粉末會被悉心地收集起來,用木甑放入大鍋中隔水蒸熟。在這一步也需要嚴格掌控火候,蒸熟的標準是可見蒸汽但不能熟透,否則也會影響出油的品質(zhì)。每當蒸粉之時,濃郁的油茶香氣就會隨著蒸氣一起散發(fā)出來,彌散在整個油坊之中。此時,如果觀察木甑中的茶粉,會發(fā)現(xiàn)有晶亮的油分滲出。
05、裹
裹餅,將蒸熟的油茶籽粉末填入用稻草墊底的圓型鐵箍之中,壓實,再用稻草裹扎,做成一片片圓形的還餅。因為稻草中富含堿分,和茶籽發(fā)生作用,可以使最終榨出的茶油更香。現(xiàn)在使用機械榨油法的其他油坊都沒有了這一步驟,出油的香度自然也就不能和古法榨油相比。
06、榨
榨油,將坯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榨槽里,剩下的空間塞進方木塊,再打入木契,擠壓茶餅,就可以開榨了。開榨時,兩位掌錘的師傅合力推動懸吊在空中大約30斤重的元寶形石錘,晃晃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木楔上,一錘一錘地將楔子楔入,金黃色的茶油就會被擠榨的坯餅中淌出。經(jīng)過2個小時后,坯餅中的油分幾乎被榨盡,一次完整的榨油過程至此也就結束了。
這是茶籽榨完油留下的渣,這種渣也有很大作用喔!農(nóng)村人管它叫枯ku餅,用這個泡水用來洗頭還有喂豬,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
剩下的茶子殼可千萬不能扔,它可是天然的好肥料。它是堿性原料,把它燒成灰可以做堿,用來腌咸蛋,也可以撒在自家的菜園里做肥料。榨油后的茶餅也是寶貝,以前沒有洗發(fā)水時,女人們就用它來洗發(fā)美發(fā),還可以用它洗衣服、殺蟲等。
2. 古法壓榨山茶油怎么樣
液壓榨的味道好。
液壓壓榨為靜態(tài)壓榨法,南方稱土榨、北方稱笨榨,是我國千年古法木榨精髓的延續(xù),其工藝流程為炒-粉碎-蒸-榨,由于壓榨過程溫度不高,不超過60度,是典型的冷榨工藝,植物油的蛋白質(zhì)和營養(yǎng)成分最大化保留,榨出的油原色原香原味,不用過濾可直接食用。一般的高檔油,如茶油、橄欖油、亞麻油,由于營養(yǎng)價值高、價格高,一般要求使用液壓榨;現(xiàn)在不少花生、大豆和菜籽也用液壓榨,榨出的油品口感更佳。
3. 古法壓榨山茶油照片
我們家在大山里,山上很多很多茶樹,媽媽在老家每年茶籽成熟的季節(jié)都去采摘很多,自己種植茶樹,茶籽都是天然的,手剝開曬干經(jīng)過古法壓榨,百分百純正,現(xiàn)在有一批原生態(tài)的茶油。這周末媽媽要過來,有需要的鄰居朋友可以給大家?guī)蟻?/p>
4. 古法壓榨山茶油怎么用
苗族人用茶麩用來洗頭,在苗族人來說應該追逆到幾百年前,苗族人就會用野生山茶籽來榨油食用,古時候苗族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喜歡留著長長的頭發(fā),平常苗族人都喜歡用一點茶油涂在長長的頭發(fā)上,讓頭發(fā)達到柔順和烏黑靚麗的長頭,由于以后來,為了不浪費茶油,就慢慢常試用,茶麩餅煮水用來洗頭,也能使頭發(fā)起到柔順和烏黑靚麗的效果,經(jīng)過幾百年苗族祖輩傳下來古老的洗頭方法到現(xiàn)今。具現(xiàn)在對茶麩餅檢測,得出在茶麩餅內(nèi)除含有殘余的油份、水份、粗蛋白粗纖維外,還含有一種天然皂苷—茶皂苷粕中含有12—17的茶皂素。
對人體頭皮頭發(fā)都有良好的營養(yǎng)功效,而且這種茶麩是原汁原味的植物洗發(fā)護發(fā)產(chǎn)品,不含有任何化學成份,各種年齡經(jīng)可使用。經(jīng)常洗茶麩洗頭能使你的頭發(fā)烏黑亮麗、有光澤有彈性,修復焗、拉、染、燙、膠等化學成分受損的發(fā)質(zhì)結構。補充毛發(fā)所需要的營養(yǎng)和微量元素,增強頭皮血菅微循環(huán)。開竅健腦,預防頭痛等問題,還能夠祛屑止癢,養(yǎng)發(fā)護發(fā),白發(fā)轉(zhuǎn)黑,止脫。所以說,苗家茶麩是好的“天然綠色”洗發(fā)護發(fā)之佳品。
5. 山茶油古法壓榨圖片
茶油加工是在油坊內(nèi)完成的,其工藝流程繁雜,純手工壓榨。把油茶籽壓榨成茶油大約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首先要把采摘下來的油茶籽曬干,等殼和果肉分離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殘余的水分烘干。經(jīng)過烘干完全沒有水分,就是100%干度才可榨出油來,濕度大些的要烤十多個小時,如果濕度在二十以下的油茶籽烘四五個小時就可以榨出油了。
第二步就要把烘干的茶油籽放在碾盤上碾磨加工。碾盤是整個油坊中最有特色的,與碾盤相連的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輪,運用水流的沖擊力使轉(zhuǎn)輪轉(zhuǎn)動后來帶動碾盤的運行,碾盤也是傳統(tǒng)的石磨形,師傅將油茶籽倒入槽中,在碾盤上放置一定重量的石塊,在石塊的壓力下,來回滾動的輪子把槽中的油茶籽碾成粉末。
接著,油茶籽碾成粉末后,再把它倒進蒸籠上蒸。制油師傅們說油茶籽一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來,同時這個過程也起到一個加熱的作用,加熱后的油茶粉會特別松軟,便于榨出油來。
第四步,山茶籽約蒸一個小時,待蒸熟后用稻草墊底將它填入圓形的竹篾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餅。師傅告訴我們別小看了這個程序,在整個榨油的工藝流程中算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塊茶油餅的厚薄必須相當,否則就會因為擠壓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有經(jīng)驗的制油師傅可以憑感覺用鐵勺舀起適量的茶油粉進行裝包。
最后一步,榨油師傅把做好的茶油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油床里。這根超過百年樹齡的樟木,它是整個榨油坊的“主機”,在樹中心鑿出一個長2米、寬0.4米的“油床”。茶油餅填裝在“油床”里,裝好茶油餅后就可以進行壓榨。壓榨是整個制油工序中最耗體力,因此,這也是對制油師傅們體能的一個考驗。壓榨也是采用最傳統(tǒng)的擠壓方式,師傅們用長短、厚薄不均的木樁打入油床縫里進行擠壓,不一會兒,一縷縷細細的山茶油從油床里慢慢地滴落下來,作坊里也到處彌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整個山茶油加工工藝流程完全采取人力,不借助任何機械力量來完成,雖很辛苦,但具備有環(huán)保、天然的榨油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