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殼怎么制木炭(茶油殼怎么制木炭的)
1. 茶油殼怎么制木炭的
主料:
栗子適量,砂子適量,油適量,糖適量
做法
1. 應選用肉質(zhì)細密,水分較少的小栗子。
2.如果大小顆粒一起炒制,常出現(xiàn)小粒熟,大粒生或大粒熟小粒焦的現(xiàn)象,所以在炒制前,應剔除腐爛果、開果或蟲蛀果,并按果形大小分級后,分別炒制。
3.選潔凈及顆粒均勻的細砂(將細砂用清水洗凈泥土,統(tǒng)一過篩、曬干,用飴糖、茶油拌炒成“熟砂”備用)。久經(jīng)使用的陳砂比新砂更好。
4.用木柴或煤。木炭發(fā)火快,火力旺,減火和來火方便,便于掌握火候。
5.分滾筒和鐵鍋兩種。使用滾筒較省力,但炒制的質(zhì)量不及鐵鍋炒制的好。
6.栗、砂、糖、油的比例是:栗與砂的數(shù)量之比為1:1,每100公斤栗子用飴糖4~5公斤,茶油200~250克。
7.預先將砂炒熱,以燙手分度,再倒入栗子,按比例加適量飴糖、茶油,連續(xù)翻炒。由干砂粒的悶熱作用,約經(jīng)20~30分鐘便可以炒熱。
2. 木炭烘干茶葉
說起烤茶,其歷史由來已久,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尤其興盛。烤制出來的茶,不僅茶滋味飽滿,香氣高揚,而且還具有比普通的清飲方式更好的生津止渴、祛濕排毒等的功效。說到這,肯定有很多網(wǎng)友躍躍欲試,都想自己動手進行一波烤茶試制。
烤茶講究一:烤茶器具選陶土罐而非鐵罐
鐵制的罐子在加熱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鐵元素,在烹煮或烤制的過程中會與茶葉中的鞣酸類物質(zhì)相互作用,形成一些影響胃粘膜和腸胃消化的物質(zhì),所以不建議選擇鐵制罐。
烤茶講究二:茶葉選稍粗老,嫩度低的
很多人對烤茶會有這樣一個誤區(qū),覺得只要是茶,烤出來一定很好喝。
一般的,像一些用料等級稍粗老的普洱茶或者老白茶等,都比較適合用來做烤茶的原料。茶葉在罐子中的逐步升溫和烤制的過程中能夠使茶的口感滋味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比如火烤之后的生茶會有濃郁的花香,熟茶則會逸散出一陣誘人的果香,烤制到末期的時候,茶中還能聞到一陣普通的清飲茶無法聞到的焦糖香氣。
烤茶講究三:抖茶、翻茶必不可少
烤茶,看似簡單,實則里面有很多的小細節(jié)要注意。茶葉烤制過程中要保證茶葉在加熱過程中受熱的均勻程度,適時的抖動或翻動茶葉,茶滋味才足夠飽滿。
烤茶講究四:火候掌握很重要,小火慢焙味最好
火候的掌握對一款烤茶的成敗是至關(guān)重要的,烤茶講究的是一個小火慢焙,茶葉慢慢烤,慢慢焙,無論香氣、滋味,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烤茶講究五:加水,溫度適宜且注水量要適當
烤制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在里面加水了。因為陶土罐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加熱之后,陶罐溫度較高,加水太快或太多的,都會使罐子里面的茶湯沸騰而溢出罐子外,所以最好還是采用多次少量的加水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次加水時,更要格外慎重。
關(guān)于烤茶的其他講究
1、第一泡不建議飲用
由于茶葉前期經(jīng)過了烤制,再加水進行烹煮,總會使茶湯在內(nèi)含物質(zhì)快速析出的同時,迅速溶解到茶湯中,品飲起來茶的苦澀味相對于蓋碗沖泡的第一泡平淡無味來說,要刺激、強烈得多,如果烤制手法失當?shù)脑?,還有可能在茶湯中出現(xiàn)難以忍受的焦苦味。
2、投茶適度
此外,再根據(jù)烤過的茶在烹煮過程中內(nèi)含物質(zhì)析出快且析出量大,所以投茶量也要做到投茶有度,投茶過多則會使茶湯味苦。
3. 炭焙茶葉用什么木炭
沒有區(qū)別。
炭焙鐵觀音茶葉是在傳統(tǒng)半發(fā)酵的鐵觀音茶基礎上,木炭再次進行約5-7小時的炭焙時間。
火候必須掌握恰到好處,溫度不太高,50 - 60度是最好的,因為傳統(tǒng)的炭火燒鐵觀音茶必須有人照顧爐注意防止對茶葉本身的質(zhì)量過多的影響。
炭焙鐵觀音的茶葉回甘特別,有獨特的口感,品嘗之后喉嚨特別舒爽,帶有強烈的火香味。值得一提的是,沖泡之后其茶色湯水深黃,跟平常看到的清湯綠水的清香型鐵觀音完全不同。
4. 油茶殼活性炭
油茶殼就是其果實的外殼,茶籽殼還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 ,茶殼還是一種良好的食用菌培養(yǎng)基。一般油茶殼有2~5克之間的重度。
5. 木炭加茶葉
黑烏龍茶是烏龍茶的一種,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炭火鐵觀音,俗稱“熟火茶”,是在香火鐵觀音的基礎上,用炭火燒兩次制成的。在傳統(tǒng)的半發(fā)酵鐵觀音茶的基礎上,木炭被再次烘焙大約5-7小時(因此得名)。溫度必須得到適當?shù)目刂啤囟炔灰撸?0-60度是最好的,因為傳統(tǒng)的燒木炭的鐵觀音茶必須有人照顧,以防止對茶本身的質(zhì)量有太大的影響。
6. 茶葉為什么用木炭烘焙
茶葉發(fā)生吸氧作用,即稱為發(fā)酵
舉例烏龍茶發(fā)酵方法步驟如下:
(1)采摘,曬青:將人工采摘的茶葉新梢芽葉,均勻地攤放在萎凋槽上,攤放葉的厚度的10cm,通風散熱,常溫下自然萎凋20小時
(2)第一次發(fā)酵:首先在溫度為30℃、濕度為95%時,發(fā)酵30min;然后在溫度為28℃、濕度為95%時,發(fā)酵40min;最后在溫度為30℃、濕度為95%時,發(fā)酵32min;
(3)搖青發(fā)酵:茶青通過搖青機或手工攪拌的摩擦運動,擦破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使鮮葉發(fā)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通過搖、涼(即動、靜)反復進行4-5次,歷時8-10小時,使葉子由硬變軟("活來死去"),古稱為"消青",這達到"綠葉紅鑲邊"
(4)炭焙:在45℃,用木炭進行烘焙到8成干時收起;殺青(炒青)定型:就是以高濕來破壞酵素的活性,抑制茶葉繼續(xù)發(fā)酵,以免使得氣味完全散失 而保有半發(fā)酵茶類特有的香味
(5)第二次發(fā)酵:首先在溫度為28℃、濕度為95%時,發(fā)酵30min;然后在溫度為28℃、濕度為90%時,發(fā)酵20min;最后在溫度為26℃、濕度為95%時,發(fā)酵60min;
(6)第一次機焙:將經(jīng)過第二次發(fā)酵后的毛茶揀梗成凈茶后在溫度為90℃條件下用電烘箱烘焙10小時;
(7)冷卻:取出第一次機焙的茶葉,風冷;
(8)第二次機焙:在80℃條件下用電烘箱烘焙50小時;碳火干燥烘焙是烏龍茶開成獨特滋味的關(guān)鍵。其一般火功的要求是:低溫慢焙,高級茶溫度宜低,時間宜短,低級茶溫度宜高,時間宜長。
(9)揀剔:分為機械揀剔和手工揀剔。主要是除去粗老畸形的茶釁,揀出茶子、茶梗。
(10)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