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茶油作用(內(nèi)蒙古油茶的做法)
1. 內(nèi)蒙古油茶的做法
江西德興三清山的掌葉覆盆子最好,德興覆盆子是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
1、覆盆子主要分布在中國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福建、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湖南(炎陵縣山區(qū)最多)、湖北、廣西、廣東、陜西、貴州、四川、重慶、甘肅、新疆等地區(qū)。在日本、西伯利亞、中亞、北美、歐洲也有分布。
2、覆盆子主要生長在山地雜木林邊、灌叢或荒野,海拔500-2000米的地方,在山坡、路邊陽處或陰處灌木叢里面比較常見。在荒坡上或燒山后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長比較茂盛,喜歡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一定要有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對土壤要求不是很高,適應性強。
3、覆盆子屬于小灌木,結果很早,容易進入盛果期,一般栽后兩年就可以見果,3年豐產(chǎn),4-5年時產(chǎn)量最高,盛果期可長達15年左右。覆盆子的根系比較淺,不耐旱,水分不足會抑制生長和結果,花期在4-5月份,結果期為6-7月,土壤水分的蒸發(fā)量比較大,水分不足,則會影響期產(chǎn)量。
2. 內(nèi)蒙酥油茶圖片
有兩種吃法。
一種就是像牧民一樣,將酥油和磚茶混合調(diào)成酥油茶,當做茶飲料來喝。
另外一種就是在烙餅子的時候加一點進去,可以使皮兒更酥,也有一股額外的奶香味。
3. 內(nèi)蒙古油茶面的做法
每個地區(qū)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內(nèi)蒙古人用的茶多為青磚茶和黑磚茶,用的是鐵鍋來煮。一日三次喝咸奶茶,也是牧區(qū)蒙古人們的傳統(tǒng)飲茶習俗。
古時,牧民經(jīng)常出去打獵放牧,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咸的奶茶也可以補充營養(yǎng)和體能,行軍打仗時也都多喝咸水。所以咸奶茶自古有之,已成為不可替代的習慣。
內(nèi)蒙古咸奶茶的制作方法:
準備材料:青磚茶30克、鮮牛奶350毫升、嚼克5克、炒米適量、牛肉干數(shù)塊、奶皮適量、奶豆腐適量、鹽3克、酥油1克
制作步驟:
1、蒙古奶茶選用的是青磚茶,首先用茶刀將青磚茶分成小片,封入茶包中
2、將銅鍋中的水燒沸,投入茶包,轉(zhuǎn)中火煮約10分鐘,至茶湯濃郁,便可將茶包撈出
3、加入鹽、蒙古特有的奶制品嚼克和少量酥油,轉(zhuǎn)小火,小幅度地舀起茶湯再倒回鍋中,這個過程叫做“揚沸”
4、至嚼克和酥油全部融化,就可以慢慢地加入鮮牛奶,期間還需不時揚沸奶茶,適當降低溫度的同時,可以使各種味道更融合
5、等茶湯重新煮至沸騰,加入炒米提香,再煮一分鐘左右就可以關火了
6、出鍋前加入小塊牛肉干、奶皮和奶豆腐增鮮,香噴噴的蒙古奶茶就完成了。
4. 蒙古酥油茶做法
藏族酥油茶、蒙古奶茶與土家油茶湯,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飲。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飲品,中國三大名飲象征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藝術和傳統(tǒng),理應得到更多人的知曉。但在當今社會,知道的人卻越來越少,更多人只是知道已經(jīng)充斥我們生活的各種飲料,而不知道這種最原始的中國味道。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三款中國最著名的特產(chǎn)飲品。
1、藏族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種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此種飲料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復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呈乳狀即成。與藏族毗鄰的一些民族,亦有飲用酥油茶的習慣。
2、蒙古奶茶蒙古奶茶,蒙古語稱“蘇臺茄”,是流行于蒙古族的一種奶制品。由磚茶煮成并帶有咸味。喝此種奶茶是蒙古族的傳統(tǒng)飲食習俗。除了解渴外,也是補充人體營養(yǎng)的一種主要方法。
3、土家油茶湯油茶湯對土家族人來說一日三餐少不了。土家油茶湯是武陵山區(qū)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現(xiàn)象之一,土家語稱“色斯?jié)缮场?,堪稱中國茶文化一絕,源遠流長。據(jù)清代的《來鳳縣志》記載:“土人以油炸黃豆,包谷,米花,綠焦諸物,取水和油,煮茶葉和湯泡之,餉客致敬,名曰:‘油茶’”。
5. 蒙古族油茶
有55個民族飲茶。
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2、維吾爾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條、茯磚茶。
3、蒙古族:奶茶、磚茶、鹽巴茶、黑茶、咸茶。
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臺茶、茯磚茶。
5、哈薩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磚茶。
6、壯族:打油茶、檳榔代茶。
7、彝族:烤茶、陳茶。
8、滿族:紅茶、蓋碗茶。
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響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燒茶。
13、瑤族:打油茶、滾郎茶。
14、朝鮮族:人參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湯、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釅茶、煎茶、土鍋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蟲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頗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納西族:酥油茶、鹽巴茶、龍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鹽茶、雷響茶、龍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鐵板燒茶。
24、畬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東鄉(xiāng)族:三臺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爾克孜族:茯茶、奶茶。
31、達斡爾族:奶茶、蕎麥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麥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錫伯族:奶茶、茯磚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難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鹽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烏孜別克族:奶茶。
43、俄羅斯族:奶茶、紅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溫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頭茶、奶茶、酥油茶、茯磚茶。
48、京族:青茶、檳榔茶。
49、塔塔爾族:奶茶、茯磚茶。
50、獨龍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獨龍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諾族:涼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倫春族:黃芹菜。
55、門巴族:酥油茶。
56、赫哲族:很少吃茶。
6. 蒙古油茶的做法和配方
這7個最愛喝茶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是:
第一名——藏族;第二名——蒙古族;
第三名——白族;第四名——土家族;
第五名——侗族;第六名——苗族;
第七名——布朗族。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7個最愛喝茶的少數(shù)民族吧!
1、藏族
西藏地處高寒地區(qū),藏民大部分以游牧為生,多食乳酪,又少蔬菜,而茶不僅能生津止渴,還能防止多種當?shù)爻R姴 ?/p>
所以,藏民把茶不僅看作日常飲料更視為神圣之物,素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之說。
西藏茶館遍布各地,有酥油茶、清茶、奶茶、甜茶等多種飲茶方式,其中藏族人民最常喝的就是酥油茶。
酥油茶藏語稱“甲脈兒”,是藏族民間傳統(tǒng)的日常飲料,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及云南等藏族地區(qū)。
藏族人喝茶,不管是酥油茶還是清茶,都喜歡放點鹽,這與藏族人民的飲食結構有關。
在藏區(qū),茶被當作圣物,與經(jīng)書、珠寶一道,裝進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體內(nèi),并經(jīng)活佛加持開光,這尊佛像才有靈氣。
2、蒙古族
蒙古族人酷愛喝茶,素有還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其他地區(qū)的人都說“一日三頓飯”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卻只習慣于“一日一頓飯”。
每日清晨,蒙古族主婦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鍋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或缺的。
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人常飲的茶有三種:酥油茶、奶茶、面茶。
其中的奶茶是蒙古族人每天都要喝的茶飲,蒙古語叫“蘇臺茄”。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為青磚茶和黑磚茶,并用鐵鍋烹煮,烹煮時,要加入牛奶和鹽巴。
3、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唐代《蠻書》中有記載,一千年前南詔時期的他們,就有飲茶的習慣。
逢年過節(jié)、賓客臨門,白族人民都要飲“紹道兆”,也就是“三道茶”。
第一道是苦茶,也就是烤茶
烤茶經(jīng)過火爐上烤制后煮熱,香氣濃郁、滋味醇厚。
第二道則是甜茶
是以蒼山綠茶沖泡的淡茶水,加入紅糖、核桃仁、乳扇,喝起來香香甜甜。
第三道是回味茶
是將綠茶里加入少許蜂蜜和花椒、姜,喝起來有麻味、辣味、甜味、苦味,回味無窮。
這三道茶通常在重大節(jié)日和招待貴賓時使用,簡單的幾道茶里寓意著白族人民對人一生的感悟。
一苦、二甜、三回味,有最初的努力拼搏,才能有積累和享受,最后是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表達了人生的三種境界。
4、土家族
土家人自稱為“畢孜卡”,意即“本地人”,相傳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們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地方。
茶在土家族人的飲食和社會生活中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唐代,土家地區(qū)普遍有飲茶的習俗,并且積累了一套制茶的方法。
土家人過日子勤儉節(jié)約,一般嫩葉制的細茶自己不舍得喝,要拿去賣錢換取家用和留少許待客。
平日里飲用的是粗茶,這粗茶是用在夏秋之際給茶樹剪枝整形時剪下的老葉細枝制成的。
土家人十分好客,不論生人熟人,不管自家客家,總是以茶相待。
正如一首民歌所唱:“鴉雀子尾巴撒,身穿綠背褂,一翅飛到前院里,咖的咖的喊,一翅飛到后院里,喊的喊的咖,小么妹,快燒茶,外頭客來噠?!?/p>
5、侗族
侗族人喝打油茶,它是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濃湯羹。
打油茶,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茶習慣。
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隨時都可以制作,清香甘甜的油茶,提神醒腦,煥發(fā)精神,兼有祛除濕熱,防治感冒、治療腹瀉之效。
用打油茶待客是他們的重要禮俗。
侗家人喝油茶的規(guī)矩是:在侗族地區(qū)無論到哪家,請你喝油茶,你不必講客氣,太客氣了,是對主人的不尊敬。
喝茶時,主人會給客人一根筷子,如果不想再喝,就將這根筷子架到碗上,主人就不會再斟下一碗茶了。
凡在喜慶佳節(jié),或親朋貴客進門,總喜歡用做法講究、佐料精選的油茶款待客人。
6、苗族
苗族有喝油茶湯的習慣,八寶油茶湯就是苗族茶俗的代表。
苗族人常說:“一日不喝油茶湯,滿桌酒菜都不香”。
倘有賓客進門,他們更為用香脆可口,滋味無窮的八寶油茶湯款待。
它既解渴,又飽肚,還有特異風味,是我國飲茶技藝中的一朵奇葩。
除了八寶油茶湯,苗族人還有飲用蟲茶的習慣。
將鮮茶盛于竹簍,澆上淘米水,置于通風樓閣。
不日,茶葉里長出米蛀蟲,以茶為食,繁殖為滿簍米蟲。
第二年四五月間,茶葉被蟲吃光,簍底留下厚厚一層蟲屎,篩去雜物,剩下的即為米蟲茶。蟲茶外形顆粒狀,呈黑褐色,色澤油潤光滑,有淡淡的香味。
沖泡后,茶水馥郁甘洌,醇香宜人,滋味醇和回甘,舒適可口,飲之令人頓感心曠神怡。
7、布朗族
布朗族,是云南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民族之一。
茶葉是布朗族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聞名遐邇的普洱茶就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物產(chǎn)。
時至今日,布朗族地區(qū)仍是“普洱茶”、“勐庫茶”的主要原料產(chǎn)地之一。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布朗族人民將茶葉與生產(chǎn)、生活高度融合,形成了多種多樣,獨具特色的飲茶、食茶方式。
布朗族人不僅擅于制作竹筒烤茶和酸茶,而且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飲青竹茶、土罐茶的傳統(tǒng)習俗。
布朗人祭火神、請佛爺念經(jīng)時,祭品中須有竹筍和茶。
辦婚事時,用茶葉作禮品,男青年向女青年求婚時,會請一位長者帶著茶葉和煙去女方家提親。
地域和民俗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七彩斑斕的中華茶飲文化,也由此印證了茶的世界是多么博大精深。
少數(shù)民族獨特的飲茶方式為中國茶文化增添不少異彩,也為推動茶文化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7. 內(nèi)蒙古油茶制作
1、面粉和鹽放到鍋里,慢慢小火炒,大約10分鐘之后,面粉的顏色開始微黃。
2、黃油化成液體,分幾次倒入面粉里,大約炒10分鐘之后,再把香油加入,炒至面粉顏色變深。
3、把所有果仁和干桂花混合碾碎成小顆粒倒入鍋里,再炒5分鐘。
4、白糖和紅糖混合之后,一起倒入鍋里繼續(xù)炒至所有材料均勻、無白的干面粉和小面疙瘩,這時面粉的顏色呈淺棕色即可。整個過程大約30分鐘。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