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山茶油(義烏茶葉山)
1. 義烏茶葉山
義烏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東與東陽市相鄰,南和永康市、武義縣相連,西與金華縣、蘭溪市接壤,北同浦江縣、諸暨市交界。市政府駐地稠城鎮(zhèn)縣前街21號,北距省城杭州108千米。面積1105.76萬人。轄16個鎮(zhèn)、5個鄉(xiāng),共792個村委會、55個居委會,計17個自然鎮(zhèn)、1397個自然村。
秦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始置烏傷縣,相傳孝子顏烏負土葬父,群烏銜土助之,烏口皆傷,唐武德四年(621年)劃出烏傷縣置稠州,以稠巖得名,唐武德六年(623年),稠州分置烏孝、華川二縣,唐武德七年(624年),合烏孝、華川為一,始稱義烏縣,沿用至今,其意與烏傷、烏孝無別。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縣級)。
地處金衢盆地東緣,以丘陵為主,東、南、北三面環(huán)山,地勢自東北向西南緩降,構成一個南北長、東西短的長廊式盆地。南部與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陳江邊的瓦窯頭,海拔41.9米,為全市最低點。境內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狀分布。東北部的大山海拔906.6米,南部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西部的鵝毛尖海拔840.7米,這三座山成三足鼎立之勢聳立在市域邊界。中部為義烏江、大陳江、洪巡溪沖積而成的河谷平原。
河流屬錢塘江水系。境地內最長的河流義烏江,源出磐安縣大盤山,流經徐江鎮(zhèn)中央村與南江匯合入婺江,境內流長39.75千米,大注支流90余條;其次是在陳江,由六都溪、八都溪、鴿溪于大陳匯合,注入浦陽江,境內流長17.5千米;此外尚有浦陽江支流洪巡溪等。全市有中型水庫5座,小一型水庫17座,小二型水庫75座,山塘水庫708座,其中中型水庫八都坑水庫,為全國首座建成的“五自”水庫,每年可向義烏城區(qū)供水2500萬噸以上,可灌溉義北地區(qū)10萬畝農田。義烏市為“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市)”,“全國水利技術推廣示范縣(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冬季長,春秋季短,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0C,歷年極端最高氣溫達40.90C,最低氣溫-10.70C;雨量充沛,平均年隱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間,5、6月份為霉雨季節(jié),雨量較多;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129.7小時;無霜期為243天。
自然資源豐富,有山林4.9萬公頃,林木以松、極和毛竹居多,森林覆蓋率達37.2%,礦產已開采的有瑩石、低熱值的褐煤、凝灰?guī)r等,經初步勘探境內其蘊藏著鐵、銅、锃、鋅等24種礦產資源、境內水力資源豐富,全市已建80千瓦以上小水電站18處,裝機48臺,總裝機總量6090千瓦,年發(fā)電1500萬千瓦時。
全市共有耕地22810公頃,其中水田18990公頃。以種植水稻、麥類為主,為“國家級‘一優(yōu)兩高’農業(yè)示范區(qū)”,“省級商品糧基地”。經濟作物以糖蔗為主,為“國家級糖料基地”,兼營茶葉、黃花梨、柑桔、青棗曾列為貢品。生豬、蠶桑、甲魚等養(yǎng)殖業(yè)也有較快的發(fā)展。城北農業(yè)經濟開發(fā)區(qū),已建立了觀光旅游休閑農業(yè)區(qū),名優(yōu)品種種植區(qū),特種品種養(yǎng)殖區(qū),農產品加工區(qū)。其規(guī)模之大,投入之入、科技含量之高均居全國農業(yè)開發(fā)區(qū)前列。為省級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
商業(yè)發(fā)達,市場繁榮。義烏小商品市場以價格低、品種全、信息靈、守信譽的經濟特色,小、多、快、新的特點招來四方客商。目前,義烏市小商品市場總營業(yè)面積50余萬平方米,正式攤位26000個,分為篁園路小商品市場,針織市場,賓王服裝、副食、紡織品市場,電器市場和室內用品文化市場等5個場點。市場年成交額近200億元,連續(xù)六年名列全國集貿市場之首,連續(xù)7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集貿市場”。除以上5個場點外,還有名列浙中地區(qū)之首的農貿城、物資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木材市場、聯(lián)托運市場等。市場的崛起,給義烏工業(yè)和個體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全市有工業(yè)企業(yè)14000家,其中服裝、什織、印刷、飾品、拉鏈、毛紡、玩具、鑰匙胚等八大行業(yè),走在全國、全省同行的前列。1998年工業(yè)總產值達249.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3元。1995年擠身“中國經濟百強縣市”行列,位居第47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浙江省第一位。1995年進入“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行列。
市場的崛起,加速了義烏現(xiàn)代化城市的進程。市區(qū)面積從1984年的2.8平方千米擴展到了15.4平方千米,人口20萬左右。連年來,大量地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個文明、整潔、美麗的中等城市框架已經形成。
義烏為浙中交通樞紐。浙贛鐵路復線縱貫義烏境內達42公里,設大陳、蘇溪、荷葉塘、義烏、官塘、義亭6個站。義烏火車站已經擴建升為二級站。公路四通八達,有省道杭金線、義浦線、嵊東義線。全市已實現(xiàn)村村通公路、鄉(xiāng)鄉(xiāng)公路硬面化的目標。建設中的杭金衢高速公路縱貫境西部。規(guī)劃中的金甬高速公路在我市與杭金衢高速公路相接。聯(lián)托運業(yè)務遍及全國140余個大中城市。民航義烏機場先后開通航班有廣州、北京、深圳、汕頭、福州、廈門、南京、鄭州等。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教育、衛(wèi)生、文化事業(yè)亦有較大的發(fā)展。有浙江大學義烏分校,義烏商貿專修學院2所高等院校。全市有中學55所,其中普通高中11所,職業(yè)中學6所,小學183所,幼兒園691所。教育綜合水平居全省第二痊。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事業(yè)都在蓬勃發(fā)展。義烏市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鄉(xiāng)”、“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全國科技百強(縣)市”。
義烏山水秀美,人才輩出,素有“文化之邦”的美稱。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宋朝抗金名將宗澤,金元四大醫(yī)家之一的朱丹溪,元代史學家黃氵晉,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礻韋, 明代抗倭名將吳百朋,清初治河名臣朱之錫,清休的教育家朱一新,以及現(xiàn)代語言這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馮雪峰,歷史學家吳晗等。還有明代戚繼光招領的“義烏兵”嚴懲倭寇,威振四海。
義烏山清水秀,名勝古跡多。鑄造于后周廣順二年(952年)的雙林鐵塔,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的古月橋,建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的黃山八面廳,明清喬亭蟹鉗形墓葬群,及朱丹溪墓和馮雪峰故居等6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級保護單位有松瀑山摩崖題刻、善慧傅大士塔、方大宗祠等35處,還有雙林寺、德勝巖、瑞峰寺等10處寺(庵),為群眾游覽和開展合法宗教活動場所。華溪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
2. 義烏特產茶葉
三棗茶是紅棗、南棗、蜜棗洗凈后剪段,煲滾水后加入三種棗,滾10-15分鐘至香氣四溢。南棗浙江傳統(tǒng)特產。采用優(yōu)質青棗精制而成。有淌江紅棗和原紅蜜棗兩種。皮色烏亮透紅,花紋細致,肉質金黃,個大均勻,為棗中之珍品。清朝時歲歲進貢,故有“貢棗”之稱。主產于義烏、東陽、淳安、蘭溪等縣(市)。產品主銷于廣東、廣西、福建、江蘇、上海等省、市,還運銷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qū)。
3. 義烏茶產區(qū)
1.長樂路與公園北路十字西南角的閩南茶城(高層)。
2.義烏商城北面的金康路茶葉一條街。那里有近百家賣茶葉的。
3.義烏商城東面的茶城。
4. 義烏正山古樹茶
騰沖四大茶葉排行榜:
1、普洱茶:普洱茶是久負盛譽的傳統(tǒng)歷史名茶。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泛指用云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經殺青、揉捻、曬干而制成的曬青茶。分為生茶,熟茶。外觀色澤褐紅,湯色紅濃明亮,聞其味有獨特的陳香。
2、滇紅:滇紅是云南紅茶的統(tǒng)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主產于瀾滄江沿岸的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紅河等地。
3、騰沖白茶:是中國茶農創(chuàng)制的傳統(tǒng)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騰沖白茶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4、雪茶:雪茶是云南麗江的特色名茶,分為紅雪茶和白雪茶,紅雪茶又名金絲茶。雪茶屬于高山地區(qū)的產物,是天然野生的,不能人工栽培,在麗江玉龍雪山等地才能看見雪鏟的身影。
5. 義烏本地茶
來到義烏,要喝茶,建議首選鴻儒茶葉有限公司!味道真的桿桿滴
6. 義烏的茶葉
實事求是地說,義烏的茶在神州大地上根本不出名。
通俗地說,所謂“有名”就是在社會上較大的范圍內有很好的知名度。而義烏周圍地區(qū)的城市都不太了解義烏茶,更不用說安徽、福建、江西、四川、臺灣等等這樣的產茶名省的人們了。
7. 義烏茶葉店哪家好
這里給你推薦金華地方生產的茶葉《春雨》,春雨茶是武義縣研制開發(fā)的名茶,1999年獲全國農業(yè)行業(yè)最高獎
還有婺州舉巖茶
舉巖茶產自峰石玲瓏的金華雙龍洞附近,該茶湯色嫩綠,葉底均整,香氣芬芳,滋味鮮醇甘美,1984年獲浙江省名茶稱號!
東陽的東白山上也有生產茶的,但是是什么茶我就不清楚了,我又一次去東白山玩看到的,如果你要上東白山山頂,要經過那個生產茶的村莊,
8. 義烏哪里有茶山
1、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是指不同的山頭,他們是不同的存在,古六大茶山是指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而新六大茶山則是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這些山頭距離不遠,但出產的茶葉卻有所不同。
2、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大多都位于云南的勐海縣境內,只是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古六大茶山出現(xiàn)的時間比較早,早在中國明清時期那里就是重要的茶葉出產地而新六大茶山則是在建國以后出現(xiàn)的重要茶葉出產區(qū)。
3、古六大茶山上生長的茶樹,樹齡多在300年到500年之間,最少的也超過了100年,這些茶樹以喬木大葉種為主,那里出產的茶葉苦澀味比較重,但回甘快生津效果好,但香氣一般,沖好以后的茶湯顏色多為淡橘黃色。另外古六香茶山中的義烏,茶山出產的茶葉,香氣高揚,帶有獨特的梅子香。
4、新六大茶山生長的茶樹以喬木中葉種為主,有成片的茶園,以灌木居多,這些茶山出產的茶葉口感比較鮮嫩而且沖泡后的茶湯透著淡淡的蜜香。新六大茶山中的南嶠,茶樹樹齡比較短,那里出產的茶葉口感薄甜,香氣一般制成的茶葉也是普通的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