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茶油歷史(茶油的起源)
1. 茶油的起源
具體是誰發(fā)明的好像已經不可考。菜籽油大約是在西漢年間經由外來商人傳入中國的。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是用油菜籽炸出的食用油,是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但我國最早使用的油其實都是動物油脂,直到了漢代時,張騫從西域帶回了胡麻,才開始有了胡麻油。但胡麻油在當時也多作為燈油使用。
到了宋代時,大家開始以植物油做食用油,相繼出現了茶油,豆油,菜籽油等。
2. 茶油的來歷
漁粉是由五谷雜糧米粉做的。采用中原地區(qū)輕沙土土質培育而成的優(yōu)質水稻、玉米,稻谷顆粒飽滿,蛋白質含權量高。常用作法是:河鰱魚殺了熬成魚湯,加入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調入當地特產豆膏、茶油等佐料,再用干切粉做成漁粉。
五谷雜糧米粉。采用中原地區(qū)輕沙土土質培育而成的優(yōu)質水稻、玉米,稻谷顆粒飽滿,版蛋白質含權量高。
3. 油茶 起源
喝一口漂著嫩綠的蔥花、焦黃的芝麻的咸香可口的油茶,仔細品味那細小的芝麻,那香就在舌尖,那味含的口中。慢慢咀嚼那碾成碎塊、炒成焦黃的花生,齒香盈余……南陽油茶的魅力不知傾倒多少食客。舊時,南陽城里賣壺裝油茶的小販那“喝———油茶”粗聲怪氣的叫賣聲,更是古城南陽飲食文化的一道風景。 南陽的油茶,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間。解放前賣油茶的小販賣的大都是壺裝油茶。壺是銅制長脖壺,壺嘴長長的,外套棉套保溫。往外倒油茶也是一道“景觀”:小販以腳頂起壺尾,油茶順壺嘴呈弧狀噴出,頓時香氣四溢,令食客垂涎。南陽人還為賣油茶的小販編了一個順口溜,生動形象:“賣油茶的生得苦,黑了(晚上)白天背夜壺,屁股一撅頭一點,傾刻就是一大碗。” 南陽油茶配料為面粉、花生、芝麻、香油、核桃仁、蔥等,味道濃郁,咸香適口。
4. 茶油來自哪里
茶油,油茶籽油俗稱,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凈,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
油茶俗稱山茶、野茶、白花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優(yōu)質食用油料植物。油茶與茶葉(學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為同屬不同種,它們所結的種子榨出的植物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稱為油茶籽油,后者稱為茶葉籽油。
全球油茶籽油產量的90%以上來自中國。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中國就開始栽種油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它生長在中國南方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qū)的天然無污染的高山及丘陵地帶,10多個省都能種植,主要產區(qū)在中國的湖南、江西、廣西、重慶等省、市(區(qū)),全國現有栽培面積約4500萬畝,年產油茶籽100萬噸,產油茶籽油27萬噸。
茶油是中國政府提倡推廣的純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wèi)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與橄欖油區(qū)別:
油茶樹與油橄欖樹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木本油料植物。
油茶籽含油率一般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芥酸、膽固醇等對人體有害物質,其脂肪酸含量、比例與橄欖油極為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甚至有些營養(yǎng)成分的指標還要高于橄欖油。
5. 油茶源于哪里
油茶油和純茶油都是茶油家族的重要成員,他們是茶油中的兩個不同品種,兩者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來源于茶樹的不同品種,油茶油是人們從植物油茶樹的成熟種子中提取出的植物油。而山茶油則是從植物山茶樹的種子中提取出的植物油。不過這兩種油的質地和口感差不多,營養(yǎng)成分也沒有太多區(qū)別。
純茶油
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
茶油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含有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多種保健作用,能有效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對抑制癌細胞也有明顯的功效,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美譽。
6. 茶油是誰發(fā)明的
都好,只是用途不一樣,茶油可以吃,桐油我們都是拿來油家具的。
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大部分產自我國南方地區(qū),是一種從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凈,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可食用。茶油能讓嬰兒孕婦強身健體,對普通人也能防癌防衰老等。
桐油大部分產自云南省,是一種優(yōu)良的帶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堿、防腐、防銹、不導電等特性,用途廣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機械、兵器、車船、漁具、電器的防水、防腐、防銹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紙、肥皂、農藥和醫(yī)藥用嘔吐劑、殺蟲劑等。切記不可食用。
7. 油茶發(fā)源于哪里
株洲特產有:炎陵黃桃、攸縣麻鴨、茶陵大蒜、攸縣香干、炎陵香菇、茶陵黃牛、株洲油茶、攸縣米粉、茶陵豆腐乳等。炎陵黃桃:是生態(tài)營養(yǎng)安全的綠色食品水果,是以品質優(yōu)異,以靚、脆、香、甜享譽市場,享有“天上仙桃,炎陵黃桃”的美譽。著色均勻、果面亮澤、桃核周圍果肉鮮紅、甜度適中、酥脆可口、香氣濃郁等特有品質,備受廣大消費者的推崇。
攸縣麻鴨:其是湖南省著名的蛋用型地方鴨種。攸縣麻鴨具有體型小、生長快、成熟旱、產蛋多的優(yōu)點,是一個適應于稻田放牧飼養(yǎng)的蛋鴨品種。
茶陵大蒜:其與生姜、白芷并稱茶陵三寶,我國栽培已有400多年歷史。茶陵大蒜是株洲市的淡季蔬菜品種之一,除作調味品外,主要供作種蒜用或出口。
攸縣香干:其為湖南省著名的特色傳統(tǒng)豆制品,發(fā)源于湖南省攸縣境內。攸縣香干具有鍋香濃、口感滑嫩、韌性足、口味純等優(yōu)點,是一個老少適宜的地方特色家常菜。
8. 茶油的來源
C?H?O?(C??H??NO?)?三甘油脂肪酸酯,這是豬油里的一個主要成分。要把食用油全部表示出來很困難的,因為這些食用油都是很多脂質的混合物。
不過大都是混合甘油三酯,還有一部分的亞油酸CH?(CH?)?CH=CHCH?CH=CH(CH?)?COOH,油酸C??H??O?,花生四烯酸C??H??O?,亞麻酸C??H?0O?,膽固醇C??H??O等等。
由于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棕櫚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9. 茶油的起源于
周代。
《禮記·內則》記述“八珍”中“炮豚”的做法,其中有一道操作工序是“煎諸膏,膏必滅之,”即放進膏油中炸,膏油要完全浸沒所炸之豚。《周禮·天官·應人》:“凡用禽獸,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
這段話意思說食用肉類,春天吃羔羊乳豬,要用牛油烹調;夏天吃雞干魚干,用狗油烹調;秋天吃小牛幼鹿,用豬油烹調;冬天吃鮮魚大雁,用羊油烹調??梢娺@時候人們己經對各種動物油的性質有所認識,因而強調某個季節(jié)、某種肉類要用哪一種動物油來烹飪效果才最好。大概這時期人們食用的動物油主要來源于飼養(yǎng)的家畜,如豬牛羊雞犬之類,以及捕獲的野獸和魚、鳥等?!鞍苏洹敝械母?,用狼胸腔內的脂肪,狼非家畜,乃為獵物。
擴展資料:
食用油精煉
濕提法、干提法等提油方式所得的油脂,由于所含的雜質甚多,稱之為粗油,有的需經過后續(xù)油脂之精制(精煉)操作,方能成為高品質的食用油脂,油脂之精制(精煉)再經過大致可分為脫膠、脫酸、脫色、脫臘、脫臭等“工序”,其中以脫酸、脫色及脫臭為主要的重點制程。
1、脫膠:脂肪中含有膠質、樹脂、蛋白質、磷脂質等粘液狀物質,在精制脂肪時,會進行處理使這些物質變?yōu)橛筒蝗苄远l(fā)生沉淀,此步驟稱為脫膠。
2、脫酸:油脂含有的游離脂肪酸會損害風味,通常添加堿來中和游離脂肪酸,在工業(yè)界亦有不使用苛性鈉,而是以蒸汽分離的方法,謂之物理精煉法 。
3、脫色:油脂去除有色物質時常用之脫色劑為硅藻土、活性白土、活性碳等。
4、脫臘(分提技術):油脂保持于低溫(例如0℃),然后以過濾法或離心法去除固體脂之操作。油脂經此步驟后在低溫下不混濁,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5、脫臭:將油脂送入脫臭裝置,通入過熱蒸汽,以去除臭味成分。
10. 茶油的歷史
1、湖南省常寧市
常寧,隸屬湖南省,是由衡陽市代管的縣級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南岸。2001年,常寧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中國油茶之鄉(xiāng)”。常寧是湖南省茶油生產大縣,油茶資源豐富,油茶栽培歷史悠久。
2、江西省興國縣
興國縣隸屬于江西省贛州市,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2004年12月,國家林業(yè)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國名特優(yōu)經濟林之鄉(xiāng)”名單,興國縣榜上有名,被命名為“中國油茶之鄉(xiāng)”。被譽為“江南綠色油庫”的興國,油茶資源豐富,是江西最大的“綠色油庫”之一。
3、浙江省常山縣
常山縣,為浙江省衢州市轄縣,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西部、錢塘江上游。常山縣有兩千余年的油茶栽培史,素有“浙西綠色油庫”之美稱。2001年,常山縣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xiāng)”,2007年“常山山茶油”又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浙江首個“地理標志”保護品牌。
4、湖南省耒陽市
耒陽,湖南省轄縣級市,位于衡陽市南部,油茶栽培歷史已達一千八百多年,素有“湖南油海”之稱。2000年3月,耒陽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yōu)經濟林--油茶之鄉(xiāng)”稱號,2014年再次被授予“中國名特優(yōu)經濟林——油茶之鄉(xiāng)”的稱號,2017年被授予“全國木本油料特色區(qū)域示范縣”稱號。
5、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
玉屏是貴州省銅仁市下轄縣,貴州油茶重點產區(qū)之一,有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油茶資源豐富。2001年玉屏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為“中國油茶之鄉(xiāng)”稱號。
6、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
連南瑤族自治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2007年,連南瑤族自治縣被授予“中國油茶之鄉(xiāng)”稱號。連南種植茶油和生產山茶油的歷史悠久,據歷史記載可追溯到唐朝,清康熙年間曾被官方推崇為名優(yōu)物種,推廣至百里瑤山繁衍發(fā)展到3萬多畝。
7、廣東省平遠縣
平遠縣是廣東省梅州市下轄的中央蘇區(qū)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2010年,該縣被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授予“中國油茶之鄉(xiāng)”稱號。
8、湖北省麻城市
麻城市,由湖北省直轄,黃岡市代管,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黃岡市北部。2009年10月14日,由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經實地考察評審,正式認定麻城市為“中國油茶之鄉(xiāng)”。
9、湖南省邵陽縣
邵陽縣為湖南省邵陽市下轄縣,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偏西,是全國油茶基地示范縣,被冠名“茶油之都”和“中國油茶之鄉(xiāng)”。邵陽縣生產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湘南“天然油庫”之美譽。
10、福建省浦城縣
浦城縣(古屬建寧府浦城縣)是福建省南平市轄縣,中國丹桂之鄉(xiāng),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2009年5月7日,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正式命名福建省浦城縣為“中國油茶之鄉(xiāng)”,浦城有2300多年的種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