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是用什么做的?
用菜籽榨的油一般呈深黃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亞油酸12-24%,芥酸31-55%,亞麻酸1-10%。從營養(yǎng)價值方面看,人體對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達99%,并且有利膽功能。在肝臟處于病理狀態(tài)下,菜籽同也能被人體正常代謝。不過菜籽油中缺少亞油酸等人體必須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構成不平衡,所以營養(yǎng)價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質,一般認為這些物質對人體的生長發(fā)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時與富含有亞油酸的優(yōu)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營養(yǎng)價值將得到提高。制作方法 1.清洗:清洗前,先將菜籽放在竹制籮筐內,用腳踩碎其中的并肩泥(泥塊),然后進行篩選。通過風車除去輕于菜籽的灰雜物。再用粗細篩分別除去大于或小于菜籽的夾雜物。2.炒籽:采用夾層鍋(也可用兩個鍋套起來用),夾層中可以填入草灰或細砂。開始炒時,火力可稍大,約0.5小時后,鍋內菜籽有炸裂聲,即應控制火力。菜籽出鍋前10分鐘要壓住火苗,當鍋內菜籽溫度達到115~120℃,手捻菜籽碎后呈金黃色時,即可出鍋。炒時要勤翻動。3.磨碾:磨要放平,調好磨心高低,下料均勻,大小籽分開磨,磨時不出整籽。碾籽要勤翻勤掃,頭道坯將起槽時,加入3%左右的篩凈粗糠或2%左右的3厘米長的草心混合,壓出的坯厚度不超過0.2厘米,摻入規(guī)定的粗糠或草心后,就可直接蒸坯。4.蒸坯:頭坯蒸2分鐘左右,冒青汽,二坯蒸25分鐘。蒸時要不斷往鍋內加水,以補充損失。蒸腰不得漏氣,燒火加煤要均勻。甑底上要加一層棕,既能保護甑底,又不粘坯。此時要勤換蒸鍋水。5.包餅、上榨:頭道打雙圈,二道打單圈,分散包餅,集中裝榨,包餅要快,餅要踩緊踩平。包餅以散草為好。6.壓榨:輕打、勤打。使餅迅速壓緊,出油后輕壓、勤壓,1小時后,油大部分榨出,重打、慢打,加大壓力。撞桿要打平打正,上下尖均勻。頭道打3小時,出油90%,二道打4小時,第二天早晨出榨。為防止冷風吹,用保溫板或麻袋蓋榨。 原料別名:菜子油、菜油、油菜籽油、蕓苔油、香菜油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蕓苔(即油菜)的種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狀的液體。菜籽油色澤金黃或棕黃,有一定的刺激氣味,民間叫作“青氣味”。這種氣體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優(yōu)品種的油菜子則不含這種物質。是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主產于長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產量居世界首位。人體對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達99%。因此它所含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yǎng)成分能很好地被機體吸收,具有一定的軟化血管、延緩衰老的功效。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種實,一般會含有一定的種子磷脂,對血管、神經、大腦的發(fā)育十分重要。菜籽油的膽固醇很少或幾乎不含,所以控制膽固醇攝入量的人可以放心食用。菜籽油是一種芥酸含量特別高的油,是否會引起心肌脂肪沉積和使心臟受損目前尚有爭議,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還是應當注意少吃。中醫(yī)理論認為,菜油味甘、辛、性溫,可潤燥殺蟲、散火丹、消腫毒。姚可成《食物本草》并謂菜油“敷頭,令發(fā)長黑。行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產難,產后心腹諸疾,赤丹熱腫,金瘡血痔”。臨床用于蛔蟲性及食物性腸梗阻,效果較好。始見載于《天工開物》:“凡油供饌食用者……蕓苔子次之?!薄侗静菥V目》則謂油菜籽“炒過榨油,黃色,燃燈甚明,食之不及麻油。近人因油利,種植亦廣云”。菜籽油簡稱"菜油",主要取自甘蘭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萊的種子(含油22%-49%,平均40%)。含蛋白質21%-27%,磷脂約1%。這些品種的菜籽產于中國、印度、日本、巴基斯坦、瑞典、波蘭、德國、智利、法國及加拿大。在歐洲,菜油來源是冬播的甘蘭型油菜。在巴基斯坦及加拿大,菜油的主要來源是夏播的白菜型油菜。 我國油菜生產近年有很大發(fā)展,畝產量不斷提高。菜籽油產量約占植物油產量的1/3以上。除主要產區(qū)長江和珠江流域外,其它地區(qū)也在大力發(fā)展油菜種植,因為它可利用冬閑地種植,不與大田作物爭地。 菜籽毛油呈黃略帶綠色,具有令人不快的氣味和辣味。堿煉、脫色、脫臭后的菜籽油澄清透明,顏色淺黃無異味。儲藏時有風味回復的現象,但與原來(毛油)的風味不同。o(∩_∩)o...
壓榨油是用機械方法生產,而浸出油是加入化學溶劑生產出來的,前者更原生態(tài)一點。那么到底哪個更適合食用呢?看看視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