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多分布(茶葉多分布在南方的什么和山地)
茶葉多分布在南方的什么和山地
這是因為茶樹屬于亞熱帶植物,最適宜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所以云南、海南等南方地區(qū),茶樹生長旺盛,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茶可采。
茶樹還是一種喜酸性植物,非常喜歡在酸性的土壤中生活。
我國南方的山區(qū)或半山區(qū)大多是酸性土壤,能給茶樹提供它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所以茶樹喜歡生長在南方,像著名的“龍井”、“碧螺春”、“鐵觀音”等都產自南方的山區(qū)。
茶葉盛產于什么地區(qū)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樹種植國
中國擁有3000多年的飲茶歷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種植國,也是茶園面積增速最快的國家,2014年茶園面積265萬公頃,比2000年增加156萬公頃,增幅達143%。印度位居第二。
由于茶園面積增加及科技進步使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世界茶葉產量穩(wěn)步增長。2014年,茶葉產量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國。
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成21世紀以來茶產業(yè)發(fā)展亮點
如今,世界茶葉生產早已不是過去小農經濟時代粗放的生產加工方式,與茶葉有關的產業(yè)鏈條發(fā)生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茶產業(yè)不再是原茶產品的簡單售賣,而成為一系列緊密相關的環(huán)節(jié)。21世紀以來制茶工藝和技術突飛猛進,世界涉茶產業(yè)的發(fā)展也日趨多樣化??偟膩碚f,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涉茶產業(yè),都離不開科研,科研會帶動茶葉生產、茶葉加工、茶葉貿易的繁榮,不僅會提高茶葉的產量,還會提高茶葉的質量,更會隨之提高茶葉的銷量。21世紀的世界茶業(yè)在科技工作者和先進科技技術共同推動下,在茶園管理、栽培育種、生產工藝方法、產品創(chuàng)新和銷售管理等方面均取得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萍紕?chuàng)新成果已成為21世紀以來茶產業(yè)發(fā)展的亮點。
茶葉分布的地理特征
江南茶區(qū)位于長江以南,梅江、連江、雁石溪以北,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江南茶區(qū)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帶,少數(shù)在海拔較高的山區(qū),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
這里是中國茶葉的主要產區(qū),年產量約占總產量的2/3。江南茶區(qū)的土壤主要是紅壤,部分為黃壤或棕黃壤,少數(shù)是沖積土。 該區(qū)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5度- 18尤,冬季的絕對最低氣溫一般在-81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 - 1600毫米,春夏兩季雨水最多,約為全年降水量的60% - 80%,秋季干旱。
該區(qū)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量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 主要出產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各種品質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云霧、九曲紅梅、修水寧紅等。
茶葉產于什么帶地區(qū)
華南茶區(qū)位于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qū)),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qū)。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產大葉種紅碎茶,茶湯濃度較大。
茶葉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一、中國有四大茶區(qū)有西南茶區(qū)、華南茶區(qū)、江南茶區(qū)和江北茶區(qū),總面積約達110萬公頃。
二、1、西南茶區(qū)位于中國西南部,包括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
2、華南茶區(qū)位于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qū)),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qū)。
3、江南茶區(qū)位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qū),年產量大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4、江北茶區(qū)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陜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主要以生產綠茶為主。
茶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區(qū)
中國四大產茶區(qū):西南茶區(qū)、華南菜區(qū)、江南茶區(qū)和江北茶區(qū)。
中國現(xiàn)有茶園面積110萬公頃。茶區(qū)分布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西藏自治區(qū)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省榮城縣,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qū)、市)967個縣、市生產茶葉。全國分四大茶區(qū):即西南茶區(qū)、華南菜區(qū)、江南茶區(qū)和江北茶區(qū)。
1.西南菜區(qū)
西南茶區(qū)位于中國西南部,包括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國發(fā)展大葉種紅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貴高原為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形復雜,有些同緯度地區(qū)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差別很大,大部分地區(qū)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熱。土壤狀況也較為適合茶樹生長,四川、貴州和西藏東南部以黃壤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為赤紅壤和山地紅壤。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區(qū)豐富。
2.華南茶區(qū)
華南茶區(qū)位于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qū)),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qū)。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產大葉種紅碎茶,茶湯濃度較大。
除閩北、粵北和桂北等少數(shù)地區(qū)外,年平均氣溫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氣溫為7℃~14℃,茶年生長期10個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國茶區(qū)之最,一般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臺灣省雨量特別充沛,年降水量常超過20O0毫米。茶區(qū)土壤以磚紅壤為主,部分地區(qū)也有紅壤和黃壤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
3.江南茶區(qū)
江南茶區(qū)位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qū),年產量大約占全國總產量的 2/3。生產的主要茶類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云霧等。
茶園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帶,少數(shù)在海拔較高的山區(qū)。這些地區(qū)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5℃~18℃,冬季氣溫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茶區(qū)土壤主要為紅壤,部分為黃壤或棕壤,少數(shù)為沖積壤。
4.江北茶區(qū)
江北茶區(qū)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陜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qū)主要生產綠茶。
茶區(qū)年平均氣溫為 15℃~ 16℃,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一般為-10℃左右。年降水量較少,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勻,常使茶樹受旱。茶區(qū)土壤多屬黃棕壤或棕壤,是中國南北土壤的過渡類型。但少數(shù)山區(qū),有良好的微域氣候,故茶的質量亦不亞于其他茶區(qū),如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等。
茶葉生長在什么帶地區(qū)
茶葉栽培土壤一般選擇微酸性土壤。
茶樹對土壤要求適應較廣,只要土層深度在60cm以上;又呈酸性反應,土壤酸度在4.0—6.5之間;且不漬水的,一般都可以種茶.。
種茶要求土壤為PH值在4.5—6.5之間的酸性土,土質要疏松透氣,保證排水良好,在紅壤、沙壤土、黃壤等土質中都能很好的生長,注意石灰質含量不能太高,在0.2%以下最佳。茶園一般栽植在山丘,排水條件比較好。
茶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區(qū)
東亞(East Asia),亞洲東部的簡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等五個國家。面積約1170萬平方千米。人口13億多。 地勢西高東低,分四個階梯。中國西南部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河流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鴨綠江等。日本位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日本東部臨太平洋,海岸線曲折,多天然良港,夏秋季節(jié)常受臺風侵襲。
東部:臨海,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和半島;地形:多平原、丘陵
西部:遠離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
這種東西地形的差異導致了地勢西高東低,大河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
擴展資料:
東亞地形西高東低,在傳統(tǒng)上有三級階梯之分:第一級為青藏高原,該處海拔一般達4000米以上;第二級為一系列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級為平原、丘陵和一些海島。
經緯度定位:4°N~53°N 73°E~150°E
典型的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特別是稻谷的生長;瀕臨太平洋,漁業(yè)資源豐富(西太平洋漁場是世界主要漁場之一),多天然良港,利于漁業(yè)和對外經濟的發(fā)展;水力資源豐富。
東亞大陸的邊緣,地質條件復雜,多山,且多火山、地震。夏秋季節(jié)常受臺風侵襲。
東部:臨海,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和半島;地形:多平原、丘陵。
西部:遠離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
這種東西地形的差異導致了地勢西高東低,大河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
東亞面積約1170萬平方千米。人口16億人。地勢西高東低,分四個階梯。東南半部為季風區(qū),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西北部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沙漠氣候;西南部屬山地高原氣候。5-10月東部沿海受臺風影響。
礦物資源以煤、鐵、石油、銅、銻、鎢、鉬、金、菱鎂礦、石墨等最豐富。東亞是稻、薯蕷、糜子、蕎麥、大豆、苧麻、茶、油桐、漆樹、柑橘、桂圓、荔枝、人參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
所產稻谷占世界稻谷總產量40%以上,茶葉占世界總產量25%以上,大豆占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蠶絲等的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我國茶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區(qū)
1、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qū)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qū)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松、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fā),清明前所采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lián)的。
過去,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F(xiàn)在,一般采用電鍋,既清潔衛(wèi)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南亞茶葉主要分布地區(qū)的原因
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絲綢之路”曾經享譽世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研究。通過對中國茶史和茶文化的探章,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茶葉之路”完全可以和“絲綢之路”并稱而兼美。
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茶葉之路”大體可分為四條陸路和三條海路。
四條陸上“茶葉之路”:一是經過西域通向中亞、西亞及歐洲;二是經過蒙古通向俄國,三是經過東北通向朝鮮半島;四是從西南地區(qū)的茶區(qū)直接通向南亞諸國。
三條海上“茶葉之路”:一是由江南茶區(qū)通向日本;二是由聞粵一帶通向南洋諸國,進而經馬來半島、印度半島通向地中海和歐、非諸國;三是由廣東越過太平洋通向美洲各地。
茶葉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中國茶葉分布在北緯18--37度,東經94--122度的廣闊范圍內,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廣東、廣西、貴州、江蘇、江西、陜西、河南、臺灣、山東、西藏、甘肅、海南等19個省區(qū)的上千個縣市。地跨中熱帶、邊緣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日溫帶。在垂直分布上,茶樹最高種植在海拔 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僅距海平面幾十米或百米。在不同地區(qū),生長著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茶樹,從而決定著茶葉的品質及其適制性和適應性,形成了一定的茶類結構。我國茶葉資源遼闊,茶葉區(qū)劃分采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qū),系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二級茶區(qū),系由各產茶?。▍^(qū))劃分,進行省區(qū)內生產指導;三級茶區(qū),系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乙患壊鑵^(qū)分為4個,即華南茶區(qū)、西南茶區(qū)、江南茶區(qū)、江北茶區(qū)。 江北茶區(qū) 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擴甘南、陜西、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qū)。江北茶區(qū)地形較復雜,茶區(qū)多為黃棕土,這類土壤常出現(xiàn)粘盤層;部分茶區(qū)為棕壤;不少茶區(qū)酸堿度略偏高。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南茶區(qū) 在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蘇南等地。
江南茶區(qū)大多處于低丘低山地區(qū),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江南茶區(qū)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穰。該茶區(qū)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該茶區(qū)是發(fā)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qū)域。
西南茶區(qū) 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qū),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東南。西南茶區(qū)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qū)為盆地、高原,土壤類型亦多。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為主。西南茶區(qū)載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qū)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qū)適制紅翠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
華南茶區(qū) 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臺、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華南茶區(qū)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物質含量高。全區(qū)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茶區(qū)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制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