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茶葉的工具叫什么名字(量取茶葉的工具叫啥名字)
量取茶葉的工具叫啥名字
是茶荷。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形狀多為有引口的半球形,用以觀賞干茶外形,通常用竹、木、陶、瓷、錫等制成。
茶荷的使用方法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制品,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在用賞茶荷盛放茶葉時,泡茶者的手不能碰到茶荷的缺口部位,意識與茶葉潔凈衛(wèi)生。用手拿賞茶荷時,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茶荷兩側,放在虎口處。另一只手托住茶荷和底部。
擴展資料
其他茶具配套
1、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的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則于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4、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制。
5、茶夾:又稱茶筷,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6、茶針(茶通):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后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取茶葉的工具叫什么
茶匙是泡茶時,專門用來取茶葉的工具,木質的較好,高檔的有純銀的,一般情況下,人們用手抓,或直接倒,不衛(wèi)生,不準確,用茶匙就好多了。
量取茶葉的工具叫啥名字好聽
茶道竹簾的用處
茶道竹簾也叫茶具墊、茶席,可使壺底少積水快干以免影響到紫砂壺等,另外增加茶趣,名字也優(yōu)雅講究。
茶道用具
置茶器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茶漏(斗):放于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茶的工具名稱
茶則是唐代用來鏟茶的工具。
唐代茶具中重要的器具主要有下面5種:
1、茶釜
茶釜是唐代重要茶具之一。唐代飲茶以烹煮為主,需要把茶餅碾成顆粒后放入茶釜中煎煮,茶釜在唐代飲茶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2、茶臼
茶臼是將茶餅研磨成顆粒的器具。陸羽《茶經(jīng)》上所提到用來研磨茶葉的工具是茶碾,茶臼是早于茶碾出現(xiàn)的研磨工具。
瓷茶臼堅厚,平底、外側施釉、臼里不施釉,有月牙形的小窩,用以研磨。
3、茶則
茶則是一種量具,將研磨好的茶放入茶釜中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定量的茶。唐代茶則多為青瓷。
4、茶甌
茶甌是唐代茶具中最典型的器具之一,又稱為茶杯或茶碗。茶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玉璧底碗,圈足較大,中心內凹;另一種是常見的花口茶碗,多為五瓣花形,圈足外撇,是晚唐出現(xiàn)的器型。
5、茶托
茶托是防止茶杯燙手的器具,東晉時期就有了青瓷茶托的雛形,到了唐代,茶托的造型更加豐富,有蓮花花瓣形、荷葉形、海棠花瓣形等。
量取茶葉的工具叫啥名字啊
茶針:茶針形狀為一根細頭針形狀茶針:茶針用于疏通壺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暢。而茶匙又稱茶扒,形狀近似于湯匙,因此也稱茶匙,茶匙主要起到撥取茶葉的作用,兩者根本的區(qū)別為茶則是量取茶葉的工具,而茶匙為撥取茶葉的工具。
如何量取茶葉
五百克茶葉首先從重量上來說是人們常說的一斤。從體積數(shù)量上來看,一斤的茶葉量是很大的。因為單片茶葉的重量很輕,所以一幾的茶葉就顯得很多了,并且可以供人飲用很長的時間。茶葉的等級不同茶葉的單片數(shù)量也不同,等級越高,單片數(shù)量越多。
茶葉稱量器具怎么用
茶葉以(克)為單位,水以㏄為單位,茶(克):水(㏄)的比例應為1.5%,沖泡時間需十分鐘以上,才能泡出所需的濃度,而且只能沖泡一次(道),即使時間再延長,也不會使?jié)舛仍僭黾印?/p>
例如:以一個180㏄容量的蓋碗,沖水約八分滿(140㏄),須放入約2.1克的茶葉,沖泡十分鐘以上,才能泡出所需要的茶湯濃度。
茶工具名稱及用法
茶壺:主要用來泡茶。
公道杯:用來盛放茶壺里的茶,便于均勻分茶給客人。
茶漏:常用在小壺沖泡烏龍茶時,放在壺口,便于置放茶葉,防止茶葉外泄。
茶筒:就是用來盛放茶藝用品的。
茶勺:原來在茶葉筒內舀取茶葉。
茶針:用來疏通茶壺的內網(wǎng),保持水流暢通。
茶匙:用來挖取泡過的茶壺內的茶葉。
茶夾:用來夾著茶杯洗杯,還可以將茶渣從壺中夾出來。
品茶的工具名稱圖片
1、茶鏟 茶鏟用來量茶,裝茶入蓋碗的東西。
2、茶鉗 茶鉗燙杯是用來洗杯,送茶湯是用來夾住茶杯,端給客人品茶的用具。
3、茶針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后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另外也可用作普洱茶或者茶磚用來翹茶取茶的物件。
4、茶罐 專用于儲藏茶葉的罐子。
5、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
6、茶壺 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來泡茶。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
7、茶盤 茶盤是用來放置茶壺、茶杯等等的其他的泡茶所用到的像是一個托盤一樣的東西,它可以裝著泡茶之后流出來的或者是洗茶杯所需要倒掉的水。茶盤要定時清洗,不然的話污垢等等的累積到一定的時間便是很是很難清洗了。
8、茶荷 是一種置茶的工具,并且還具備著觀賞性,主要的用途就是把茶罐中的茶葉轉移到茶荷上,不僅是可以當做藝術品使用,而且還是可以具備一定的實用性,茶荷主要是竹制品制作的。
9、茶匙 茶匙又被稱為茶扒,是用來挖取茶葉的工具,泡開的茶葉會緊緊塞住了茶壺,再加上是茶壺的口又是很小的,這時候用手挖茶葉是不方便的,也不干凈,這時候可使用茶匙。 來源:-工夫茶具 來源:-茶盤 來源:-茶針
茶葉工具有哪些
唐代陸羽開列出了28種之多,這種茶具,大致分為八大類。
1.生活用具:風爐、灰承、茗、炭和火莢五種。
風爐:陸羽親自設計。狀如古鼎,三足兩耳,爐用鐵。銅鑄造。爐內為泥壁,爐腹有三具窗口,用以通風,窗孔上分別鑄有“伊公”、“羹陸氏茶”字樣,連起來為“伊公”、 “羹陸”、 “氏茶”。伊公即伊尹,是商代開國賢相,也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廚師,首先發(fā)明用鼎煮飯:陸氏則是陸羽本人。陸羽把自己和伊公相比。
爐腳上分別鑄有“坎上巽下離于中”, “體均五行去百疾”和“圣唐滅胡明年鑄”二十一個古文字。按《周易》解釋,坎主水,巽主風,離主火, “坎上”一句的意思就是,煎茶之水放于上,風從下面吹入,火在中間燃燒。 “五行”一句的意思是,茶能使五臟調和,百病消散?!笆ヌ啤本涫侵钢谱髂甏?。另幾件是輔助工具?;页校挥腥荒_的鐵盤,供承灰用。炭莢:六角形鐵棒,長一尺,以使炭通火?;鹎v、鐵刷、火筷,可以夾燒紅的炭。
2、煮茶用具:鈸、交床:是大口鍋,用來煮水煎荼,用生鐵制成,內光外粗,耳呈方形。交床:是十字交叉的支架,上有擱板,中間剜個圓孔,以便放鍋。
3、烤、碾、量茶用具:夾,紙囊,碾,拂末,羅合,則六種。
夾:用小青竹或鐵銅制成,長一尺二寸,供烤炙茶葉時翻用。紙囊;用產(chǎn)于剡溪的剡滕紙雙層縫制。用來貯烤好的荼,可以“不泄其香”,碾;用木制,內圓外方,里面放一個車輪狀帶軸的墮,亦即碾輪,能在圓槽來回轉動。將炙烤過的餅荼碾成碎末。拂末:用羽毛做成,清撣茶末。羅合:即羅篩,羅用竹制成,彎成圓形,繃上細紗或絹。則:用貝、蠣、蛤的殼充當,銅鐵竹制成匙,小箕之類,供量茶用。
4、水具:水方、漉水囊、瓢,竹夾和熟盂等五種,貯盛開水,陶做瓷成,可盛水二升。竹用木帛優(yōu),長一尺,兩頭包銀,用以攪水。
5、鹽具:鹺簋和揭鹺簋:放鹽用的瓷制品,圓形為主,直徑四寸,也有盒形等。揭:竹制品,取鹽用、飲茶用.陸羽認為越瓷最好,因越瓷為淡青色,能與綠色的茶湯相映生輝。札:形似筆狀,供飲茶時調茶用。
6、飲茶用品:碗和札。碗:瓷制品、飲茶用。
7、清潔用具:滌方、滓方和巾。滌方:用木制成,用盛放洗滌后的水。滓方:用木制成,盛放茶滓。巾:粗綢制成,長二尺,做兩塊交替使用。用來擦干各種茶具。
8、藏陳用具:畚、具列和都籃三種。畚:用白蒲草制成,呈長方形,用以盛放烹茶用的全部茶具,便于攜帶。
以上茶具,飲茶時并非一一具備,必要時,可省略若干件.在唐代的茶具中,還應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成套的飲茶器具,則為世人提供了唐代茶具的實物證據(jù),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這些茶具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宮廷系列茶具實物。這些大內茶器,主要有三類:金銀茶器、秘色瓷茶器、硫璃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