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常見病害(茶葉常見病害防治藥劑)
茶葉常見病害防治藥劑
葉枯病是茶葉葉部常見病害之一,該病分布在全國各茶區(qū),主要為害成葉和老葉、新梢、枝條及果實。日前,陜西省平利縣農業(yè)局高級農藝師汪顯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葉枯病是茶樹常見而嚴重的葉部病害,被害株往往生長不良、新植不壯、芽頭瘦弱、未老先衰,嚴重影響產量。因此茶農做好葉枯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加強管理,培育健壯茶株。及時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做好茶園排水或抗旱、抗寒工作,創(chuàng)造有利于茶樹生長的環(huán)境,促進茶樹健壯,提高抗病力。
清理茶園,減少病菌來源。對重病茶園,冬春期應摘除病葉,清理枯枝落葉或進行茶園冬耕,將表土病葉深埋,以阻斷病害來源。在發(fā)病期間,摘除病葉,防止傳染發(fā)病。
及時噴藥,控制病害蔓延。要合理使用農藥,避免產生藥害;可選噴下列藥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或農用抗菌素放線酮30%~50%(噴后5天可采摘)+新高脂膜800倍液,也可以選用抗菌素風光霉素1%(噴后7天可采摘)、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后15天可采摘)+新高脂膜800倍液。
汪顯安提醒廣大茶農,在未采摘的茶園或苗圃,同樣可以噴施上述藥劑,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適量噴藥,以達到更好的防病目的。
茶葉病害的綜合防治
1、茶小綠葉蟬
危害特征:該蟲主要以成蟲、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雌成蟲產卵于嫩梢莖內,致使茶樹生長受阻,被害芽葉卷曲、硬化,葉尖、葉緣紅褐焦枯。
防治方法:經常檢查,每百葉有蟲夏茶達6頭、秋茶達12頭,開始用藥;分期分批及時采茶,減少蟲卵量;清除雜草,減低蟲源。
2、黑刺粉虱
危害特征:以幼蟲聚集葉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誘發(fā)煤煙病發(fā)生。被害枝葉發(fā)黑,嚴重時大量落葉,致使樹勢衰弱,影響茶葉產質量。
防治方法:茶園修剪、疏枝,透風透光;保護天敵,使用生物農藥如韋伯蟲座菌,每畝用韋伯蟲座菌菌粉500克。
3、茶葉螨類
危害特征:比如茶橙癭螨。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葉及嫩葉汁液,致使被害葉片呈黃綠色,主脈變紅褐色,失去光澤,葉背出現褐色細斑紋,芽葉萎縮。
防治方法:加強茶園管理,及時分批采摘,清除落葉,旱期噴灌;秋茶采后統(tǒng)一用波美0.5度以內的石硫合劑清園。
4、茶跗線螨
危害特征:主要以成、若螨棲息于茶樹嫩芽葉背面吸汁危害,被害葉背出現鐵銹色,硬化增厚,葉尖扭曲畸形,芽葉萎縮。
防治方法:秋茶結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緊噴施波美0.5度石硫合劑,減少越冬蟲口基數;實行分批多次采摘,可減少蟲口數;在發(fā)生高峰前噴施20%噠螨酮或15%滅螨靈2000-3000倍或25%撲虱靈800-1000倍。
5、茶蚜
危害特征:茶蚜多聚于新梢葉背且常以芽下一、二葉最多,以口針刺進嫩葉組織內不時盡力吸食危害,致芽葉萎縮,伸長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僅污染嫩梢且能誘發(fā)煤病。
防治方法:及時分批多次采摘;藥劑通常選用40%樂果、50%辛硫磷、80%敵敵畏2000倍液噴施,尤要噴濕葉背。
茶葉常見病害防治藥劑名稱
山茶發(fā)生焦葉,焦斑從小到大,直至脫落,這是病害所致。使山茶葉片發(fā)生焦斑、落葉的病害有山茶炭疽病、山茶輪斑病、山茶赤葉斑病等,常在蔭蔽、潮濕、排水不暢、通風不良時發(fā)生。發(fā)生病害后,應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①將落葉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源。
②噴灑50%可濕性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1000倍液等藥物防治。
③重視栽培管理,加強通風,增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
茶葉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
可以的
代森錳鋅是一種優(yōu)良的保護性殺菌劑,屬低毒農藥。由于其殺菌范圍廣、不易產生抗性,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其他同類殺菌劑,所以在國際上用量一直是大噸位產品。目前,國內多數復配殺菌劑都以代森錳鋅加工配制而成,錳、鋅微量元素對作物有明顯的促壯、增產作用
茶葉病蟲害防治
一、農業(yè)防治是綜合防治的基礎:茶樹栽培中農業(yè)防治措施是多方面的。選用角質層厚和茶單寧含量高的抗病蟲良種。通過合理密植,減少病蟲發(fā)生;采取中耕除草,使茶毛蟲、茶尺蠖的蛹、茶籽象甲、茶象甲幼蟲、蛹都暴露于地表而死亡,又能減少病蟲的寄生場所。
合理施肥,氮、磷、鉀的合理配比,使茶樹營養(yǎng)平衡,增強抗病蟲的能力。合理分批多次采摘,可抑制茶蚜、小綠葉蟬的發(fā)生,也可消滅部分螨類害蟲。在冬季清園,將茶園中的枯枝落葉,雜草蒿稈清理出園,集中燒毀或深埋,可減少來年的初侵染源,減輕病蟲危害。
茶葉病蟲害及農藥使用
茶葉中有大量農藥殘留有點夸張了。從之前的數據來看,可能會有些殘留,但談不上大量,也談不上超標。
茶葉中的農殘有明確的限量,按道理只要有正規(guī)廠家來生產的茶葉,質量都是有保證的。
再者,我們現在也有“洗茶”的習慣,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安心喝茶,平時也可以關系當地食藥部門對市場抽檢結果的公告。
對茉莉花茶國家質量監(jiān)督抽查結果,農藥殘留量超過國家標準規(guī)定限值的占4 2 9%。我國產茶區(qū)域遼闊,品種繁多,多數茶園地處高山,水土純凈,污染小。但處于丘 陵地區(qū)的茶園,夏秋茶季病蟲害多,茶農忽視農藥正確使用,致使茶葉中農藥殘留超標。
鑒別茶有感官和理化鑒定兩個方法。感官鑒定,也叫審評,第一形狀,屬外觀鑒定。感官鑒定又可分為四項:一是條索,條的種類不同,條索的要求與呈現各異,如松緊、曲直、粗細、扁圓、整碎、輕重等。要與該品種正常情況相符。二是色澤,是枯燥還是光潤,還應與該品種要求相符,如紅茶是紅褐色,綠茶是嶄新綠色,花茶為褐綠色。三是凈度,應潔凈無梗,塊、片、末不超過限度,不能含有非茶類夾雜物。四是嫩度,同一品種茶葉以芽尖白毫多者 為佳,條索雖稍粗壯,但嫩潤半透明。
鑒別茶的內質,可分香氣、滋味、湯色、葉底。一是香氣,鼻嗅新鮮,濃厚純正為好,淡薄 不純?yōu)榇?,悶焦粗澀者更次,有異味者為劣。各種花茶均應有自己獨特的正常香氣,如茉莉花茶應具茉莉香氣,玉蘭、珠蘭花茶應具玉蘭、珠蘭香氣。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覺,甘 醇濃郁,鮮嫩純正為優(yōu),澀、苦、粗、酵、淡為次,霉、辣、生草味為劣。三是湯色,在茶湯熱時,觀察明暗深淺。一般明淺為佳,暗深者次,但紅茶湯色比綠茶深,緊壓茶湯色要暗 。四是葉底,品嘗沏過的濕茶葉,用手按,柔軟有彈性屬于細嫩,板硬無彈性為粗老。上述鑒別方法主要是區(qū)分優(yōu)、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偽劣茶葉也就往往是在這種 感官鑒別中發(fā)現。
茶葉病害用什么藥
茶葉修剪厲用的殺菌藥是:
①保護劑:茶樹上常用的有百菌清、代森鋅、波爾多液、硫酸銅、石硫合劑等。這些藥劑只有保護作用,而無治療作用。因此,發(fā)病前及早噴藥,以保護茶樹組織防止病原物侵入。
②治療劑:常用的有苯菌靈、多菌靈、萎銹靈、粉銹寧、十三嗎啉、托布津、甲基托布津等。治療劑一般能被茶樹吸收。噴施在土面或土壤處理,通過葉片和根部吸收到茶樹體內,然后隨樹液輸導至其他部位。不僅具有預防作用,而且對已經發(fā)病的茶樹還有抑制病害擴展的治療作用。
茶葉常見病害防治藥劑配方
茶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較為廣泛。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蟲害的侵襲,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茶葉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茶葉防蟲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茶葉有所幫助。
1、以“種”防蟲
即采用適當的種植方式減少病蟲發(fā)生。如開辟新園時用無病蟲的苗木,盡量采取叢栽或條栽的方式,避免過度密植,創(chuàng)造良好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茶園合理間作,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以保持較豐富的自然植被,減少病蟲大發(fā)生的機率。但在小綠葉蟬發(fā)生嚴重的茶區(qū),茶園不宜間作花生和豆科作物。斜紋夜蛾發(fā)生地區(qū)不宜與紅薯間作。
2、以“蟲”治蟲
保護天敵資源,如對修剪、臺刈下的枝葉,可先堆在茶園附近,以利天敵返回茶園;人工摘除的卵塊、蟲包、護囊等有不少天敵寄主,放在四周有水包圍的壇、缽中,待寄生蜂和寄生蠅羽化飛出后再行處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釋放于茶園防治害蟲;人工招引益鳥啄食茶園害蟲;保護蝌蚪和青蛙以及養(yǎng)雞鴨防治茶蠶等。可人工大量繁殖和釋放天敵,如茶尺蠖絨繭蜂、赤眼蜂、草蛉、食蟲瓢蟲及農田螂蜂、捕食螨等。還可引種天敵昆蟲,開發(fā)和利用生物制劑防治害蟲。如蘇云金桿菌制劑和病毒制劑防治茶尺蠖、茶毛蟲、茶黑毒蛾等鱗翅目害蟲,白僵菌防治茶麗紋象甲和假眼小綠葉蟬,真菌制劑防治黑刺粉虱等。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農藥加以利用。
3、以捕(誘)殺蟲
如捕打大尺蠖成蟲,還可捕捉其老齡幼蟲。早春采除茶毛蟲卵塊,捕殺茶毛蟲及刺蛾的群集幼蟲,捏殺卷葉蛾蟲包、蓑蛾蟲袋,還可點燈誘殺成蟲。
4、以采(剪)控蟲
及時采摘,合理修剪,臺刈可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抑制喜濕或喜郁閉條件的黑刺粉虱、介殼蟲等發(fā)生??蓽p輕蚜蟲、小綠葉蟬、象甲等多種危險性病蟲危害。對有蟲芽葉要重采、強采。夏秋季節(jié)要盡量多采摘、少留葉。秋季如害蟲多,可延長采摘,適當推遲封園。
5、以耕滅蟲
一般夏秋季節(jié)翻土1-2次為宜。對麗紋象甲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在春茶開采前深翻一次,能大量減少害蟲的發(fā)生。冬季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深耕培土,將蠐螬、象甲類幼蟲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環(huán)境不適而死亡或遭天敵捕食。翻土時適當鎮(zhèn)壓,造成蟲蛹機械死亡或翌年無法羽化出土。
6、以肥抗蟲
施用有機氮肥可提高茶樹對茶橙癭螨的抗性;施用石灰不利于薊馬、葉蟬的生存;磷礦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殺傷紅蜘蛛。重施基肥,合理追施春肥、夏肥、秋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平衡施用,并注意排漬和灌水防旱,可顯著提高抗蟲能力。
茶葉藥害咋解決
920(赤霉酸)不解棉花草甘膦藥害。
一、920是指赤霉酸,這是一各作物生長調節(jié)劑,主要作用是促進植物生長,能促進植物細胞伸長、打破休眠、誘導開花、減少落花落果、促進作物提早成熟等。
二、草甘膦是一種非選擇性、無殘留滅生性除草劑,對多年生根雜草非常有效,廣泛用于橡膠、桑、茶、果園及甘蔗地。主要抑制植物體內的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從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轉化,使蛋白質合成受到干擾,導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通過莖葉吸收后傳導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
茶樹病蟲害專用藥
山楂樹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摘要:山楂屬于落葉小喬木。枝密生,有細刺,幼枝有柔毛。梨果深紅色,近球形。果實較小,類球形,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主產山東、河南、山西、河北、遼寧。山楂片含多種維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蘋果酸等,還含有黃酮類、內酯、糖類、蛋白質、脂肪和鈣、磷、鐵等礦物質,所含的解脂酶能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促進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內酶素等功能。山楂中含有山萜類及黃酮類等藥物成分,具有顯著的擴張血管及降壓作用,有增強心肌、抗心律不齊、調節(jié)血脂及膽固醇含量的功能。所以山楂在我國深受人民喜歡。文章主要從山楂樹病蟲害方面加以論述,為山楂樹的種植保收提供參考。關鍵詞:葉黃斑病毒;日灼癥;茶黃毒蛾
1 葉黃斑病毒病感病植株葉片出現黃色斑駁或彩斑,一般黃色。斑駁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時褪綠很輕,有時有不規(guī)則污斑或斑點?;ㄓ袝r也出現斑駁或大理石花紋。為山茶葉黃斑病毒。據試驗,嫁接可以傳染山茶葉黃斑病毒病。病株作為砧木,接穗上就易出現此病病。防治方法:避免用病樹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2 斑點病感病葉片初出現小圓點,經一段時間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斑點,大小為 2 毫米 -7 毫米。病斑暗褐色至煙灰色,邊緣稍鼓起。有時在壞死區(qū)與健部間有一暗褐色帶。后期,病斑表面長出小黑點。病斑上的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傳染途徑病害在 4-9 月都有發(fā)生。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葉上越冬。防治方法:摘除病葉,并噴灑 75% 百菌清 600 倍液,或 0.15% 高錳酸鉀液。
3 網餅病病害主要發(fā)生在已充分展開的新葉上,老葉受害少。病斑多發(fā)生在葉緣或葉尖。初期在葉片上產生針頭大小的油漬狀小點,淡綠色,邊緣不清,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呈暗褐色,病組織變厚,有時向上反卷,葉片背面沿著葉脈出現網狀突起,故稱網餅病。 病原為網狀外擔菌,網狀外擔菌屬子菌亞門、層菌綱、外擔菌目。病斑上的網狀突起病菌的菌絲,白色粉狀物即為病菌子實層。子實層上為許多擔子及擔孢子,擔子圓筒形或棍棒形,頂端稍膨大,基部稍尖,大小 65-135 × 3-4 微米,無色,無隔膜。擔子頂端生 4 個小梗,每個小梗上著生 1 個擔孢子。擔孢子無色,透明,單胞,倒卵形,或短棍棒形,大小 8-12 × 3-4 微米,萌發(fā)時中間形成分隔。病菌以菌絲在植株的病葉上越冬,但不能在落葉越冬。病菌孢子通過風力傳播。南京地區(qū) 3 月下旬開始發(fā)病,全年以 4-6 月, 9-10 月間發(fā)生較重。潛育期和孢子形成期較長,在適溫條件下,潛育期 10-23 天,孢子形成期約 2 個月。有多次再侵染。溫暖( 22-27 ℃)、高濕、多霧、少日照、通風不良及植株生長稠嫩的易于發(fā)病。防治方法:在引種山茶苗時,應注意檢查,不要把此病帶入。種植不宜過密,注意通風透光,使其不利于病害的發(fā)生。在病害發(fā)生期,可噴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或 1 ∶ 0.5 ∶ 160 波爾多液。
4 灰霉病病菌先從花瓣的尖端侵入。發(fā)病后,病部呈水漬狀,褪色。最后,花瓣變褐腐爛,花朵脫落。病原為灰葡萄孢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病部的灰色霉層,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傳染途徑以菌核或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防治方法:注意通風,降低濕度;及時摘除病花,集中銷毀或深埋于土中;發(fā)病初期,噴 50% 速克靈可濕性粉劑 1500 倍液或 50% 撲海因 1500 倍液。
5 山楂花腐病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及幼果,造成受害部位腐爛。葉片發(fā)病,最初發(fā)生褐色點狀或短線條狀病斑,后逐漸擴大,變成紅褐色或棕褐色,病葉枯萎。防治方法:秋季徹底清掃果園,清除病僵果,集中燒毀,深埋,減少侵染源;早春翻地。將地面病僵果深翻至 15 厘米以下;對地面進行噴藥處理。 4 月底以前,對整個果園的地面,重點在樹冠下地面撒石灰粉;藥劑樹上防治: 50% 展葉和全部展葉時噴藥兩次防葉腐。藥劑有 2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盛花期再噴一次,可防花腐及果腐。
6 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和果實。葉片發(fā)病,病部布白粉,呈絨毯狀,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梢受害,除出現白粉外,生長瘦弱。節(jié)間縮短,葉片細長,卷縮扭曲,嚴重時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清掃果園,清掃病枝、病葉、病果,集中燒毀;藥劑防治。發(fā)芽前噴 5 度石硫合劑,花蕾期空中孢子增多,噴 5 度石硫合劑,落花后至幼果期視發(fā)病情況噴 1-2 次 0.3 度石硫合劑或 25% 粉銹寧 1000-1500 倍液。
7 桃小食心蟲在 6 月中旬,樹盤噴 100-150 倍對硫磷乳油,殺死越冬代食心蟲幼蟲, 7 月初和 8 月上中旬,樹上噴 1500 倍對硫磷乳油,消滅食心蟲幼蟲。
8 山楂紅蜘蛛早春時把樹上老皮、翹皮刮掉后進行焚毀、殺滅越冬的成蟲;噴灑菊酯類 2000 倍液、 20% 三氯殺螨乳油 800 倍液、 73% 克螨特乳油 2000 倍液以及殺卵作用較好的 50% 尼索郎乳油 2000 倍液,根據發(fā)生量及防治效果確定具體噴藥時機和次數。
9 紅蠟蚧分布于河北、山東、陜西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國外日本、印度、美國等有分布。多聚集于枝梢上吸取汁液、葉片上亦有寄生。樹體受害后,抽梢量減少,枯枝增多。雌蟲橢圓形,背面有較厚的蠟殼覆蓋。蠟殼呈暗紅色,長約 4 毫米,高約 2.5 毫米,頂部凹陷,形似臍狀。有 4 條白色蠟帶,從腹面卷向背面。體極鼓起。蟲體紫紅色,觸角 6 節(jié),第三節(jié)最長。雄成蟲體長 1 毫米,翅展 2.4 毫米。若蟲孵化后,離母體移至新稍定居后,即吸取汁液,并由泌蠟器官在蟲體背面和胸部兩側分泌蠟質,背面呈馬蹄形,側面呈斑點狀,均粉白色。以后蟲體逐漸長大,分泌物也逐漸長大,分泌物也逐漸增厚,雄蟲在前蛹期停止分泌蠟質物。雄蟲化蛹時,分泌一層較薄的白色蠟繭,化蛹其中。
茶樹病害防治農藥
某環(huán)保組織日前發(fā)布報告稱,吳裕泰、張一元、中國茶葉、天福茗茶、日春、八馬、峨眉山竹葉青、御茶園以及海南農墾白沙綠茶等九大品牌的茶葉抽檢顯示至少有3種農藥殘留,其中天福茗茶、吳裕泰、張一元等還檢出滅多威、硫丹等國家禁止在茶樹或茶葉上使用的農藥。此消息被媒體報道后,在消費者中引發(fā)了擔憂。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