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韻茶葉(中國韻茶是什么茶)
中國韻茶葉
黃金韻茶葉屬于白茶
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鎮(zhèn)張湖溪村的寧波市白茶品種試驗基地里,珍稀茶樹品種黃金芽開始進入采摘期,并已少量面市。其每公斤高達4000元的價格,創(chuàng)目前我市茶價之最。
據(jù)有十多年茶樹栽培經(jīng)驗的基地主人張完林介紹,9年前他在村附近的山上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野生的茶樹,隨后把它們扦插到田里,目前已有近20畝面積。此茶樹系基因自然變異優(yōu)化而來,也是國內(nèi)惟一黃色葉變異茶種。其芽葉四季均呈黃金般鮮艷色澤,因此得名“黃金芽”。采制的茶葉干色金黃、湯色亮黃、葉底玉黃,取名“黃金韻”,今年產(chǎn)量約5公斤。專家分析,黃金芽一年三季均可采制,可作為高檔白茶來開發(fā),效益潛力極為可觀。
中國韻茶是什么茶
中國韻金裝茶禮鐵觀音是半發(fā)酵茶,屬于高山茶
中國韻茶具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優(yōu)秀茶具,明代大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當?shù)氐淖夏?、紅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由于成陶火溫高,燒結(jié)密致,胎質(zhì)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jīng)久使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如有必要,甚至還可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
2、瓷器茶具
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fā)明之后,陶質(zhì)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
3、白瓷茶具
白瓷以景德鎮(zhèn)的瓷器最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茶具也各具特色。具有坯質(zhì)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
4、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fā)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chǎn)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宋朝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了鼎盛時期,生產(chǎn)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的景象。
5、黑瓷茶具
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續(xù)于元,衰微于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yōu)辄c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chǎn)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chǎn)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chǎn)的"建盞"最為人稱道。
6、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顧名思義是運用彩繪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樣,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琺瑯彩等茶具豐富多樣,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實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涂上一層透明釉,爾后在窯內(nèi)經(jīng)1300℃左右高溫還原燒制而成的器具。
7、玲瓏瓷茶具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盛行于明代,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鏤雕透空花紋,再用釉將透雕花紋填平,雕鏤出許多有規(guī)則的“玲瓏眼”。然后以釉燒成,燒后鏤花處得以墁平花紋清晰可見,具有玲瓏剔透、精巧細膩的特色,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
8、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產(chǎn)于福建福州一帶。福州生產(chǎn)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品種,特別是創(chuàng)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以后,更加鮮麗奪目,逗人喜愛。
9、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稱之為流璃或琉璃,實是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礦物質(zhì)。用這種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給人以色澤鮮艷,光彩照人之感。我國的琉璃制作技術(shù)雖然起步較早,但直到唐代,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斷傳入,我國才開始燒制琉璃茶具。琉璃茶具唐代已經(jīng)起步,在當時堪稱珍貴之物。唐代元稹曾寫詩贊譽琉璃,說它是“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象筵看不見,堪將對玉人”。難怪唐代在供奉法門寺塔佛骨舍利時,也將琉璃茶具列入供奉之物。玻璃杯泡茶,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別有風趣,而且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
10、金屬茶具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紀前的1500年間,青銅器就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但從明代開始,隨著茶類的創(chuàng)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包括銀質(zhì)器具在內(nèi)的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制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11、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而著稱。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傳入歐洲。明代景泰年間,我國創(chuàng)制了琺瑯鑲嵌工藝品景泰藍茶具。在眾多的搪瓷茶具中,潔白、細膩、光亮,可與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飾有網(wǎng)眼或彩色加網(wǎng)眼,且層次清晰,有較強藝術(shù)感的網(wǎng)眼花茶杯。式樣輕巧,造型獨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溫作用,且攜帶方便的保溫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壺、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盤,受到不少茶人的歡迎。
12、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國飲茶雖漸次推廣開來,但屬粗放飲茶。當時的飲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間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這種茶具來源廣,制作方便,對茶無污染,對人體又無害。但缺點是不能長時間使用,無法長久保存,失卻文物價值。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現(xiàn)了一種竹編茶具,它既是一種工藝品,又富有實用價值,主要品種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壺、茶盤等多為成套制作。竹編茶具由內(nèi)胎和外套組成,內(nèi)胎多為陶瓷類飲茶器具,外套用精選慈竹,不但色調(diào)和諧,美觀大方,而且能保護內(nèi)胎,減少損壞。同時,泡茶后不易燙手,并富含藝術(shù)欣賞價值。因此,多數(shù)人購置竹編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擺設(shè)和收藏。
中華韻茶葉
平水韻的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依據(jù)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實隋朝時的《切韻》是206韻,唐朝時簡化為193韻,到南宋時的“平水韻”合并成106韻。
中華詩詞學(xué)會的《中華新韻》,韻部劃分以普通話為讀音的依據(jù),根據(jù)《新華字典》的注音,將漢語拼音的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部。其中一二聲為平聲韻,三四聲為仄聲韻。
中國韻茶葉多少錢一盒
古池三韻茶葉很好喝。古池三韻茶葉也叫做竹葉茶,就是因為竹葉是青色,泡出來茶水也是青色,泡完后茶葉還是青色。古池三韻茶葉是以竹葉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種茶。竹為禾本科植物,中空有節(jié),莖、葉常綠,在長江以南各省都有載種。竹葉含三萜類物質(zhì)、蘆竹素、白芳素等。取鮮竹50-100克,水煎代茶飲
中國韻茶葉罐什么時期的
1、《五言古風》是詩人張?zhí)熨x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
2、作品原文
天命有定在,人心無了期。
春桃與秋菊,舒芬各平時。
人心出處問,徒爾勞心機。
朔風吹我懷,肝膽天應(yīng)知。
3、作者簡介
張?zhí)熨x(1481-1547),字汝德,又名愛梅道人,興寧縣福興區(qū)人。是一位修志專家。他儀表端莊,孝悌忠信,少負才名,早年考取秀才,后拜大司成(國子監(jiān)的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湛甘泉為師,精研文史,深得興寧縣令祝枝山器重,并親自寫信聘請他到縣衙署,參與編修《興寧縣志》。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