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審評程序(茶葉評審的方法)
茶葉評審的方法
審茶杯為瓷質(zhì)白色,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鋸齒形缺口,杯的容量有15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三種,烏龍茶用110毫升鐘形茶盞;
茶葉評審一般從哪五個方面來進行評審?
茶葉審評基本流程:
取樣—把盤(評外形)一扦樣—稱樣—沖泡—瀝茶湯一評湯色一嗅香氣—嘗滋味一評葉底一審評結(jié)果與判定。
一、取樣
1、初制茶取樣方法:1勻堆取樣法:②就件取樣法③隨機取樣法
上述各種方法均應(yīng)將打取的原始樣茶充分拌勻后,用分樣器或?qū)撬姆址ù蛉?00g~200g二份作為審評用樣,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審評,另一份留存?zhèn)溆谩?/p>
二、把盤
1、將代表性茶樣放入評茶盤中,雙手持樣盤的邊沿,運用手勢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轉(zhuǎn)動,使樣匾里的茶葉均勻地按輕重、大小、長短、粗細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勻分布在樣匾里的毛茶通過反轉(zhuǎn)順轉(zhuǎn)收攏集中成為饅頭形,這樣搖樣匾的“篩”與“收”的動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個層次。
2、用目測、鼻嗅、手觸等方法,通過翻動,調(diào)換位置,審評干茶香氣、形狀、嫩度、色澤、整碎、凈度、含水量等。
3、用鼻嗅干茶的香氣是否純正,有無異雜味,香型。
4、目測其上、中、下段茶的情況和比例是否合理,外形形狀是條形還是針形等,色澤是否有油潤,還是枯暗,顏色是翠綠,嫩綠,或黃綠等,目測其外形的完整性,碎茶,末茶的比例,凈度是否有非茶類的夾雜物。
5、手觸茶葉,感受其的重實度,大概的含水量。
三、扦樣
扦樣就是扦取能充分代表該批茶品質(zhì),審評時所需的大概重量的茶樣。
1、扦樣時,要將茶樣盤中的茶樣用回旋法收到茶盤中,成饅頭狀,上、中、下段茶合理分布在饅頭狀中。
2、扦樣時用三個手指,既姆指、食指、中指,由上到下抓起。
四、稱樣
稱樣就是稱取能充分代表該批茶品質(zhì),審評該茶樣時所需要的茶樣重量。
將扦起的茶樣緩慢放入稱樣盤中,同時眼觀天平的重量變化,達到所需的重量立刻停止,一次性放夠該茶樣審評所需的克數(shù)。
五、溫杯
在沖泡時一定要先溫洗審評器具,溫具目的是提升器具的溫度和達到清潔器具作用,避免在沖泡過程中由于器具自身的溫度太低降低審評杯中水溫,達不到?jīng)_泡要求的水溫,從而影響茶樣的內(nèi)質(zhì)品質(zhì),清潔器具目的是清除殘留在器具的氣味 少寶免殘留的氣味影響該茶的品質(zhì)。
六、沖泡
1、將稱取好的茶樣放入事先溫洗好的審評杯中,將燒開的沸水(100°℃)注入審評杯中,一次性注滿,加蓋,計時。
2、多杯不同茶類審評時,就以需要最長浸泡時間的茶類所需要的時間計時。
七、瀝茶湯
1、熟練者可用單手操作,食指扣住杯把,中指配合食指夾住杯把,姆指按住杯蓋的凸高點,將審評杯臥擱在審評碗上。
2、初學(xué)者可用雙手操作,一手握住杯把,另一手手指按住杯蓋的凸高點,將審評杯臥擱在審評碗上。
八、評湯色
評湯色就是利用人體的感受器官眼睛觀看審評其茶湯的顏色種類與色度、明暗度和清濁度等。
制定茶葉評審的依據(jù)
茶葉sc認證需要條件如下:茶廠、茶企至少具備一名中級以上評茶員,所以茶廠、茶企的生存發(fā)展,須具備評茶員的中級以上的技能人才。
茶葉審評對茶葉生產(chǎn)起到指導(dǎo)的促進作用;對科學(xué)研究起到一個客觀評定的作用;茶葉貿(mào)易必須用審評與檢驗來確認品質(zhì)與價格。
茶葉審評基礎(chǔ)知識
1.烏龍茶的審評要從干茶形狀開始,干茶形狀常見審評術(shù)語有:壯直,細結(jié),扭曲等。
2.烏龍茶干茶色澤術(shù)語有:砂綠,青綠,烏褐等。砂綠指綠中帶砂綠點,青綠指色綠而帶青。
3.烏龍茶湯色常見審評術(shù)語有:綠金黃,金黃,青黃,青濁等。綠金黃指金黃色中帶濃綠色。
4.烏龍茶香氣術(shù)語比較多,有如:巖韻,音韻,高山韻,香氣有:花蜜香,奶香和果香等。
茶葉評審的方法有哪幾種
茶葉審評的基本步驟無非分為干評和濕評兩個步驟。
干評是審評茶葉的外形、色澤、凈度、香氣等,是用專業(yè)的評茶盤在干評臺上完成,如圖:
濕評是審評茶葉的內(nèi)質(zhì),主要是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來評判,是在專業(yè)的濕評臺上,用沖泡茶葉來完成,如圖:
其實,不難,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得很好
茶葉評審與檢驗
一看:看的是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好茶葉的色澤基本上是翠綠的,而且芽頭的條形也比較均勻。此外,還要特別留意茶葉里是否有老葉或死葉,如有,則茶葉品質(zhì)一般。
二聞:如果茶葉看起來不錯,那你可以接著把茶葉拿起來聞一聞。一般好茶葉聞起來會有一股撲鼻的清香;而品質(zhì)不佳的茶葉聞起來會有一股霉味,像燜過似的。
三泡:現(xiàn)在市場上有的茶葉雖然看起來色澤不錯,但有可能是在制作過程中添加過某種化學(xué)原料。所以在選購茶葉時,消費者最好能將其泡開品嘗一番。
一般情況下,好茶葉泡開的茶很清透,反之則渾濁。
茶葉評審是一種什么方法
一、沖泡方法1.置具潔器飲紅茶前,不論采用何種飲法,都得先準備好茶具,如煮水的壺,盛茶的杯或盞等。同時,還需用潔凈的水,一一加以清潔,以免污染。2.量茶入杯每杯只放入3-5克的紅茶,或1-2包袋泡茶。
“通用型茶葉感官審評”方法。貿(mào)易上評茶應(yīng)根據(jù)產(chǎn)區(qū)從屬于哪一套標準,對照標樣評定外形和葉底的嫩度,而香氣、滋味和茶湯色澤不以陳樣為依據(jù)。有的茶葉生產(chǎn)者不標定級別,只標茶號或價格。遇到這樣的茶葉,應(yīng)首先看是大葉種還是中小葉種,再參照標準樣的級別定級,有了級別,才有品質(zhì)、價格的概念。
行名優(yōu)茶評比,不必參照標準樣,可根據(jù)茶葉實有品質(zhì)下評語、定分數(shù)。若是質(zhì)量檢驗部門在市場或在出廠抽樣檢驗,則仍須采用相應(yīng)的標準樣為依據(jù)。
2.紅茶審評
“祁紅”的品質(zhì)特點為外形細緊,苗鋒良好,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亮,香氣濃郁帶糖香,滋味醇和回甘,葉底紅勻細軟。審評“祁紅”毛茶和精茶,在對照各級標準樣的基礎(chǔ)上,重點抓住嫩度與條索的緊實程度。身骨空松輕飄,色澤枯灰,湯色淺?。t),香氣粗糙,滋味薄澀,葉底青暗,是低次產(chǎn)品的特征。同季節(jié)所產(chǎn)的“祁紅”,春茶嫩度好,色澤烏潤,香味柔和,品質(zhì)較好;夏秋茶湯色、葉底較為紅亮,但香味的鮮醇度不如春茶,總的品質(zhì)比春茶差。
3.滇紅工夫
滇紅工夫產(chǎn)于云南的滇紅。其品質(zhì)特點:色澤棕褐,外形肥壯顯露金毫,湯色紅亮,香氣濃郁,滋味濃醇回甘,葉底肥軟,紅勻明亮?!暗峒t”茶多酚含量高,茶味濃而耐泡,經(jīng)3次沖泡還有茶味。對毛茶和精茶的審評以標準樣為基礎(chǔ),抓住嫩度是重點。嫩度是滇紅內(nèi)在品質(zhì)的客觀標準。其精茶在嫩度基礎(chǔ)上,凈度也很重要,一、二級茶顯露芽鋒,不應(yīng)含有茶梗與樸片。
4.昭平紅工夫
“昭平紅”品質(zhì)特點:色澤烏潤、金毫顯露、香氣高銳、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醇厚帶甜、葉底紅勻明亮。規(guī)格等級[10]
茶葉評審的方法有哪些
按茶的質(zhì)量級別分類茶葉不同,級別也不同,一般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等,有的特級茶還細分為特一、特二、特三等,普洱散茶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十級,共11個級別,級別不同,品質(zhì)各有差異,一般級別會印在相應(yīng)的茶葉外包裝上,方便消費者辨別。
同一花色的各種商品茶根據(jù)茶葉的老嫩程度劃分的等級。等級編號由小到大,茶葉品質(zhì)則由高到低。如炒青和烘青毛茶常分6級12等(每級含2個等,也有分7級14等),一級二等品質(zhì)比二級三等好;精茶中的眉茶也分級,如特珍一級、二級;珍眉一級、二級……。外銷眉茶為便于洽談訂貨,常以一定號碼表示花色等級。
茶葉評審的方法中有一項是幾檔評分法
茶葉品質(zhì)的最初審評 (1)
茶葉審評時一般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鑒別。無論是太極茶道流派,還是別的什么機構(gòu)、團體和企業(yè),這個過程是一致的。正常的茶葉應(yīng)該具有該類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含非茶類物質(zhì),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條形茶的外形稱作條索。以緊細、圓直、勾齊、重實的為好;以粗松、彎曲、短碎、松散的為差。
鑒別茶葉的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zhì)老嫩及條索的光潤度。此外,還要看峰苗(用嫩葉制成的細而有尖峰的條索)的多少;一般以芽頭多、峰苗多、葉質(zhì)細嫩為好;葉質(zhì)老、身骨輕為次。
紅茶的光澤有烏潤、褐潤和灰枯的不同;綠茶的色澤分為嫩綠、翠綠、青綠、青黃等;光澤分光潤和干枯的不同。紅茶以烏潤者為好;綠茶以嫩綠、光潤者為好。凈度以無梗、末和其他夾雜物的為好。
拿一撮茶葉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氣,使茶葉受微熱而發(fā)出香味,仔細嗅聞,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煞磸?fù)多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濃淡、強弱和持久度
此外,還可以嗅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是否有煙味、焦味、霉味、餿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花茶還要看花香是否鮮濃持久。
取一小撮茶葉(3~5克),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開水沖泡,并蓋上杯蓋。5分鐘后,打開杯蓋,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嘗滋味,最后看茶葉的葉底。
1、湯色茶葉內(nèi)含物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xiàn)的色澤稱為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一般以湯色明亮、純凈透明、無混雜為好;以湯色灰暗、渾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艷明亮者為優(yōu),綠茶以嫩綠色者為上品。
2、滋味茶葉經(jīng)沸水沖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為最好。品嘗時,口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細品味;從而辨別出滋味的濃淡、強弱以及鮮爽、醇厚或苦澀等。另將少許干茶葉置于口中慢慢嚼,細品其滋味。
3、葉底觀察杯中經(jīng)沖泡后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還可用手指按壓,以判斷它的軟硬、薄厚和老嫩程度。優(yōu)質(zhì)茶葉的葉片鮮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因此茶湯色澤艷麗、澄清透明,無混雜;并且具有本品種茶葉的正常香氣,香氣清爽、醇厚、濃郁、持久、新鮮純正,沒有其他異味。紅茶湯以紅艷明亮、醇厚甘甜、喉間回味長、葉底鮮明為優(yōu)。綠茶湯應(yīng)碧綠清澈。烏龍茶湯應(yīng)為鮮亮橙黃色,先感覺稍澀,而后轉(zhuǎn)甘,鮮爽醇厚,并具有翠綠而明亮的細嫩鮮葉,在葉底被面有白色毫毛?;ú铚珣?yīng)為明亮蜜黃色,滋味清爽甘甜,鮮花香氣明顯,葉底綠色均勻,稍帶黃色且明亮。
劣質(zhì)茶葉的茶湯亮度差,色淡,略有渾濁。陳茶或霉變茶的茶湯無光澤,色暗淡,渾濁。香氣淡薄,持續(xù)時間短,無新茶的新鮮氣味,有的具有煙焦、發(fā)餿、霉變等異常氣味。劣質(zhì)紅茶味淡、苦澀,無回味或回味短;葉底粗老,色澤發(fā)暗。劣質(zhì)綠茶味淡、苦澀或略有焦味;葉底粗老、灰黃、破碎;若綠茶調(diào)青不及時或不徹底,還會出現(xiàn)紅葉或紅梗。劣質(zhì)花茶味淡,回味短,葉底色澤暗褐,雜而不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