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出口歐盟面臨問題(茶葉進入歐洲市場)
茶葉進入歐洲市場
茶葉是繼瓷器、絲綢之外最受歐洲人喜愛的物品。十七世紀中葉,茶葉被引進歐洲,立刻風靡整個大陸,到了十八世紀,喝茶儼然已經成為部分歐洲國家的習慣,據說當時的英國人對茶格外鐘愛,甚至將其作為日常必需品,稱之為“所有醫(yī)生公認的最佳飲料”。
熱氣騰騰的茶水,氤氳的茶香,優(yōu)雅地輕啜……飲茶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被貴族大肆吹捧和爭相模仿,不僅象征著自己的財富與魅力,還能陶冶情操、清油解膩,他們紛紛稱之為“包治百病的良藥”,身份高貴的婦女還常用來治療偏頭痛。
那時,同瓷器和絲綢類似,茶葉也是主要在王室和上流社會流行,價格十分昂貴。據說,不到一斤的茶葉價值約是英國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費用。
中國茶葉出口歐洲現狀
2019年,歐盟紅茶進口額6.4億美元,進口量為20.1萬噸;綠茶進口額1.8億美元,進口量為3.1萬噸。英國為歐洲第一大茶葉進口國,2019年紅茶進口額為3.3億美元,主要進口大包裝紅茶(超過3千克),而綠茶進口額僅為2879.3萬美元。肯尼亞、印度、斯里蘭卡為歐盟紅茶的前三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量分別為7.7萬噸、3.7萬噸、2萬噸,占歐盟紅茶進口總量的66.7%。
歐洲的茶葉市場
英國
茶是英國人普遍喜愛的飲料,80%的英國人每天飲茶,茶葉消費量約占各種飲料總消費量的一半。英國本土不產茶,而茶的人均消費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進口量長期遙居世界第一。
英國飲茶,始于17世紀中期,1662年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與英國查爾斯二世,飲茶風尚帶入皇家。凱瑟琳公主視茶為健美飲料,嗜茶、崇茶而被人稱為'飲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導和推動,使飲茶之風在朝廷盛行起來,繼而又擴展到王公貴族和貴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英國人好飲紅茶,特別崇尚湯濃味醇的牛奶紅茶和檸檬紅茶,伴隨而來的還出現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會以及飲茶舞會等。目前,英國人喝茶,多數在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進行。倘有客人進門通常也只有在這時間段內才有用茶敬客之舉。他們特別注重午后飲茶,其源始于18世紀中期。
茶葉進入歐洲市場了嗎
16 世紀,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義,經由威尼斯及馬賽港逐漸的傳入歐洲。歐洲人喝咖啡的風氣,是 17 世紀由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在各地經商中漸次傳開,在威尼斯出現了歐洲第一家的咖啡店-波的葛 ( Bottegadel Caffe )。四百年來,咖啡的飲用習慣不僅由西方傳至東方,甚至儼然成為銳不可擋的流行風潮。
在17世紀初期,中國茶葉遠銷至歐洲各國,很多上層社會的貴族、紳士都養(yǎng)成了喝茶的習慣。和中國的絲綢及磁器一樣,已經成為了中國在全世界的代名詞。
因此,咖啡,先進入歐洲。
茶葉進入歐洲市場的原因
法國是較早接觸到茶葉的歐洲國家之一,早在1636年首批茶葉就抵達了法國巴黎,這比英國最早接觸到茶葉的時間足足要早22年之久。
1636年,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商人把中國的茶葉轉運至法國巴黎,法國人開始接觸到茶葉。法語中,開始有了“茶”一詞。1700年8月3日,一艘名為阿穆芙萊特(Amphitrite)的法國船只,從中國運回絲綢、瓷器和茶葉等,拉開了中法茶葉直接貿易的序幕。
此后,往來于中法兩國,運送茶葉等貨物的船只逐漸增多。但這一時期法國的茶葉進口貿易尚未獨立開來,多是和其他貨物一起輸入法國的。1728年(清雍正六年),法國首次在廣州建立商業(yè)據點,從中國收購茶葉等貨物更為方便快捷。
法國茶文化的初步形成
與歐洲的其他國家相比,法國的茶文化形成較早。其原因在于,“浪漫的法國人在接受中國茶產品的同時,能夠從精神領域中去體驗茶文化的品味和情調”。
早在17世紀,法國上流社會就把中國茶視為貴族飲料,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喝茶,常常探討茶的品牌品色,時常傳遞來自中國的茶信息,他們總是試圖從茶葉本身搜尋一種神秘的文化跡象。
茶葉的輸入與銷售
法國最早進口的茶葉是中國的綠茶,隨后烏龍茶、紅茶、花茶及沱茶(磚茶)等相繼輸入。19世紀以后,隨著斯里蘭卡、印度、印尼、越南等國試種茶葉成功,這些國家的茶葉也相繼進入法國市場。
茶葉出口歐洲
近年來,信陽茶企持續(xù)開拓國際市場,茶葉出口連年保持快速增長,出口國從非洲、中亞國家擴展到東南亞、歐洲,主要出口美國、日本、新加坡、德國、馬來西亞等20余國家及地區(qū),品類從眉茶、磚茶擴大到信陽毛尖、信陽紅茶、抹茶等,實現了出口市場多元化、出口產品多樣化。
茶葉什么時候出現在歐洲市場的
中國是世界最早發(fā)明瓷器的國家,從商周開始出現原始瓷,到東漢走向成熟,至唐宋瓷器盛行,并影響到周邊國家,出口到東南亞、西亞,并遠至非洲。但這一時期中國的瓷器卻很少流入歐洲市場。
盡管如此,中世紀的歐洲人并不是完全不知道中國的瓷器,因為當時除零星出現的商業(yè)瓷制品,中國的瓷器還常夾雜在官方使節(jié)帶回的禮品中。
歐洲人真正較完整地知道中國瓷器,是在閱讀了寫于1298年的《馬可·波羅游記》以后。在這本游記中,不僅記錄了中國瓷器的面貌,還記錄了當時廣東德化窯的制瓷方法,這是一本歐洲最早記錄中國制瓷工藝的書。
茶葉進入歐洲市場的時間
有。英國,斯里蘭卡等都有。在英國,他們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其中的茶指的就是紅茶,所以他們那里也有豐富的茶文化,國外的茶葉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東亞茶,紅茶和歐洲茶;但國外的綠茶很少。
能進入歐盟市場的茶葉產品是
18世紀中葉以后英國東印度公壟斷了歐洲的花茶市場。
18世紀,茶取代了杜松子酒,成為英國人最真愛的飲料。茶葉在英國的流行因工業(yè)革命和海上貿易而起,并從小范圍的貴族階層走向大范圍的平民工人階層。
1795年,荷屬東印度公司遭到英國打擊破產,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主控全球茶葉貿易。
當時,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是歐洲市場上的奢侈品、時興貨。光是英國,每年平均從中國購買茶葉數千萬斤,值白銀幾百萬兩,而運到中國的洋布、鐘表總值尚不足以抵銷茶葉一項。
茶葉在歐洲的市場環(huán)境分析
英國不是茶葉消費量全球第一,目前中國式茶葉消費量全球第一的國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消費國,在茶葉全球版圖中,中國占據著絕對第一的地位。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為305.9萬公頃,占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的62.6%,其次是印度,茶葉種植面積為59.0萬公頃,占12.1%。
2017年世界茶葉種植面積比上一年增加了17萬公頃,而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比上一年增長了15.6萬公頃,可以說,世界茶葉種植面積增長部分的91.8%來源于中國。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茶葉消費國。2017年,世界茶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是中國,達212.4萬噸,居第二位的是印度,為105.9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該報告顯示,印度人均茶葉消費量幾乎停滯在750克/年。年輕人飲茶量減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印度17-24歲的年齡組中,50%的年輕人(約2.5億人)每天飲茶不到一杯,未來十年,印度總人口的65%將低于35歲,因此,印度茶葉局和印度商務部向大學里推廣新式茶葉沖泡方法——即冷飲調味茶,以此在年輕人當中推廣茶葉。
事實上,不只是在印度市場,中國茶企如何迎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也成為新課題。新式茶飲是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手段之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擁有新式茶飲店達15萬家,并且呈上升的發(fā)展態(tài)勢。
對于年輕化的消費趨勢,小罐茶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該公司也在考慮如何推出更年輕態(tài)的產品線,比如方便茶、彩罐系列等,以滿足年輕人的飲茶需求。據了解,小罐茶目前線上消費者的年齡構成為18歲到35歲,比傳統(tǒng)行業(yè)的消費者平均年輕10歲,該品牌的定位就是要用創(chuàng)新思維打造現代中國茶品牌。
傳統(tǒng)茶葉品牌也在尋找突破口。記者從吳裕泰方面了解到,從2019年開始吳裕泰將會陸續(xù)推廣有機茶專柜的覆蓋規(guī)模,新設專柜會達到200多家,包括鐵觀音,紅茶,白茶三個品類。吳裕泰方面稱,從該公司的整體銷售趨勢來看,有機茶葉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這也是為了迎合消費升級的市場需求。
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報告也提到,有機茶的推廣也將成為未來趨勢。不過,當前由于各國的有機茶執(zhí)行標準的不同,因此出現了產茶國與消費國不同版本的有機茶標準,增加了茶葉生產國的認證成本,這需要世界各國在有機茶標準方面達成共識,形成統(tǒng)一的全球標準,在對外貿易中,有機茶標準要得到各國之間的互認。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