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云枯病(茶云紋葉枯病)
茶云紋葉枯病
福福鋅即著名的炭疽福美,是福美雙與福美鋅復配的混劑,最早的產(chǎn)品為80% 可濕性粉劑,其中含福美雙30%、福美鋅50%;近年來面市的有40%、60%、68%、 72%可濕性粉劑,商品名20余個。是防治各類炭疽病專用藥劑,也能防治某些其他病害,具有抑菌和殺菌作用,以保護作用為主,兼有治療作用。
(1) 果樹病害防治蘋果炭疽病,從幼果期開始噴灑80%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8%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40%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視降雨情況, 10~20天噴1次。防治梨黑斑病,于發(fā)病前噴灑80%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15天噴1次。
防治葡萄炭疽病、黑痘病,噴灑8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15天噴1次。防治桃炭疽病,謝花至5月下旬,12~15天噴藥1次,連噴3~4次,用80%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西瓜炭疽病,發(fā)病初期開始,畝用80%可濕性粉劑125~150克,對水60~75 千克噴霧,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2) 蔬菜病害防治黃瓜等瓜類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炭疽病、甜椒炭疽病、菜豆炭疽病、山藥炭疽病,發(fā)病初期開始,畝用80%可濕性粉劑125~150克或72%可濕性粉劑134~167克或60%可濕性粉劑160~200克或40%可濕性粉劑250~300克,對水 50~75千克噴霧,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防治瓜類炭疽病、茄果類立枯病和猝倒病等苗期病害。10千克種子用80%可濕性粉劑30~40克拌種。(3) 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先將棉籽用45°C溫水浸30分鐘后撈出,再在80%可濕性粉劑200倍液中浸4小時,再催芽播種。(4) 防治麻類作物炭疽病,100千克種子用80%可濕性粉劑300~500克拌種(干拌)。
(5) 防治杉樹、橡膠樹炭疽病,發(fā)病初期用80%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6) 防治茶樹云紋葉枯病、炭疽病、白星病,發(fā)病初期,畝用80%可濕性粉劑 63~100克,對水50~75千克噴霧,7~10天噴1次,共噴2~3次。(7) 防治煙草炭疽病,發(fā)病初開始噴8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8) 防治雞冠花炭疽病、君子蘭炭疽病、白蘭花炭疽病,發(fā)病初期開始噴8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10~15天噴1次。
茶云紋葉枯病病菌形態(tài)圖
GB/T 17980.123-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23部分;殺菌劑防治葡萄黑痘病
GB/T 17980.92-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2部分;殺菌劑防治棉花黃、枯萎病
GB/T 17980.119-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9部分;殺菌劑防治草莓白粉病
GB/T 17980.104-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4部分;殺菌劑防治水稻惡苗病
GB/T 17980.118-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8部分;殺菌劑防治蘋果輪紋病
GB/T 17980.102-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2部分;殺菌劑防治柑橘瘡痂病
GB/T 17980.122-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22部分;殺菌劑防治葡萄霜霉病
GB/T 17980.85-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5部分;殺菌劑防治花生葉斑病
GB/T 17980.99-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9部分:殺菌劑防治杧果貯藏期炭疽病
GB/T 17980.113-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3部分;殺菌劑防治瓜類枯萎病
GB/T 17980.89-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9部分;殺菌劑防治大豆銹病
GB/T 17980.96-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6部分;殺菌劑防治香蕉貯藏病害
GB/T 17980.86-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6部分;殺菌劑防治甜菜褐斑病
GB/T 17980.83-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3部分;殺菌劑防治茶云紋葉枯病
GB/T 17980.112-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2部分;殺菌劑防治瓜類炭疽病
GB/T 17980.94-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4部分;殺菌劑防治柑橘腳腐病
GB/T 17980.91-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1部分;殺菌劑防治煙草赤星病
GB/T 17980.106-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6部分;殺菌劑防治玉米絲黑穗病
GB/T 17980.108-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8部分;殺菌劑防治小麥紋枯病
GB/T 17980.105-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5部分;殺菌劑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GB/T 17980.87-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7部分;殺菌劑防治甜菜根腐病
GB/T 17980.90-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0部分;殺菌劑防治煙草黑脛病
GB/T 17980.111-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1部分;殺菌劑防治蕃茄葉霉病
GB/T 17980.121-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21部分;殺菌劑防治葡萄白腐病
GB/T 17980.93-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3部分;殺菌劑種子處理防治棉花苗期病害
GB/T 17980.110-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0部分;殺菌劑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GB/T 17980.103-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3部分;殺菌劑防治柑橘潰瘍病
GB/T 17980.100-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0部分;殺菌劑防治荔枝霜疫霉病
GB/T 17980.116-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6部分;殺菌劑防治蘋果和梨樹腐爛病疤(斑)復發(fā)
GB/T 17980.124-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24部分;殺菌劑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
GB/T 17980.84-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4部分;殺菌劑防治花生銹病
GB/T 17980.107-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7部分;殺菌劑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GB/T 17980.120-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20部分;殺菌劑防治草莓灰霉病
GB/T 17980.88-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8部分;殺菌劑防治大豆根腐病
GB/T 17980.82-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82部分;殺菌劑防治茶餅病
GB/T 17980.97-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7部分:殺菌劑防治杧果白粉病
GB/T 17980.101-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1部分;殺菌劑防治甘蔗鳳梨病
GB/T 17980.109-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09部分;殺菌劑防治小麥全蝕病
GB/T 17980.114-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4部分;殺菌劑防治大白菜軟腐病
GB/T 17980.95-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5部分;殺菌劑防治香蕉葉斑病
GB/T 17980.117-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7部分;殺菌劑防治蘋果和梨樹腐爛病
GB/T 17980.98-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8部分:殺菌劑防治杧果炭疽病
GB/T 17980.115-2004 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115部分;殺菌劑防治大白菜霜霉病
GB/T 17980.20-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
GB/T 17980.23-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禾谷類銹病(葉銹、條銹、稈銹)
GB/T 17980.28-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蔬菜灰霉病
GB/T 17980.24-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梨黑星病
GB/T 17980.21-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禾谷類種傳病害
GB/T 17980.29-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蔬菜銹病
GB/T 17980.19-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水稻葉部病害
GB/T 17980.30-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黃瓜白粉病
GB/T 17980.27-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蔬菜葉斑病
GB/T 17980.25-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蘋果樹梭疤病
GB/T 17980.36-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種子處理防治苗期病害
GB/T 17980.32-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辣椒疫病
GB/T 17980.33-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辣椒炭疽病
GB/T 17980.26-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黃瓜霜霉病
GB/T 17980.31-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
GB/T 17980.35-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油菜菌核病
GB/T 17980.22-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禾谷類白粉病
GB/T 17980.39-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柑桔貯藏病害
GB/T 17980.34-2000 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
茶云紋葉枯病用什么藥治好
在茶花的生長過程中,有時候會發(fā)生病蟲害,植株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防治不及時的話,病蟲害就會大量滋生和蔓延,使植株迅速衰弱造成不長甚至死亡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在養(yǎng)護茶花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病蟲害應該及時進行防治。下面我對這些危害性比較大的病蟲害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 .炭疽病
炭疽病是茶花最常見的病害之一,一般是在六七月份的時候發(fā)生,出現(xiàn)病害的時候,病斑一般是從葉尖或者是葉子的邊緣開始發(fā)病,剛開始的時候在基部葉片邊緣出現(xiàn)水漬或者綠褐色病斑,然后后期擴大成不規(guī)則的斑紋狀小黑點,然后逐漸的蔓延整片葉子,最后引起葉片脫落。
防治方法
在養(yǎng)護茶花的時候,我們需要加強栽培管理作用,盡量使用一些有機肥和磷鉀肥,這樣能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如果發(fā)現(xiàn)炭疽病,我們應該及時摘除病葉并集中銷毀。另外我建議大家在春梢剛長出來之后,我們可以用1%的波爾多液稀釋噴霧,這樣能有效的防止病菌侵染。在發(fā)病初期的時候,我們可以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兌水600倍進行稀釋噴霧,也可以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兌水1000~1500倍稀釋噴霧。
2 .煤煙病
煤煙病也是茶花的比較常見病害之一,發(fā)病的時候可以讓枝干,葉片都受到傷害,葉片上更比較明顯,在患病初期的時候會出現(xiàn)煤煙狀小霉斑,后期逐漸擴大相互連接成一片。茶花在患有煤煙病之后,大部分會被煤煙狀的霉層所覆蓋,病菌寄生后不僅吸收花卉養(yǎng)分,而且還影響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嚴重的時候會使植株出現(xiàn)大量落葉的現(xiàn)象。
防治方法
在養(yǎng)護茶花的時候,種植不可以太過密集,保持植株之間的通風和透光性都比較好才可以。同時濕度也不可以過大,這樣能有效地控制病菌滋生的條件。在發(fā)病的時候,我們可以噴施波美0.3度石硫合劑液,每半個月噴施一次連噴三次,也可以用5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兌水500倍稀釋噴霧,每個星期噴施一次連續(xù)噴三次。
3 .根結(jié)線蟲病
這種病害主要是危害茶花的根部,使根部變成深褐色。從而導致根瘤腐爛,主根腫大,新須不生,地面上的植株停止生長,逐漸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在預防根結(jié)線蟲病發(fā)生的時候,首先我們要在上盆之前對土壤進行消毒,這樣能殺滅一些小害蟲,發(fā)現(xiàn)病害之后應該及時更換培養(yǎng)土,進行對植株進行換盆。在換盆前,我們可以將土壤放在陽光下暴曬兩三天之后再進行換盆,另外我們還可以用二溴氯丙烷兌水100到150倍稀釋噴灑土壤,如果使用二溴氯丙烷的話,我們可以將噴施過的土壤放置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才可以入盆栽植,否則的話會對根系有一定的損害。
4 .云紋葉枯病
云紋葉枯病主要是危害茶花的嫩枝嫩葉以及花蕾,發(fā)生病害的初期一般發(fā)生在葉尖或者是葉片邊緣,病斑初期呈不規(guī)則的形狀,由黃綠色變成褐色。發(fā)病的時候病葉特別容易脫落,嚴重的時候整個枝條都會枯死。
防治方法
在花期過后及時清理殘花,在冬季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注意清掃地面的上的枯枝和落葉。如果發(fā)現(xiàn)有病枝病葉的話,應該及時剪除并集中銷毀。
茶云紋葉枯病圖片
茶葉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拇筇锝?jīng)濟作物,種植面積較為廣泛。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蟲害的侵襲,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茶葉嚴重減產(chǎn),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茶葉防蟲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茶葉有所幫助。
1、以“種”防蟲
即采用適當?shù)姆N植方式減少病蟲發(fā)生。如開辟新園時用無病蟲的苗木,盡量采取叢栽或條栽的方式,避免過度密植,創(chuàng)造良好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茶園合理間作,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以保持較豐富的自然植被,減少病蟲大發(fā)生的機率。但在小綠葉蟬發(fā)生嚴重的茶區(qū),茶園不宜間作花生和豆科作物。斜紋夜蛾發(fā)生地區(qū)不宜與紅薯間作。
2、以“蟲”治蟲
保護天敵資源,如對修剪、臺刈下的枝葉,可先堆在茶園附近,以利天敵返回茶園;人工摘除的卵塊、蟲包、護囊等有不少天敵寄主,放在四周有水包圍的壇、缽中,待寄生蜂和寄生蠅羽化飛出后再行處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釋放于茶園防治害蟲;人工招引益鳥啄食茶園害蟲;保護蝌蚪和青蛙以及養(yǎng)雞鴨防治茶蠶等。可人工大量繁殖和釋放天敵,如茶尺蠖絨繭蜂、赤眼蜂、草蛉、食蟲瓢蟲及農(nóng)田螂蜂、捕食螨等。還可引種天敵昆蟲,開發(fā)和利用生物制劑防治害蟲。如蘇云金桿菌制劑和病毒制劑防治茶尺蠖、茶毛蟲、茶黑毒蛾等鱗翅目害蟲,白僵菌防治茶麗紋象甲和假眼小綠葉蟬,真菌制劑防治黑刺粉虱等。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農(nóng)藥加以利用。
3、以捕(誘)殺蟲
如捕打大尺蠖成蟲,還可捕捉其老齡幼蟲。早春采除茶毛蟲卵塊,捕殺茶毛蟲及刺蛾的群集幼蟲,捏殺卷葉蛾蟲包、蓑蛾蟲袋,還可點燈誘殺成蟲。
4、以采(剪)控蟲
及時采摘,合理修剪,臺刈可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抑制喜濕或喜郁閉條件的黑刺粉虱、介殼蟲等發(fā)生。可減輕蚜蟲、小綠葉蟬、象甲等多種危險性病蟲危害。對有蟲芽葉要重采、強采。夏秋季節(jié)要盡量多采摘、少留葉。秋季如害蟲多,可延長采摘,適當推遲封園。
5、以耕滅蟲
一般夏秋季節(jié)翻土1-2次為宜。對麗紋象甲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在春茶開采前深翻一次,能大量減少害蟲的發(fā)生。冬季結(jié)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深耕培土,將蠐螬、象甲類幼蟲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環(huán)境不適而死亡或遭天敵捕食。翻土時適當鎮(zhèn)壓,造成蟲蛹機械死亡或翌年無法羽化出土。
6、以肥抗蟲
施用有機氮肥可提高茶樹對茶橙癭螨的抗性;施用石灰不利于薊馬、葉蟬的生存;磷礦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殺傷紅蜘蛛。重施基肥,合理追施春肥、夏肥、秋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平衡施用,并注意排漬和灌水防旱,可顯著提高抗蟲能力。
茶云紋葉枯病發(fā)病規(guī)律
茶樹出現(xiàn)紅葉有幾種情況,如果是自然生長情況下形成的紅葉,并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因為這可能是花青素含量比較高,而導致的鮮葉呈紫紅色狀態(tài)。其實在我們的茶園種植過程中,尤其是在一些本地群體中的茶園里,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一些變異品種。
在我們家的老茶園中,就有好幾株茶樹,一半成紅色,一半是綠色。我曾經(jīng)做過實驗,用這種呈現(xiàn)紫紅色的茶葉鮮葉制作的成品,除了顏色不太一樣以外,其香氣口感滋味都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當然,更深層次的化學實驗我沒有去做,所以不確定內(nèi)含物質(zhì)成分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一般這種情況下的自然生長變異品種我們都不去管他,因為可能在一片茶園中也就那么一株兩株,不影響整體的情況。而且這種變異是不會傳染的。
另外一種情況,當茶樹出現(xiàn)干枯狀的紅葉時,一般是患上了茶云紋葉枯病,當然其他病蟲害的可能性也有。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茶樹的紅葉是什么情況,如果茶樹的葉片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病班,期間有褐色或者是灰色相間的云紋,導致茶樹也面枯干死亡的,那就是葉枯病。
這是茶園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危害性比較大。如果發(fā)生,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因為他不帶危害葉片,還會危害新稍,乃至枝條甚至果實,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茶樹干枯死亡,并且傳染能力比較強。一株感染,甚至有可能會誘使一整片茶園都被感染,從而呈現(xiàn)一片枯褐色。
因此必須積極做好葉枯病的防治工作。首先要從根本上來解決的話,必須選擇優(yōu)良的抗病毒品種。其次要及時進行冬季清園以及耕作管理,將病原菌深埋地下或者是帶出園區(qū)。第三要及時進行追肥,提高茶樹的營養(yǎng)吸收能力,增強茶樹的抵抗力。第四要及時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比如說使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或者是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
茶云紋葉枯病林業(yè)技術(shù)防治
是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持效期長、內(nèi)吸性強的三唑類殺菌劑。被植物 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體內(nèi)傳導。對銹病和白粉病具有預防、鏟除、治 療、熏蒸等作用。對多種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圓斑病、麥類云紋病、小麥葉枯 病、鳳梨黑腐病、玉米絲黑穗病等均有效。對魚類及鳥類較安全。對蜜蜂和 天敵無害。三唑酮的殺菌機制原理極為復雜,主要是抑制菌體麥角甾醇的生 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擾菌體附著孢及吸器的發(fā)育,菌絲的生長和孢子的形 成。三唑酮對某些病菌在活體中活性很強,但離體效果很差。對菌絲的活性 比對孢子強。三唑酮可以與許多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等現(xiàn)混現(xiàn)用。 理化性質(zhì):無色固體,熔點82-83℃,有特殊芳香味,蒸氣壓0.02mPa(20℃),0.06mPa (25℃),密度1.22(20℃), KowlogP=3.11,溶解度水64mg/L(20℃),中度溶于 許多有機溶劑,除脂肪烴類以外,二氯甲烷、甲苯>200,異丙醇50-100, 己烷5-10g/L(20℃),酸性或堿性(pH為1-13)條件下都較穩(wěn)定。 pH3,6,9(22℃)半衰期超過1年。 由α-溴代頻哪酮與氯酚鈉反應生成α-對氯苯氧基頻哪酮,然后與溴反應生成α-對氯苯氧基-α-溴代頻哪能酮,最后1,2,4-三唑反應生成三唑酮。制得的三唑酮原粉含量在96%以上,該農(nóng)藥劑型主要有20%乳油和15%可濕性粉劑
茶云紋葉枯病顯微鏡形態(tài)圖
茶樹主要芽葉病害有茶餅病、茶白星病等。前兩種病害以高山茶區(qū)發(fā)生較重;后一種病害在浙江、湖南等省常見。成葉老葉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紋葉枯病、輪斑病、茶炭疽病和茶煤病等,在全國各茶區(qū)均有發(fā)生。 主要莖病有紅銹藻病、茶枝梢黑點病、茶莖潰瘍病。紅銹藻病在南方茶區(qū)及江南茶區(qū)發(fā)生較普遍。老茶園中常見莖病有地衣、苔蘚、膏藥病。茶胴枯病、茶枝木腐病等在局部地區(qū)茶園發(fā)生。 茶樹根病主要是根腐病類和茶苗根結(jié)線蟲病。根腐病類在南方茶區(qū)以茶紅根腐病和茶褐腐病為主;在華東和北方茶區(qū)以紫紋病和茶苗白絹病為主。茶苗根結(jié)線蟲病則在全國各茶區(qū)都有發(fā)生且較嚴重。 茶樹主要蟲害種類有:
1.葉蟬類,包括小綠葉蟬和假眼小綠葉蟬,全國各茶區(qū)均有發(fā)生。
2.螨類有茶橙癭螨,在全國各茶區(qū)均有發(fā)生;茶跗線螨在西南茶區(qū)以及江南茶區(qū)的局部地區(qū)發(fā)生嚴重;茶短須螨在江南茶區(qū)局部茶園發(fā)生。
3.黑刺粉虱在江南茶區(qū)及華南茶區(qū)局部發(fā)生較重。
4.蚧類有角蠟蚧和茶牡蠣蚧,在西南茶區(qū)普遍發(fā)生;長白蚧和椰圓蚧,在江南茶區(qū)發(fā)生。
5.薊馬類(茶黃薊馬)是華南、西南茶區(qū)主要害蟲之一。
6.毒蛾類有茶毛蟲,在各老茶區(qū)都有發(fā)生;茶黑毒蛾,在浙江等省發(fā)生嚴重。
7.尺蠖類有油桐尺蠖,在華南、西南、江南等茶區(qū)均有發(fā)生;茶尺蠖在江南茶區(qū)發(fā)生,云尺蠖在西南茶區(qū)危害嚴重。
8.卷葉蛾類,包括茶小卷葉蛾和茶卷宗葉蛾。前者以江南茶區(qū)發(fā)生較重;后者在南方茶區(qū)發(fā)生較重。
9.象甲類,以茶麗紋象甲為主。
10.其它還有刺蛾類、蛾類、蚜蟲、蛀干害蟲(茶梢蛾等)、地下害蟲(蠐螬、大蟋蟀、白蟻等)。 26日1月茶樹常見病蟲害2011年
茶云紋葉枯病病原
茶云紋葉枯病又稱葉枯病。是葉部常見病害之一。分布在全國各茶區(qū),主要為害成葉和老葉、新梢、枝條及果實。
葉片染病多在成葉、老葉或嫩葉的葉尖或其它部位產(chǎn)生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水浸狀病斑,初呈黃綠色或黃褐色,后期漸變?yōu)楹稚?,病部生有波狀褐色、灰色相間的云紋,最后從中心部向外變成灰色,其上生有扁平圓形黑色小粒點,沿輪紋排列成圓形至橢圓形。
具不大明顯的輪紋狀病斑,邊緣生褐色暈圈,病健部分界明顯。嫩葉上的病斑初為圓形褐色,后變黑褐色枯死。枝條染病產(chǎn)生灰褐色斑塊,橢圓形略凹陷,生有灰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①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促使茶樹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
②冬季或早春病害嚴重的茶園,人工摘除病葉,可減少病菌的再次侵染。
③每年5~6月(梅雨季節(jié))或8~9月病害盛發(fā)前,或葉罹病率45%、成老葉罹病率10%~15%時,噴施75%百菌清800~1000倍液(每畝70~100克)、70%甲基硫菌靈1000~1500倍液(每畝50~75克)、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每畝75~100克),非采摘期用0.6%~1%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防治,秋季結(jié)束后噴施45%石硫合劑150~200倍液(每畝375~500克),有抑制病害蔓延的作用。
茶云紋葉枯病的防治
山茶花的病蟲害防治:
1.炭疽?。?~8月發(fā)生在老葉上,多發(fā)生在葉尖和葉緣處,后期生長黑色小點,散生或輪狀排列,病斑直徑5~15毫米,枝梢受害引起枯梢。防治方法:發(fā)病后用80%多菌靈8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7~10天1次,連噴3次,效果良好。
2.灰斑?。河址Q云紋葉枯病,多發(fā)生在葉緣處,病組織后期破裂、脫落。病組織越冬,風雨傳播,傷口侵入,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3.枯枝?。喝~片受害后葉色變淡,葉脈隆起,在嫩梢與老葉交界處出現(xiàn)壞死組織,維管束呈棕褐色,隨病態(tài)加重,葉芽萎縮枯死。防治方法:可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噴灑,或者用12.5%增效多菌靈在花葉芽伸出前噴灑。
4.山茶藻斑病:葉片正面現(xiàn)針頭狀灰色或黃褐色小圓點,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隆起的氈狀物,直徑2~10毫米,邊緣不整齊。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0.6%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1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
5.茶梢蛾:為害嫩梢,使其中空而枯,以幼蟲在枝梢內(nèi)過冬。防治方法:剪除病梢,幼蟲為害時,可噴Bt乳劑500倍液。
6.介殼蟲的防治方法:可用20%菊殺乳油2500倍或40%速撲殺乳油1500倍,土埋15%涕滅威內(nèi)吸顆粒劑,每盆2克,效果較好。
7.紅蜘蛛的防治方法:可用20%三唑錫懸乳劑2000倍液或10%速效瀏陽霉素2000倍液或20%滅掃利2000倍液,效果都很好。
茶云紋葉枯病癥狀
既然說到病蟲害,那我就分病害和蟲害兩方面來講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炭疽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赤葉枯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葉片而造成。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發(fā)病率達33%。病癥多出現(xiàn)于葉緣、葉尖和葉脈兩側(cè)。初現(xiàn)暗綠色斑紋,后逐漸擴大成不規(guī)則大班,顏色由褐色變?yōu)楹谏瑖乐貢r可擴散到整個葉片,引起大量落葉。
【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的發(fā)生與溫度和溫度有密切關(guān)系。一般發(fā)病適溫為25~28℃。當溫度適宜,濕度增加時,特別是連續(xù)降雨時,能促進病害的蔓延和發(fā)展。一般4月份開始發(fā)病,6~7月份病害達到高峰,9月份以后病情趨向停止。
【防治方法】①徹底清除病葉。②冬季剪除病枯枝。③在每年發(fā)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一次。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一次,連續(xù)噴3~4次。⑤加強栽培管理,科學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鉀肥,在葉片展開前噴施0.1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2.藻班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寄生性銹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在葉片的兩面均可出現(xiàn)病斑,但以葉面為主。初期為針頭狀呈灰綠色小圓點,后逐漸呈放射狀向外擴展,形成近似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病斑。病斑隆起明顯,表面有細條紋式的毛氈狀物。后期病斑顏色由灰綠色變?yōu)榘岛稚?。由于病原體的覆蓋,影響葉面光合作用的進行,因而使 茶花植株生長衰弱。
【發(fā)病規(guī)律】寄生性銹藻以絲狀營養(yǎng)體在寄生組織中越冬,在潮濕條件下產(chǎn)生游動孢子,孢子侵入新植株而使其得病。該病原菌是一種很弱的寄生菌。在高溫高溫的條件下,因通風透光差而生長不良的茶花林,發(fā)生此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①加強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時修剪,避免茶花林地過于蔭蔽,做到通風透光,以提高茶花抗性。②可用0.2%~0.5%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3.枯枝病
【病因及癥狀】由病原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后引起的一種病害。受害枝條壞死,葉片由綠變?yōu)榈S,從頂部向下逐漸干枯脫落,最后整個枝梢干枯死亡。
【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的發(fā)生情況是,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在病枯樹上越冬的病原菌飽子堆逐漸成熟,隨風飄散到附近的茶花枝條上,從新芽、嫩枝傷口、葉痕、嫁接或修剪傷口等處,侵入茶樹為害,并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①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予以燒毀。②摘除無用的不定芽和細弱枝,減少病原菌的附生場所。③將帶病植株隔離養(yǎng)護。④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雙、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特別要保證枝條傷口部位的噴藥。⑤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
4.根腐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多種病原菌真菌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有Phytophthora cinnamoni、Cylindrocladium crotalariae和Armillaria三種,主要侵染茶花的根系。受害植株根部腐爛變黑,葉片變黃,梢尖死亡,花芽掉落,植株逐漸凋萎死亡。
【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天,當溫濕度適宜時,菌核萌發(fā)菌線,在土壤中蔓延,侵害植株根部。氣溫越高,其發(fā)病率也越高。
【防治方法】①要及時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帶菌土,并用1%硫酸銅溶液對病株周圍的土壤消毒,防止病菌擴散蔓延。②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嚴防栽培地積水。③選擇抗病能力強的茶花品種進行栽培。
5.赤葉斑病(赤葉枯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由半知菌類葉點菌屬(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病斑多發(fā)生在較嫩的葉片上,初為淡褐色圓形漬狀小點。以后病斑蔓延,顏色由淡褐色變?yōu)樽睾稚?,有時多個病班連合成較大的斑塊或蔓延于整個葉片,引起葉片的大量枯焦和脫落。
【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殘體上,孢子借助風雨、流水等傳播。病害一般從5月份開始發(fā)生,7~9月份為發(fā)病高峰,受害葉片在大量脫落。
【防治方法】①發(fā)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者25%滅菌丹400倍液,噴灑防治。②在干旱時,可增加葉片噴水,以抑制病害的發(fā)生。
6.花腐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是由茶花花腐真菌(Giborinia camelliae Kohn )侵染花瓣所引發(fā)的一種病害。受害的花朵先是出現(xiàn)棕褐色小斑點,以后逐漸擴大,直至整個花朵變成褐色而枯萎。
【發(fā)病規(guī)律】花腐真菌可在花柄處形成菌核,其孢子可隨風傳播。一般秋季發(fā)病率較低。在12月份至翌年3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花朵受害率增高。
【防治方法】①發(fā)現(xiàn)有感染此病的茶花花朵時,應及時摘除,并予集中燒毀。特別是在花期,更要及時清掃掉落在地面上的病花。②在開花前,可用殺菌劑,如多菌靈,噴灑花蕾2~3次。③多選栽秋季開花的茶花品種,或者用赤霉素處理中晚花品種,使之秋季開花,以躲開茶花花腐真菌的發(fā)生高峰期。④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土壤中接種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Coniotnyrium minitans兩種真菌,以殺死病菌孢子。⑤不要購買和栽培有花腐病的茶花植株。
7.煙煤病
【病因及癥狀】該病是由蚜蟲和蚧殼蟲危害而誘發(fā)的。受害茶花葉片的表面上覆蓋一層病菌的菌絲,形成黑色的煙煤層,阻礙了茶花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及氣體交換,使其生長發(fā)育嚴重受阻。
【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病菌喜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其中10~20℃的溫度條件最適宜于病菌的生長。在這個溫度范圍內(nèi),溫度越大,病菌繁殖蔓延越快。長期雜草叢生、濕度大、光照差的茶花林,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誘發(fā)煙煤病的害蟲,主要是蚜蟲和蚧殼蟲等,因此,要防治此病害必須首先防治茶花的蚜蟲和蚧殼蟲,害蟲滅,病即自然消除。具體方法,可參見以下主要蟲害及其防治一節(jié)中的蚜蟲和蚧殼蟲的防治。
二、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1.蚜 蟲
【形態(tài)與危害】蚜蟲分有翅蚜蟲和無翅蚜蟲兩種。有翅胎生雌蚜, 翅透明,體黑褐色;無翅胎生雌蚜,無翅,體暗褐色。此外,若早外表與成蟲相似,體無翅 ,淡黃色。成蟲和若蟲群集于茶花嫩梢上吸取汁液,使被害茶花的芽葉萎縮,生長受到嚴重影響。蚜蟲的排泄物,能引起煙煤病。
【防治方法】①在蚜早發(fā)生盛期,用50%磷胺乳劑2 000倍液或50%樂 果乳劑1 000倍液噴灑茶花植株,每3~5天噴灑1次,連續(xù)3次,可消滅蚜蟲。②以煙筋0.5千 克,生石灰0.25千克,加水10~15升,浸泡一晝夜,過濾去渣后用以噴霧防治,其效果好。
2.蚧殼蟲
【習性與危害】危害茶花的蚧殼蟲種類較多,嚴重的有吹綿蚧、紅 蠟蚧、糠片盾蚧三種。蚧殼蟲產(chǎn)卵量大,每只雌蟲產(chǎn)卵可達千粒左右,1年發(fā)生3~5代。大 多是以受精的雌蟲在枝葉上越冬,翌年3月份開始產(chǎn)卵為害,多集中在嫩枝和葉片上吸取葉 液。受害葉片由綠色變?yōu)榛揖G色,最后變?yōu)辄S色,嚴重時枝葉上布滿蚧殼蟲,造成全株枯黃致死。其分泌物可誘發(fā)煙煤病。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此蟲大多數(shù)成群集中,可在發(fā)生周期數(shù)量不 多時,直接在枝葉上壓殺蟲體。②藥劑防治:要抓住初孵若蟲抗藥力弱的特點,把握施藥時期。成蟲體有蠟質(zhì),防治效果較差。常用藥劑有用松香和燒堿(苛性鈉)加水燒煮而成的松脂合劑(松香∶燒堿∶水=3∶2∶10),該藥液為黑褐色,主要含有過量的游離堿和松香皂液,對 蚧殼蟲體外蠟質(zhì)覆蓋物具有強烈腐蝕作用,為防治多種蚧殼蟲的有效藥劑。一般冬季用10倍 液,夏季用20倍液。還可用40%氧化樂果5倍液涂干。③改善茶花的通風透光條件,抑制蚧殼蟲的生長和繁殖。
3.蛀莖蟲
【危害狀況】此蟲主要危害茶花的枝梢。被害的枝梢初呈凋萎狀, 日久均枯死。一般在3~4月份主要危害春梢,在8~9月份主要危害夏梢。被危害的枝梢上有 早孔和糞便排出物,枝條最終干枯。
【防治方法】①剪除并集中燒掉生有蛀莖蟲的枝條。②可用燈光誘殺成 蟲。③在成蟲羽化高峰期,可用20%樂果乳劑500倍液或90%敵百蟲1 000倍液噴灑;在幼蟲期也可用90%敵百蟲500倍液噴灑。
4.黑刺粉虱
【危害狀況】黑刺粉虱主要危害茶花葉片,吸取葉片的汁液,其分 泌物可導致煙煤病大量發(fā)生,嚴重影響茶花的正常光合作用,造成大量落花等現(xiàn)象。
【防治方法】①在冬季或早春,把有蟲枝、葉剪除,并集中燒毀,以除蟲源。②在若蟲孵化盛期,可用25%亞胺硫磷、50%馬拉松800~1 000倍液噴灑;或用40%樂果、50%二臭磷、50%殺螟松1 000倍液噴灑;或用撲虱靈(又名噻嗪酮)1 000倍液噴灑,7天 噴1次,效果良好。
5.茶梢蛾
【危害狀況】茶梢蛾以幼蟲危害茶花葉肉和蛀食茶花春梢,使被害的春梢逐漸枯萎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成蟲盛期,可剪除被害的葉片和枝梢,集中燒毀,以 消滅害蟲。②在幼蟲危害時期,可用敵百蟲500~1 000倍液噴灑,或用殺螟松、氧化樂果等 1 000倍液噴灑,均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6.茶毒蛾
【防治方法】茶毒蛾幼蟲以食葉為主。一、二齡幼蟲有群 集習性,多群集在茶花葉片背面,吃食下表皮和葉肉,而僅留上表皮與葉脈,使被害的茶花葉片成為半透明網(wǎng)狀膜,不久即枯黃。三齡幼蟲始食全葉,常群遷到樹冠上部為害,同時吐 絲結(jié)網(wǎng)。四齡幼蟲食量逐漸增加,到五、六齡時幼蟲食量大增,待吃完全株茶花的葉片后,即遷移至別處繼續(xù)為害,其后果很為嚴重。
【防治方法】①在3齡幼蟲之前進行防治,效果較好。②茶毒蛾一般以卵 塊越冬,可在冬季與早春采摘卵塊,將其集中燒毀,以消滅蟲源。為防止毒毛傷手,采摘前先在手上涂上肥皂水即可。③可用氧化樂果、敵百蟲、馬拉松等1000~1 500倍液噴灑防治。④利用成蟲的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
7.潛葉蛾
【危害狀況】潛葉蛾以幼蟲潛入茶花嫩葉和新梢皮下,進行蛀食,5月份開始危害,6月份蟲害逐漸嚴重,到7~9月份蟲害最為嚴重。被害幼葉的表皮出現(xiàn)半透 明斑紋,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現(xiàn)白色或半透明泡狀。茶花植株生長不良,葉片扭曲脫落。
【防治方法】①可用殺滅菊酯5000倍液、氧化樂果1000倍液,在蟲害 發(fā)生前后,連續(xù)噴灑3次,即可防治。②家庭盆栽茶花如有若蟲為害,可用人工捕捉殺滅。
8.茶尺蠖
【危害狀況】茶盡蠖以幼蟲咀食葉片為害。在其大發(fā)生時 ,可將茶花葉片、嫩莖吃光,嚴重影響茶花生長,使它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在3齡幼蟲之前進行防治效果好。常用的藥劑有90%敵百蟲2000~4000倍液、亞胺硫磷800~1000倍液、殺滅菊酯2000倍液、辛硫磷1000倍液;敵敵累畏、氧化樂果、馬拉松等1000~1500倍液,用以進行噴霧防治。
嘿嘿,以上就是茶花會碰到的病蟲害了,有點多,要耐心看完哦。有補充的在評論里說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