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葉底圖片大全集(茶葉葉底圖片大全集欣賞)
茶葉葉底圖片大全集欣賞
1、扁平形
茶葉被壓成扁平挺直呈長橢圓形,其寬度在5毫米左右,長度20~28毫米。這一類茶是目前我國品名最多,產(chǎn)量最高的名茶種類之一,其中最有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龍井茶。
2、雀舌形
茶葉被壓成扁平挺直呈橢圓形,因其鮮葉采摘嫩度比扁形茶高,一般為一芽一葉初展,加工成成品茶后其個體比扁形茶小,其寬度在4~5毫米,長度15~20毫米。茶葉沖泡后葉底為一芽一葉,芽與葉稍稍分離呈雀嘴形。
雀舌形的茶葉采摘細嫩,多為極品茶,產(chǎn)品有江蘇的金壇雀舌,浙江的余杭雀舌,安徽的白云春毫、霍山黃芽,四川的蒙頂黃芽、巴山雀舌,福建的天山雀舌等。
茶葉葉子圖片大全
有220種,我國原產(chǎn)195種,
現(xiàn)觀賞茶花可分為華東紅山茶品種群Camellia japonica、云南茶花品種群Camellia reticulata、茶梅群Camellia sasanqua、茶花原種群Species、雜交品種群Hybrids、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越南抱莖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杜鵑葉山茶Camellia azalea等8個大類,12個花型,我國茶花品種大約有2000種,一般按花瓣形狀、數(shù)量、排列方式分,茶花花型多,有單瓣、半重瓣、重瓣、曲瓣、五星瓣、六角形、松殼型等?;ㄉ屑t、黃、白、粉,甚至白瓣紅點等。
所有茶葉圖片大全集
茶的種類分為: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綠茶,紅茶,花茶,茉莉花,鐵觀音,素茶,普洱茶,苦丁茶、還有大紅袍、熊旦茶、參茶、普洱茶等。
1、以茶葉加工過程中發(fā)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和不發(fā)酵茶;
2、以茶葉的色澤不同,可分為紅、綠、青、黃、白和黑茶;
3、以茶葉商品形式不同,可分為條茶、碎茶、包裝茶、速溶茶和液體茶;
4、以采制工藝和茶葉品質(zhì)特點不同,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黑茶和再加工茶。值得一提的是,綠茶屬不發(fā)酵茶,紅茶屬發(fā)酵茶,烏龍茶屬半發(fā)酵茶,而潮汕功夫茶所用的一般就是烏龍茶,包括閩北烏龍武夷巖茶、水仙、大紅袍、肉桂)、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和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烏龍)等品種。
茶葉葉子圖片簡圖
茶葉俗稱茶。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但是 不同的茶葉不是同一種茶樹長的葉子。我國茶區(qū)劃分采取三個級別 一級茶區(qū)二級茶區(qū)和三級茶區(qū).每級茶區(qū)按地區(qū)又劃分多。不同級別不同茶區(qū)的茶樹的葉子所加工制成的茶葉分為多種 比如有紅茶綠茶和白茶。再細劃又分為花茶普洱茶大麥茶 還有鐵觀音大紅袍苦丁茶等等。其他植物不是茶樹 所以它的葉子自然不能叫做茶葉。茶樹也是分類的 茶樹的葉子按照加工工藝不同制成各種名稱和味道的茶葉。
茶葉葉片圖片
首先應(yīng)該看看茶葉是不是受潮發(fā)霉了。
1、聞氣味,要辨別茶葉的新舊、好壞都是首先要聞茶葉的氣味,沒有變質(zhì)的茶葉會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已經(jīng)發(fā)霉的茶葉會有一股霉味。
2、看顏色,茶葉正常的顏色是嫩綠或墨綠,鮮潤活氣的,若出現(xiàn)黑點、灰白色等類似霉點的則是已經(jīng)發(fā)霉了。
3、觀外形,各種茶葉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沒有發(fā)霉的茶葉是葉片則緊結(jié)、條索明亮的。
茶葉底紋圖片
大益普洱茶7542的1701是2017年生產(chǎn)的;
2、1701批次的7542的外包裝上在正面位置非常顯著的標明了1701字樣;包裝為黃色底紋的包裝;
3、1701到今年已經(jīng)陳放了5年,越陳越香是普洱茶產(chǎn)品的重要屬性,越陳越香是指普洱茶里面單寧含量高?!霸疥愒较恪?的核心內(nèi)容是陳化機理?!霸疥悺笔菚r間概念,“越香”是品質(zhì)普洱茶發(fā)酵后出現(xiàn)了大量衍生物質(zhì),這些衍生物質(zhì)很多是對人體產(chǎn)生保健功能的“因子”。
茶葉茶的圖片欣賞
平時喜歡福鼎白茶,從壽眉一直喝到銀針。白毫銀針喝起來鮮爽和清甜,毫香與鮮香并存;白牡丹既有芽的鮮,又有葉的甜,總體滋味比白毫銀針要醇厚一些;壽眉成熟度較高,香氣更濃,如果陳放多年,會有明顯的棗香、藥香。
春夏更喜歡安吉白,安吉白屬于綠茶,沖泡后清湯綠葉,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等,滋味鮮醇爽口,濃而不澀。
喜歡普洱生茶,一杯入口,慢慢化開,回甘生津,香氣悠長。但是因為腸胃不好,只能偶爾喝幾口中期茶,藏了一些,等以后慢慢喝!
因為腸胃不好,會喝一點兒熟普和紅茶,但是不喜歡熟普的感覺!
茶葉圖片欣賞圖片大全
1、西湖龍井(綠茶)
享有“綠茶皇后”之美譽。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區(qū),以“形美、色綠、香郁、味甘”四絕稱著,蘇東坡曾以“自古佳茗似佳人”來贊美西湖龍井。優(yōu)質(zhì)西湖龍井的特點外形扁平挺秀,色澤嫩綠鮮潤,香氣清新悠揚,滋味鮮爽甘醇。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尤其清明節(jié)前采制的龍井茶簡稱明前龍井,美稱女兒紅!
2、信陽毛尖(綠茶)
被譽為“綠茶之王”。又名“豫毛峰”,主要產(chǎn)于河南信陽市:五云(車云、集云、云霧、天云、連云)、兩潭(黑龍?zhí)?、白龍?zhí)叮?、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一寺(靈山寺)。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種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
3、洞庭碧螺春(綠茶)
洞庭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萬里醉。民間早年叫“洞庭茶”,又稱“嚇煞人香”。主產(chǎn)于江蘇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其品質(zhì)特點是: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披白毫,香氣濃郁,滋味鮮爽,湯色清澈碧綠,葉底嫩綠明亮??滴趸实蹖@種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 采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凈。
4、六安瓜片(綠茶)
簡稱瓜片、片茶,是中華傳統(tǒng)歷史名茶,產(chǎn)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它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鮮葉制成。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內(nèi)采摘,采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去芽去梗僅保留單片鮮葉形似瓜子,外形平整,大小勻整,色澤寶綠,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
5、黃山毛峰(綠茶)
被譽為“茶中精品”,被定為國家禮品茶。因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且產(chǎn)自黃山一帶后被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特級黃山毛峰外形微卷,狀似雀舌,顯毫,色似象牙,魚葉黃金,象牙色為特級黃山毛峰,且沖泡時芽片沉浮于杯中,有“輕如蟬翼、嫩似蓮心”之說。湯色清碧微黃,滋味鮮醇爽口。
6、君山銀針(黃茶)
被譽為“黃茶之冠”。產(chǎn)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內(nèi)呈金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雅號“金鑲玉” ,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又因茶芽形似一根根的銀針,故名君山銀針。而所謂的“三起三落”,就是指君山銀針沖泡時的場景,沖泡時,芽尖會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繼而徐徐下沉,確為茶中奇觀,入口則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7、祁門紅茶(紅茶)
萬里群芳醉,唯有祁門香,美稱“紅茶皇后”。產(chǎn)于安徽祁門縣,主要特點是:茶葉外形條索緊細,色澤烏潤,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這種獨特的香氣被叫做“祁門香”,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并稱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又被人賦予“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湯色紅艷透明,滋味鮮醇甘厚,葉底鮮紅明亮。
8、武夷巖茶(烏龍茶)
被譽為“茶之狀元”。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產(chǎn)自福建省武夷山市,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皫r巖有茶,茶各有名”,帶特有的“巖韻”,歸納總結(jié)為香、清、甘、活四個字。根據(jù)產(chǎn)地,武夷巖茶可以分為正巖茶、半巖茶和洲茶。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水仙、肉桂等。
9、安溪鐵觀音(烏龍茶)
有“七泡仍有余香”之譽。主產(chǎn)于福建安溪縣,其品質(zhì)特征是:肥壯圓結(jié),沉重勻整,色澤砂綠翠潤,沖泡后湯色清澈金黃似琥珀,香氣清高馥郁,有蘭花香,滋味醇厚甜鮮,回甘悠久。按照香型的不同可分為清香型、濃香型、沉香型三種。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音韻”。
10、云南普洱茶
被稱為“可入口的古董”,具有“陳韻”,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qū)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有“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之說,產(chǎn)自云南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qū),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nèi)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nèi)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具有獨特品質(zhì)特征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zhì)特征,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類型。
茶葉葉底圖片大全集欣賞圖
大樹茶指有明確范圍,定期采摘的古樹茶園。主要特征是葉面豐厚堅韌,豐厚是因為大樹茶的葉層的柵狀組織比臺地茶厚實;堅韌是因為大樹茶海拔較高的生長環(huán)境造成。
低溫時:高山上更低溫,日曬時:高山上紫外線更強,括風時:高的樹迎風更多。所以堅韌的葉質(zhì)是大樹茶適應(yīng)環(huán)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現(xiàn)。
即使壓成茶餅,一旦泡湯后,葉面會很快的恢復(fù)彈性,折痕通常不會存在,茶湯中的大樹茶葉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個輔助特征:
1.主葉脈粗,側(cè)脈明顯,葉脈看似魚骨架。因為葉子重,由側(cè)葉脈再分出的細脈會比較較靠近葉緣。
2.葉緣齒較疏較小,但是也有齒緣紅尖似蟻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樹的特征。有時會出現(xiàn)蟲咬孔,也是大樹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較混亂的臺地茶。
3.大樹茶葉子顏色,二葉及三葉比臺地茶深,近墨綠色?!靖呱讲桀伾珵槭裁锤羁诟蟹炊粷肯蜿柹狡氯照粘渑妫梢杂懈嗳~綠素和光合作用而產(chǎn)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鮮爽不澀。
4.不大可能出現(xiàn)用剪刀采收,因為工人有時是爬上樹采茶。
茶葉圖片大全大圖
茶是古人的一種上佳飲品,但品茶賦詩更成了一種高雅的文化。而茶詩是文人墨客在品茶后對茶的贊譽和有感之言。她也是中國詩歌中的一個分支,雖然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典籍中,茶詩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藝術(shù)成就上卻美不勝收,不少篇至今膾炙人口。唐宋時期是茶詩創(chuàng)作的巔峰期,一些名人大咖紛紛亮相,把茶詩文化推上了一個高潮,筆者選幾首經(jīng)典的茶詩之作與大家共享。
第一首是唐·皎然寫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cè)餄{。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唐代詩人皎然在這首詩里用飲茶的好處來誚(譏嘲)崔石的飲酒,并列舉了東晉兩個著名的飲酒人物:畢卓、陶潛。皎然講述了他品飲剡溪茗的感受:第一飲達到滌昏寐,第二飲達到清我神,第三飲達到最高的境界——得道。同時指出茶是最清高的,而飲酒則是一種自欺?!笆胫璧廊珷栒妫ㄓ械で鸬萌绱恕痹撛娛状翁岢觥安璧馈眱勺?。把飲茶上升到“道”的意義上,是這首詩的獨到之處,也開創(chuàng)了中國“茶道”之紀元。
僧皎然(公元約720-約公元803 ),俗姓謝,字清晝,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代著名詩僧,謝靈運的十世孫。
皎然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xiàn)存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diào)閑適,語言簡淡。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
第二首是唐白居易的《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未下刀圭攪曲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不僅是唐代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還是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 文學家。他不僅詩寫得好,而且還是一個品茶行家。原因就是他親自種過茶樹,對茶葉了解頗深,也常常得到親友們饋 贈的茶葉。在這首《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描寫了他與李六郎中之間的深厚交情,同時,最后兩句“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 是別茶人”說出了他是一個品茶的行家。詩人懂茶,讓茶更有了一種文化的依附,內(nèi)涵更加豐富。這就是詩對茶的作用。
第三首是唐朝皮日休的《茶中雜詠·茶人》
《茶中雜詠·茶人》
唐·皮日休
生于顧渚山,老在漫石塢。
語氣為茶荈,衣香是煙霧。
庭從穎子遮,果任獳師虜。
日晚相笑歸,腰間佩輕簍。
這首詩說的大致意思為:茶人出生在這顧渚山上,也在這漫石塢中慢慢老去。與茶人們聊天,他們說的都是這個季節(jié)的茶葉,茶葉聞起來還是很清新,香氣很重,茶人們的衣服上也散發(fā)出陣陣茶香。穎子樹已經(jīng)把茶人們的庭院遮住,主人不在家,狗在庭院內(nèi)叫個不停。茶人們要天色很晚的時候才從茶園中歸來,臉上掛滿了微笑,腰間掛著輕輕的茶簍。
詩人在與茶人的閑聊中體會到了茶人長時間在茶院中勞作的辛苦,茶與人都融合到一起了,才有了看見的和聞到的“語氣為茶荈,衣香是煙霧”。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其詩文兼有奇樸二態(tài),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被魯迅贊譽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缎绿茣に囄闹尽蜂浻小镀と招菁?、《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對于社會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第四首是唐陸龜蒙的茶具十詠·茶灶》
《茶具十詠·茶灶》
唐·陸龜蒙
無突抱輕嵐,有煙映初旭。
盈鍋玉泉沸,滿甑云芽熟。
奇香襲春桂,嫩色凌秋菊。
煬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為:山中被霧氣環(huán)抱著,如煙的霧氣映射著早晨的太陽。鍋中那甘甜清澈的泉水已經(jīng)沸騰了,整個甑里的茶芽都已經(jīng)熏蒸完畢。
高揚特殊的香氣熏染著美麗的春色,茶葉鮮嫩的顏色已經(jīng)接近于菊花版的黃色。灶下燒火的人如同我的門徒,每一年都會見到他。
陸龜蒙與皮日休,都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不僅是詩友,更是茶友,且兩人在茶與詩上的造詣都非常高。兩人在蘇州偶然相識后,每日以詩歌唱和,評茶鑒水,讓人羨慕不已。
在他們的詩歌唱和中,陸龜蒙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和皮日休的《茶中雜詠10首》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幾乎涵蓋了茶葉制造和品飲的全部,他們以詩人的靈感、豐富的詞藻,藝術(shù)、系統(tǒng)、形象地描繪了唐代茶事,對茶葉文化和茶葉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懂茶、知茶才能讓茶在詩文里升華,筆者介紹的這幾位都是唐朝種茶、懂茶、知茶的高人,有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和文化旗手,所以他們寫出來的茶詩不一般,一直流傳至今讓人們津津樂道……
2019年8月31日于艾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