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葉樹種(云南大葉種茶樹)
云南大葉種茶樹
首先我個人覺得問題問得不對,云南大葉茶他就是一個類型。如果按樹來分的話,云南大葉茶屬于喬木。云南普洱茶就以大葉茶為原料,當然現(xiàn)在做茶人太多,用灌木茶做原料的也太多。
云南大葉種茶樹圖片
芽茶,是指以纖嫩新芽制成的茶葉,即最嫩的茶葉。另外,湄潭翠芽是貴州省遵義市特產(chǎn),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并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大金牙同大金芽,屬于滇紅茶,大金芽亦是滇紅茶的一個品種,是取早春山上云南大葉種茶的芽頭為原料,經(jīng)過特定發(fā)酵工藝做成的金芽茶,由于其芽頭肥壯,茶性較壯實,因此取名大金芽,其茶內(nèi)質飽滿,富含獨特的蜜塘香,且具有耐泡、香氣持久等特征。
云南大葉種茶樹芽葉
勐庫是歸屬臨滄。而勐臘是歸屬易武。從大茶區(qū)來說,也是不同的口感風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勐庫和勐海。
很多茶友都說勐海的苦,臨滄的澀,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勐庫的茶比較澀,勐海的茶則是比較苦,那除此之外勐庫茶和勐海茶都各自有什么特點呢?
臨滄地區(qū)是云南普洱茶原料重要的地區(qū),其中勐庫又是臨滄最主要的產(chǎn)茶區(qū),勐庫是臨滄普洱茶最大的種植區(qū)域。
勐庫普洱茶生長的緯度和海拔高,相對的光照和溫差大,甜味足,尤其是冰島茶回味如冰糖。
勐庫的古樹茶,雖然大部分是大葉種,但是形態(tài)相對較多,比如勐庫東半山的古樹茶就以藤條茶居多,因此要以外形來判斷是否是勐庫古樹茶是相對有難度的。
勐庫茶,常見有蜜香,花果香,其茶茶湯黃中泛著淡淡的翠色,明凈透亮,且茶湯內(nèi)白毫翻涌,內(nèi)質清晰可見。
勐海茶以西雙版納勐??h為中心,經(jīng)引種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思茅市。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種至滇東南、滇中等地。
勐海普洱茶產(chǎn)區(qū)的茶樹品質特優(yōu)。制作勐海普洱茶的茶樹品種是云南大葉種,芽葉發(fā)得又大又嫩,白毫特多,內(nèi)含的成分特別豐富,制出的茶葉香高味濃。
勐海茶,苦澀味的協(xié)調性是好的。滋味濃,苦澀俱佳,但苦味稍占上風,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味為主,即通俗說的勐海茶是“苦底茶”
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
與川紅工夫茶齊名的滇紅工夫茶。
滇紅工夫茶的主產(chǎn)區(qū)在云南臨滄、保山、西雙版納、文山等地,以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其中尤以臨滄鳳慶出品的滇紅茶品質較優(yōu),鳳慶有“滇紅茶之鄉(xiāng)”的美譽。
滇紅工夫茶,條索肥壯緊結、金色茶毫較密集,干茶蜜糖香馥郁。沖泡后香氣高揚、湯質鮮爽醇厚。大多數(shù)云南紅茶采用鳳慶頂級茶芽為原料,以80—90℃的水溫沖泡后,茶湯金黃偏橙,顏色艷亮通透,甜而爽口,飲后溫潤。
云南大葉種茶樹品種
常見的云南紅茶品種主要有滇紅金針、滇紅金芽、滇紅松針等,其中滇紅金針也叫金針滇紅,它的外形細如針,色澤金黃,故因此得名。滇紅金芽是以優(yōu)良的云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作為原料,經(jīng)過萎凋、揉捻或揉切、發(fā)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滇紅金針,滇紅金芽,滇紅松針
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價格
普洱茶。
凰家樹葉普洱茶是普洱鳳凰窩古樹茶,是近兩年崛起的普洱茶界新秀。
鳳凰窩古茶園位于墨江縣景星鎮(zhèn)新華村灑次組與涵德村半坡組交界處,特殊的地理區(qū)位和氣候優(yōu)勢為鳳由譚煥章于1860年種植,屬云南大葉種茶,鮮葉外觀布有白色絨毛,葉底黃白純靜,悠久的種茶歷史成就了鳳凰窩獨特的茶品?,F(xiàn)有茶園面積66畝,茶樹20196株。茶葉年總產(chǎn)量約600公斤。
鳳凰窩茶湯金黃稠綿、柔潤厚實,香味獨特悠然、甘醇可口、韻味悠長,具有“馬漢清香”味,為普洱茶中飲用收藏之精品,“鳳凰窩”的茶葉很耐泡,可以泡20泡左右,湯色淡黃清亮,第四泡左右出味道,茶葉口感柔、潤、甜,無苦澀味,杯底留香,喝后唇齒留香。
云南大葉種茶樹品種對形成普洱茶
古樹普洱茶生普與熟普區(qū)別如下:
一、發(fā)酵工藝不同:
1、普洱茶(生茶)是以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jīng)殺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壓成型等工藝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是新鮮的茶葉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處理。生茶茶性較烈,刺激。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苦味,色味湯色較淺或黃綠。生茶儲藏時間越久香味越醇厚。
2、普洱茶(熟茶)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渥堆工藝,經(jīng)后發(fā)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純和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是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使茶性趨向溫和,熟普具有溫和的茶性,茶水絲滑柔順,醇香濃郁,更適合日常飲用。熟普的香味會隨著陳化的時間而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郁。
熟普以1973年為分界點,1973年之前沒有熟茶。
二、香氣類型不同
普洱生茶多為毫香、荷香、清香、栗香、陳香;
普洱熟茶多為參香、豆香、陳香、棗香、樟香。
三、葉底“茶渣”顏色不同
生茶和熟茶的葉底“茶渣”顏色不同生茶葉底顏色,隨儲藏時間加深,從嫩綠-嫩黃-杏黃-暗黃-黃褐-紅褐,逐漸變化。
而發(fā)酵程度較好的普洱熟茶,葉底顏色一般都呈“豬肝色”,并隨儲藏年份增加逐漸向暗褐色轉化。
四、品質特征不同:
生茶品質特征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熟茶品質特征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云南大葉種茶樹屬于什么型茶樹
答:當然不是的。云南大葉茶種是制成普洱茶的唯一原料。
那么,同樣是普洱茶原料, 大葉種、小葉種有什么區(qū)別。分別以這兩種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而實際上倚邦、革登等中小葉種茶同樣能制成普洱茶,因為這里的中小葉種其實是大葉種中的中小葉種,品質極其優(yōu)秀。
小葉種與大葉種同屬一脈
追溯歷史,盛產(chǎn)中小葉種古茶山的歷史最早可到清初年間,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650多年。
在這幾百年的時光中,茶樹生長隨著氣候、土壤的緩慢變化而逐漸發(fā)生變化,很多大葉種茶樹為了適應生長環(huán)境,葉片逐漸往中小葉種變化。
通俗來說,云南地域內(nèi)的中小葉種多為大葉種變異而來,與大葉種在生物學歸屬上,同屬于普洱茶種(阿薩姆種),在血統(tǒng)上也和大葉種同屬一脈。
這里所說的大、小葉種并非植物學上種的概念,它們既不是茶種,也不是茶樹品種,只是相互有關聯(lián)的普洱茶原料。
為何會被稱之為大葉種和小葉種,這也是因為長期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留下了葉片較大且生存能力強的品種,后來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而被人們逐漸冠名得來。
云南大葉種根據(jù)地域分為,勐庫大葉種和其他品種(大理種即野生茶種),其中勐庫大葉種是普洱茶的核心原料,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德宏一帶,種植面積最廣,影響力最大,而其他品種為勐海茶種以及野生茶種。
云南大葉種茶樹的特點
勃海古樹白茶的特點分為一下幾點:
1、外形條萊垍頭
古樹白茶的樹高可達10米,葉子相對比臺地茶壯碩,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guī)律狀,葉背毛少。條萊垍頭
2、香氣頭條萊垍
古樹白茶香氣深沉而厚重,停留時間長,臺地茶香氣則飄揚而短暫。萊垍頭條
3、口感垍頭條萊
古樹白茶會帶來感覺豐富的口感,所謂苦強澀弱,澀味也是判別一款茶葉是否為古樹茶,最主要是古樹茶的苦澀味化得極快,幾乎讓你感受不到苦澀味,隨之而來的就是回甘。并且古樹茶可能會帶有一些花香味。萊垍頭條
4、葉底條萊垍頭
古樹白茶沖泡后葉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彈性、柔韌性好;而臺地茶不易舒,質感薄小且脆硬。古樹茶的葉脈清晰一般在15對葉脈左右。萊垍頭條
總的來說,云南的古樹白茶雖然起步晚,但是茶葉優(yōu)質,工藝獨特,而“白玉龍”更是其最突出的代表之一,清爽清甜的口感如飲山澗清泉,口齒留香,回味無窮。萊垍頭條
云南大葉種茶樹屬于喬木型茶樹
古樹茶,一般指野生或人工種植100年以上的云南大葉種喬木茶。在云南版納茶區(qū)、臨滄茶區(qū)、普洱茶區(qū)有古樹群落,數(shù)量稀少。比如老班章,素有“茶中霸王”“茶王”“班章王”之美稱,它在普洱茶中的地位,如同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其茶至剛至猛,茶氣十足。
班章即西雙版納州勐??h班章村委會下轄的老班章、新班章兩個村寨所產(chǎn)的云南普洱茶,老班章也叫班章老寨。
老班章的特點是,茶氣霸道,山野氣韻強,香氣十足,杯底留香較其他古樹茶更長久。與香氣同樣足的是其苦味,強烈而霸道,不過化開極快,回甘迅猛,兩頰生津,喉韻彰顯。
云南大葉種茶樹的基本特征
茶葉大葉種和小葉種有什么區(qū)別
中國茶葉有六大茶類,根據(jù)制作工藝的發(fā)酵程度不同分為烏龍茶、黑茶、紅茶、綠茶、白茶、黃茶、其中綠茶的產(chǎn)量是最多的,而且產(chǎn)區(qū)分布在全國各地,綠茶有小葉種也有大葉種,一般是小葉種居多,講究茶葉鮮嫩,普洱茶是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與小葉種茶最大的外形特征區(qū)別在于葉片,一般來說大、中、小葉種茶樹,是根據(jù)茶樹型成熟葉片的面積大小進行區(qū)分的。
計算公式:葉面積=葉長(不含葉柄和葉尖)×葉寬(葉基和葉尖對折后的中間部位)×0.7(注:0.7為葉面積系數(shù)),據(jù)此計算公式:
葉面積≥60平方厘米的,稱特大葉種茶樹;
葉面積≥40~60平方厘米的,稱大葉種茶樹;
葉面積≥20~40平方厘米的,稱中葉種茶樹;
葉面積≤20平方厘米的,稱小葉種茶樹。
小葉種葉片小而脆硬,葉面的革質層較厚,大葉種角質層厚度2~4μm葉大柔軟,且葉面的革質層也比較薄;中小葉種角質層厚度4~8μm。大葉種柵欄組織通常只有1層,遮蔭下會增加;大葉種細胞內(nèi)葉綠體較多,有60~l00片層,光合速率較高,細胞組織比較多而松,葉背的氣孔大而細,葉色多帶黃綠,葉尖較銳長,梗和節(jié)間長,單位葉片面積的氣孔數(shù)較少,氣孔的保衛(wèi)細胞較大,蒸騰速率快。
小葉種細胞內(nèi)葉綠體較少,有20~40片層,光合速率較低,葉背氣孔多而密,葉色多濃綠:葉尖較鈍。據(jù)嚴學成研究,大葉種茶樹氣孔密度約l00個/mm2,最多為150~180個/mm2;中小葉種約200~260個/mm2。
從全國紅綠茶產(chǎn)區(qū)的高產(chǎn)實例看,大葉種芽葉重在0.4~0.5g,每0.11m2采面上芽葉數(shù)應有200~250個;中小葉種芽葉重在0.2~0.25g。每0。11m2采面上芽葉數(shù)要有400~500個。芽葉平均重量,取決于茶樹的種性,如云南大葉種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個1芽2~3葉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葉類型的苔茶品種則要2000個才達500g,小葉類型的要3000個以上才達500g。
大葉種比小葉種茶更是經(jīng)久耐泡,比小葉種茶更香,相比之下大葉種的海綿組織細胞較小,再者大葉種與小葉種的化學成分也不一樣,大的葉種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堿等有效物質較多,制成的茶味道濃烈,所以普洱茶的茶味更加濃厚,內(nèi)質更加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