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最早在哪本書(茶葉最早在哪本書出現)
茶葉最早在哪本書出現
世界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典籍《神農本草》就記錄了茶的存在。“茶”字最早出現在成書于戰(zhàn)國時代的世界上第一部中藥典籍《神農本草》。茶葉在西周時期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時代茶鮮葉被人們作為菜食,而戰(zhàn)國時代茶葉作為治病藥品,西漢時期茶葉已成為飲品和主要對外貿易商品之一了。
中國茶葉史上的第一書是
古人傳說始于黃帝時代?!渡褶r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边@是一則關于茶的傳說,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茶最早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藥用功能是解毒。因此,當時茶并未進入人們日常生活飲料系統(tǒng)。 根據文獻記載。茶的種植和使用,始于秦漢時期.《漢書·地理志》有“茶陵”。
茶陵,在今湖南省,漢代屬長沙郡,以位于茶山之陰而得名。西漢王褒《童約賦》有“烹茶盡具”和“武都買茶”的記載,武都,在四川綿竹縣北,是當時的茶葉產區(qū)。當時的飲茶方式十分粗放,一般是將茶葉采摘回來,稍事加工后煮汁自飲,或用來招待客人。
到了唐代,出現了一位名叫陸羽(鴻漸)的茶圣。他總結了歷代制茶和飲茶的經驗,寫了《茶經》(三卷)一書,并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制茶方法。陸羽的《茶經》對茶的起源、種類、特征、制法、烹蒸、茶具、水的品第、飲茶風俗、名茶產地等作了全面論述。
特別對餅茶的制作技術和加工,總結提出采、蒸、搗、拍、焙、穿、封七道工序。 關于茶的煎用,陸羽認為要得茶中“三味”,達到“極精”地步,先得克服“九難”,即采造、鑒別、器具、用火、用水、烤制、碾末、煎煮、飲用九項選擇。
且規(guī)定了具體要求。當時陸羽還曾被招進宮,為皇帝煎茶,得到贊賞,于是茶道大興。到了宋代,中國的飲茶習俗達到了窮極精巧的地步。 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關于茶飲的專著。如宋徽宗(趙佶順《大觀茶經》、蔡襄的《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趙汝麗的《北苑別錄》、宋子安的《試茶錄》等。
這時民間還出現了茶戶、茶市、茶坊等交易、制作場所.當時茶的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宋代飲茶習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斗茶。 斗茶,不僅是飲茶方式,也是一種精神文化享受。蔡襄的《茶錄》一書,就是專門講斗茶藝術的著作。
其中提到斗茶時茶的加工、斗茶工具、斗茶方法等.北宋中期,斗茶習俗風靡全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斗茶為樂事。這樣,就把飲茶的美學價值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明清時期,茶葉的加工制作和飲用習俗有了很大改進。
此時,炒青制茶法得到普遍推廣,于是“沖飲法”代替了以往的“煎飲法”,這就是 今天所使用的飲茶方法。 茶飲進人飲食文化體系,雖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但各民族、各地區(qū)的飲茶習俗,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從美學角度講。
色、香、味是茶飲習俗中共同追求的目標.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除茶葉本身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飲茶所用的水質要好。 其中,水質以山泉水為上品,用它沖出的茶,湯色明亮,香味具佳;茶具,以江蘇宜興紫砂陶為上品。
茶具要清淡高雅,古香古色,最好與居住條件。主人的身分地位文化修養(yǎng)相協調;沏茲方法(包括水溫和不可徹得太滿),俗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是說敬酒和敬茶的方式有所區(qū)別。敬酒時要斟滿酒杯,表示相互間的盛情;敬茶時,則不可太滿,要讓客人慢慢品嘗,急緩之間,包含了酒俗與茶俗中的剛、柔之美. 茶俗始自民間,形式多種多樣.漢族茶俗中較有代表性的是,廣東潮州的“工夫茶”和蘇州的“七家茶”.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qū)盛產茶葉,相應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茶習俗。
就是在不產茶葉的民族中,也隨著茶葉貿易和生活的需要。嗜茶成俗,而且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飲茶之道——茶道。
最早的茶葉專著是什么
中國最早關于茶的文獻是《茶經》,唐代陸羽所著,成書于公元780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茶葉科學知識和生產實踐的專著。全書共分工中下3卷,共10節(jié),約7千字?!兑恢础逢U述了茶葉產地,茶樹生長特性,介紹茶葉的功能。
開卷第一句就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薄捌浒蜕剑瑣{川有兩人合抱者?!闭f茶樹生長在我國南方,在四川等地有很大的茶樹。接著敘述了茶樹的形態(tài):“刮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了香?!辈⒄f:“上者生爛石,嗜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野(生)者上,園者次;紫者上,綠者次,……陰山坡谷稈不堪采掇,性凝滯,結葭病。”這一段是說茶樹生產在巖石充分風化后的沃土里的最好,砂土里的差些,粘質土壤里的量差。野生的茶樹比栽培的好,紫色的比綠色的好。生長在背陰里的茶樹,不能采摘,這樣的茶葉飲后成疾。另外還寫了茶葉的作用:“茶之為飲,味至寒,為飲最宜。……,若熱渴,凝悶,腦痛,目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p>
最后指出茶葉要及時采摘,精心制造,不能混入雜草,否則飲后會得病。曰“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芥,飲之成疾?!薄抖摺?,介紹了當時采茶、制茶的15種工具。
世界上第一部茶書于何時問世?
陸羽隱居苕溪,撰成《茶經》三卷,是唐代陸羽所著的中國古代第一部茶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門著作,分三卷,共7000多字,對后世茶藝影響巨大。
《茶經》全書分十類,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系統(tǒng)地介紹了茶葉的栽制、采集、制作、飲法、用水、飲具、產地、性狀以及歷史上有關飲茶的軼事等,雖嫌簡略,但較全面而系統(tǒng),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為后人研究茶葉的主要依據資料。
茶葉最早在哪本書出現過
最早見于我國的《神農本草》一書
“茶”字起源于“荼”,“茶”字從“荼”的簡化始于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荼”,在古書中一字多義,一指苦菜,二指茅草、蘆草之類的白花,成語中就有“如火如荼”一詞;三指茶葉。由于茶葉生產的發(fā)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文字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得更加清楚、直觀,于是,就把“荼”字減去一畫,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茶最早見于哪一本書
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是唐代陸羽所著,成書于公元780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茶葉科學知識和生產實踐的專著。
《茶經》內容豐富,是一部茶葉百科全書。它涉及到形態(tài)學、生物學、選種學、栽培學、制茶學、審評學、分類學。生態(tài)學、藥理學等等。《茶經》中記載了唐代以前的不少神話、寓言、史記、詩賦、傳記、地理、藥理等書籍,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庫?!恫杞洝肥鞘澜缟献钤绲囊徊坎枞~經典著作,成為茶葉之源,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茶葉權威地位,正如美國威廉·烏克斯在他的《茶葉全書》中指山的:“中國學者著述了第一本完全關于茶葉之書籍,于是在當時中國農學家以及世界有關者,俱受其惠?!薄肮薀o人能否認陸羽之崇高地位?!?《茶經》比《茶葉全書》早1155年,比《吃茶養(yǎng)生記》早411年。直到現在陸羽的《茶經》仍很受全世界茶葉工作者的推崇,不少人對《茶經》進行專門研究。
我國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問世是什么時候
2019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恫杞洝肥翘拼懹鹚?成書于公元780年。
最早記載茶葉的書
是《茶經》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
陸羽生平十分坎坷,不知所生,被蓋龍寺的智積和尚遇見,抱回寺里撫養(yǎng)。然陸羽對佛家思想并不感興趣,而是喜歡上了儒家的學說。對此,智積和尚十分惱怒,常罰小陸羽干體力話。陸羽逃出寺廟后,在一家戲班當伶人,雖口吃卻詼諧善辯,為竟陵太守李齊物所賞識,親授學識,還介紹至鄒老夫孑處學習深造。繼李齊物之后陸羽遇到了一名叫崔國輔的老夫子,兩人多有往來,常一起品茶論水,陸羽因此對茶的熱愛更深了。
茶葉最早在哪本書出現的
茶葉的飲用和食用大概經歷了五次歷史變遷
一煎,神農嘗百草時遇毒,得茶解之,當時的茶是當藥煎后服用茶汁的?!恫杞洝分幸灿校峥省⒛龕?、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等癥狀,均可飲茶治之。
二煮,兩漢之后,茶葉由藥發(fā)展成了普通飲品。晉代郭濮的《爾雅注》中著"可煮作羮飲"。羮為茶粥。唐代后煮茶中加鹽等類似奶茶和酥油茶。
三淹,將茶搗成茶末,撤上佐料后,再用沸水沖泡。唐宋時期一般用此法。
四泡,明代時才汲泉置鼐,一泡便啜。即取茶芽制作,不加其它,用沸水沖泡,開始了飲茶。
五烹,現代不僅飲用茶葉,還將茶葉烹調入饌,如龍井蝦仁,茶葉蛋等,使茶葉的飲用又有了新的變革。
名茶的歷史發(fā)展是在茶葉的歷史發(fā)展基礎上,又依各自的特點得以延續(xù)。
如西湖龍井茶始產于宋代,明代的沖泡方式更適用于龍井,杯中芽葉直立,湯色清冽,幽香四溢,有了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絕特點。
碧螺春茶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朝作為貢品。茶葉經過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后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色澤碧,卷曲成螺。沖泡后杯中茶翻滾,清香襲人。
祁門紅茶則另有淵源,由于清光緒年間綠茶銷量不旺,祁門人考察制造紅茶之法,并提高制作技術,用祁門茶葉制出香氣獨特的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條形細緊,色澤烏潤,金毫顯露,湯色紅艷明亮,味道鮮醇酣厚,香氣清鮮持久,似花、似果、似蜜,稱為“祁門香”,喝后有回甘,葉?呈紫銅色,勻嫩。
祁門紅茶還走出國門取得了1915年國際博覽會的特等獎和金牌。
最早的一本茶書叫什么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藝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
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術,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