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葉文化歷史的的書籍(有關茶文化的著作)
有關茶文化的著作
宋徽宗著有茶文化專著《大觀茶論》。
《大觀茶論》共20篇,對北宋時期團茶的地產、采擇、制造、鑒辨、藏焙、品名等分目詳述,其中宋徽宗的自序是全書字數最多的段落,頗有文采,自豪地稱當時的茶“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咸造其極?!薄疤煜轮?,厲志清白,競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王鏘金,啜英咀華?!?/p>
中國茶文化相關書籍
《茶經》,唐代陸羽所著。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個部分。其主要內容和結構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恫杞洝肥侵袊酥潦澜绗F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茶經》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個部分。其主要內容和結構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茶經》共三卷十篇。
茶知識與茶文化書籍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漢族茶文化的發(fā)展。萊垍頭條
茶文化專著
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恫杞洝肥翘拼懹鹚?,成書于公元780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統闡述茶葉科學知識和生產實踐的專著。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有關茶文化的書籍
左思的《嬌女詩》是最早的涉茶詩之一
左思(約250 — 約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與陸機、潘岳等同時。他出生寒門,不喜交游,仕進不得意,官止于秘書郎,因此對當時門閥世族霸持政權的現實非常不滿。他曾用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豪貴之家,競相傳鈔,一時京城洛陽為之紙貴。其詩風格雄渾,語言遒勁,高出當時其他詩人。是晉武帝太康(280-289)前后西晉文壇比較繁榮時代文學成就的最高者。
《嬌女詩》全詩原有56句,在左思以抒發(fā)屈居下位、抱負不得施展為主調的作品中顯得很別致。它用活潑的語言刻畫出作者的兩個小女兒嬌憨天真的形象,寫得細致生動,孩子的好吃貪玩愛打扮,一一呈現于詩人飽含喜愛的筆下,饒有情趣。全詩沒有端莊刻煉的語句,間或運用俚語,顯然受到了樂府民歌的影響。唐代詩人杜甫《北征》詩中“床前兩小女”一節(jié)及李商隱的《嬌兒詩》就是本篇的仿制。
陸羽《茶經·七之事》從茶事的角度,曾摘錄左思《嬌女詩》12句:“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貪華風雨中,倏忽數百適;止為茶荈劇,吹噓對鼎 [钅歷]?!?/p>
為了呈現完整的茶事活動,我們摘錄如下14句: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
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
止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钅歷]。
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
衣被皆重池,難與沉水碧。
兩個女孩一叫紈素,一叫惠芳,在父親的眼中,自是無價之寶。兩人先是學著大人一樣對鏡梳妝,可是轉眼又想到飲茶之樂,于是小女孩不耐煩的心態(tài)就開始表露無遺:守著茶爐,總覺得火太小,怎么辦呢? 一個在左,一個在右,鼓起腮幫子使勁地吹,茶水煮開了,可是兩個原本干干凈凈、白白嫩嫩的小女孩卻滿臉漆黑,油垢沾衣,令大人不禁莞爾,而她們依舊毫不在意地吵著要喝茶。
盡管全詩只有“止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钅歷]”兩句專指茶事,但卻包含著豐富的茶文化信息。首先,自《詩經》之后,秦漢三國長達數百年,雖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王褒《僮約》)和司馬相如、許慎、張揖、秦菁、陳壽關于茶事的記敘,但作為兩漢文學巨制的《樂府》、漢賦及文人五言詩中均無荼詩。進入西晉,左思的《嬌女詩》填補了這一空白,成為我國歷史上有文學記載的最早的茶詩。其次,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到了西晉時期,茶已然成為一種老少咸宜的日常飲料,茶飲已比較普及。再次,詩中所謂“鼎[钅歷]”,指的就是燒茶水所用的風爐(鼎)與鍋(钅歷)兩種茶器,《嬌女詩》也因此成為我國最早明確描繪煮茶器具的文獻。在此之前,西漢王褒《僮約》有“烹茶盡具”、三國張揖《廣雅》有“搗末置瓷器”的記載,但到底指的是什么茶具,令人頗費猜測?!秼膳姟冯m為文學作品,卻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有關茶文化的著作有哪些
唐代時期是我國茶文化的形成時期
一、“茶”文化的形成時期——唐代
隋唐時,茶葉多加工成餅茶。飲用時,加調味品烹煮湯飲。隨著茶事的興旺和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的發(fā)展,涌現出了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有較大改進。為改善茶葉苦澀味,開始加入薄荷、鹽、紅棗調味。此外,開始使用專門的烹茶器具, 飲茶的方式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由之前的粗放式轉為細煎慢品式。
唐代的飲茶習俗蔚然成風,對茶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huán)境越來越講究?;蕦m、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間盛行茶宴,茶宴的氣氛莊重,環(huán)境雅致,禮節(jié)嚴格,且必用貢茶或高級茶葉,取水于名泉、清泉,選用名貴茶具。盛唐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佛教的發(fā)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等等均有關聯。
公元780年左右,陸羽著成《茶經》,闡述了茶學、茶藝、茶道思想。這一時期由于茶人輩出,使飲茶之道對水、茶、茶具、煎茶的追求達到一個極盡高雅、奢華的地步,以至于到了唐朝后期和宋代,茶文化中出現了一股奢靡之風。
二、‘茶’文化的興盛時期——宋代
到了宋代,茶文化繼續(xù)發(fā)展深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位。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就喜愛飲茶,在宮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至于下層社會,平民百姓搬家時鄰居要“獻茶”;有客人來,要敬“元寶茶”,訂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
在學術領域,由于茶業(yè)的南移,貢茶以建安北苑為最,茶學研究者傾向于研究建茶。在宋代茶葉著作中,著名的有葉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錄》、朱子安的《東溪試茶錄》、沈括的《本朝茶法》、趙佶的《大觀茶論》等。
宋代是歷史上茶飲活動最活躍的時代,由于南北飲茶文化的融合,開始出現茶館文化,茶館在南宋時稱為茶肆,當時臨安城的茶飲買賣晝夜不絕。此外,宋代的茶飲活動從貢茶開始,又衍生出“繡茶”“斗茶”“分茶”等娛樂方式。
三、“茶”文化的持續(xù)發(fā)展時期——元明清時代
宋人讓茶事成為一項興旺的事業(yè),但也讓茶藝走向了繁復、瑣碎、奢侈,失卻了茶文化原本的樸實與清談,過于精細的茶藝淹沒了唐代茶文化的精神。自元代以后,茶文化進入了曲折發(fā)展期。直到明代中葉,漢人有感于前代民族興亡,加之開國之艱難,在茶文化呈現出簡約化和人與自然的契合,以茶顯露自己的苦節(jié)。
此時茶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品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攝泡祛”,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等。茶葉種類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tài)。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制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緊瑣,但茶風趨向纖弱。
明清之際,茶館發(fā)展極為迅速,有的全鎮(zhèn)居民只有數干家,而茶館可以達到百余家之多。店堂布留古樸雅致,喝茶 的除了文人雅士之外,還有商人、手工業(yè)者等,茶館中營點心和飲食,還增設說書、演唱節(jié)目,等于是民間的娛樂場所。
四、“茶”文化的再現輝煌時期——當代
雖然中華茶文化古已有之,但是它們在當代的復興,被研究卻是始于二十世紀80年代。臺灣是現代茶藝、茶道的最早復興之地。內地方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茶葉產量發(fā)展很快。物質基礎的豐富為茶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從二十世紀90年代起,一批茶文化研究者創(chuàng)作一批專業(yè)著作,對當代茶文化的建立做出了積極貢獻,如:黃志根的《中國茶文化》、陳文華的《長江流域茶文化》、姚國坤的《茶文化概論》、余悅主編的《問俗》,對茶文化學科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專題研究。這些成果,為茶文化學科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文化組織、茶文化活動越來越多,有些著名茶葉產區(qū)所組織的茶藝活動逐漸形成規(guī)?;?、品牌化、產業(yè)化,更加促進了茶文化在社會的普及與流行。
有關茶文化的文獻
公元780年左右,《茶經》問世,《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自陸羽著《茶經》之后,茶葉專著陸續(xù)問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fā)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代錢椿年撰、顧元慶?!恫枳V》、張源的《茶錄》,清代劉源長《茶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