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葉是戲劇(茶葉之路對文化傳播的影響)
茶葉之路對文化傳播的影響
“茶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安桉R互市”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tǒng)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還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茶馬司”。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qū)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茶馬古道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易通道。形成于漢藏民族“茶馬互市”的貿易往來,積淀著唐代以來近2000年的歷史。
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由云南普洱經大理、中甸、德欽等地到西藏,另一條線路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游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于此。實際上,還有一條線,就是走怒江大峽谷。這條世界上最美麗、最險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驢友”們的滇藏探險新寵。
有人說,看完怒江大峽谷和沿線豐富的民族人文景觀,其他的探險之旅就顯得平淡了。
第三條茶馬古道——怒江大峽谷,從大理、六庫、福貢、丙中落、五里進藏,這里交通不便、人跡罕至,旅游者極少,民風淳樸,尤其是在蒙蒙的細雨中,一個人行走在怒江大峽谷邊,遠山青翠、怒江潺潺,偶爾你還可以看到國外真正的“生驢”(驢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騎著自行車或從馬幫租來的馬匹。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傂谐淘谌f里以上。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為終點或者是起點。而當時最大的貿易中轉站便要屬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過去叫做“打箭爐”,西來的馬幫到達康定,就要在這里轉換運輸工具或者就地進行茶馬貿易。1696年康熙帝批準了在康定進行茶馬互市貿易的請求,使康定成為了內地與西藏地區(qū)之間主要的商業(yè)中心。國內的絲綢、茶葉等商品經過康定運往西方,而南亞、歐洲、美洲的商品也從這里銷往中國內地。
古代交通路線。茶馬貿易,是以中原地區(qū)的“茶”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馬”為載體所開展的貿易活動。作為內地漢族地區(qū)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往來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溝通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方面發(fā)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國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長曾就“茶馬古道”的旅游開發(fā)作過專題論述,指出:“茶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東南歷史上茶馬互市所形成的一條驛道,在這條古道上,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經過適度開發(fā),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級的旅游絕品。茶馬古道旅游開發(fā)也作為區(qū)域聯動開發(fā)戰(zhàn)略的內容之一寫入了全國“十五”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中。
從遙遠的、開放的唐代,直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國大西南橫斷山脈東側的云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fā),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的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網般覆蓋了中國最大的兩個高原,最后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南亞次大陸。隨著茶文化和藏傳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隨著茶馬互市的開展,這條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
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云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藏區(qū),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運到內地,抗日戰(zhàn)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惟一的對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間運輸的同時,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它不僅是連接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成了人類為生存所激發(fā)的非凡勇氣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它的歷史價值在于:1.昌都地區(qū)蘊藏著三江并流、高山峽谷、神山圣水、地熱溫泉,野花遍地的牧場、炊煙裊裊的帳篷,以及古老的本教儀軌、藏傳佛教寺廟塔林、年代久遠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畫,還有色彩斑斕的風土民情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
2.茶馬古道是昌都地區(qū)自然與人文旅游的一條重要線索,自然界奇觀、人類文化遺產、古代民族風俗痕跡和數不清、道不盡的纏綿悱側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馬古道上。它是歷史的積淀,蘊藏著人們千百年來的活動痕跡和執(zhí)著的向往。
3.茶馬古道穿過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間的民族走廊地帶,是多民族生養(yǎng)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繹歷史悲喜劇的大舞臺,存在著永遠發(fā)掘不盡的文化寶藏,值得人們追思和體味。
4.茶馬古道上的旅游是口歸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諧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險和發(fā)現之旅。
5.茶馬古道旅游開發(fā)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諸如交通和運輸設施、滿足食宿需要的賓館飯店建設、用電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時大力開發(fā)旅游產品,從而帶動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使昌都地方的經濟活起來。
在專家學者眼中,茶馬古道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通過馬幫的運輸,川、滇的茶葉得以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它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五條通道,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地位。
然而,在專家眼中與“絲綢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馬古道,卻在時光的荏苒中沉寂過許多年。隨著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發(fā)達,茶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國道所代替。
“ 在絲綢之路受到世界關注,被學者、專家們爭相研究,并引發(fā)旅游熱潮的時候;在絲綢之路已名滿天下時,茶馬古道卻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睂iT研究茶馬古道的專家木霽弘說,茶馬古道的沉寂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但它的僻遠艱險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雖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馬古道“熱”起來并不是沒有它的理由。
“茶馬古道是中華民族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旅游愛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霽弘分析說,“古道本身的歷史、文化韻味且不說,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風光、民俗、文化差異,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為主要特點,茶馬古道成為了一道文化風景線?!北本┐髮W學者陳保亞告訴記者,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如伴隨茶馬古道而生的馬幫文化、藏茶文化、商貿文化,因茶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現在,茶馬古道本身就是一種文化?!?/p>
茶葉與茶文化的起源與傳播
茶在國內的傳播路線
千百年來,茶在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生根發(fā)芽,香飄萬里。茶業(yè)的重要中心也隨著茶在國內的不斷傳播幾經遷移,大致經歷了一條自西向東和向南的路線。
1、始于巴蜀,現在,絕大多數學者都認同中國的飲茶是秦統(tǒng)一巴蜀之后才慢慢傳播開來的,也就是說,中國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fā)展為業(yè)的。
2、順江而下
秦漢時于期,隨著巴蜀與各地區(qū)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廣泛的傳播。茶最先傳播至東部與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極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西漢時期,茶陵以產茶聞名,茶陵地處江西與廣東交界,由此可見,西漢時期茶的生產已傳播至與湘、粵、贛毗鄰的地區(qū)。
3、繼續(xù)東移
五胡亂華,西晉南渡,北方豪門進駐中原,建康成為當時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風盛行于貴族富豪之間,致使江東飲茶與茶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加快了我國茶葉向東南推移的腳步。
4、行至江南
唐代中期以后,長江中下游茶區(qū)產量大幅提高,制茶技藝亦達到當時的頂峰。高水準生產出的湖州紫筍和常州陽羨茶被列為貢茶。此時,長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區(qū)正式成為我國茶葉產制中心。
6、由東轉南
由五代及宋朝初年開始,全國氣溫驟降,使得我國南部茶業(yè)較之北部發(fā)展更為迅速,并取代長江中下游茶區(qū)成為宋朝制茶中心,具體表現為福建建安茶取代顧渚紫筍成為貢茶。閔南和嶺南一帶的茶業(yè)發(fā)展較唐朝時,更加活躍和蓬勃。宋朝時期茶業(yè)中心的南移!
茶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茶文化的傳播可以促進茶葉市場的拓展。
反過來說,茶葉市場的拓展也能使茶文化在更廣的范圍內得到傳播。
因此,茶文化與茶葉市場是緊密聯系的,相輔相成的。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它隨著茶馀的普及擴展,隨著歷史的腳步,中華茶文化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地不斷傳播于中華大地各族人民,并披擇海外,聞名于世。
思考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和未來發(fā)展之路
茶,科學定義為植物。
但人有戀物情結,對喜歡的物會傾注太多的情懷。有人對茶傾注了文化,叫茶文化。有人對茶注入靈魂,叫茶修。有人給茶修了條路,叫茶道。
茶本身不具文化,但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目前己整理出版古茶書有114種,古茶畫350幅,古茶詩一萬五千余首。如此巨大的承載量,是”中國茶”的核心內涵,也是當今茶行業(yè)建立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
茶。陪伴著人類從原始社會走進了文明世界。文明把茶變得可以人類共享,文明只有創(chuàng)造,文化可以創(chuàng)作(允許你編故事)。顯然用文化來解讀茶是有缺陷的。
穿絲綢,捧瓷器,坐下來品茶敘美好。這是人類通過“一帶一路”傳播的文明景象?!拔拿鳌倍质家娪凇吨芤住非裕骸白釉唬镁?,天下治也,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皆行”。
如何挖掘各個歷史時期茶所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把老祖宗對茶的靜態(tài)文化印記作活態(tài)呈現,作以傳承,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茶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路徑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辈枋リ懹鹩煤啙?、誠懇而又飽含自負的八個字給予了茶最清新,最深刻的概括與贊賞。中國是茶之古國,是茶及茶文化的發(fā)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
古人常將“茶”字暗示分解為人在草木中,即合情理,又寓意境。中國茶道所講求的清,靜,和,美,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完美契合,無處不流露出濃郁的東方文化神韻。
“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一般指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動的總體規(guī)律,萬物的本質或者本源。茶道指的就是以茶為載體,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huán)境,修行等要素。據考證,茶道始于中國唐代,《封氏聞見記》中提到“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國茶道的基本含義是什么呢?我國近代學者吳覺農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者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莊晚芳將中國的茶道精神歸納為“廉,美,和,敬”,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陳香白先生則認為:中國茶道含茶藝,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華茶道是以養(yǎng)生修心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有“飲茶有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三重含義。大體而言,茶道是由環(huán)境,禮法,茶藝,修行四方面組成。由于分類方法的不同,茶道的劃分也不盡相同。如以茶為主體可分為烏龍茶道,綠茶茶道等。從功能上可分為修行類茶道,茶藝類茶道等。還可分為表演型茶道,非表演型茶道。從茶人身份上可分為宮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間茶道等等。
以上內容參考李葉編著的茶經。
茶文化對茶產業(yè)的影響
近幾年,我國茶葉消費正處于轉型期,茶產業(yè)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yè),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yōu)茶興起等多重因素下,茶葉的傳統(tǒng)區(qū)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化,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
近幾年,我國茶葉消費正處于轉型期,茶產業(yè)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yè)。
茶葉之路對文化傳播的影響有哪些
盛唐堪稱中華文明的鼎盛輝煌時期。
中華文明遠播四方, 影響深遠,一些外來的文明的吸收也豐富了中華文明的物質和精神內涵。其意義和影響, 時至今日,依然清晰可見。盛唐時國力達到了一個非常強盛的地步,當時唐朝國民經濟的總產值,占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唐朝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貿易往來。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西安為起點的古絲綢之路,既把中國精美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飲食文化傳播到國外,同時又把外域的香料,珠寶及飲食文化等引入西安,帶到中國,不但促進了中外貿易,也推動了文化、教育及其他領域的交流,同時更豐富了中華文化。茶文化的傳播途徑
中國茶有上千年的歷史,這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載體,種茶制茶飲茶,把中華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闡述得淋漓盡致,茶文化毫無疑問是中華文化中極為燦爛的部分。
肆玖茶天下自2020年,就開始籌劃拍攝一部記錄每一位中國茶界匠人(茶行業(yè)大師)奮斗在茶行業(yè)一線,對茶行業(yè)研究發(fā)展做出貢獻的系列紀錄片,于是《大師的味道》應運而生。
肆玖茶天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茶界匠人,他們一生只專注茶這件事!們的研究成果對中國茶行業(yè)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匠人匠心精神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位茶界匠人都值得擁有一部人生的紀錄片,我們通過《大師的味道》,弘揚茶界匠心精神,品味一泡中國好茶,傳承中國茶文化!我們借此記錄片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茶文化的傳播中來。因為繼承、發(fā)揚、傳播中國茶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p>
本
茶葉之路對文化傳播的影響研究
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文化藝術的交流
陸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
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特別是在羅馬帝國,將中國的絲織品當作珍貴物品,稱中國為“絲國”;當年羅馬共和國執(zhí)政官愷撒曾穿著絲袍出現在劇場,轟動一時,后來穿中國絲袍成為羅馬上層的社會風尚。
中國的西漢和東漢時期,處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步繁榮階段,早已創(chuàng)造出儒教、長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成就;當時的歐洲正是羅馬帝國時代,處于奴隸制社會鼎盛階段,歷史上記載的是愷撒大帝和屋大維的故事、基督教的故事;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羅馬文化也影響了歐洲和地中海地區(qū),當時東方和西方兩大文明地區(qū)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國的絲綢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歷史上是有非常的意義的事件,遠比新航路開辟早1500年。
其次,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技術和絲織品以及金屬工具傳到西域,極大地促進了西域的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
第三,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中國古代的世界壯舉有長城、秦始皇陵、大運河、敦煌莫高窟,舉世公認,游客如梭;比較起來,絲綢之路完全可以列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壯舉,因為它表現了中國人向世界開放的前瞻性。其次,歐洲與中國沒有往來,古代的中國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即使到了后來的清朝,中國觀念影響下的朝鮮有一幅《世界地圖》,將中國作為中心占據全圖,周圍是一圈大海、再一圈堤壩,海洋中用不計其數的小長方條表示許多島嶼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根本無法知道的“小人國”、“女人國”等,直到鴉片戰(zhàn)爭時,中國的皇帝還自認為中國是“天朝上國”,鬧出了許多笑話。可是,早在鴉片戰(zhàn)爭以前大約2000年的西漢,中國人就在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作大量準備了。
第四,絲綢之路是現代中國西部開發(fā)最需要了解的第一個故事。
今天,加快西部大開發(fā)是黨和國家在世紀之交作出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決策,是21世紀全國發(fā)展的一個大戰(zhàn)略。從歷史的角度看西部開發(fā),首要任務之一是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經濟中心的西部有過的繁榮及其原因,了解遠在2000年以前的絲綢之路的歷史。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這條古道,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這條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東岸的古絲道,有一半在新疆。因此,位于歐亞大陸中心的新疆,正是古往今來東西文化薈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許多著名歷史人物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無數歷史遺跡和稀世文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fā)展于三國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海上絲綢之路開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但到隋唐時期,由于西域戰(zhàn)火不斷,陸上絲綢之路被戰(zhàn)爭所阻斷,代之而興的便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唐宋代,伴隨著我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我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及至非洲大陸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海上絲綢之路終于替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當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往外輸出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四大宗,往國內運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宮廷賞玩的奇珍異寶,于是海上絲綢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藥之路之稱。明初鄭和下西洋時,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到巔峰。鄭和之后的明清兩代,由于實施海禁政策,我國的航海業(yè)開始衰敗,這條曾為東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貢獻的海上絲綢之路也逐漸消亡了。
茶葉之路對文化傳播的影響論文
茶,原為中國南方嘉木茶葉作為一種署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茶,茶屬于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
茶文化對文化交流的影響
活動目的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作為一種
飲品,
人們通常把茶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康飲料,
盞
茶在手,
品味人生至理,
浮浮沉沉的況味、淡苦、芬芳、只幾杯光
蔭。此次“以茶會友”活動的主要目的
就在于通過茶藝展示,品茶
交流,使廣大茶界前輩,茶愛好者,推廣茶文化,促
進茶文化交流
,
讓更多人來了解茶文化,
更好地選購、
收藏、
飲用各類名茶,
感受
茶中甘苦,品味人生至理。
同時,通過活動也相應提升“老茶坊”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