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野馬分鬃怎么讀(左右野馬分鬃讀音)
左右野馬分鬃怎么讀
24式太極拳左右野馬分鬃前手位置:左野馬分鬃,前手在胸前分開向左前方棚出,前手在左胸前的斜上方,于眼睛同高。用的時候要看對方的變化隨時來調(diào)整前手的位置,比如對方咽喉部位是我擊打的位置,那你在具體作用就是隨時調(diào)整了,演練過程中必須嚴(yán)格按照動作標(biāo)準(zhǔn)來做。右野馬分鬃,反之亦然。垍頭條萊
左右野馬分鬃讀音
混元48式拳譜拳譜
1、預(yù)備起勢
2、金剛搗碓
3、懶扎衣
4、六封四閉
5、單鞭
6、白鶴亮翅
7、斜行拗步
8、提收
9、前鏜拗步
10、掩手捶
11、披身捶
12、背折靠
13、青龍出水
14、雙推手
15、三換掌
16、肘底捶
17、倒卷肱(拼音:gōng)
18、退步壓肘
19、中盤
20、閃通背
21、擊地捶
22、翻身二起腳
23、獸頭式
24、旋風(fēng)腳
25、右蹬腳
26、小擒打
27、抱頭推山
28、前后招
29、雙震腳
30、玉女穿梭
31、穿心肘
32、擺腳跌叉
33、金雞獨(dú)立
34、十字?jǐn)[蓮
35、指襠捶
36、野馬分鬃
37、云手
38、高探馬
39、左右擦腳
40、左蹬腳
41、連珠炮
42、白猿獻(xiàn)果
43、雀地龍
44、上步七星、
45、退步跨虎
46、煞腰壓肘
47、當(dāng)頭炮
48、收式
野馬分鬃怎么念
野馬分鬃是武術(shù)運(yùn)動中的拳掌類基礎(chǔ)動作。野馬分鬃因其運(yùn)動狀態(tài)與奔馳野馬的鬃毛左右分披相似而得名,動作舒展,貴在進(jìn)身,勁在腰身,也就是雙手有力腰身蓄力。在各流派的太極拳中都有野馬分鬃這個招式,雖然都叫野馬分鬃,但都各有各的特點。
野馬分鬃的讀音
聞雞起舞、舞槍弄棒、橫刀躍馬、封刀掛劍、刀光劍影、出神入化、武藝超群、勇武過人、飛檐走壁、刀槍不入、虎虎生風(fēng)、拳不離手、百步穿楊、長拳短打、爐火純青、行云流水、止戈為武、虛領(lǐng)頂勁、沉肩墜肘、虎坐鷹翻、五趾抓地、氣沉丹田、金剛搗碓、白鶴亮翅、六封四閉、抱頭推山、野馬分鬃、玉女穿梭、金雞獨(dú)立、青龍?zhí)阶?、獅子抱球、白猿獻(xiàn)果、懷中抱月、猛虎下山、蒼鷹落地,蓋世無雙,胡服騎射
飛檐走壁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左野馬分鬃包括
一、起式
1、并腳直立 2、開步站立
二、右金剛搗碓
1、轉(zhuǎn)體棚捋 2、轉(zhuǎn)身右捋 3、擦腳平推 4、虛步撩掌 5、舉拳提膝 6、震腳砸拳
三、攬扎衣
1、左轉(zhuǎn)托掌 2、分掌劃弧 3、擦腳合臂 4、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閉
1、轉(zhuǎn)體旋腕 2、下捋棚舉 3、棚刁上托 4、虛步雙按
五、左單鞭
1、轉(zhuǎn)體推收 2、轉(zhuǎn)身提勾 3、屈膝擦腳 4、馬步立掌
六、搬攔捶
1、轉(zhuǎn)體變?nèi)?2、轉(zhuǎn)體橫擊 3、劃弧翻拳 4、轉(zhuǎn)體橫擊
七、護(hù)心捶
1、轉(zhuǎn)體栽拳 2、躍轉(zhuǎn)掄擊 3、馬步合臂
八、白鶴亮翅
1、擦腳插掌 2、收腳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轉(zhuǎn)體繞臂 2、踏腳擦步 3、左轉(zhuǎn)提勾 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腳合手 2、收腳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轉(zhuǎn)身旋掌 3、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腳合臂 3、轉(zhuǎn)身旋臂 4、弓步發(fā)拳
十三、披身捶
1、轉(zhuǎn)身撩拳 2、外旋舉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龍出水
1、轉(zhuǎn)提繞臂 2、轉(zhuǎn)提旋臂 3、撩彈收拳 4、馬步發(fā)拳
十六、斬手
1、擺腳翻掌 2、震腳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腳合臂 2、轉(zhuǎn)身旋臂 3、弓步發(fā)拳
二十、左六封四閉
1、下捋棚舉 2、虛步刁托 3、擦腳翻掌 4、虛步雙按
二十一、右單鞭
1、轉(zhuǎn)體推收 2、轉(zhuǎn)身提勾 3、屈膝擦腳 4、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腳旋掌 2、開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開步旋掌 5、旋掌平擺 6、提膝橫擊
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腳旋掌 2、開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開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馬
1、轉(zhuǎn)提旋掌 2、馬步分掌 3、轉(zhuǎn)身推掌
二十五、右連珠炮
1、轉(zhuǎn)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連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閃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擰腰旋掌 4、轉(zhuǎn)身推劈
二十八、指襠捶
1、轉(zhuǎn)身旋掌 2、擦腳合臂 3、轉(zhuǎn)身旋臂 4、弓步發(fā)拳
二十九、白猿獻(xiàn)果
1、轉(zhuǎn)提左捋 2、轉(zhuǎn)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 雙推手
1、落腳旋掌 2、虛步雙推
三十一、中盤
1、轉(zhuǎn)身挫掌 2、翻轉(zhuǎn)挫掌 3、翻轉(zhuǎn)挫掌 4、轉(zhuǎn)身穿掌 5、繞臂擦掌 6、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馬分鬃
1、轉(zhuǎn)提繞臂 2、提膝繞臂 3、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馬分鬃
1、提膝旋掌 2、馬步穿掌
三十六、擺蓮跌叉
1、轉(zhuǎn)身旋掌 2、轉(zhuǎn)身捋按 3、收腳擺掌 4、獨(dú)立擺腳 5、震腳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雞獨(dú)立
1、提膝穿掌 2、落腳踏按 3、擦腳擺掌 4、收腳收掌 5、提膝穿掌
三十八、倒卷肱
1、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壓肘
1、轉(zhuǎn)身旋掌 2、轉(zhuǎn)體擺掌 3、退步橫擊
四十、 擦腳
1、轉(zhuǎn)身右捋 2、歇步疊臂 3、分腳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轉(zhuǎn)身疊腕 2、撩拳揣腳
四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
四十三、擊地捶
1、落腳落拳 2、提腳舉拳 3、弓步舉拳
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轉(zhuǎn)舉拳 2、騰起拍腳
四十五、雙震腳
1、落腳分展 2、屈蹲按掌 3、落踏按掌
四十六、蹬腳
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腳穿掌 2、騰插架推
四十八、順鸞肘
1、擦腳合臂 2、馬步頂肘
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轉(zhuǎn)繞臂 2、馬步分擊
五十、 雀地龍
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虛步架拳 3、旋腕外撐 4、變?nèi)D(zhuǎn)
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舉掌
五十三、轉(zhuǎn)身擺蓮
1、轉(zhuǎn)身旋掌 2、提膝分掌 3、落腳擺掌 4、獨(dú)立拍腳
五十四、當(dāng)頭炮
1、落腳推掌 2、轉(zhuǎn)身收拳 3、轉(zhuǎn)體棚擊
五十五、左金剛搗碓
1、變掌平捋 2、虛步撩掌 3、震腳砸拳
五十六、收式
野馬分鬃用法
【左右野馬鬃攻防含義】太極拳的招式,左腳在對方前腳外側(cè),右掌採住地方推來的手臂。
右野馬分鬃從什么開始
第一段
1、起勢
2、右攬雀尾
3、左單鞭
4、提手上勢
5、白鶴亮翅
6、左、右摟膝拗步
7、手揮琵琶
8、進(jìn)步搬攔捶
9、如封似閉
10、十字手
11、左攬雀尾
12、右單鞭
13、右下勢
14、金雞獨(dú)立
第二段
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針
17、左閃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看捶
20、左、右野馬分鬃
21、玉女穿梭
第三段
22、云手(向左)
23、右高探馬
24、右分腳
25、左分腳
26、左右打虎
27、右蹬腳
28、雙峰摜耳
29、斜飛勢
30、右迎面掌
第四段
31、十字?jǐn)[腳
32、摟膝左栽捶
33、左海底針
34、右閃通背
35、云手(向右)
36、左高探馬
37、回身指襠捶
38、左下勢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左迎面掌
42、轉(zhuǎn)身擺蓮
43、彎弓射虎
44、退步搬攔捶
45、收勢
左右野馬分鬃中有什么不
野馬分鬃是太極拳的一個經(jīng)典招式,取野馬在奔跑的時候,馬鬃向兩旁分開,騎手左手在前抓馬韁繩,右手揮舞馬鞭向后抽打之意。一般分左右兩式,以左野馬分鬃為例。左腳向左開步,雙手在胸前畫弧,左手向左前方出挒勁,右手向后捋,取騎手在馬上的姿勢,野馬分鬃,鬃是取其勢頭。
左右野馬分鬃什么意思
「野馬分鬃」,這名稱由來,是以身軀比喻為馬的頭部,四肢像馬的頭鬃,當(dāng)兩臂左右上下擺動和兩腿一前一後的交織在一起,尤如野馬奔馳,形成馬頭的長鬃左右擺動的形態(tài)?!∈紫?,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舉,手心向下,屈膝下按至腹前,重心右移,收左腳作抱球狀,轉(zhuǎn)腰到十一點方向,左腳開步至九點,左手向外劃弧分掌,右手下采至胯旁,重心移至右腳,扣左腳,再移重心至左腳,收腳抱球,轉(zhuǎn)腰至兩點,開右腳至三點,右手向外劃弧分掌,左手下采至胯旁,移重心至左腳,扣右腳,收右腳屈蹲,身起手落,收式。注意完成動作時,要鼻尖、指尖和腳尖對正。
野馬分鬃怎么寫
野馬分鬃的攻防含義:對方揮動手臂打你,你一只手壓住他手腕,另一只手臂砍向他的脖頸。具體動作:
左腳向左前方邁步,腳跟落地。之前左手下右手上抱球,這時左手向左前上方揮臂,手心向上。右手向右下方按。左腳腳掌落地,左弓步形成的同時,左手在左前方定位,與肩同高。右手在右跨旁。
后坐,左腳成虛步,腳掌外撇落定。右腳路過左腳向右前方邁步。之后的動作和前面說的左腳動作一樣,只是方向不同。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