歿者怎么讀(歿的讀音是什么)
歿者怎么讀
歿
讀音: mò
部首:歹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基本字義: 死(亦作“沒”):病歿。
歿的讀音是什么
它們的拼音是:cún yì zhān ēn。
甍歿怎么讀
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
《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彼?皇帝死后 能不能用 “薨”,這反映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嚴(yán)格的等級制度。君王至高無上,享有種種特權(quán),連“死”也有專稱,除“崩”外,還有“山陵崩”、“駕崩”、“晏駕”、“千秋”、“百歲”等。一般官員和百姓死亡,則稱“歿”、“殂”、“千古”、“殞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棄世”、“故”、“終”等。父母死后。孩子們則諱稱“孤露”、“棄養(yǎng)”,長輩去世則婉稱“見背”。佛道徒之死,說法更多,如“涅般”、“圓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歿后怎么讀
殉讀作:xùn,意思如下:
1、古代用人或物隨葬:殉葬。
2、為某種目的而犧牲生命:殉國。殉節(jié)。殉難(nàn )。
殉部首:歹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0畫
五筆:GQQJ,倉頡:MNPA,鄭碼:ARRK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guān)組詞:
1、殉教[xùn jiào]
為某種宗教信仰而獻(xiàn)身。
2、殉亡[xùn wáng]
因為工作而犧牲。
3、殉吉[xùn jí]
祈求吉祥。
4、殉沒[xùn méi]
舍身以追隨死者。沒,通“歿”。
5、殉名[xùn míng]
舍身以求名。
亡歿怎么讀
代表死亡的字有:死、歿
一、死拼音:sǐ
釋義:
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對):~亡?!?。這棵樹~了?!濉!鹕?。
2.不顧生命;拼死:~戰(zhàn)?!?。
3.至死,表示堅決:~不認(rèn)輸?!膊凰墒?。
4.表示達(dá)到極點:笑~人。高興~了?!B固。
5.不可調(diào)和的:~敵?!珜︻^。
6.固定;死板;不活動:~腦筋。~心眼?!?guī)矩?!?。開會的時間要定~。
7.不能通過:~胡同?!芬粭l。把漏洞堵~。
二、歿拼音:
釋義:
1.死:病~。也作沒。
2.形聲。從歺( è),(mò)聲。歺殘骨,與死亡有關(guān)。本義:死
3.通“刎”。自殺 。如:歿身(殺身;終生)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死,澌也,人所離也。從歺,從人。凡死之屬皆從死。
白話版《說文解字》:死,生氣耗盡,表示人的靈魂與軀體相分離。字形采用“歺、人”會義。所有與死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死”作邊旁。
擴展資料
漢字演變: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0dfa9ec8a136327ed4179a29f8fa0ec09fac7f7
相關(guān)組詞:
1.死活[sǐ huó]
活得下去活不下去(多用于否定句):這種做法簡直是不顧別人的~。
2.生死[shēng sǐ]
生存和死亡:~關(guān)頭?!c共。同~,共患難。
3.該死[gāi sǐ]
表示厭惡、憤恨或埋怨:~的貓叼走一條魚。真~,我又把鑰匙丟在家里了。
4.死亡[sǐ wáng]
有機體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的終結(jié);失去生命。與“生存”相對。
5.猝死[cù sǐ]
突然死亡。多由冠狀動脈強烈痙攣造成嚴(yán)重心律失常(常為心室顫動)引起。就地進行人工呼吸等可能救活。
歿世怎么讀
廟號是指皇帝在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習(xí)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繼位者給前任的謚號的文字加長且大多都是美謚,則改稱廟號。
歿於怎么讀
意思是死去的時間或地點。
歿,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mò,最早見于秦國小篆?!皻{”字基本含義為死(亦作“沒”),如:病歿。
在日常使用中,“歿”用來代表與死亡有關(guān)。
字源演變
歿,形聲。從歺( è),(mò)聲。歺殘骨,與死亡有關(guān)。
于,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yú,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六書中屬象形字?!坝凇弊只竞x為超過;引申含義為介詞,如:生于北京。[
歿于怎么讀
意思因病去世或因瘟疫去世的人,不屬于壽終正寢的人。
歿,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mò,最早見于秦國小篆?!皻{”字基本含義為死(亦作“沒”),如:病歿。
在日常使用中,“歿”用來代表與死亡有關(guān)。
歿,形聲。從歺( è),(mò)聲。歺殘骨,與死亡有關(guān)。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