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杜鵑花有哪些技術要點?要注意些什么?
落雨謝邀。
管住手,勿做花奴杜鵑難養(yǎng),對新手卻實如此。但大多不是花的原因,而是新手過于折騰!杜鵑死亡大多是澆水過度,頻繁換植料,頻繁亂移盆位等。因而按正確方式上盆緩苗成功后最主要的就是:多動眼觀察變化,少動手勤于折騰。
養(yǎng)花的初衰是因美而養(yǎng)為賞,不是勞心費神夜不思量。
花美為人賞,賞化不做“奴”!
杜鵑成株也好,花苗也罷,這就是我給你的杜鵑養(yǎng)植要領。
養(yǎng)鵑先知性杜鵑的特性:喜疏松肥沃、透水透氣微酸性土壤。我北方人,用腐熟松針十腐葉加河砂
2,喜高濕(室內空氣濕度70%)溫暖環(huán)境,不耐寒不耐熱。
3,根系太弱,勤花系。喜肥又怕濃肥,喜散射光又怕強光,蠟質薄層葉片特性決定。
4,喜濕潤(盆土潤而不積水)怕旱澇,毛細根特性:喜歡水潤根系,但根無貯水能力,濕不得旱不得!這點是杜鵑難養(yǎng)重點之一。
杜鵑根系
圖一:福建葉糠原土,可見根系盤繞,好處透水性好,缺點如下圖水泡后分解
2,泡水后狀態(tài):如棉絮狀,此類介質最大壞處就是棉絮狀物不處理,新根很難長出原土,不是土硬的原因,而是類似棉絮狀物會纏繞新根,使新根順棉絮彎曲而不能垂直向下生長,導致新根只能隔物吸收新添土養(yǎng)份,使養(yǎng)份不足植株生長不良甚至因原土消耗完畢無養(yǎng)份死亡!
我開始養(yǎng)時沒動土,透水性很強,養(yǎng)了五個月發(fā)現(xiàn)植株長勢不良,葉黃落葉花少,便脫盆檢查才發(fā)現(xiàn)新根在原土已發(fā)褐!最終而死!
第二次養(yǎng)這種原土杜鵑時先去底部原土1/3多后,先讓根系露出,剪刀消毒去掉周圍纏繞老根,保證新根可無礙正常扎入新土后,一切正常。
上盆15天小鵑,已開始抽芽
南方杜鵑
紅泥土很硬,與北方土有不融合排斥性。關鍵是土太硬,不處理杜絹弱的毛細根不能以很硬的原土中長出。不信你去試,此種原土與北方土質養(yǎng)一段,當杜鵑死亡后你再看,原土與新土倆層天,杜鵑死因就是原土養(yǎng)份耗盡,但不能沖出舊土無法吸收新土養(yǎng)份補充!
如下圖:花死了根還在原土里
洗去舊土后根系狀,發(fā)黑死亡!
我的做法:1,新花買回,有育苗缽也好,無育苗缽也罷,先解綁,給花輕輕舒枝展葉。放一倆天,無盆的找個差不多盆放進去不填土,葉面多菌靈噴霧一次,正反面都噴。讓其先緩至第二天。
2,看見面舒展便開始準備上盆:葉糠土已說了處理方法,現(xiàn)說膠泥紅土:室溫水泡至底部土松軟后,用手輕輕去掉底土1/3多,新手用噴霧器噴(防掌握不了力度),去土至露出根系使扎入新土成度
3,花盆要選透氣性好的材質。不可過大過小,要根據(jù)植株大小而定。步驟:
(2),墊粗陶粒做透水層
(3),鋪土,放入植株,將根系順方向鋪展不可彎曲,填土距盆沿3Cm為佳。
(4),用同室溫水(提前晾曬的自來水)沿盆沿細水漫滲,不可大水猛澆,待盆底見水,輕晃花盆或手輕上提下壓,目的是保證根系與新土充分結合沒中空。
(5),盆底第一次出水為泥水,繼續(xù)細水漫滲,第二次你會發(fā)現(xiàn)水下滲速度變慢,這是好事,第一次出水是新土流出,所以快,第二次慢是舊土開始滲入水份了,因土硬所以下滲慢,心急的可找個礦泉水瓶用針扎幾個眼這樣滲水,保證硬土濕透
澆完水放通風散光處緩盆,一般7天可見枝葉不下垂且有上挺現(xiàn)象為緩盆成功。深秋了可放南陽臺接受光照正常養(yǎng)護,最好盆底墊物,保證花盆底孔透氣。若另有別花,最好放于一處,保證其喜濕環(huán)境。
杜絹養(yǎng)護可見我其它關于杜鵑文章。本文不重復。